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视角控制结构,视角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侧的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板的第一侧边的第一光源,透明基板远离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在远离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设置有网点,因此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被网点引导,使光线在远离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出射,且出射角度在一定的侧视角度范围内,影响到侧视者观看显示面板上的图像,此时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模式。在关闭第一电源的情况下,显示装置切换到普通非防窥模式,因此通过开启或关闭第一电源的方式,便可使显示装置在防窥模式和非防窥模式之间切换。
【专利说明】
曰f驻罢 业不表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在公共场合使用电子产品,以满足娱乐或办公的需求,但是隐私泄露总是不可避免的发生。对此,业界出现了一些防窥技术,例如,采用具有防窥功能的高分子膜片,或采用偏光片吸收轴角度变换结合补偿膜达到防窥功能等。但是,这些防窥技术制作得到的防窥装置只能在防窥模式下使用,很难在普通的非防窥模式和防窥模式之间切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在非防窥模式和防窥模式之间切换。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还包括视角控制结构,所述视角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侧的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侧边的第一光源,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
[0005]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
[0006]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列网点。
[0007]可选的,对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
[0008]可选的,对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三列网点,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
[0009]可选的,所述视角控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二侧边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
[0010]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
[0011]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列网点。
[0012]可选的,对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
[0013]可选的,对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三列网点,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
[0014]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还包括位于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和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和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网点密度。
[0015]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的中间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透明基板中心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大于靠近透明基板中心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
[0016]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的中间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列网点。
[0017]可选的,对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中间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远离所述透明基板中心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大于靠近所述透明基板中心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
[0018]可选的,每一列网点中各个网点的间隔相同。
[0019]可选的,所述透明基板在垂直所述第一侧边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在垂直所述第一侧边的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在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遮挡结构和/或覆盖在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遮挡结构。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由于第一侧边设置第一光源,在远离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设置有网点,因此第一光源发出的光被网点引导,使光线在远离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出射,且出射角度在一定的侧视角度范围内。对于位于第一侧边的对侧侧边的侧视者来说,由于接收到大量来自第一光源发出的光,因此影响到该侧视者正常观看显示面板上的图像,以达到防止位于第一侧边的对侧侧边的侧视者偷窥的目的,此时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模式。当然,在关闭第一电源的情况下,透明基板远离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不会出射来自第一光源的光线,因此不会影响到位于第一侧边的对侧侧边的侧视者观看显示面板上的图像,此时对于位于第一侧边的对侧侧边的侧视者来说,显示装置处于普通的非防窥模式。可见,只要开启或关闭第一电源,便可改变显示装置的视角范围,使显示装置在防窥模式和非防窥模式之间切换。
【附图说明】
[0021]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信息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示出了图1中透明基板上网点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4]图3不出了图1中透明基板上网点的另一种分布不意图;
[0025]图4示出了图1中透明基板上网点的又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6]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示出了图5中的显示装置在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关闭时的示意图;
[0028]图7示出了图5中透明基板上网点的一种分布示意图;
[0029]图8不出了图5中透明基板上网点的另一种分布不意图;
[0030]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0示出了在网点设置在透明基板面向显示面板的表面上时的光路图;
[0032]图11示出了第一光源或第二光源发出的光在不同角度范围内出射的光线的强度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0-显示面板;200-透明基板;201a-第一侧边;201b_第二侧边;202-网点;301-第一光源;302-第二光源;400-背光源;501-第一遮挡结构;502-第二遮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视角控制结构,所述视角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侧的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侧边的第一光源,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
[0038]其中,显示面板可以为液晶面板,也可以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还可以采用电润湿显示面板,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显示面板,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下面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进行说明。
[0039]如图1、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和视角控制结构,视角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显示面板100显示侧的透明基板200以及设置在透明基板200的第一侧边201a的第一光源301,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显示面板100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202。
