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51507发布日期:2019-08-17 01:1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等)上配备有前置摄像头,前置摄像头可用于提供视频通话、自拍等功能。前置摄像头需占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的部分面积,不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前置摄像头的设置不利于提升移动终端的屏占比的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后壳,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周面,所述侧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周面、第二侧周面,和相背设置的第三侧周面、第四侧周面;所述第三侧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周面、所述第二侧周面的一端,所述第四侧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周面、所述第二侧周面的另一端;

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所述后壳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且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第一侧周面、所述第二侧周面和所述第三侧周面;

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及

摄像模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摄像模组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所述安装座能够相对所述后壳运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所述凹槽内,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摄像模组位于所述凹槽外且所述入光面从所述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外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后壳滑动连接,且所述安装座能够沿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滑动,以使所述摄像模组滑入所述凹槽内或从所述凹槽内滑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相互连通的避空槽和容置槽,所述避空槽和所述容置槽均沿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避空槽贯穿所述第一侧周面,所述容置槽贯穿所述第二侧周面;所述安装座包括本体和凸出于所述本体上的安装块,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安装块上;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安装块收容于所述避空槽内,且所述本体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外表面、内表面,和连接在所述外表面、所述内表面之间的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外周面、第二外周面,和相背设置的第三外周面、第四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的一端,所述第四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外周面与所述第三侧周面齐平;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侧周面齐平,所述第二外周面与所述第二侧周面齐平;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侧周面错位,所述第二外周面与所述第二侧周面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后壳上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限位条沿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外周面向所述第四外周面所在的一侧凹陷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条收容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条用于防止所述安装座从所述凹槽内脱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电机包括座体和输出轴,所述座体与所述输出轴转动连接,且所述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座体能够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所述输出轴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带动所述齿条移动,以使所述安装座滑入所述凹槽或从所述凹槽内滑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二次弹出机构,所述二次弹出机构包括弹性件、活动块和拉杆,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活动块和所述后壳连接,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后壳转动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块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沿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推动所述安装座,所述拉杆能够与所述活动块扣合,以使所述安装座卡设于所述凹槽内;当所述安装座卡设于所述凹槽内时,沿所述移动终端的宽度方向推动所述安装座,所述拉杆能够与所述活动块脱开,以使所述安装座从所述凹槽内弹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进入槽、卡合槽和退出槽,所述卡合槽分别与所述进入槽和所述退出槽连通,所述退出槽与所述进入槽连通;所述进入槽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台阶以使所述进入槽的深度由所述进入槽的入口端向所述卡合槽所在的位置增大;所述退出槽的深度小于所述卡合槽的深度,且所述退出槽的底壁与所述卡合槽的底壁平滑过渡;推动所述安装座,所述拉杆的自由端由所述进入槽的入口端滑入所述进入槽内,并沿所述进入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以滑入所述卡合槽内,所述拉杆在所述卡合槽内与所述活动块卡合,以使所述安装座卡设于所述凹槽内;当所述安装座卡设于所述凹槽内时,推动所述安装座,所述拉杆滑入所述退出槽中并沿所述退出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以滑入进入槽中,以使所述安装座从所述凹槽内弹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后壳转动连接,且所述安装座能够绕所述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转动,以使所述摄像模组收容于所述凹槽内或从所述凹槽内露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凹槽的最大深度与所述移动终端最大长度的比值小于0.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外表面、内表面,和连接在所述外表面、所述内表面之间的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外周面、第二外周面,和相背设置的第三外周面、第四外周面,所述第三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的一端,所述第四外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周面、所述第二外周面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外周面与所述第三侧周面齐平;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侧周面齐平,所述第二外周面与所述第二侧周面齐平;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一侧周面错位,所述第二外周面与所述第二侧周面错位,所述第三外周面与所述第三侧周面错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按压组件,所述按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活动块上,且所述按压组件凸出于所述第一外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后壳上;所述第二电机具有输出端,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啮合;所述电机能够通过所述输出端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能够通过所述第四齿轮带动所述安装座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侧周面和所述第二侧周面平滑过渡;及/或,所述第二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三侧周面和所述第四侧周面平滑过渡。

上述移动终端,摄像模组在第一位置时位于凹槽内,在第二位置位于凹槽外且入光面从显示屏所在的一侧外露,通过安装座在凹槽内的运动即可实现摄像模组的隐藏和露出,从而避免了摄像模组占用移动终端的显示屏所在的一侧的面积,有利于实现移动终端的高屏占比。由于凹槽贯穿第一侧周面、第二侧周面和第三侧周面,从移动终端的一侧对安装座施加作用力,即可实现安装座在凹槽内运动,有利于提升使用的便利性。由于凹槽位于显示屏和第二表面之间,避免了凹槽贯穿第二表面,有利于保持第二表面的整体性,进而有利于保持移动终端的外观整体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中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图;

