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设备、摄像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87433发布日期:2019-01-22 18:2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控制设备、摄像设备和存储介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被摄体进行调焦的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存在具有用于根据摄像环境来整体地自动设置最佳摄像操作的摄像模式的照相机。这种类型的照相机具有适合拍摄移动被摄体的运动模式、适合拍摄人物的肖像摄像模式、适合拍摄风景的风景摄像模式和适合拍摄夜景的夜景摄像模式等。用户选择适合摄像环境的摄像模式,使得一次自动设置快门速度值、光圈值和曝光校正值的各种设置值。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具有摄像模式的照相机,用户可以在无需专门知识的情况下设置与摄像环境相对应的各种设置值。

然而,关于在摄像模式中可以选择的摄像环境,采用各种设置值,使得摄像操作通常是适当的。因此,在所选择的摄像模式中的更具体摄像中,不必始终进行最佳摄像操作。特别地,关于适合拍摄移动被摄体的摄像模式,存在单调接近移动、突然移动和停止、以及大幅上下左右移动的移动等。也就是说,在不存在摄像操作适合摄像环境的摄像模式的情况下,无法根据各种被摄体的移动实现最佳摄像操作。

日本特开2013-3471公开了如下的摄像设备,其中该摄像设备用于从连续拍摄图像中提取被摄体的运动的特征量,并且基于该被摄体的运动的特征量来改变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项目的设置值以根据被摄体的运动来设置最佳设置值。

然而,在日本特开2013-3471所公开的摄像设备中,在摄像结束之前,无法确定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项目的最佳设置值。因此,在正进行无拍摄的追踪操作(所谓的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期间)、或者在连续拍摄期间被摄体的运动大幅改变的情况下,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项目没有改变。例如,在如速度滑冰的拐角那样的急剧减速的场景、或者如花样滑冰那样被摄体在画面上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等大幅移动的场景中,存在不能适当地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项目、因而无法适当地进行追踪操作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能够在追踪操作期间适当地继续追踪被摄体的控制设备、摄像设备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一种控制设备,包括:焦点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散焦量;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摄像状态,在追踪操作期间自动改变与所述追踪操作有关的参数;以及调焦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散焦量和所述参数来进行调焦。

作为本发明另一方面的一种摄像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用于对经由摄像光学系统形成的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以及所述控制设备。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包括以下步骤的处理的程序:检测散焦量;根据摄像状态,在追踪操作期间自动改变与所述追踪操作有关的参数;以及基于所述散焦量和所述参数来进行调焦。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调焦设备的框图。

图2是各实施例中的摄像设备的框图。

图3a和3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操作模式选择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调焦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焦点检测区域的说明图。

图6a和6b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设置值和模式信息显示的说明图。

图7a和7b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设置值和模式信息显示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匹配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自动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基于学习的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自动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1a~11c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用于基于测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2a和12b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用于基于测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摄像面ae的输出信号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3a和13b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用于基于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的输出信号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4a~14c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用于基于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的输出信号和摄像面af的输出信号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5a和15b是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用于基于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的输出信号和摄像面ae的输出信号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各自中的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自动设置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操作模式选择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调焦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操作模式选择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第三实施例中的调焦操作的流程图。

图21是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各自中的调焦设备的框图。

图22是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各自中的摄像设备的框图。

图23是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各自中的摄像设备的运动的说明图。

图24是示出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各自中的与摄像设备的运动相对应的加速度和被摄体的像面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5是示出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各自中的摄像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第四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第五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28是示出第六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第七实施例中的调焦设备的框图。

图30是示出第七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的流程图。

图31是第七实施例中的焦点检测区域的说明图。

图32是示出第七实施例中的被摄体移开的频率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33是第七实施例中的离开确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34a~34c是第七实施例中的被摄体移开和离开完成时间的说明图。

图35是第七实施例中的相对于焦点检测区域的被摄体的大小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来说明第一实施例中的调焦设备。图1是调焦设备(控制设备)100的框图。图1中的各部通过图2所示的硬件和软件在以下参考图2所述的微计算机221的控制下进行协作来实现。

在图1中,焦点检测单元(焦点检测器)101在画面内(在图像内)所设置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测距点)中进行焦点检测,并且检测各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散焦量(焦点状态)。设置单元(控制单元)102设置与追踪操作(追随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多个项目)的设置值。调焦单元(调焦控制器)103基于由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来进行调焦。单个模式选择单元(控制单元)104选择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中的任一模式,其中在该自动模式中,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以及在该手动模式中,手动设置这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固定值)。此时,在单个模式选择单元104选择手动模式的情况下,设置单元102可以将与手动模式相对应的预定设置值设置为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另一方面,在单个模式选择单元104选择自动模式的情况下,设置单元102可以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

设置自动化单元(控制单元)105控制设置单元102以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值。此时,设置单元102可以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值。

多个模式选择单元106从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固定为预定设置值的n(2≤n)个操作模式中选择m(2≤m≤n)个操作模式。基于由设置单元102自动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模式确定单元107从多个模式选择单元106所选择的m个操作模式中确定这些操作模式中的一个操作模式。也就是说,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同与设置单元102自动设置的设置值匹配的设置值相关联的一个操作模式。此时,设置单元102可以将与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相对应的预定设置值设置为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

存储器单元108过去多次存储根据焦点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散焦量的检测时刻和散焦量所计算出的像面位置。另外,存储器单元108过去多次存储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以及与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有关的模式信息。被摄体检测单元109基于亮度信息来检测被摄体在画面上的坐标位置。设置显示单元110将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显示在取景器画面和液晶监视器画面中。设置记录单元111将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记录在拍摄图像中。模式信息显示单元112将与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有关的模式信息显示在取景器画面和液晶监视器画面中。模式信息记录单元113将与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有关的模式信息记录在拍摄图像中。