[004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由于第一侧边201a设置第一光源301,在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设置有网点202,因此第一光源301发出的光被网点202引导,使光线在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出射,且出射角度在一定的侧视角度范围内。对于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的侧视者来说,由于接收到大量来自第一光源301发出的光,因此影响到该侧视者正常观看显示面板100上的图像,以达到防止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的侧视者偷窥的目的,此时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模式。当然,在关闭第一电源的情况下,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不会出射来自第一光源301的光线,因此不会影响到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的侧视者观看显示面板100上的图像,此时对于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的侧视者来说,显示装置处于普通的非防窥模式。可见,只要开启或关闭第一电源,便可改变显示装置的视角范围,使显示装置在防窥模式和非防窥模式之间切换。
[0041 ]当然,实际上透明基板200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中间部分也会出射来自第一光源301的光线,而且大部分的出射角度也是在一定的侧视角度范围内,垂直透明基板200出射的光是少量的。由于透明基板200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中间部分的大部分出射光也进入的是侧视者的眼睛,因此不会影响到该侧视者正常观看显示面板100上的图像。
[0042]在具体实施时,透明基板200可以采用高透过率的玻璃,也可以采用高分子塑料,例如亚克力、聚碳酸酯等,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材质,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0043]在具体实施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400为显示面板100提供光源,背光源400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形式,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0044]在具体实施时,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上的网点202可以采用多种分布方式,其中一种分布方式为列状分布,列状分布的网点具有制作简单、对网点密度容易控制的优点。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分布方式,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0045]在具体实施时,在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上的网点202呈列状分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使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其网点202的密度越大,从而使得第一光源301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出射,减少第一光源301发出的光线对正视者的正常观看造成影响。
[0046]如图2所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对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远离第一光源301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202的数目大于靠近第一光源301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202的数目。
[0047]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使各列网点202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网点202的数目越多的方式,使网点202的密度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越大,从而使得第一光源301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出射。通过控制每一列中网点的数目的方式来控制网点密度的变化,具有制作简单、密度易控的优点。
[0048]如图3所示,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对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三列网点,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远离第一光源301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靠近第一光源301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
[0049]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各列网点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列间距越小的方式,使网点202的密度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越大,从而使得第一光源301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出射。通过控制列间距的方式来控制网点密度的变化,具有制作简单、密度易控的优点。
[0050]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使网点202的密度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201b越大。[0051 ]在具体实施时,为保证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在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上各个部分的亮度一致,可使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上每一列网点202中各个网点202的间隔相同。
[0052]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基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上的网点202呈列状分布,然而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上的网点202不只有列状分布这一种分布方式,实质上不论网点202采用任何分布方式,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使网点202密度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的对侧侧边越大: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201a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第一光源301的区域内的网点202密度大于靠近第一光源301的区域内的网点202密度。例如,在图4中,条形区域Al相对于条形区域A2远离第一光源301,条状区域Al的网点202的密度大于条形区±或々2的网点202的密度。
[0053]在具体实施时,如图5所示,为了使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无法正常观看显示内容,进一步起到防窥作用,视角控制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透明基板200的第二侧边201b的第二光源302,第二侧边201b与第一侧边201a相对,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显示面板100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202。
[0054]同样的,由于第二侧边201b设置第二光源302,在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设置有网点202,因此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被网点202引导,使光线在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出射,且出射角度在一定的侧视角度范围内。对于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来说,由于接收到大量来自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因此影响到该侧视者正常观看显示面板100上的图像,以达到防止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偷窥的目的,此时显示装置处于防窥模式。当然,在关闭第二电源的情况下,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不会出射来自第二光源302的光线,因此不会影响到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观看显示面板100上的图像,此时对于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来说,显示装置处于普通的非防窥模式。可见,只要开启或关闭第二电源,便可改变显示装置的视角范围,使显示装置在防窥模式和非防窥模式之间切换。