图7为图6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一实施例中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图9所示移动终端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移动终端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图12所示移动终端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移动终端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另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后视图;

图18为图16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20为图19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21为图16所示移动终端的安装座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22为图21所示移动终端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参考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为手机。移动终端10包括后壳100、安装座200、显示屏300和摄像模组400。后壳10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图未标)、第二表面110,和连接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10之间的侧周面,侧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和相背设置的第三侧周面115、第四侧周面117,第三侧周面115连接于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的一端,第四侧周面117连接于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的另一端。显示屏300设置于第一表面所在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大致呈矩形块状,第一侧周面111和第二侧周面113分别连接于矩形的两条长边上,第三侧周面115和第四侧周面117分别连接于矩形的两条短边上,也即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分别位于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第三侧周面115、第四侧周面117分别位于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进一步,在移动终端10呈矩形块状的实施例中,第三侧周面115位于移动终端10的顶部,第四侧周面117位于移动终端10的底部。第四侧周面117上可以开设出音孔和连接口,出音孔可用于扬声器的声音的传出,连接口可用于对应设置耳机座或usb座等。

后壳100上开设有凹槽120,凹槽120位于显示屏300和第二表面110之间,且凹槽120贯穿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和第三侧周面115。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可滑动地设置于凹槽120内,安装座200与后壳100滑动连接。摄像模组400设置在安装座200上,摄像模组400具有入光面410,入光面410朝向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光线可以通过入光面410入射至摄像模组400上。安装座200能够相对后壳100沿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滑动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参考图3至图5,在第一位置时摄像模组400位于凹槽120内。参考图1和图2,在第二位置时摄像模组400位于凹槽120外且入光面410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外露。摄像模组400外露后,用户即可通过摄像模组400进行自拍、视屏通话或面部识别等操作。

上述移动终端10,摄像模组400在第一位置时位于凹槽120内,在第二位置位于凹槽120外且入光面410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外露,通过安装座200在凹槽120内的滑动即可实现摄像模组400的隐藏和露出,从而避免了摄像模组400占用移动终端10的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的面积,有利于实现移动终端10的高屏占比。由于凹槽120贯穿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和第三侧周面115,从移动终端10的一侧推动安装座200,即可实现安装座200在凹槽120内滑动,有利于提升使用的便利性。由于凹槽120位于显示屏300和第二表面110之间,避免了凹槽120贯穿第二表面110,有利于保持第二表面110的整体性,进而有利于保持移动终端10的外观整体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10分别与第一侧周面111和第二侧周面113平滑过渡。具体地,第二表面110与第一侧周面111的连接部位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过渡,以使第二表面110与第一侧周面111平滑过渡。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10与第二侧周面113的连接部位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过渡,以使第二表面110与第二侧周面113平滑过渡。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表面110与第三侧周面115或第四侧周面117的连接部位也可以采用曲面例如弧面过渡,以使第二表面110与第三侧周面115或第四侧周面117平滑过渡。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周面111与第三侧周面115、第四侧周面117的连接部位,第二侧周面113与第三侧周面115、第四侧周面117的连接部位也可以采用曲面平滑过渡。上述结构,可以使得移动终端10的外观较为美观。

参考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凹槽120包括相互连通的避空槽121和容置槽123,避空槽121和容置槽123均沿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延伸,避空槽121贯穿第一侧周面111,容置槽123贯穿第二侧周面113。安装座200包括本体210和凸设于本体210上的安装块220,摄像模组400设置于安装块220上。在第一位置时,安装块220收容于避空槽121内,且本体210收容于容置槽123内。上述结构,摄像模组400凸设于安装座200的本体210上,可以避免安装座200的本体210的厚度太大,从而有利于移动终端10的薄型化。可以理解的是,避空槽121可以贯穿第三侧周面115,也可以不贯穿第三侧周面115。

在一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0可以包括摄像头、距离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摄像头可用于提供视屏通话、自拍等功能。距离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显示屏300与用户面部之间的距离,以使用户在接听电话过程中显示屏300能够亮屏或熄屏。环境光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光的亮度,以使显示屏300能够根据环境光的亮度调整显示亮度,以使用户能够舒适地查看显示屏300上的信息。在一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0还可以包括红外镜头、点阵投影器和泛光感应元件,可用于移动终端10的面部识别过程中,红外镜头、点阵投影器和泛光感应元件可用于移动终端10的面部识别过程中。这些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或多种均可安装于安装座200上。安装座200在第一位置时,上述电子元器件收容在凹槽120内。安装座200在第二位置时,上述电子元器件可以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露出,摄像模组400露出后,用户可以执行自拍、视屏通话或面部识别等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包括内表面241、外表面243,和连接在外表面243、内表面241之间的外周面,外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和相背设置的第三外周面247、第四外周面248,第三外周面247连接于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的一端,第四外周面248连接于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的另一端。第三外周面247与第三侧周面115齐平。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外周面245与第一侧周面111齐平,第二外周面246与第二侧周面113齐平。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外周面245与第一侧周面111错位,第二外周面246与第二侧周面113错位。