接着,将参考图2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摄像设备。图2是摄像设备(单镜头反光数字照相机)200的框图。在本实施例中,摄像设备200包括包含图像传感器213的照相机本体和可拆卸地安装至照相机本体的可更换镜头(镜头设备)。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本发明也可应用于照相机本体和镜头设备一体形成的摄像设备。

在图2中,自动调焦驱动电路(af驱动电路)202包括例如dc马达或超声波马达,并且根据微计算机221的控制来改变摄像镜头(摄像光学系统)201的调焦透镜的位置。光圈驱动电路204利用由微计算机221计算出的驱动量驱动光圈203,以改变光圈值(f数)。

主镜205使从摄像镜头201入射的光束在取景器侧和摄像设备侧之间切换。主镜205被配置成始终将光束反射至取景器侧,但在拍摄的情况下,主镜205向上跳起以将光束引导至图像传感器213,并且主镜205从该光束退避。被主镜205反射的光束的一部分被引导至包括测光所用的ae传感器的测光电路226,并且检测亮度信息等。主镜205的中央部是半透半反镜,使得光的一部分可以透过主镜205,并且主镜205的中央部使光束透过,使得该光束的一部分入射到用于进行焦点检测的一对af传感器上。

副镜206反射从主镜205透过的光束以引导至包括用于进行焦点检测的af传感器的焦点检测电路210。焦点检测电路210可以通过例如相位差法来进行焦点检测,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一对af传感器。透过主镜205的中央部并被副镜206反射的光束到达焦点检测电路210的内部所配置的用于进行光电转换的一对af传感器。可以通过计算一对af传感器的输出来获得表示摄像镜头相对于被摄体的调焦状态(焦点状态)的散焦量。在本实施例中,测光电路226和焦点检测电路210是独立配置的,但图像传感器213和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17可以配备有测光功能和焦点检测功能。取景器包括五棱镜207、聚焦板208和目镜209等。微计算机221评价该计算结果并指示af驱动电路202驱动调焦透镜。

快门驱动电路212根据微计算机221的控制来驱动焦平面快门211。因此,焦平面快门211的开口时间由微计算机221控制。图像传感器213包括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等,并且对经由摄像镜头201形成的被摄体图像(光学图像)进行光电转换以输出图像信号。钳位电路214和agc电路215进行a/d转换之前的基本模拟信号处理。钳位电路214和agc电路215根据微计算机221的控制分别改变钳位电平和agc基准电平。a/d转换器216将从图像传感器213输出的模拟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17由诸如门阵列等的逻辑装置实现。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17对数字化的图像数据进行诸如jpeg等的压缩处理以及滤波处理、颜色转换处理和伽玛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出至存储器控制器218。存储器控制器218控制存储器219和缓冲存储器220中的数据的存储和检索。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17可以根据需要将诸如图像传感器213的信号的曝光信息以及白平衡等的信息输出至微计算机221。微计算机221基于该信息指示白平衡和增益调整。在连续摄像操作时,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17将拍摄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缓冲存储器220中作为未处理图像,经由存储器控制器218读取未处理的图像数据,并且进行图像处理和压缩处理。连续拍摄图像的数量取决于缓冲存储器220的大小。

存储器控制器218将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17输入的未处理的数字图像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220中,并且将处理后的数字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219中。另外,相反,存储器控制器218将来自缓冲存储器220或存储器219的图像数据输出至图像信号处理电路217。存储器219可以是可移除的。操作构件222将其状态发送至微计算机221。然后,微计算机221根据操作构件222的状态变化来控制各部。

附图标记223表示第一开关(开关sw1),并且附图标记224表示第二开关(开关sw2)。开关sw1和sw2是通过操作释放按钮而接通和断开的开关,并且开关sw1和sw2是操作构件222的输入开关中的每一个。仅开关sw1为on(接通)的状态是释放按钮的半按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自动调焦操作和测光操作。开关sw1和开关sw2这两者都为on的状态是释放按钮的完全按下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进行拍摄。在开关sw1和开关sw2这两者保持为on期间,进行连续摄像操作。另外,诸如iso设置按钮、图像大小设置按钮、图像质量设置按钮和信息显示按钮等的开关(未示出)连接至操作构件222,并且检测各开关的状态。电源单元225供给各ic和驱动系统所需的电力。显示构件227包括液晶监视器等,并且将微计算机221的状态输出至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在摄像设备200中,在用户选择了与调焦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固定为预定值的手动模式的情况下,设置与手动模式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另一方面,在用户选择了自动模式的情况下,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所有设置项目。结果,可以根据不断改变的被摄体的运动来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以保持追随。

参考图1和2所述的本实施例的调焦设备100和摄像设备200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各自是共通的。

首先,将参考图3a和3b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操作模式选择。图3a是自动进行菜单画面上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的自动模式的说明图。大选项卡301是用于对菜单的主要项目进行分类的选项卡显示。该大选项卡包括“拍摄”选项卡、“af”选项卡、“重放”选项卡、“设置”选项卡、“自定义功能”选项卡和“我的菜单”选项卡。在各选项卡上显示表示功能的图标。这意味着选择了选项卡上以黑色显示的选项卡。在图3a中,选择了“af”选项卡。

将大选项卡的“af”选项卡进一步分割成多个af设置小选项卡303,使得一个小选项卡的内容可以显示在一个画面上。根据小选项卡303的数量,显示正方形标记。所选择的小选项卡由黑色矩形表示。附图标记304表示小选项卡名称显示,并且显示所选择的小选项卡303的名称。在小选项卡名称显示304的旁边,显示小选项卡304的简单指南。可以省略小选项卡指南305。

