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8827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保护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使用的电子产品也越来越多,手机等电子设备更是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和娱乐用品之一。为了有效的保护手机等电子设备,减少其外壳与其他物品的摩擦或者为了防止摔伤,大部分人会选择使用保护壳套。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视频播放或者自拍或者地图导航等各种功能,需要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卡入对应的车载设备或者自拍杆。然而,现有的卡合固定方式存在卡合步骤复杂以及对手机等电子设备加压过大容易损坏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弊端。因此,现在市面上开始出现通过磁吸方式加以贴合的自拍杆等,通常的做法是在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上粘贴铁片或者内置铁片,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容易产生吸附不稳定,容易滑动甚至造成电子产品跌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既能便于吸附其他带磁性的连接装置,又能防止滑落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以高于所述保护壳的外表面的方式突出固定设置在所述保护壳的背面上,并且能够吸附于磁性连接装置。

优选地,所述保护壳为手机保护壳,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材质为选自铁、钴、镍和上述材质中的至少两种的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通过粘胶粘贴于所述保护壳的背面上。

优选地,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保护壳的背面上。

优选地,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具备底板部和圆环部,所述保护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圆环部相对应的开口,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以所述底板部卡于所述保护壳的内面且所述圆环部突出于所述保护壳的方式嵌入所述保护壳。

优选地,所述磁性连接装置为内置有磁铁的支架座,所述支架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形状大小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能够吸附在所述支架座的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具有圆环部,所述圆环部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磁性连接装置为内置有磁铁的支架座,所述支架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所述圆环部相对应的凹槽,并且所述凹槽上对应设置有螺纹,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能够吸附并且螺合在所述支架座的所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安装于所述保护壳的一侧形成为呈台阶状的台阶部,从而在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与所述保护壳之间形成空隙部;

所述磁性连接装置为内置有磁铁的支架座,所述支架座具有由两个半圆形弹性片所形成的弹性片结构,当通过挤压按钮使所述弹性片结构的两个半圆形弹性片合成一个圆形时能够压入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内环中,当放开所述挤压按钮时,所述弹性片结构的两个半圆形弹性片再次分离而卡入所述空隙部中。

优选地,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安装于所述保护壳的一侧形成为呈台阶状的台阶部,从而在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与所述保护壳之间形成空隙部,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上设置有豁口部;

所述磁性连接装置为内置有磁铁的支架座,所述支架座设置有能够容置于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内环的凸起部,并且所述凸起部上还设置有一个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能够通过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所述豁口部进入并且通过旋转后卡入所述空隙部中。

优选地,在所述吸附磁铁用部件的所述台阶部上形成有多个凹陷点,在所述磁性连接装置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突出点,在旋转卡合时所述突出点卡入所述凹陷点中。

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具有通用性,能够与任意的磁性连接装置连接,简单实用。

2.本实用新型的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采用磁性连接和卡合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制作简单,并且通过使吸附磁铁用部件高于保护壳的表面而形成,更加有利于防止保护壳发生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内侧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外侧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吸附磁铁用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吸附磁铁用部件对应的支架座的正面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吸附磁铁用部件对应的支架座的背面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吸附磁铁用部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吸附磁铁用部件对应的支架座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吸附磁铁用部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的吸附磁铁用部件对应的支架座的立体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手机保护壳 2、21、22 吸附磁铁用部件

3 粘胶 4、41、42 支架座

5 半圆形弹性片 6 挤压按钮

7 凸起部 8 突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护壳为一种手机保护壳1,其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2,该吸附磁铁用部件2(可以为圆环状)以高于手机保护壳1的外表面的方式突出固定设置在手机保护壳1的背面,即与包裹手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该吸附磁铁用部件2由选自铁、钴、镍和上述材质中的至少两种的合金中的任意一种形成,能够用于吸附至任何带磁性的装置上,其也可以采用自身带磁性的材料形成,但是考虑与其他磁性连接装置的通用性,优选由自身不带磁极的材料形成,最优选为铁环。

该吸附磁铁用部件2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安装于手机保护壳1的背面,例如可以通过如图3所示的粘贴方式,吸附磁铁用部件2可以直接通过3M粘胶粘贴于手机保护壳1的背面,此时,进一步优选在手机保护壳1的背面设置有与吸附磁铁用部件2的圆环部相对应的凹槽,吸附磁铁用部件2粘贴于手机保护壳1的背面的凹槽内。其次,还可以采用多个小螺钉紧固的方式加以安装,或者,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吸附磁铁用部件2具备底板部和圆环部,手机保护壳1的背面设置有与吸附磁铁用部件2的圆环部相对应的开口,吸附磁铁用部件2以底板部卡于手机保护壳1的内面且圆环部突出于手机保护壳1的方式嵌入安装于手机保护壳1的背面(未图示)。

接着,参照图4和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手机保护壳1的吸附磁铁用部件2所对应的磁性连接装置进行说明。磁性连接装置可以为支架座4,在支架座4中内置有磁铁,对磁铁的设置方式不作限定。支架座4上设置有与吸附磁铁用部件2的形状大小相对应的凹槽,吸附磁铁用部件2能够吸附在支架座4的凹槽中。这样一来,能够容易进行定位并且使得连接更紧密。

此外,为了进一步使连接更加紧密,进一步优选在吸附磁铁用部件2的圆环部上设置有螺纹,并且相对应地,在支架座4上设置的与该吸附磁铁用部件2的圆环部相对应的凹槽上进一步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当吸附磁铁用部件2吸附于支架座4上后进行进一步的螺合,使手机保护壳1既通过磁性连接还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支架座4牢固结合,这样一来,即使是与自行车车载支架等易于造成冲击振动而导致跌落的装置连接,也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接着,参照图6和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吸附磁铁用部件21及其所对应的支架座41进行说明。吸附磁铁用部件21的安装于手机保护壳1的一侧形成为呈台阶状的台阶部,如此一来,在吸附磁铁用部件21与手机保护壳1之间会形成空隙部,对应的支架座41采用具有由两个半圆形弹性片5所形成的弹性片结构,当通过挤压按钮6使弹性片结构的两个半圆形弹性片5合成一个完整圆形时能够压入吸附磁铁用部件21的内环中,当放开挤压按钮6,两个半圆形弹性片5会再次分离开(半圆形弹性片5的边缘部分)而卡入吸附磁铁用部件21与手机保护壳1之间形成的空隙部中。

并且进一步优选在台阶部上形成有多个凹陷点,在半圆形弹性片5上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突出点,在旋转卡合时通过突出点卡入凹陷点中能够进一步加固连接防止松动。

接着,参照图8和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吸附磁铁用部件22及其所对应的支架座4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吸附磁铁用部件22的形状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吸附磁铁用部件21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在吸附磁铁用部件22上还设置有豁口部,这样一来,对应的支架座4无需采用弹性片结构,只需要设置能够插入豁口部中的突起部进行卡合即可,具体结构可以如下:在支架座4上设置有能够容置于吸附磁铁用部件22的内环的凸起部,并且凸起部上还设置有一个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能够通过吸附磁铁用部件22的豁口部进入并且通过旋转后卡入空隙部中。

并且进一步优选在台阶部上形成有多个凹陷点,在突出部对应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对应的突出点,在旋转卡合时通过突出点卡入凹陷点中能够进一步加固连接防止松动。

接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具有通用性,能够与任意的磁性连接装置连接,简单实用。

2.本实用新型的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采用磁性连接和卡合连接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具备吸附磁铁用部件的保护壳制作简单,并且通过使吸附磁铁用部件高于保护壳的表面而形成,更加有利于防止保护壳发生磨损。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