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差分电路及音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462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模拟差分电路及音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差分电路及音频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视机、音响等音频设备中,通常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输出至音频设备的音频系统上。为了解决模拟信号较容易受到干扰,不适用于较远距离传输的问题,通常采用差分电路把模拟信号转为差分形式传输,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目前,差分电路大多是采用一同相比例电路和一反相比例电路构成。但是,这种差分电路中的同相比例电路对运放共模抑制比要求高,无法实现提高信噪比、失真等音频性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旨在有效地降低对运放共模抑制比的要求,从而实现提高信噪比、失真等音频性能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模拟差分电路,应用于音频设备中,所述模拟差分电路包括巴特沃斯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及差分信号输出电路,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音频信号,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音频设备的解码电路连接;其中,

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用于将接入的所述音频信号转换成负差分信号后输出;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将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输出的负差分信号进行反相及滤波处理后,得到正差分信号并输出;

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用于对所述负差分信号和所述正差分信号进行分压滤波处理后输出至所述音频设备的解码电路。

优选地,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包括:

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用于接入所述音频信号中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转换成左声道负差分信号后输出;

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所述用于接入所述音频信号中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转换成右声道负差分信号后输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包括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及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经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及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二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优选地,所述低通滤波电路包括:

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输出的左声道负差分信号转换成左声道正差分信号后输出;

第二低通滤波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输出的右声道负差分信号转换成右声道正差分信号后输出。

优选地,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包括第七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及第三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一直流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包括第八电容、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及第四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二直流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包括多个分压单元及与多个所述分压单元对应设置的隔直电容,多个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多个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隔直电容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隔直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解码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音频设备,所述音频设备包括解码电路及如上所述的模拟差分电路;所述模拟差分电路包括巴特沃斯滤波电路、低通滤波电路及差分信号输出电路,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音频信号,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音频设备的解码电路连接;其中,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用于将接入的所述音频信号转换成负差分信号后输出;所述低通滤波电路,用于将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输出的负差分信号进行反相及滤波处理后,得到正差分信号并输出;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用于对所述负差分信号和所述正差分信号进行分压滤波处理后输出至所述音频设备的解码电路。

优选地,所述解码电路包括解码集成芯片。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左声道音频输入接口和/或右声道音频输入接口有模拟信号输入时,巴特沃斯滤波电路对单端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反相并放大转换成差分信号,并对差分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处理,以得到负差分信号,并输出至差分信号输出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低通滤波电路20将接入的负差分信号进行1:1反相处理转换成正差分信号,并对正差分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处理,以得到正差分信号后输出至差分信号输出电路。差分输出电路将巴特沃斯滤波电路输出的负差分信号和低通滤波电路输出的正差分信号进行隔直滤波处理,并进行分压处理后输出至音频系统的解码电路,从而实现单端信号转差分信号并高效、高质量传输。本实用新型的巴特沃斯滤波电路和阶低通滤波电路均为反相比例电路,同时也是负反馈电路,可以有效地降低对运放共模抑制比的要求,从而实现提高信噪比、失真等音频性能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还实现了单端输入的模拟信号转差分信号输出,进而解决了模拟信号较容易受到干扰,不适用于较远距离传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拟差分电路应用于音频设备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模拟差分电路的巴特沃斯滤波电路和低通滤波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模拟差分电路的差分信号输出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模拟差分电路,应用于音频设备中。

该音频设备可以是安卓电视、便携式电脑、手机、迷你音箱、多通道音箱sound bar等具有音频系统的音频设备。

在这些音频设备中,通常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输出至音频设备的音频系统上。为了解决模拟信号较容易受到干扰,不适用于较远距离传输的问题,通常采用差分电路把模拟信号转为差分形式传输,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差分电路大多是采用一同相比例电路和一反相比例电路构成。但是,这种差分电路中的同相比例电路对运放共模抑制比要求高,无法实现提高信噪比、失真等音频性能的要求。

参照图1及图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模拟差分电路包括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低通滤波电路20及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的输入端用于接入音频信号,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的第一输入端及所述低通滤波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低通滤波电路20的输出端与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音频设备的解码电路连接;其中,

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用于将接入的所述音频信号转换成负差分信号后输出;

所述低通滤波电路20,用于将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输出的负差分信号进行反相及滤波处理后,得到正差分信号并输出;