参考图8,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后壳100上的限位条140,限位条140位于凹槽120内,且限位条140沿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外周面247向第四外周面248所在的一侧凹陷形成限位槽250,限位条140收容于限位槽250内。当安装座200沿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滑动时,限位条140可以限制安装座200在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的位移,防止安装座200从凹槽120内脱出。在一实施例中,限位条140与后壳100一体成型,从而有利于后壳100的加工成型并有利于简化后壳100的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条140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与后壳100上,上述结构,有利于限位条140的拆装,并有利于安装座200与后壳100的组装。

参考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500,第一驱动机构500包括第一电机510、第一齿轮520和齿条530,第一电机510包括座体511和输出轴513,座体511与输出轴513转动连接,且座体511固定连接于后壳100上。第一齿轮520与输出轴513固定连接,齿条530与安装座200固定连接,齿条530与第一齿轮520啮合。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采用螺纹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还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同时参考图11,座体511能够驱动输出轴513转动,输出轴513能够带动第一齿轮520转动,第一齿轮520能够带动齿条530移动,以使安装座200在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上移动。上述第一驱动机构500的第一电机510可以和移动终端10内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以使微处理器能够控制第一电机510的运行,从而有利于实现安装座200运动的电动化,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在一实施例中,在壳体100上设置有实体按键,通过实体按键可以控制第一电机510的通电和断电,进而可实现安装座200滑动的电动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程序设置虚拟按键,通过虚拟按键控制第一电机510的通电和断电,进而可实现安装座200滑动的电动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齿轮520可以与第一电机510的输出轴513一体成型以简化第一电机510的结构,齿条530可以与安装座200一体成型以简化安装座200的结构。

参考图12和图13,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二次弹出机构600,二次弹出机构600包括弹性件610、活动块620和拉杆630,弹性件610分别与活动块620和后壳100连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610为弹簧,弹性件610的一端与后壳100固定连接,弹性件610的另一端与活动块620固定连接。拉杆630的一端与后壳100转动连接,拉杆630的另一端与活动块620滑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拉杆630与活动块620滑动连接的一端可以视为拉杆630的自由端。在一实施例中,拉杆630的自由端呈直角钩状。活动块620与安装座20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活动块6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焊接、粘接等方式与安装座200固定连接。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位于第二位置时,沿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推动安装座200,拉杆630能够与活动块620扣合,并使得安装座200卡设于凹槽120内,安装座200回复至第一位置,如图12所示。当安装座200卡设于凹槽120内后,再沿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推动安装座200,拉杆630能够与活动块620脱开,以使安装座200从凹槽120内弹出,入光面410露出凹槽120外后,安装座200即位于第二位置,如图14所示。

具体地,参考图13,在一实施例中,活动块620上开设有滑槽640,滑槽640包括进入槽641、卡合槽643和退出槽645,卡合槽643分别与进入槽641和退出槽645连通,退出槽645与进入槽641连通。进入槽64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台阶(未图示)以使进入槽641的深度由进入槽641的入口端向卡合槽643所在的位置增大。台阶的设置,可以实现拉杆630自由端的单向运动,例如,台阶的设置,可以防止拉杆630自由端从卡合槽643滑入进入槽641中。退出槽645的深度小于卡合槽643的深度,且退出槽645的底壁与卡合槽643的底壁平滑过渡,上述结构使得拉杆630的自由端可以从卡合槽643滑入退出槽645内。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位于第二位置时,沿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推动安装座200,拉杆630的自由端由进入槽641的入口端滑入进入槽641内,并沿进入槽641的延伸方向单向滑动以滑入卡合槽643内,弹性件610被压缩。拉杆630进入卡合槽643内后,弹性件610的弹力使得拉杆630的自由端抵接于卡合槽643的侧壁上,拉杆630与活动块620卡合,安装座200就能够卡设于凹槽120内,如图12所示。当安装座200卡设于凹槽120内时,沿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推动安装座200,拉杆630从卡合槽643滑入退出槽645中并沿退出槽645的延伸方向滑动以滑入进入槽641中,弹簧释放弹性势能,安装座200从凹槽120内弹出,如图14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退出槽645大致呈直线形延伸,且退出槽645深度小于进入槽641入口端的深度。例如,在退出槽645与进入槽641连接的位置处,退出槽645的底壁凸设于进入槽641的底壁上,上述设置,既有利于拉杆630的自由端从退出槽645中退出以使安装座200顺利弹出,还有利于拉杆630自由端的单向运动,防止拉杆630的自由端从进入槽641的入口端进入退出槽645内。