附图标记306~312分别表示操作模式0~操作模式6的操作模式图标。操作模式0是自动模式,并且操作模式1~操作模式6各自是手动模式。在当前选择的操作模式中显示聚集指示313。将所选择的操作模式的名称显示在操作模式名称显示314上,并且将所选择的操作模式的描述显示在操作模式指导区域315内的操作模式说明显示316上。在设置项目1的设置区域317中,通过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显示318用光标显示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在设置项目2的设置区域319中,通过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显示320用光标显示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

由于操作模式0为自动模式,因此光标显示在表示自动设置的“a”处,并且其它设置值变灰且无法被选择。操作构件图标1(321)显示在菜单画面的区域内的下部,并且将其说明显示在操作构件引导1(322)中。此外,显示操作构件图标2(323),并且将其说明显示在操作构件引导2(324)中。操作构件222可以通过按钮(未示出)的操作来进行操作构件引导中所显示的设置。

图3b是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固定为预定值的手动模式的说明图。选择作为手动模式的操作模式4,并且显示聚集显示325。在设置项目1的设置区域326中,通过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显示327用光标显示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在设置项目2的设置区域328中,通过该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显示329用光标显示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在手动模式的情况下,将与各操作模式相关联的预定值设置为设置项目1和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的初始值。作为初始值,显示光标,使得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显示在+1处并且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显示在0处。可以将各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改变为任意值。由于操作模式4是手动模式,因此在设置项目1的设置区域326和设置项目2的设置区域328中表示自动设置的“a”变灰且无法被选择。

接着,将参考图4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调焦操作。图4是调焦操作的流程图。图4的各步骤主要通过微计算机221执行预定程序由调焦设备100中的各部来实现。

在用户接通开关sw1时,微计算机221开始调焦操作。首先,在步骤s401中,被摄体检测单元109通过使用测光电路226来基于亮度信息检测画面上的被摄体的坐标位置(被摄体检测)。随后,在步骤s402中,焦点检测单元101通过使用焦点检测电路210来检测散焦量。图5是示出焦点检测单元101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测距点)501的示例的图。基于在图5中利用正方形表示的焦点检测区域501内所配置的线传感器(未示出)中的两个图像的图像偏移量来检测散焦量。将在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到的散焦量连同检测时刻一起暂时存储在存储器219中。

随后,在步骤s403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用于将从步骤s404起直到步骤s405或步骤s406为止的处理重复预定次数n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n等于2(n=2)并且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项目是“针对速度变化的追随性”和“测距点的转移特性”,但设置项目的数量和内容不一定局限于这两者。随后,在步骤s404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是否选择了用于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所有设置值的自动模式。在选择了自动模式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05。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选择自动模式,则流程进入步骤s406。

在步骤s405中,设置单元102执行用于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第i个设置项目的例程。以下将参考图9~16来说明步骤s405的例程。在步骤s406中,设置单元102设置同针对与追踪操作有关的第i个设置项目所选择的手动模式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随后,在步骤s407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在步骤s403中设置的迭代处理是否已执行了预定次数。如果该迭代处理已执行了预定次数,则流程进入步骤s408。另一方面,如果该迭代处理没有执行预定次数,则使i的值增加1,并且处理返回至步骤s404。

在步骤s408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是否选择了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所有设置值的自动模式。在选择了自动模式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09。另一方面,在没有选择自动模式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10。在步骤s409中,模式确定单元107进行用于确定关联了如下的设置值的手动模式的例程,其中这些设置值与设置单元102自动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匹配。以下将参考图8的流程图来说明步骤s409的例程。

在步骤s410中,存储器单元108过去多次存储由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以及由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信息。优选将设置值和操作模式信息连同被摄体距离信息一起存储。随后,在步骤s411中,基于由焦点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散焦量和由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调焦单元103选择多个焦点检测区域(测距点)其中之一。随后,在步骤s412中,存储器单元108过去多次存储根据焦点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散焦量的检测时刻和散焦量所计算出的像面位置。随后,在步骤s413中,调焦单元103基于存储器单元108中过去多次存储的散焦量的检测时刻以及像面位置、以及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来进行调焦操作

随后,在步骤s414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开关sw2是否接通。在开关sw2接通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15。另一方面,在开关sw2没有接通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17。在步骤s415中,微计算机221通过使用图像传感器213来拍摄图像。随后,在步骤s416中,设置记录单元111将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记录在拍摄图像中。模式信息记录单元113将与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有关的信息记录在拍摄图像的图像信息中。

在步骤s417中,设置显示单元110将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显示在取景器画面上。模式信息显示单元112将与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有关的信息显示在取景器画面上。图6a和6b是取景器画面上的设置值和模式信息显示的说明图,并且在图6a和6b中示出两个示例。在图6a中,由601a表示的粗框是取景器的外框。附图标记602a表示与图5所示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501相对应的焦点检测区域(测距点)。作为模式信息显示603a,用数字显示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的模式编号。作为设置值显示604a,用数字显示设置单元102设置的各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在图6b中,显示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的图标作为模式信息显示603b。利用图6b中的黑色三角形表示由设置单元102设置为设置值显示604b的设置值、以及各设置项目可以采用的范围的显示。不必总是通过如图6a或图6b所示的组合或者在取景器内的位置处显示设置值或操作模式信息。

随后,在图4的步骤s418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开关sw1是否接通。在开关sw1接通的情况下,流程返回至步骤s401。另一方面,在开关sw1没有接通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419。在步骤s419中,设置显示单元110将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显示在液晶监视器的画面上。模式信息显示单元112将与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有关的信息显示在液晶监视器的画面上。