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用于对所述负差分信号和所述正差分信号进行分压滤波处理后输出至所述音频设备的解码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音频设备中均设置有用于输入模拟音频信号的音频输入接口J1,且音频输入接口J1具有左声道音频输入接口AUX-L和右声道音频输入接口AUX-R。本实施例中,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左声道音频输入接口AUX-L和右声道音频输入接口AUX-R对应连接,以接入单端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以下简称模拟信号。

其中,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即无限增益多路反馈电路,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对单端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反相并放大转换成差分信号,并对差分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处理,以得到负差分信号。

低通滤波电路20的输入端与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的输出端连接,以将接入的负差分信号进行1:1反相处理转换成正差分信号,并对正差分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处理,以得到正差分信号。

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的输入端分别与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的输出端和低通滤波电路20的输出端连接,以将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输出的负差分信号和低通滤波电路20输出的正差分信号进行隔直滤波处理,并进行分压处理后输出至音频系统的解码电路,从而实现单端信号转差分信号并高效、高质量传输。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左声道音频输入接口J1和/或右声道音频输入接口J1有模拟信号输入时,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对单端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反相并放大转换成差分信号,并对差分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处理,以得到负差分信号,并输出至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和低通滤波电路20的输入端。低通滤波电路20将接入的负差分信号进行1:1反相处理转换成正差分信号,并对正差分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处理,以得到正差分信号后输出至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差分输出电路将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输出的负差分信号和低通滤波电路20输出的正差分信号进行隔直滤波处理,并进行分压处理后输出至音频系统的解码电路,从而实现单端信号转差分信号并高效、高质量传输。本实用新型的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和阶低通滤波电路20均为反相比例电路,同时也是负反馈电路,可以有效地降低对运放共模抑制比的要求,从而实现提高信噪比、失真等音频性能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还实现了单端输入的模拟信号转差分信号输出,进而解决了模拟信号较容易受到干扰,不适用于较远距离传输的问题。

参照图1及图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巴特沃斯滤波电路10包括:

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用于接入所述音频信号中的左声道音频信号转换成左声道负差分信号后输出;

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所述用于接入所述音频信号中的右声道音频信号转换成右声道负差分信号后输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的输入端与左声道音频输入接口AUX-L连接,以将接入的左声道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反相并放大转换成差分信号,并对差分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处理,以得到左声道的负差分信号。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的输入端与右声道音频输入接口AUX-R连接,以将接入的右声道模拟音频信号进行反相并放大转换成差分信号,并对差分信号中的高频信号进行滤除处理,以得到右声道的负差分信号。

参照图1及图3,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一运算放大器U1,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一电阻R1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及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一直流电源VCC1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为深度负反馈,以使电路稳定工作。其中,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的增益可根据第一电阻R1的阻值和第三电阻R3比值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容C2组成RC滤波器,以滤除模拟信号中的杂波,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容C3组成RC积分电路,RC滤波器和RC积分电路均表现为低通特性。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的截止频率f0根据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参数调节,具体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C2、C3、R2、R3分别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的参数值,当音频输入接口J1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中因各种因素存有干扰噪音信号(即高频噪声)时,当噪声频率大于截止频率f0时,可通过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组成的滤波电路滤掉,本实施例中截止频率f0约为45KHZ。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为二阶滤波器,较一阶滤波效果更好,截止频率特性更好。

参照图1及图3,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包括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二运算放大器U2,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的输入端,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经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及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二直流电源VCC2连接;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为深度负反馈,以使电路稳定工作。其中,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的增益可根据第四电阻R4的阻值和第六电阻R6的阻值比值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容C2组成RC滤波器,以滤除模拟信号中的杂波,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容C3组成RC积分电路,RC滤波器和RC积分电路均表现为低通特性。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的截止频率f0根据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的参数调节,具体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其中,C5、C6、R5、R6分别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五电阻R5及第六电阻R6的参数值,当音频输入接口J1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中因各种因素存有干扰噪音信号(即高频噪声)时,当噪声频率大于截止频率f0时,可通过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组成的滤波电路滤掉,本实施例中截止频率f0约为45KHZ。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为二阶滤波器,较一阶滤波效果更好,截止频率特性更好。

参照图1及图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低通滤波电路20包括:

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1,用于将所述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输出的左声道负差分信号转换成左声道正差分信号后输出;