[0055]在具体实施时,可将第一光源301和第二光源302同时开启,如图5所不,第一光源301发出的光在第二侧边201b侧的侧视角α范围内出射,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在第一侧边201a侧的侧视角α范围内出射。当然,中间部分也会有来自两光源301、302的光线出射,而且大部分是在侧视角α范围内出射的,垂直透明基板出射的光也是少量的,因此中间部分出射的大部分光进入的是侧视者的眼睛,不会影响到该侧视者正常观看显示面板100上的图像。当然,显示面板100发出的光既在两侧的侧视角α范围出射,也在正视角β?范围内出射。对于侧视者来说,接收到大量来自第一光源301和/或第二光源302的光线,因此无法看清来自显示面板的光线,此时显示面板的可视范围仅仅为W。当将两光源全部关闭时,如图6所示,透明基板不会影响到显示面板发出的光,因此正视者和两侧的侧视者均可以接收到来自显示面板的光线,可以看到显示内容,此时显示面板的可视范围为似。可见,通过关闭或开启电源,可以改变显示面板的可视范围。
[0056]在具体实施时,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上的网点202可以采用多种分布方式,例如呈列状分布,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0057]在具体实施时,在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上的网点202呈列状分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使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其网点202的密度越大,从而使得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出射,减少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线对正视者的正常观看造成影响。
[0058]其中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对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远离第二光源302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202的数目大于靠近第二光源302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202的数目。通过控制每一列中网点的数目的方式来控制网点密度的变化,具有制作简单、密度易控的优点。
[0059]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使各列网点202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网点202的数目越多的方式,使网点202的密度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越大,从而使得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出射。
[0060]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对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三列网点,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远离第二光源302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靠近第二光源302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控制列间距的方式来控制网点密度的变化,具有制作简单、密度易控的优点。
[0061]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各列网点202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列间距越小的方式,使网点202的密度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越大,从而使得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线尽可能多的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出射。
[0062]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参考图7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实现方式使网点202的密度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越大。
[0063]在具体实施时,为保证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的各个部分的亮度一致,可使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上每一列网点中各个网点202的间隔相同。
[0064]应当理解的是,上述两种实现方式基于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上的网点202呈列状分布,然而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上的网点202不只有列状分布这一种分布方式,实质上不论网点202采用任何分布方式,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使网点202密度越靠近第一侧边201a越大: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侧边201b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第二光源302的区域内的网点202的密度大于靠近第二光源302的区域内的网点202的密度。
[0065]应当理解的是,由于透明基板200的下表面没有设置任何光学膜层,因此第一光源301和/或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大量的光线不会从透明基板200上表面的中间部分出射,而是在网点202的作用下在边缘部分和侧边出射,进入侧视者的眼睛。由于第一光源301或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大都进入了侧视者的眼睛,而非正视者的眼睛,因此对于侧视者来说,边缘部分的亮度远大于显示面板100上的图像亮度,且边缘部分的亮度可以高达上万尼特,人会感到炫目,看到的显示面板呈雾态,以致于看不清显示内容。对于正视者来说,由于边缘部分出射的少量光线进入了正视者的眼睛,因此正视者看到的边缘部分的亮度会高于显示面板100上图像的亮度,然而由于进入正视者眼睛的来自第一光源301或第二光源302的光线是少量的,因此正视者看到的边缘部分的亮度远小于侧视者看到的边缘亮度。
[0066]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均衡正视者看到的亮度,还可以参考图8在位于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和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显示面板100的表面设置若干个网点202,使得中间部分的亮度得到提高,但同时还要保证第一光源301或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线能够较多的从边缘部分出射,因此还要使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和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的网点202密度大于中间部分的网点202密度。图8中左侧的虚线框为透明基板200上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右侧的虚线框为透明基板200上远离第一侧边20Ia的边缘部分,中间的虚线框为透明基板200的中间部分。
[0067]在具体实施时,透明基板200上中间部分的网点202可以采用多种分布方式,例如呈列状分布,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0068]在具体实施时,在提高中间部分亮度的同时应尽量使光线从靠近边缘部分的区域出射。在实际应用时,在透明基板200上中间部分的网点202呈列状分布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实现方式使得中间部分中越靠近边缘部分的区域网点202的密度越大,从而尽量使光线从靠近边缘部分的区域出射。
[0069]其中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为:对于透明基板200的中间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202,远离透明基板200中心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202的数目大于靠近透明基板200中心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202的数目。通过控制每一列中网点的数目的方式来控制网点密度的变化,具有制作简单、密度易控的优点。
[0070]当然,还可以参考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一侧边201a的边缘部分或透明基板200远离第二侧边201b的边缘部分中通过改变列间距的方式改变网点202的密度,即越靠近透明基板200的中心,列间距越大,反之越小。
[0071]在具体实施时,为保证透明基板200中间部分的各个部分的亮度一致,可使透明基板200中间部分中每一列网点中各个网点202的间隔相同。
