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1558发布日期:2018-06-23 01:3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耳机基本上可分为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均适用于各自的使用环境。当我们在休闲状态下时,使用入耳式耳机能得到比较好的体验,当我们处于运动状态时,使用头戴式耳机能使耳机不易从耳朵脱落,从而能得到比较好的体验。因此,当使用者需频繁切换休闲模式和运动模式,需要使用头戴式耳机又不可预料的需要使用入耳式耳机时,使用者通常需要携带两种耳机并且需不停的切换,给使用过程带来极大的不便。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旨在解决耳机不能同时具有两种使用模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耳机,包括悬挂于颈部且呈U形状的颈挂件、夹持于人体两侧且内置有功能电路板以向外输出音频信号的两夹持部、用以将两所述夹持部连接至所述颈挂件的两耳挂支架,一所述耳挂支架将一所述夹持部连接至所述颈挂件的一端,另一所述耳挂支架将另一所述夹持部连接至所述颈挂件的另一端,所述耳机还包括两个用于将音频信号转化成声音并与耳朵耳孔搭配使用的耳机头以及两条分别将一所述耳机头电连接至所述功能电路板的耳线,两所述耳机头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所述夹持部。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远离所述耳挂支架的一端开设有用以固定所述耳机头的固定孔;所述耳机头包括与所述固定孔相固定配合的固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且用以将声音传输至耳朵的扬声部,所述耳线连接于所述固定部。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孔的孔底的第一磁性材料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部并用以与所述第一磁性材料相吸附的第二磁性材料。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于所述固定孔的孔口边沿开设有连通所述固定孔的定位槽,所述耳机头于所述固定部的周侧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相适配的定位柱。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内部中空,所述耳线连接所述固定部的一端置于所述定位柱内且延伸至与所述扬声部信号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开设有供一所述耳挂支架的一端插入并卡接配合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于所述卡槽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耳挂支架一端转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耳挂支架相对于所述转轴转动并能够抵接至所述卡槽的槽底。进一步地,所述耳机还包括置于所述颈挂件内并用于驱动两所述夹持部夹持于人体两侧的弹性件。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包括设置于所述功能电路板上且无线连接外部的电子设备以将外部的电子设备的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功能电路板的无线连接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耳机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夹持部内且用以对所述功能电路板供电的可充电源。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当使用者处于运动模式时,可以把耳机头连接在夹持部,此时耳机变成头戴式耳机,从而使耳机头不容易从人体耳朵脱落,使用者能够获得比较好的体验;当使用者处于休闲模式时,可以把耳机头从夹持部中拆卸下来,此时耳机变成入耳式耳机,可以减轻人体头部的佩戴重量,使用者也能获得比较好的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在运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在休闲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名称标号名称标号耳机100转轴22颈挂件10固定部41夹持部20扬声部42耳挂支架30定位槽23耳机头40定位柱43固定孔24卡槽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耳机100,能够让使用者在运动模式和休闲模式下均可获得不错的用户体验,其包括悬挂于人体颈部且呈U形状的颈挂件10,所述颈挂件10的材质可以为橡胶等软质材料,所述颈挂件10的结构形状可以为线管形,其内部设置有一弹性件(图未画),以驱动颈挂件10两端在发生形变后具有相向的收缩力。本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弹性钢丝。请参阅图2,所述耳机100包括夹持于人体两侧且内置有功能电路板(图未画)以向外输出音频信号的两夹持部20以及用以将两所述夹持部20连接至所述颈挂件10的两耳挂支架30。一所述耳挂支架30将一所述夹持部20连接至所述颈挂件10的一端,另一所述耳挂支架30将另一所述夹持部20连接至所述颈挂件10的另一端。所述耳机100还包括两个用于将音频信号转化成声音并与耳朵耳孔搭配使用的耳机头40以及两条分别将一所述耳机头40电连接至所述功能电路板的耳线,两所述耳机头40分别可拆卸地连接于两所述夹持部20。当使用者处于运动模式时,可以把耳机头40连接在夹持部20,此时耳机100变成头戴式耳机100,从而使耳机头40不容易从人体耳朵脱落,使用者能够获得比较好的体验。当使用者处于休闲模式时,可以把耳机头40从夹持部20中拆卸下来,此时耳机100变成入耳式耳机100,可以减轻人体头部的佩戴重量,使用者也能获得比较好的体验。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夹持部20远离所述耳挂支架30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耳机头40的固定孔24。所述耳机头40包括与所述固定孔24相固定配合的固定部41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部41且用以将声音传输至耳朵的扬声部42,所述耳线连接于所述固定部41。两个耳机头40相向地分别固定于两个固定孔24内,从而使耳机100形成头戴式耳机100。所述耳机100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孔24的孔底的第一磁性材料(图未画)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部41并用以与所述第一磁性材料相吸附的第二磁性材料(图未画)。具体地,第一磁性材料和第二磁性材料优选为磁铁,也可以在固定孔24或固定部41中择一设置磁铁,然后在另一个设置能与磁铁发生吸附作用的金属块,同样也可以达到吸附固定的效果。所述夹持部20于所述固定孔24的孔口边沿开设有连通所述固定孔24的定位槽23,所述耳机头40于所述固定部41的周侧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23相适配的定位柱43。定位柱43与定位槽23的固定配合使扬声部42在塞入人体耳朵时,能保持相同的、舒适的、符合人机工程的塞入角度,从而让用户获得比较好的用户体验。所述定位柱43内部中空,所述耳线连接所述固定部41的一端置于所述定位柱43内且延伸至与所述扬声部42信号连接。使得功能电路板的音频信号能传输至扬声部42,再通过扬声部42将音频信号转化成声音。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夹持部20开设有供一所述耳挂支架30的一端插入并卡接配合的卡槽21。所述耳机100于所述卡槽21内设置有转轴22,所述耳挂支架30一端转接于所述转轴22,所述耳挂支架30相对于所述转轴22转动并能够抵接至所述卡槽21的槽底。所述夹持部20通过所述转轴22,能够与所述耳挂支架30相对转动。当使用者需要切换成运动模式时,耳挂支架30的一端转动卡入卡槽21内,使耳机100变成紧凑的结构,在弹性件的驱动下,夹持部20紧紧地夹持于人体两侧。这样,使用者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用户体验。所述耳机100包括设置于所述功能电路板上且无线连接外部的电子设备以将外部的电子设备的音频信号传输至所述功能电路板的无线连接装置(图未画)。具体地,无线连接装置可以为蓝牙装置。所述耳机100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夹持部20内且用以对所述功能电路板供电的可充电源(图未画)。具体地,可充电源为锂电池。夹持部20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蓝牙装置的若干控制按钮(图未示)以及供外部的电源使用以对锂电池充电的充电接口(图未示)。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