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8329发布日期:2019-10-14 18:53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对普通型智能手机的需求。在手机的硬件配置越来越高,网速越来越快的同时,人们对手机屏幕的加大提出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大屏幕的手机对改善用户体验、改善视觉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在商务沟通交流、玩游戏、看小说、看电影等更显方便。

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可折叠手机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现有可折叠手机展开一定角度示意图;图2为现有可折叠手机展开180°示意图。该手机包括通过转轴03铰接的上壳01和下壳02,以及贴附于上壳01和下壳02的折叠内侧面上的柔性屏04。当上壳01和下壳02折叠时,柔性屏04随之折叠起来,手机折叠后的尺寸便于用户携带;当上壳01和下壳02展开180°时,柔性屏04随之展平,从而满足用户的大屏幕需求。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手机的上壳和下壳的活动夹角范围为0°~180°,其不能满足用户对上壳和下壳的更大活动夹角的需求,并且当上壳01和下壳02折叠时,柔性屏04极易因弯折角度过大而断裂,从而影响到手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以增大移动终端的可折叠角度范围,减少柔性屏的断裂,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

柔性屏,包括弯曲部和位于所述弯曲部两侧的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

第一支撑壳体和第二支撑壳体,分别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的背侧连接;

多杆机构,位于所述弯曲部的背侧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壳体和所述第二支撑壳体连接,包括并排相邻且沿弯曲部的弯曲轴线方向延伸的多根支撑杆,以及相邻两根支撑杆的同一端侧所对应设置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相邻两根支撑杆中的其中一根支撑杆枢装且轴向移动被限位的第一轴套、安装于所述相邻两根支撑杆中的另一根支撑杆且径向转动被限位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可伸缩连接。

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折叠时,柔性屏的弯曲部可收容于多杆机构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从而可以保持柔性屏较大的弯曲半径。因此,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可折叠角度范围较大,从而可大大减少柔性屏因弯折角度过大而导致的断裂,大大提高了可折叠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轴套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套旋转时,所述多杆机构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弯曲部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具有轴肩,所述轴肩用于对所述连接结构进行轴向限位。

较佳的,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轴肩的端面与靠近所述轴肩的轴套之间的弹性阻尼片。弹性阻尼片可以增强第一轴套在旋转过程中的阻尼力,这样可以使移动终端在折叠到一定角度时,能够较为稳固的维持该折叠角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套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第二轴套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杆孔,或,所述第二轴套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第一轴套具有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杆孔;所述连接杆能够在对应的所述杆孔内滑动伸缩,所述杆孔内设置有用于防止连接杆脱出的限位部。

多根支撑杆之间通过轴套上的连接杆以及对应的杆孔连接,这样不仅使支撑杆的转动更加灵活,还可以在可折叠移动终端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对相邻支撑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的避免对柔性屏的损坏,并且在连接杆与杆孔这一滑动副中设置限位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移动终端在折叠的过程中,连接杆与杆孔相脱离,从而提高了多杆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当所述第一轴套相对于所述第二轴套旋转时,相连接的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二轴套之间的间距改变。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面与对应的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旋转位置锁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旋转位置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多个限位凹坑,以及对应所述多个限位凹坑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面上的多个限位凸起,或,所述旋转位置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轴套的内侧壁面上的多个限位凹坑,以及对应所述多个限位凹坑设置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多个限位凸起,所述多个限位凸起能够依次限位于所述多个限位凹坑内。这样在多个凸起嵌入至多个凹坑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可以使第一轴套与支撑杆在一定扭转力范围内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移动终端可以保持在对应的折叠角度,并且当用力旋转所述第一轴套时,所述第一轴套相对所述支撑杆转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壳体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端侧具有第一安装缺口,所述第二支撑壳体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端侧具有第二安装缺口;所述多杆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壳体的支撑杆为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缺口,所述多杆机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壳体的支撑杆为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缺口。这样便于支撑杆与支撑壳体进行安装,并使该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结构更加紧凑。

较佳的,所述多杆机构除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之外的其余支撑杆上包括成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其中,所述第一轴套靠近所述第二轴套的端部具有止位部,所述第二轴套靠近所述第一轴套的端部设置有阻挡部,当所述可折叠移动终端折叠时,所述止位部以及所述阻挡部用于限定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的相对旋转角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多杆机构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因为旋转角度不当而引起的变形,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柔性屏的变形。