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2,用于将所述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输出的右声道负差分信号转换成右声道正差分信号后输出。

本实施例中,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1与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的输出端连接,并将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输出的左声道的负差分信号进行1:1反相,以及滤波处理后得到左声道的正差分信号。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2与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的输出端连接,并将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输出的右声道的负差分信号进行1:1反相,以及滤波处理后得到右声道的正差分信号。

参照图1及图3,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1包括第七电容C7、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及第三运算放大器U3,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1的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1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一直流电源VCC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的阻值相同,以实现将左声道的负差分信号进行1:1反相,因此无需对负差分信号进行放大或缩小缩,仅需反相即可。第七电容C7用于实现高频信号在不经反相处理即可以传送到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输出端,该高频信号加在正差分信号上,与负差分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相位相同,幅度相同,这样即可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差分的信噪比、失真。

参照图1及图3,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2包括第八电容C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及第四运算放大器U4,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2的输入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互连;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1的输出端,并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互连;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二直流电源VCC2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阻值相同,以实现将左声道的负差分信号进行1:1反相,因此无需对负差分信号进行放大或缩小缩,仅需反相即可。第八电容C8用于实现高频信号在不经反相处理即可以传送到第四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该高频信号加在正差分信号上,与负差分信号上的高频信号相位相同,幅度相同,这样即可相互抵消,从而提高差分的信噪比、失真。

参照图1及图3,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运算放大器U1与第三运算放大器U3、第二运算放大器U2与第四运算放大器U4优选采用双路IC来实现,双路IC为同电源供电。整个电路采用四路运算放大器,且均为电压并联负反馈,从而使得运放小信号工作并处于线性状态。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反相输入与同相输入的共模抑制比要求较低的特点,满足较高的信噪比、失真性能要求。

在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一直流电源VCC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电源分压单元41,第一电源分压单元41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九电容C9及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与第一直流电源VCC1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以及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正相输入端互连;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均接地。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串联分压,以将第一直流电源VCC1的电源电压分压有输出至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正相输入端。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用于滤除第一直流电源VCC1中的杂波。根据分压原理,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二电阻R12的比值越大,第十一电阻R11上所分得的电压也就越大。这样,就通过调节第第十一电阻R11和/或第十二电阻R12的阻值,即可调整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三运算放大器U3的参考电压,进而调整运算精度。

同理,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四运算大器的正相输入端与第二直流电源VCC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电源分压单元42,第二电源分压单元42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一电容C11及第十二电容C12。第二电源分压单元42与第一电源分压单元41的结构相同,故工作原理相同且达到的技术效果也相同,具体可参照第一电源分压单元41,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1及图3,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差分信号输出电路30包括多个分压单元及与多个所述分压单元(图未标示)对应设置的隔直电容(图未标示),多个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低通滤波电路20的多个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分压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多个所述隔直电容的第一端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隔直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解码电路的多个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1、第二巴特沃斯滤波单元12、第一低通滤波单元21以及第二低通滤波单元22输出端上,分别设置有一分压单元,且记为第一分压单元31、第二分压单元32、第三分压单元33及第四分压单元34,其中,第一分压单元31包括分压电阻R31、R32,第二分压单元32包括分压电阻R33、R34,第三分压单元33包括分压电阻R35、R36,第四分压单元包括分压电阻R35、R36。第一分压单31、第二分压单元32、第三分压单元33及第四分压单元34用于将接入的差分信号进行分压处理。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运算放大器仅差模信号进行放大处理,通过各分压单元还可以进一步抑制共模信号。各分压单元的分压电阻可根据后端解码电路的要求进行调整。对应每一分压单元,本实施例分别设置有一隔直电容,且分别记为第一隔直电容C31、第二隔直电容C32、第三隔直电容C33、第四隔直电容C34。第一隔直电容C31、第二隔直电容C32、第三隔直电容C33、第四隔直电容C34分别将输入的差分信号的中直流信号进行隔离,得到合适的差分信号给到后级处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音频设备,所述音频设备包括解码电路及如上所述的模拟差分电路。该模拟差分电路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本实用新型音频设备中使用了上述模拟差分电路,因此,本实用新型音频设备的实施例包括上述模拟差分电路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解码电路优选采用解码集成芯片来实现,解码集成芯片用于对接入的差分信号进行解码分析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