这里,在一次调焦操作完成时,可以从存储器中擦除步骤s410中所存储的设置值、模式信息和被摄体距离信息。然而,在认为用户正在相同场所或相同场景拍摄的情况下,优选不从存储器中擦除信息。这是因为,在一些情况下,紧挨在调焦操作开始之后无法计算适当的设置值,其中在该调焦操作中,尚未存储诸如足够数量的像面位置等的与摄像状态(摄像状况)有关的数据。因此,可以通过使用预定的初始值作为设置值来使用更合适的设置值。此外,此时,通过适当地存储过去调焦操作中的设置值、模式信息和被摄体距离信息等,可以确定考虑到过去调焦操作的初始值。结果,在用户正在相同场所或相同场景拍摄的情况下,与没有设置考虑到过去调焦操作的初始值的情况相比,可以进行更精确的调焦。以下将说明用于确定初始值的方法的示例。

在认为用户没有正在相同场所或相同场景拍摄的情况下,优选从存储器中擦除所存储的设置值、模式信息和被摄体距离信息等。

例如,在断开照相机的电源的情况下,认为该场景的拍摄结束并且场所移动到另一场所。在焦距或被摄体距离大幅改变的情况下或者在更换摄像镜头的情况下,认为要拍摄另一被摄体。在相对较长的预定时间内没有进行调焦操作的情况下或者在基于亮度信息确定为拍摄场景改变为另一场景的情况下,认为用户没有正在相同场所或者相同场景拍摄。在这些情况下,确定为用户没有正在相同场所或相同场景拍摄,换句话说,确定为下次进行的调焦操作的摄像状态(摄像状况)不同于当前调焦操作的摄像状态,并且优选从存储器中删除所存储的设置值、模式信息和被摄体距离信息。

图7a和7b是液晶监视器画面上的设置值和模式信息显示的说明图,并且在图7a和7b中示出两个示例。在图7a中,由701a表示的粗框是液晶监视器的外框。例如,显示摄像模式中的av(光圈优先ae)、光圈设置值的f2.8和af操作模式的aiservo(ai伺服)等作为拍摄设置显示702a。作为模式信息显示703a,用数字显示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的模式编号。作为设置值显示704a,用数字显示设置单元102设置的各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在图7b中,显示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的图标作为模式信息显示703b。作为设置值显示704b,利用图7b中的黑色三角形来表示设置单元102设置的设置值、以及各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可以采用的范围的显示。不必总是采用如图7a和7b所示的组合或者在液晶监视器内的位置中显示设置值和操作模式信息。此外,可以将最新的设置值和模式信息显示在液晶监视器画面上,或者可选地,可以根据过去多次存储的设置值和模式信息来显示频率最高的设置值和模式信息。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417中将设置值和模式信息显示在取景器画面上。此时,与液晶监视器画面上的显示相同,仅在步骤s418中确定为开关sw1没有接通的情况下,才可以更新取景器内的设置值和模式信息的显示。

接着,将参考图8来说明在图4的步骤s409中进行的如下例程(匹配确定处理):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设置单元102自动设置的设置值与同手动模式相关联的设置值是否匹配。图8是示出匹配确定处理(步骤s409)的流程图。图8的各步骤由微计算机221(模式确定单元107)进行。

首先,在步骤s801中,模式确定单元107初始化匹配模式信息。模式确定单元107可以通过初始化将预定操作模式设置为模式信息,或者可选地,可以设置表示不存在匹配模式的信息。随后,在步骤s802中,模式确定单元107初始化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和与操作模式相关联的设置值之间的差合计值的最小值。优选通过初始化处理将最小值设置为非常大的数值,使得在后续处理中必须对最小值进行一次更新。

随后,在步骤s803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用于将步骤s804~s812重复预定次数n的设置。除例如在图3a和3b中作为自动模式的操作模式图标0以外,可以使用操作模式1~操作模式6将预定次数n设置为n=6。

随后,在步骤s804中,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是否要针对匹配确定计算操作模式m。在要计算操作模式m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805。另一方面,在不计算操作模式m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81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要计算所有的操作模式。在步骤s805中,模式确定单元107初始化设置单元102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和与操作模式m相关联的设置值之间的差的合计值。随后,在步骤s806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用于将步骤s807和s808重复预定次数n的设置。在本实施例中,n=2并且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项目为“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和“测距点的转移特性”,但本发明不必局限于此。

在步骤s807中,模式确定单元107计算设置单元102针对设置项目i自动设置的设置值和与操作模式m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之间的差。优选该差具有绝对值。随后,在步骤s808中,模式确定单元107将步骤s807中计算出的差与差合计值相加。随后,在步骤s809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步骤s806中设置的迭代处理是否已进行了预定次数。在该迭代处理已进行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810。另一方面,在该迭代处理没有进行预定次数的情况下,使i的值增加1,然后流程进入步骤s807。

在步骤s810中,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步骤s808中计算出的差合计值是否小于最小值。在差合计值小于最小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811。另一方面,在差合计值不小于最小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813。

在步骤s811中,模式确定单元107将步骤s808中计算出的差合计值代入最小值。随后,在步骤s812中,模式确定单元107将与步骤s808中计算出差合计值的操作模式m有关的信息设置为模式信息。

在步骤s813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步骤s804中设置的迭代处理是否已进行了预定次数。在该迭代处理已进行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该例程结束。另一方面,在该迭代处理没有进行预定次数的情况下,使m的值增加1,然后流程返回至步骤s804。还可以确定设置单元102自动设置的设置值和与操作模式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彼此一致的操作模式。该确定可以通过将步骤s801中的匹配模式信息设置为表示不存在匹配模式的信息并且将步骤s802中的最小值设置为1来实现。