参考图16和图17,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与后壳100转动连接,且安装座200能够绕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转动,以使摄像模组400收容于凹槽120内或从凹槽120内露出。在一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10的宽度方向为x轴,以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为y轴,以移动终端10的厚度方向为z轴建立坐标系,安装座200能够绕z轴转动。在第一位置时,安装座200收容于凹槽120内。安装座200转动一定角度后,摄像模组400从凹槽120内露出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转动的角度范围为0度~180度。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的转动范围为0度~30度,安装座200转动范围较小时,可以避免安装座200过于凸出于后壳100的外部,以防止对移动终端10的外观产生不利的影响。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包括内表面241、外表面243,和连接在外表面243、内表面241之间的外周面,外周面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和相背设置的第三外周面247、第四外周面248,第三外周面247连接于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的一端,第四外周面248连接于第一外周面245、第二外周面246的另一端。第三外周面247与第三侧周面115齐平。参考图18和图19,在第一位置时,第一外周面245与第一侧周面111齐平,第二外周面246与第二侧周面113齐平。参考图16和图17,在第二位置时,第一外周面245与第一侧周面111错位,第二外周面246与第二侧周面113错位,第三外周面247与第三侧周面115错位。

在一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上,凹槽120的最大深度与移动终端10的最大长度的比值小于0.4。上述结构,安装座200体积可以做得较小,以使安装座200在移动终端10的长度方向上占用的尺寸较小,有利于手部对安装座200的施力,从而有利于推动安装座200相对后壳100滑动。凹槽120的最大深度与移动终端10的最大长度的比值处于上述范围时,可以避免凹槽120占用太多空间,有利于将移动终端10内部电子元器件的布置得较为紧凑。

上述移动终端10,摄像模组400在第一位置时位于凹槽120内,在第二位置位于凹槽120外且入光面410从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外露,通过安装座200在凹槽120内的转动即可实现摄像模组400的隐藏和露出,从而避免了摄像模组400占用移动终端10的显示屏300所在的一侧的面积,有利于实现移动终端10的高屏占比。由于凹槽120贯穿第一侧周面111、第二侧周面113和第三侧周面115,从移动终端10的一侧转动安装座200,即可实现安装座200在凹槽120内转动,有利于提升使用的便利性。由于凹槽120位于显示屏300和第二表面110之间,避免了凹槽120贯穿第二表面110,有利于保持第二表面110的整体性,进而有利于保持移动终端10的外观整体性。

在一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按压组件700,按压组件700设置在安装座200上,且按压组件700凸出于第一外周面245上。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周面245上开设有通孔(图未标),按压组件700至少部分容置于通孔内。按压组件700穿过通孔后凸出于第一外周面245上。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设置于显示屏300和后壳100之间,且微处理器和按压组件700通信连接。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按压组件700为移动终端10的电源键,摁压按压组件700,可以执行电源键的相应功能。例如,可以实现亮屏或熄屏操作,或开关机操作。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按压组件700也可以为移动终端10的音量键,摁压按压组件700,可以执行音量键的相应功能。例如,摁压按压组件700,可以调节移动终端10的音量的大小。通过在安装座200上设置按压组件700,并使得按压组件700凸出于第一外周面245上,按压组件700所在位置可以作为施力点,以使手部能够较为容易地转动安装座200,以使安装座200从凹槽120内转出。

参考图21和图22,在安装座200与后壳100转动连接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机构800,第二驱动机构800包括第二电机810、第二齿轮820、第三齿轮830和第四齿轮840,第二电机810固定连接于后壳100上。第二电机810具有输出端(图未标),输出端与第二齿轮820固定连接,第四齿轮840与安装座200固定连接。第二齿轮820与第三齿轮830啮合,第三齿轮830与第四齿轮840啮合。第二电机810能够通过输出端带动第二齿轮820转动,第二齿轮820能够带动第三齿轮830转动,第三齿轮830能够通过第四齿轮840带动安装座200转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机810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易于控制旋转角度,且以获得较高的控制精度。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机810和移动终端10的微处理器通信连接。通过微处理器即可控制第二电机810的运转,进而可以控制安装座200的转动。上述设置有利于安装座200旋转的电动化。例如,可以在移动终端10上设置虚拟按键,通过程序控制安装座200的旋转,从而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齿轮830可以在第二齿轮820和第四齿轮840之间起到过渡作用,以利于第二电机810和安装座200的安装,防止移动终端10厚度增加过多。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齿轮830也可以省略,第二齿轮820可以直接与第四齿轮840啮合,第二电机810通过第二齿轮820和第四齿轮840同样能够带动安装座200转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齿轮820可以和第二电机810的输出端一体成型,以简化第二齿轮820与第二电机810的连接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四齿轮840也可以和安装座200一体成型,以简化第四齿轮840与安装座200的连接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