优选的,所述多杆机构包括的连接杆的数量不小于5。当杆的数量满足该范围时,能够有效的增大多根杆在转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弯曲半径,从而有效的提高柔性屏的弯折顺畅度与适应性。

优选的,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多杆机构远离所述柔性屏一侧表面的保护盖板。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多杆机构被损坏,从而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提高移动终端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可折叠移动终端展开一定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可折叠移动终端展开18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对设置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现有技术部分:

01-上壳;02-下壳;03-转轴;04-柔性屏。

本发明实施例部分:

1-柔性屏;2-弯曲部;3-第一平面部;4-第二平面部;

5-第一支撑壳体;6-第二支撑壳体;7-多杆机构;

8-支撑杆;9-连接结构;10-第一轴套;11-第二轴套;

12-弹性阻尼片;13-连接杆;14-杆孔;15-限位凸起;

16-第一安装缺口;17-第二安装缺口;18-第一支撑杆;

19-第二支撑杆;20-止位部;21-阻挡部;22-内花键;

23-轴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为增大移动终端的可折叠角度范围,减少柔性屏的断裂,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移动终端。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11所示,其中,在图4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中隐藏了柔性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包括:

柔性屏1,包括弯曲部2和位于弯曲部两侧的第一平面部3和第二平面部4;

第一支撑壳体5和第二支撑壳体6,分别与第一平面部3和第二平面部4的背侧连接;

多杆机构7,位于弯曲部2的背侧并与第一支撑壳体5和第二支撑壳体6连接,包括并排相邻且沿弯曲部2的弯曲轴线方向延伸的多根支撑杆8,以及相邻两根支撑杆8的同一端侧所对应设置的连接结构9,其中:连接结构9包括与相邻两根支撑杆中的其中一根支撑杆枢装且轴向移动被限位的第一轴套10、安装于相邻两根支撑杆中的另一根支撑杆且径向转动被限位的第二轴套11,第一轴套10与第二轴套11可伸缩连接。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定义柔性屏展平显示时,靠近观看者的一侧为柔性屏的前侧,远离观看者的一侧为柔性屏的背侧。

其中,多杆机构的支撑杆的具体数量不限,可以根据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厚度和规格尺寸来具体确定。

如图3和图6所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对折时,第一支撑壳体5和第二支撑壳体6叠置,此时,柔性屏幕黑屏,移动终端处于关机或者待机的状态。优选的,当第一轴套10相对于第二轴套11旋转时,多杆机构7形成容置空间,柔性屏1的弯曲部2可收容于容置空间内,从而可以保持柔性屏1具有较大的弯曲半径。

多杆机构7的支撑杆之间通过可伸缩连接的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进行连接,如图6至图10所示,图6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对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小角度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180°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大角度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反向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在可移动终端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相连接的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之间的间距相应的变化,这样不仅可使可折叠移动终端具有0°~360°的可折叠角度,还可以大大减小柔性屏因弯折角度过大而导致的断裂,大大提高了可折叠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具有轴肩23,轴肩23用于对连接结构9进行轴向限位。

如图11所示,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轴肩23的端面与靠近轴肩23的轴套之间的弹性阻尼片12。弹簧阻尼片12可以有效的提高对轴套的轴向运动的限制,从而增强第一轴套在旋转过程中的阻尼力,这样可以使移动终端在折叠到一定角度时,能够较为稳固的维持该折叠角度。每个位置设置的弹性阻尼片的具体数量不限,例如可以为两个,这样可以通过调整弹性阻尼片的数量来调节第一轴套在旋转过程中的旋转阻尼力。

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轴套10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杆13,第二轴套10具有与至少一个连接杆13一一对应设置的杆孔14,连接杆13能够在对应的杆孔14内滑动伸缩,杆孔14内设置有用于防止连接杆脱出的限位部(图中未示出)。其中,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也可以设置于第二轴套,而与连接杆一一对应的杆孔设置于第一轴套。

多根支撑杆之间通过轴套上的连接杆以及对应的杆孔连接,这样不仅使支撑杆的转动更加灵活,还可以在可折叠移动终端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对相邻支撑杆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的避免对柔性屏的挤压或者拉扯,并且在连接杆与杆孔这一滑动副中设置限位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移动终端在折叠的过程中,连接杆与杆孔相脱离,从而提高了多杆机构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发明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轴套的内侧壁面与对应的支撑杆之间设置有旋转位置锁定结构,如图3和图12所示,旋转位置锁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撑杆上的多个限位凹坑(图中未示出),以及对应多个限位凹坑设置于第一轴套的内侧壁面上的多个限位凸起15,多个限位凸起15能够依次限位于多个限位凹坑内。在本发明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限位凸起也可以设置于支撑杆上,而多个限位凹坑设置于第一轴套的内侧壁面上,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用力旋转第一轴套时,第一轴套会相对支撑杆转动。