接着,将参考图9~15来说明在图4的步骤s405中执行的例程,其中在该例程中,设置单元102自动设置作为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其中之一的“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值。“测距点的转移特性”是表示向着测距点的被摄体的转移操作的转移程度的设置项目。在被摄体的运动快速的情况下,需要响应于被摄体的运动来快速地转移测距点。另一方面,在被摄体的运动缓慢的情况下,需要响应于被摄体的运动来缓慢地转移测距点。例如,在被摄体的运动快速的状态下转移测距点的方式缓慢的情况下,在以下情况下可能无法实现针对被摄体的聚焦。另一方面,在被摄体的运动缓慢的状态下转移测距点的方式快速的情况下,存在聚焦于其它被摄体的可能性。因此,优选“测距点的转移特性”可以每次根据被摄体的运动而自动改变。

首先,将参考图9来说明用于自动设置“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方法。图9是示出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自动设置处理的流程图。图9的各步骤主要由微计算机221(设置单元102)进行。

首先,在步骤s901中,设置单元102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以下将说明步骤s901中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方法。随后,在步骤s902中,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之间的关系是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即,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确定步骤s901中计算出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大小是否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在该运动矢量的大小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903。在步骤s903中,设置单元102将设置值设置为2,并且该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该运动矢量的大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904。

在步骤s904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步骤s901中计算出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大小是否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在该运动矢量的大小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905。在步骤s905中,设置单元102将设置值设置为1并且该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该运动矢量的大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906。在步骤s906中,设置单元102将设置值设置为0。在步骤s906中设置单元102完成设置值的设置之后,该流程结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值大的情况下,被摄体的搜索范围被设置得相对较宽,使得测距点追随被摄体的快速运动。另一方面,在“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值小的情况下,被摄体的搜索范围变窄,使得测距点追随被摄体的缓慢运动。

另外,存在图10所示的方法作为自动设置“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方法。也就是说,将过去在相同场景中拍摄图像时的被摄体距离和运动矢量存储在摄像设备200中,并且基于摄像设备200中所存储的信息来设置当前的“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值。要存储的被摄体距离和运动矢量的集合是基于焦点检测时的被摄体位置和先前焦点检测时的被摄体位置可以计算出的运动矢量、以及先前焦点检测时的被摄体距离。

图10是基于学习的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自动设置处理的流程图。图10的各步骤主要由微计算机221(设置单元102)进行。

首先,在步骤s1001中,设置单元102将“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值设置为0,使得被摄体最难转移。随后,在步骤s1002中,微计算机221确定从摄像设备200起直到焦点检测时的被摄体为止的距离是否在第三阈值内。在步骤s1002中到被摄体的距离大于第三阈值的情况下,该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到被摄体的距离在第三阈值内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03。被摄体的距离是从镜头设备获得的信息。在到被摄体的距离长的情况下,与到被摄体的距离短的情况相比,从第一时刻起直到第二时刻为止被摄体在摄像画面(图像)上的移动距离变短。因此,优选仅在到被摄体的距离在特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才自动进行“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

在步骤s1003中,设置单元102将过去存储的被摄体距离与焦点检测时的被摄体距离进行比较,并且获取该距离是离过去存储的被摄体距离最近的距离时的运动矢量。该运动矢量表示直到下一焦点检测为止的被摄体的运动的方向和量。在步骤s1003中可以获得运动矢量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04。在步骤s1004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所获取到的运动矢量的大小是否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在该运动矢量的大小等于或大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05。在步骤s1005中,设置单元102将设置值设置为2并且该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该运动矢量的大小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06。

在步骤s1006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步骤s1003中获取到的运动矢量的大小是否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在该运动矢量的大小等于或大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007。在步骤s1007中,设置单元102将设置值设置为1,并且该流程结束。另一方面,在该运动矢量的大小小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该流程原样结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值大的情况下,被摄体的搜索范围被设置得相对较宽,使得测距点追随被摄体的快速运动。另一方面,在“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值小的情况下,被摄体的搜索范围变窄,使得测距点追随被摄体的缓慢运动。

接着,将参考图11a~11c来说明用于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方法(步骤s901)。图11a~11c是用于利用被摄体检测单元109基于测光传感器(测光电路226)的输出信号来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图11a示出计算运动矢量的说明图,图11b示出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流程图,并且图11c示出测光传感器进行测光得到的多个区域1103和多个测距点(焦点检测区域)1101。图11a是示出在摄像画面上在时刻t1~时刻t3内在多个测距点1101的范围内移动的被摄体的运动的图。时刻t1是在两次之前的焦点检测时由测光传感器进行测光得到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t1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1102的位置。

如图11c所示,测光传感器进行测光得到的多个区域(测光区域)1103被配置成覆盖多个测距点1101。图11c说明了多个区域1103是7×9个区域,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更多的区域。在时刻t1处,计算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09的测光传感器在多个测光区域的一部分中检测到的被摄体1102的面部或肤色信息,并且利用1103表示该检测区域且利用1104表示该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另一方面,时刻t2是在一次之前的焦点检测时由测光传感器测量到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在时刻t2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1105的位置。利用1106来表示在时刻t2处由被摄体检测单元109的测光传感器检测到的被摄体1105的检测区域,并且利用1107来表示该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基于时刻t1和时刻t2处的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1104和1107来计算时刻t1和时刻t2之间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1108。

被摄体的运动矢量1108表示摄像范围(以光轴作为z轴的xy平面)中的被摄体的运动的方向和大小。这里,在将时刻t1处的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的坐标a设置为(x1,y1)并且将时刻t2处的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的坐标b设置为(x2,y2)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表达式(1)来表示从坐标a起直到坐标b为止的矢量1108。