[0072]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现方式基于透明基板200中间部分的网点202呈列状分布,然而透明基板200中间部分的网点202不只有列状分布这一种分布方式,实质上不论网点202采用任何分布方式,均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使越靠近透明基板200的列向中心线网点202的密度越小:透明基板200的中间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201a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透明基板200中心的区域内的网点202的密度大于靠近透明基板200中心的区域内的网点202的密度。
[0073]在具体实施时,对于正视者来说,为了避免边缘部分的亮度过高,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还可以参考图9将透明基板200的长度加长,也就是说,使透明基板200在垂直第一侧边201a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在垂直第一侧边201a的方向上的长度,同时设置覆盖第一侧边201a的第一遮挡结构501和/或覆盖第二侧边201b的第二遮挡结构502,将亮度过高的部分遮挡住。由于第一光源301和/或第二光源302发出的光线在边缘部分出射,而不仅仅是在侧边出射,因此不会影响显示装置的防偷窥功能。
[0074]在具体实施时,第一光源301和/或第二光源302为侧入式光源,可以采用LED灯,也可以采用荧光灯管等,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光源,具体采用何种光源,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对此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0075]在具体实施时,由于透明基板2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侧,为尽量不影响显示效果,应尽量采用高分辨率的网点图案,例如网点202的大小在微米量级至纳米量级的范围内,这样网点202在暗态下对肉眼几乎透明,使得显示面板100发出的光线经过透明基板200时不会受到影响。
[0076]在具体实施时,网点202可以采用喷墨、激光、刻蚀或纳米印压等工艺加工得到。采用不同的工艺,网点202的形成位置不同,例如采用激光工艺,可以使网点202形成在透明基板200的内部,而采用刻蚀工艺可以使网点202形成在透明基板200面向显示面板100的表面上。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艺制作网点202。
[0077]可理解的是,虽然在图1和图5中不出的网点202设置在透明基板200的内部,但是网点202也可以设置在透明基板200的下表面,即设置在透明基板200面向显示面板100的表面上。参考图10,各个网点202设置在下表面,此时两侧边的第一光源301和302发出的光也可以在透明基板200内发生散射进而在边缘部分或侧边出射。
[0078]如图11所示,第一光源301或第二光源302在不同角度范围内出射的光线的强度不同。经实验证明,透明基板的边缘部分在60-80°范围内出射的光线的强度是较大的,而侧视者也一般在这个角度范围内去观看显示面板100上的内容,因此可以起到有效的防窥作用。图11中的角度是以垂直于透明基板的方向为0°。
[0079]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显示装置的视角切换方法,该显示方法包括:
[0080]控制第一光源301开启,以实现第一视角模式;
[0081 ]控制第一光源301关闭,以实现第二视角模式;
[0082]其中,第一视角模式的可视角度范围小于第二视角模式的可视角度范围。
[0083]可理解的是,当显示装置的视角为第一视角时,只有正视者和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可以看到显示图像,而位于第二侧边201b的侧视者看不到显示图像。而当显示装置的视角为第二视角时,正视者、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和第二侧边201b的侧视者均可以看到显示图像,从而对于第二侧的侧视者来说,通过开启或关闭第一光源301,可以使显示装置在防窥模式和非防窥模式之间切换。
[0084]当然,若显示装置中既包括第一光源301,也包括第二光源302,则显示装置的视角切换方法包括:
[0085]控制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开启,以实现第三视角模式;
[0086]控制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关闭,以实现第四视角模式;
[0087]其中,所述第三视角模式的可视角度范围小于所述第四视角模式的可视角度范围。
[0088]可以理解的是,当显示装置的视角为第三视角时,只有正视者可以看到显示图像,而位于第一侧边201a和第二侧边201b的侧视者看不到显示图像。而当显示装置的视角为第四视角时,正视者、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和第二侧边201b的侧视者均可以看到显示图像,可见这里的第四视角与上述第二视角是相同的。
[0089]实际上,还可以单独控制第二光源302的开启和关闭,从而使得视角大小切换,也就是说,在第二光源302开启时,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看不到显示图像,而第二光源302关闭时,位于第一侧边201a的侧视者可以看到显示图像,从而实现视角的大小切换。
[0090]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正视角是指正视者观看面板的角度,侧视角是指侧视者观看面板的角度。
[0091]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视角控制结构,所述视角控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显示侧的透明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一侧边的第一光源,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列网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大于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三列网点,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远离所述第一光源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靠近所述第一光源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控制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的第二侧边的第二光源,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列网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大于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透明基板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三列网点,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远离所述第二光源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位于中间位置的一列网点与靠近所述第二光源的一列网点之间的距离。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还包括位于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和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网点,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部分和远离所述第二侧边的边缘部分的网点密度大于所述中间部分的网点密度。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中间部分包括多个条状区域,每一个条状区域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同,且对于任意相邻两区域,远离所述透明基板中心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大于靠近所述透明基板中心的区域内的网点密度。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中间部分的内部或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设置有多列网点。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中间部分上任意相邻的两列网点,远离所述透明基板中心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大于靠近所述透明基板中心的一列网点所包含的网点数目。15.根据权利要求3-5、8-10、13和14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列网点中各个网点的间隔相同。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在垂直所述第一侧边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在垂直所述第一侧边的方向上的长度;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在所述第一侧边上的第一遮挡结构和/或覆盖在所述第二侧边上的第二遮挡结构。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05720991SQ20162067187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9日
【发明人】季春燕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