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移动终端及其折叠机构和折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74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移动终端及其折叠机构和折叠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及其折叠机构和折叠组件。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屏具有可弯折的性能,这就使得搭载柔性显示屏的智能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在折叠和展开状态之间实现切换成为可能。消费者认为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过程中具有提示展开或折叠到位的手感是促使其购买该移动终端的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可折叠移动终端在折叠或展开到位时具有顿感。

一种折叠组件,应用于可折叠移动终端上,用于连接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折叠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壳体;

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以及

连接链,包括第一链节、第二链节、第一转轴和第一阻尼结构;所述第一链节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链节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节和第二链节;所述第一阻尼结构包括第一阻尼环、第二阻尼环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阻尼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随所述第一链节转动,所述第二阻尼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随所述第二链节转动;所述第一阻尼环和所述第二阻尼环相互抵触,且所述第一阻尼环和所述第二阻尼环的接触面形成凹凸配合;所述第一弹性件弹力抵压所述第一阻尼环的远离所述第二阻尼环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弹力抵压所述第二阻尼环的远离所述第一阻尼环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链节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阻尼环和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链节上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阻尼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结构还包括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固定于所述第一转轴周侧,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压缩于所述第一阻尼环和所述第一卡环之间;所述第二卡环固定于所述第二转轴周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压缩于所述第二阻尼环和所述第二卡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环的靠近所述第二阻尼环的端面为粗糙表面;所述第二阻尼环的靠近所述第一阻尼环的端面为粗糙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链还包括第三链节、第四链节、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三链节通过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链节,所述第四链节通过所述第三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链节,所述第二转轴平行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平行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链节,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链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链还包括第二阻尼结构,所述第二阻尼结构包括第三阻尼环、第四阻尼环、第三弹性件和第四弹性件,所述第三阻尼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随所述第一链节转动,所述第四阻尼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随所述第三链节转动;所述第三阻尼环和所述第四阻尼环相互抵触,且所述第三阻尼环和所述第四阻尼环的接触面形成凹凸配合;所述第三弹性件弹力抵压所述第三阻尼环的远离所述第四阻尼环的端面,所述第四弹性件弹力抵压所述第四阻尼环的远离所述第三阻尼环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链还包括第三阻尼结构,所述第三阻尼结构包括第五阻尼环、第六阻尼环、第五弹性件和第六弹性件,所述第五阻尼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随所述第一链节转动,所述第六阻尼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且随所述第三链节转动;所述第五阻尼环和所述第六阻尼环相互抵触,且所述第五阻尼环和所述第六阻尼环的接触面形成凹凸配合;所述第五弹性件弹力抵压所述第五阻尼环的远离所述第六阻尼环的端面,所述第六弹性件弹力抵压所述第六阻尼环的远离所述第五阻尼环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尼环的靠近所述第二阻尼环的端面上具有多个第一齿,多个所述第一齿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方向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一齿的延伸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

所述第二阻尼环的靠近所述第一阻尼环的端面上具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齿相配合的第二齿,多个所述第二齿沿所述第一转轴的圆周方向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二齿的延伸方向均朝向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

一种折叠机构,应用于可折叠移动终端上,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的折叠组件;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用于设置所述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和所述的折叠机构,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所述折叠机构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可折叠并在折叠时所述柔性显示屏在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第一弹性件弹力抵压所述第一阻尼环,使第一阻尼环和所述第二阻尼环始终紧密贴合,接触面的凹凸配合,以提供使用者折叠或展开到位的顿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的折叠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折叠组件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第一阻尼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第一阻尼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可折叠移动终端10为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折叠移动终端10也可以为包括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电子类设备。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同时参见图3,可折叠移动终端10包括柔性显示屏20和折叠机构30,折叠机构30包括第一壳体32、第二壳体34和折叠组件36,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4上用于设置柔性显示屏20。折叠组件36连接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4,折叠组件36使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4可折叠,且使柔性显示屏20可弯折。在一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6使第一壳体32和第二壳体34可折叠并在折叠时柔性显示屏20在可折叠移动终端10的外侧。

同时参见图4、图5,折叠组件36包括第一连接部100、第二连接部200和连接链300,第一连接部100用于连接第一壳体32,第二连接部200用于连接第二壳体34。连接链300包括第一链节310310、第二链节320、第一转轴330和第一阻尼结构340。第一链节310连接第一连接部100,第二链节320连接第二连接部200,第一转轴330转动连接第一链节310和第二链节320。第一阻尼结构340包括第一阻尼环342、第二阻尼环344、第一弹性件346和第二弹性件348,第一阻尼环342套设在第一转轴330上且随第一链节310转动,第二阻尼环344套设在第一转轴330上且随第二链节320转动。第一阻尼环342和第二阻尼环344相互抵触,且第一阻尼环342和第二阻尼环344的接触面形成凹凸配合。第一弹性件346弹力抵压第一阻尼环342的远离第二阻尼环344的端面。第二弹性件348弹力抵压第二阻尼环344的远离第一阻尼环342的端面。