通过以下的表达式(2)来表示从坐标a起直到坐标b为止的矢量1108的大小。

基于运动矢量1108来估计在时刻t2和被认为是当前焦点检测时的累积中心时刻的时刻t3之间的运动矢量1109,并且获得被摄体的面部的重心位置1110的坐标c(x3,y3)。在时刻t1~时刻t2的时间间隔和时刻t2~时刻t3的时间间隔相等(t2-t1=t3-t2)的情况下,运动矢量1108的大小和运动矢量1109的大小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时刻t2处的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的坐标b(x2,y2)来估计出被摄体移动了与运动矢量1108的大小有关的通过表达式(2)表示的大小。因此,可以获得时刻t3处的坐标c(x3,y3)。另一方面,在时刻t3为t2-t1≠t3-t2的情况下,运动矢量1108的大小和运动矢量1109的大小彼此不同。因此,根据坐标b(x2,y2),可以通过以下的表达式(3)来获得被摄体的移动的大小。

以这种方式,可以预测时刻t3处的被摄体的位置1111。

接着,将参考图11b来说明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在图11b中,时刻t1、t2和t3与在图11a中所述的时刻相同。首先,在步骤s1121中,设置单元102使用被摄体检测单元109来获取从测光传感器检测到的时刻t2处的面部或肤色检测信息。随后,在步骤s1122中,设置单元102基于时刻t1和时刻t2处的面部检测信息来计算时刻t1和时刻t2之间的运动矢量。随后,在步骤s1123中,设置单元102基于步骤s1122处计算出的运动矢量来计算时刻t2和时刻t3之间的运动矢量,然后该流程结束。由于可以使用测光传感器来获得人体检测信息,因此可以代替面部检测信息而是使用人体检测信息来获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

接着,将参考图12a和12b来说明用于利用被摄体检测单元109基于测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摄像面ae的输出信号来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方法(步骤s901)。图12a是用于基于测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摄像面ae的输出信号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图12b是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2a是示出在摄像画面上在时刻u1~时刻u3内在多个测距点的范围内移动的被摄体的运动的图。时刻u1是在先前镜下降状态下的焦点检测时由测光传感器进行测光得到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u1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1202的位置。利用1203来表示时刻u1处由测光传感器检测到的被摄体1202的检测区域,并且利用1204来表示该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测光传感器的区域(测光区域)是与图11c相同的区域。另一方面,时刻u2是在镜上升状态下利用被摄体检测单元109的摄像面ae进行拍摄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u2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1205的位置。利用1206来表示时刻u2处利用摄像面ae检测到的被摄体1205的面部检测区域,并且利用1207来表示该面部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基于时刻u1和时刻u2处的面部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1204和1207来计算时刻u1和时刻u2之间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1208。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与参考图11a~11c所述的方法相同。

摄像面ae的检测区域也包括多个区域。摄像面ae的检测区域可以是与参考图11c所述的测光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相同的区域,或者可以包括比该检测区域更多的区域。基于运动矢量1208,估计时刻u2和下一镜下降状态下的焦点检测的累积中心时刻u3之间的运动矢量1209。估计基于所估计的运动矢量1209而在时刻u3处假定的被摄体的面部的重心位置1210,并且预测时刻u3处的被摄体的位置1211。

接着,将参考图12b来说明计算方法的流程图。图12b中的时刻u1、u2和u3与参考图12a所述的时刻相同。首先,在步骤s1221中,设置单元102获取镜上升状态下利用摄像面ae进行拍摄的累积中心时刻u2的面部检测信息。随后,在步骤s1222中,设置单元102计算时刻u1和u2之间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可以基于在先前镜下降状态下的焦点检测时利用测光传感器以测光方式测量到的累积中心时刻u1处所获取到的面部检测信息和在步骤s1221中获取到的时刻u2处的面部检测信息来计算该运动矢量。随后,在步骤s1223中,设置单元102基于步骤s1222中计算出的运动矢量来计算时刻u2和u3之间的运动矢量。由于在测光传感器和摄像面ae上还获得了人体检测信息,因此可以代替面部检测信息而是使用人体检测信息来获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

接着,将参考图13a和13b来说明用于基于通过利用焦点检测单元101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所获得的散焦量来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方法(步骤s901)。图13a是用于基于通过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所获得的散焦量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图13b是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3a是示出在摄像画面上在时刻t1~时刻t3内在多个测距点的范围内移动的被摄体的运动的图。时刻t1是两次之前的焦点检测时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传感器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t1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的位置1302。在时刻t1处,利用1303来表示检测到通过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散焦量的测距点,因此检测到被摄体的块(mass)。通过将关注的焦点检测点的散焦量与相邻的焦点检测点的散焦量进行比较来进行与被摄体的散焦量有关的确定。在散焦量的确定宽度是聚焦确定宽度(例如,fδ)内的散焦量的情况下,该散焦量被视为同一被摄体。另一方面,在确定宽度是超过聚焦确定宽度的范围的散焦量的情况下,认为被摄体不是同一被摄体。被视为同一被摄体的散焦量可以是等于或大于聚焦宽度的值,或者该散焦量可以根据被摄体的距离而改变。基于被视为同一被摄体的测距点的散焦量来计算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304。

另一方面,时刻t2是一次之前的焦点检测时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传感器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t2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的位置1305。在时刻t2处,利用1306来表示检测到通过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散焦量的测距点以检测被摄体的块。将该测距点视为被摄体的散焦量的方法与时刻t1处将该测距点视为被摄体的块的方法相同。基于被视为同一被摄体的测距点的散焦量来计算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307。基于时刻t1和时刻t2处的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304和1307来计算时刻t1和时刻t2处的运动矢量1308。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与参考图11a~11c所述的方法相同。基于运动矢量1308,估计时刻t2和被视为当前焦点检测时的累积中心时刻的时刻t3处的运动矢量1309,估计时刻t3处的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310,并且预测时刻t2处的被摄体的位置1311。