其中,旋转位置锁定结构的锁紧力与限位凹坑以及限位凸起的数量,以及限位凹坑与限位凸起的嵌入深度有关,通过选择不同的限位凹坑与限位凸起的参数,可以使不同的支撑杆和轴套按照预定的顺序依次旋转,从而使得移动终端在各折叠状态时,多杆机构处于较为理想的旋转状态,并且在多个凸起嵌入至多个凹坑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可以使第一轴套与支撑杆在一定扭转力范围内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使移动终端可以保持在对应的折叠角度。优选的,还可以在轴肩的端面与靠近轴肩的轴套之间设置弹性阻尼片,从而可以增强第一轴套在旋转过程中的阻尼力,这样可以使移动终端在折叠到一定角度时,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维持该折叠角度的稳固性。

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第二轴套与支撑杆的连接方式不限,如图13所示,可选的,第二轴套11与支撑杆的连接方式为花键联接,其中第二轴套11的内侧壁面设置有内花键22,而支撑杆上对应设置有外花键。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壳体5靠近第二支撑壳体6的端侧具有第一安装缺口16,第二支撑壳体6靠近第一支撑壳体5的端侧具有第二安装缺口17;多杆机构7靠近第一支撑壳体5的支撑杆为第一支撑杆18,第一支撑杆18安装于第一安装缺口16,多杆机构7靠近第二支撑壳体6的支撑杆为第二支撑杆19,第二支撑杆19安装于第二安装缺口17。这样便于支撑杆与支撑壳体进行安装,并使该可折叠移动终端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4和图14所示,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多杆机构7除第一支撑杆18以及第二支撑杆19之外的其余支撑杆上包括成对设置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其中,第一轴套10靠近第二轴套11的端部具有止位部20,第二轴套11靠近第一轴套10的端部设置有阻挡部21,当可折叠移动终端折叠时,止位部20以及阻挡部21用于限定第一轴套10和第二轴套11的相对旋转角度。具体的,当止位部的中心角为α,阻挡部的中心角为β时,第一轴套与第二轴套相对旋转的角度范围为[0,180°-α-β]。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多杆机构在旋转的过程中会因为旋转角度不当而引起的变形,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柔性屏的变形。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多杆机构中的支撑杆的具体数量不限,当多杆机构包括的支撑杆的数量不小于5时,能够有效的增大可折叠移动终端在对折状态下,多根杆旋转所形成的容置空间的弯曲半径,从而有效的提高柔性屏的弯折顺畅度与适应性。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可折叠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多杆机构远离柔性屏一侧表面的保护盖板。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多杆机构直接裸露而易被损坏,从而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移动终端的美观度。

在本发明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多杆机构包括五根支撑杆,如图6至图10所示,图6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对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柔性屏幕黑屏,移动终端处于关机或者待机状态,五杆机构的状态为:l1=l4,l2=l3,α1=α3<180°,此时通过l1和l2,l2和l3以及l3和l4之间的旋转位置锁定结构使五杆机构处于较为理想的旋转状态,柔性屏1的弯曲部2可收容于多杆机构7旋转形成的容置空间内,从而可以保持柔性屏1具有较大的弯曲半径。

图7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小角度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α1≤180°,α2<180°,α3≤180°;图8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180°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α1=α2=α3=180°;图9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大角度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α1>180°,α2>180°,α3>180°。

图10为本技术方案的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反向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柔性屏幕根据需要实现半屏显示或者全屏显示,移动终端处于开机运行或者待机状态,五杆机构的状态为:l1=l4,l2=l3,α1=α3>180°。

可折叠移动终端从图6所示状态展开至图10的过程中,理想状态下会存在l1=l4,l2=l3,但是l1与l4,以及l2与l3的长度一直在变化,而α1、α2、α3逐渐增大,这样使得支撑壳体和五杆机构在该过程中总能与柔性屏的规格相适应,从而有效的减小了对柔性屏的损坏,进而延长了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可折叠移动终端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可以为可折叠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书以及平板电脑等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