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圈式拾音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2492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圈式拾音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圈式拾音头。



背景技术:

拾音头是一种靠接收声音震动,将声音进行磁电转换的电声学器件。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在过去几年中,伴随着驻极体的广泛应用,“主动式”拾音头逐渐超越“被动式”拾音头,日趋流行。只有大约95%的普通吉他使用的是磁性拾音头。按场合分为教学用拾音头和监控用拾音头,按传输方式分为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监控拾音头是用来采集现场声音的一个配件,一般配套视频服务器、音频采集卡或硬盘录像机,实现现场的音频和视频的采集工作。在审讯系统、银行系统及监狱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此外,拾音头也常应用于麦克风中,当麦克风静置不用或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时,拾音头将会收集外界杂音,并将其输送到相应的音响器材中,相应的音响器材将会产生啸叫,减少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拾音器静置不用或者掉落时,能够自动关闭拾音器的音频输出,避免将音频信号传输至相应的音响器材中,使其产生啸叫,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的动圈式拾音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圈式拾音头,包括外壳和拾音头本体,还包括设置在外壳下端的陀螺仪、加速度计和CPU,所述陀螺仪、加速度计与CPU电连接,所述CPU连接有用于控制音频输出的控制电路,所述拾音头本体与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头部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头部下端,所述头部设置有用于放置拾音头本体的空腔,所述头部上端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头部扣合,避免放置在头部中的拾音头本体掉出。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与底座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设置在头部下端的固定环与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端的固定套,所述固定环与固定套扣合,方便头部与底座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环与头部构成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置有螺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提高头部与底座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头本体包括震动膜片、音圈、华司、磁铁和T铁,所述音圈固定设置在震动膜片下端,所述华司设置在音圈下端,所述华司、磁铁、T铁从上到下依次粘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端设置有容纳槽,所述陀螺仪、加速度计和CPU设置在容纳槽内,方便陀螺仪、加速度计和CPU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设置的陀螺仪、加速度计与CPU及电路配合,解决了拾音头在工作过程中暂时不使用或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时,拾音头将外界杂音输送到相应的音响器材中,使相应的音响器材将会产生啸叫,以及发生猛烈的撞击时产生音频信号导致其相应的音响设备损坏或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头部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控制电路与陀螺仪的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拾音头控制电路与加速度计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图1-5所示,一种动圈式拾音头,包括外壳1和拾音头本体2,还包括设置在外壳1下端的陀螺仪3、加速度计4和CPU5,所述陀螺仪3为博世BMG160陀螺仪,陀螺仪3用于检测拾音头本体2的角度与位置变化情况,加速度计4是用于检测拾音头本体2的使用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情况。所述加速度计4为博世BMA253加速度计,所述CPU5为PIC16F508CPU,所述陀螺仪3、加速度计4与CPU5电连接,连接方式为陀螺仪3与加速度计4的信号输出端与CPU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CPU5的作用是对陀螺仪3、加速度计4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反馈。所述CPU5连接有用于控制音频输出的控制电路6,所述拾音头本体2与控制电路6连接,方便CPU5通过控制电路6控制音频信号的输出。所述外壳1包括头部7和底座8,所述底座8设置在头部7下端,所述头部7设置有用于放置拾音头本体2的空腔9,方便使用者将拾音头本体2安装在头部7中。所述头部7上端设置有盖板10,所述盖板10与头部7扣合,避免放置在头部7中的拾音头本体2掉出。所述头部7与底座8之间设置有连接部11,方便头部7与底座8之间进行连接。所述连接部11包括固定设置在头部7下端的固定环12与固定设置在底座8上端的固定套13,所述固定环12与固定套13扣合,方便头部7与底座8的固定。所述固定环12与头部7构成的容纳空间14内设置有固定柱15,所述固定柱15上设置有螺孔16,所述底座8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17,所述通孔17与螺孔16设置在同一轴线上,方便使用者将螺栓从通孔17穿入与螺孔16配合,完成头部7与底座8的连接,提高头部7与底座8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拾音头本体2包括震动膜片23、音圈18、华司19、磁铁20和T铁21,所述音圈18固定设置在震动膜片23下端,固定方式为粘接固定,所述华司19设置在音圈18下端,所述华司19、磁铁20、T铁21从上到下依次粘接固定,结构稳定。所述底座8下端设置有容纳槽22,所述陀螺仪3、加速度计4和CPU5设置在容纳槽22内,方便陀螺仪3、加速度计4和CPU5的安装。本申请中图4与图5实际为同一电路中不同部件的表述,并不代表两个独立的电路图,此处分为两图只为更好的表示本电路图的结构。

使用方法:当拾音头正常工作时,陀螺仪3与加速度计4将感应拾音头的位置变化与运动速度变化,当拾音头的角度或位置不变动达到一定时间或者拾音头运动速度出现急剧变化时,CPU5将通过控制电路6关闭拾音头本体2音频信号的输出,避免拾音头将杂音输送到与之相对应的音响设备中,使其产生啸叫,导致其受损或降低其使用寿命,如拾音头角度或位置发生变化或其运动时的加速度恢复到限定范围时,CPU5将通过控制电路6恢复拾音头本体2音频信号的正常输出。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设置的陀螺仪、加速度计与CPU及电路配合,解决了拾音头在工作过程中暂时不使用或不小心从手中滑落时,拾音头将外界杂音输送到相应的音响器材中,使相应的音响器材将会产生啸叫,以及发生猛烈的撞击时产生音频信号导致其相应的音响设备损坏或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