接着,将说明图13b的流程图。图13b中的时刻t1、t2和t3与参考图13a所述的时刻相同。首先,在步骤s1321中,设置单元102通过使用焦点检测单元101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来获取时刻t2处的散焦量(散焦信息)。随后,在步骤s1322中,设置单元102基于时刻t1和时刻t2处的散焦信息来计算时刻t1和t2之间的运动矢量。随后,在步骤s1323中,设置单元102基于步骤s1322中计算出的运动矢量来计算时刻t2和t3之间的运动矢量,然后该流程结束。

接着,将参考图14a~14c来说明用于基于利用焦点检测单元101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以及摄像面af所获得的散焦量来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的方法(步骤s901)。图14a是用于基于通过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和摄像面af所获得的散焦量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图14b是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流程图,并且图14c是多个测距区域1412和多个测距点1403的说明图。

图14a是示出在摄像画面上在时刻u1~时刻u3内在多个测距点的范围内移动的被摄体的运动的图。时刻u1是在先前镜下降状态下的焦点检测时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传感器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u1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的位置1402。利用1403来表示时刻u1处通过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检测到被摄体的散焦量的测距点,并且检测被摄体的块。被视为散焦量的确定方法与参考图13a所述的方法相同,因此将省略针对该方法的说明。基于被视为同一被摄体的测距点的散焦量来计算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404。

另一方面,时刻u2是在镜上升状态下通过摄像面af拍摄图像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u2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的位置1405。在摄像面af中,如图14c所示,多个测距区域(焦点检测区域)1412被配置成覆盖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的多个测距点1403。基于时刻u2处利用摄像面af的各区域检测到的散焦量,通过与参考图13a所述相同的方法来确定被摄体的块。利用1406来表示所确定出的被摄体的块区域,并且利用1407来表示被摄体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基于时刻u1和时刻u2处的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404和1407来计算时刻u1和时刻u2之间的运动矢量1408。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与参考图11a~11c所述的方法相同。基于运动矢量1408,估计在时刻u2和被视为下一镜下降状态下的当前焦点检测时的累积中心时刻的时刻u3之间的运动矢量1409。然后,估计在时刻u3处假定的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110,并且预测时刻u3处的被摄体的位置1411。

接着,将说明图14b的流程图。图14b中的时刻u1、u2和u3与参考图14a所述的时刻相同。首先,在步骤s1421中,设置单元102获取在镜上升状态下通过摄像面af拍摄图像的累积中心时刻u2的被摄体位置检测信息(散焦信息)。随后,在步骤s1422中,设置单元102计算时刻u1和u2之间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基于在先前镜下降状态下通过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在时刻u1处所获取到的被摄体位置检测信息和在步骤s1421中获取到的时刻u2处的被摄体位置检测信息来进行运动矢量的计算。随后,在步骤s1423中,设置单元102基于步骤s1122中计算出的运动矢量来计算时刻u2和u3之间的运动矢量,然后该流程结束。

接着,将参考图15a和15b来说明如下的方法(步骤s901),其中该方法用于基于通过利用焦点检测单元101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以及摄像面af所获得的散焦量、以及摄像面af的输出结果,来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图15a是用于基于通过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所获得的散焦量和摄像面ae的输出结果来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说明图,并且图15b是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5a是示出在摄像画面上在时刻u1~时刻u3内在多个测距点的范围内移动的被摄体的运动的图。时刻u1是在先前镜下降状态下的焦点检测时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传感器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u1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的位置1502。利用1503来表示时刻u1处检测到通过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散焦量的测距点,并且检测到被摄体的块。用于基于散焦量来确定被摄体的块的方法与参考图13a所述的方法相同,因此省略了针对该方法的说明。基于具有被确定为被摄体的块的散焦量的测距点来计算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504。

另一方面,时刻u2是在镜上升状态下通过摄像面ae拍摄图像的累积中心时刻,并且表示时刻u2处的摄像画面上的被摄体的位置1505。如参考图11a~11c所述,摄像面ae的测光区域被认为具有与图11c的测光传感器的测光区域相同的区域。利用1506来表示时刻u2处通过摄像面ae所检测到的被摄体的人体检测区域,并且利用1507来表示人体检测区域1506的重心位置。基于时刻u1和时刻u2处的人体检测区域的重心位置1504和1507来计算时刻u1和时刻u2之间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1508。用于计算运动矢量的方法与参考图11a~11c所述的方法相同。基于运动矢量1508,估计时刻u2和被视为下一镜下降状态下的当前焦点检测时的累积中心时刻的时刻u3之间的运动矢量1509。然后,估计时刻u3处假定的被摄体的重心位置1510,并且预测时刻u3处的被摄体的位置1511。

接着,将说明图15b的流程图。图15b中的时刻u1、u2和u3与参考图15a所述的时刻相同。随后,在步骤s1521中,设置单元102获取在镜上升状态下通过摄像面ae拍摄图像的累积中心时刻u2的人体检测信息(被摄体位置检测信息或散焦信息)。随后,在步骤s1522中,设置单元102计算时刻u1和u2之间的被摄体的运动矢量。基于在先前镜下降状态下的二次成像型相位差af的时刻u1处所获取到的被摄体位置检测信息以及在步骤s1521中获取到的时刻u2处的被摄体位置检测信息来计算被摄体的运动矢量。随后,在步骤s1523中,设置单元102基于步骤s1522中计算出的运动矢量来计算时刻u2和u3之间的运动矢量,然后该流程结束。