第一弹性件346弹力抵压第一阻尼环342,使第一阻尼环342和第二阻尼环344始终紧密贴合,接触面的凹凸配合,以提供使用者折叠或展开到位的顿感。第二弹性件348的作用于第一弹性件346的作用相似,第二弹性件348抵压第二阻尼环344,使第一阻尼环342和第二阻尼环344始终紧密贴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接触面的凹凸配合而提供的到位顿感。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346和第二弹性件348保留一个也能够实现上述技术效果。

同时参见图6,第一阻尼环342的靠近第二阻尼环344的端面上具有多个第一齿352,多个第一齿352沿第一转轴330的圆周方向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多个第一齿352的延伸方向均朝向第一转轴330的轴线。第二阻尼环344的靠近第一阻尼环342的端面上具有多个与第一齿352相配合的第二齿(未示出),多个第二齿沿第一转轴330的圆周方向呈辐射状均匀分布,多个第二齿的延伸方向均朝向第一转轴330的轴线。第一齿352和第二齿配合,不仅能够提供折叠到位和展开到位的顿感,也能够提供中间特点位置的顿感,例如展开到30度、60度的顿感。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环342的靠近第二阻尼环344的端面为粗糙表面。第二阻尼环344的靠近第一阻尼环342的端面为粗糙表面。两个粗糙表面相对摩擦,也能够提供阻尼感,使可折叠移动终端10的开合手感更好。

参见图7,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链节310上开设有第一卡槽312,第一阻尼环342和第一弹性件346位于第一卡槽312中。第二链节320上开设有第二卡槽322,第二阻尼环344和第二弹性件348位于第二卡槽322中。设置第一卡槽312和第二卡槽322,方便安装,且能够使结构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尼结构340还可以包括第一卡环354和第二卡环356。第一卡环354固定于第一转轴330周侧,第一弹性件346弹性压缩于第一阻尼环342和第一卡环354之间。第二卡环356固定于第二转轴380周侧,第二弹性件348弹性压缩于第二阻尼环344和第二卡环356之间。通过第一卡环354和第二卡环356安装第一弹性件346和第二弹性件348,使得第一弹性件346和第二弹性件348能够方便的被压缩。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46和第二弹性件348可以是压缩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46和第二弹性件348也可以是弹性橡胶等其他弹性元件。

再参见图4、图5,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链300还包括第三链节360、第四链节370、第二转轴380和第三转轴390,第三链节360通过第二转轴380转动连接第一链节310,第四链节370通过第三转轴390转动连接第二链节320,第二转轴380平行第一转轴330,第三转轴390平行第一转轴330,第一连接部100固定连接第三链节360,第二连接部200固定连接第四链节370。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链节310通过第三链节360间接地连接第一连接部100,第二链节320通过第四链节370间接地连接第二连接部2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链节310也可以直接地连接第一连接部100,第二链节320也可以直接地连接第二连接部200。

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链300还包括第二阻尼结构410,第二阻尼结构410包括第三阻尼环412、第四阻尼环414、第三弹性件416和第四弹性件418,第三阻尼环412套设在第二转轴380上且随第一链节310转动,第四阻尼环414套设在第二转轴380上且随第三链节360转动。第三阻尼环412和第四阻尼环414相互抵触,且第三阻尼环412和第四阻尼环414的接触面形成凹凸配合。第三弹性件416弹力抵压第三阻尼环412的远离第四阻尼环414的端面,第四弹性件418弹力抵压第四阻尼环414的远离第三阻尼环412的端面。设置第二阻尼结构410可以进一步提高到位顿感。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链300还包括第三阻尼结构420,第三阻尼结构420包括第五阻尼环422、第六阻尼环424、第五弹性件426和第六弹性件428,第五阻尼环422套设在第二转轴380上且随第一链节310转动,第六阻尼环424套设在第二转轴380上且随第三链节360转动。第五阻尼环422和第六阻尼环424相互抵触,且第五阻尼环422和第六阻尼环424的接触面形成凹凸配合。第五弹性件426弹力抵压第五阻尼环422的远离第六阻尼环424的端面,第六弹性件428弹力抵压第六阻尼环424的远离第五阻尼环422的端面。设置第三阻尼结构420可以进一步提高到位顿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