接着,将参考图16来说明在图4的步骤s405中进行的如下例程:自动设置作为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其中之一的“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设置值。“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是表示观察到多少速度变化的设置项目。也就是说,“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是如下的设置项目,其中该设置项目表示根据过去多次的散焦量检测时刻和摄像位置所预测出的被摄体的散焦量与所观察到的散焦量之间的被视为同一被摄体的差的程度。优选地,在被摄体的速度大幅改变的情况下,允许较大的速度变化,并且在被摄体的速度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允许速度变化小。如果被摄体的速度大幅改变但允许速度变化小,则存在不能适当地追随被摄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被摄体的速度没有太大改变但允许大幅的速度变化,则存在误追随其它被摄体的可能性。因此,优选根据时刻改变的被摄体的运动的变化来适当地设置“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

将参考图16来说明用于自动设置“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方法。图16是示出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自动设置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601中,设置单元102从摄像镜头201获取焦距信息。随后,在步骤s1602中,设置单元102从摄像镜头201获取与被摄体距离有关的信息。例如,被摄体距离是与摄像镜头201的调焦透镜位置相关联地确定的。随后,在步骤s1603中,设置单元102基于存储器单元108中过去多次存储的散焦量检测时刻和像面位置来计算被摄体的像面速度。随后,在步骤s1604中,微计算机221确定“被摄体距离/焦距”是否小于预定倍率阈值。在“被摄体距离/焦距”小于预定倍率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05。另一方面,在“被摄体距离/焦距”不小于预定倍率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10。

在步骤s1605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像面速度是否高于预定的第一速度阈值。在像面速度高于预定的第一像面速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06。另一方面,在像面速度不高于第一像面速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07。在步骤s1606中,设置单元102在设置项目中设置+2的设置值,然后该例程结束。在步骤s1607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像面速度是否高于预定的第二速度阈值。在像面速度高于预定的第二像面速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08。另一方面,在像面速度不高于第二像面速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09。第二速度阈值小于第一速度阈值。在步骤s1608中,设置单元102在设置项目中设置+1的设置值,并且该例程结束。在步骤s1609中,设置单元102在设置项目中设置0的设置值,然后该例程结束。

在步骤s1610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像面速度是否高于预定的第三速度阈值。在像面速度高于预定的第三像面速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11。另一方面,在像面速度不高于第三像面速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12。在步骤s1611中,设置单元102在设置项目中设置0的设置值,然后该例程结束。在步骤s1612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像面速度是否高于预定的第四速度阈值。在像面速度高于预定的第四像面速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613。另一方面,在像面速度不高于第四像面速度时,流程进入步骤s1614。第四速度阈值小于第三速度阈值。在步骤s1613中,设置单元102在设置项目中设置-1的设置值,然后该例程结束。在步骤s1614中,设置单元102在设置项目中设置-2的设置值,然后该例程结束。

在“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设置值大的情况下,允许根据过去多次的散焦量检测时刻和像面位置所预测的被摄体的散焦量与所观察到的散焦量之间的差变大,以追随速度变化大的被摄体。另一方面,在“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设置值小的情况下,允许所预测的被摄体的散焦量和所观察到的散焦量之间的差变小,使得难以疏忽地追随另一被摄体。在本实施例中,在被摄体的拍摄倍率高并且被摄体的像面速度高时,由于伴随有较大的速度变化的可能性高,因此将设置值设置得大。另一方面,在被摄体的拍摄倍率低并且被摄体的像面速度小时,由于伴随有大的速度变化的可能性低,因此将设置值设置得小。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自动模式中,自动设置设置值。紧挨在调焦操作开始之后,没有存储足够数量的被摄体的像面位置,并且不能以高精度计算像面速度。因此,优选在尚未存储足够数量的像面位置期间使用初始值。例如,可以使用基本设置值0作为初始位置。可选地,可以使用用户预设的设置值作为初始值。此外,可以使用与该模式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作为初始值。

可选地,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在过去调焦操作中所存储的设置值、模式信息或被摄体距离信息等来适当地确定初始值。例如,可以使用在紧前的调焦操作中最后设置的设置值作为初始值。可选地,可以使用在过去存储的设置值中最频繁设置的设置值作为初始值。可选地,可以使用过去存储的设置值中的最大设置值作为初始值(在设置项目具有-2~+2的设置值的情况下,+2是最大设置值)。此外,可以基于在与当前被摄体距离相对应的被摄体距离处过去存储的设置值来确定初始值。例如,在通过某个调焦操作追随像面速度非常高的被摄体的情况下,在后续的调焦操作中,基于过去设置的设置值来将大的值设置为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初始值。这使得可以紧挨在调焦操作开始之后追踪像面速度高的被摄体。如上所述,在认为用户不具有在相同场所或相同场景拍摄的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优选重置初始值。与此同时,可以删除在过去调焦操作中所存储的设置值、模式信息或被摄体距离信息等。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选择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所有设置值的自动模式。在自动模式中,可以通过根据不断改变的被摄体的运动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来进行调焦操作。用户还可以通过将与调焦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显示在画面中并将这些设置值记录在拍摄图像中,来知晓适合拍摄场景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自动设置来设置与调焦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至少之一。针对自动设置的设置项目来自动设置设置值,并且针对没有自动设置的设置项目来设置与操作模式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这使得可以在使用与操作模式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的同时,根据针对仅特定设置项目的被摄体的运动的变化来进行自动设置。

图17是本实施例中的菜单画面上的操作模式设置的说明图。将省略诸如针对选项卡的说明等的与图3a和3b中相同的部分。附图标记1701~1706分别表示操作模式1~操作模式6的操作模式图标。在当前选择的操作模式中显示聚集显示1707。在设置项目1的设置区域1708中,通过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显示1709用光标显示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在设置项目2的设置区域1710中,通过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显示1711用光标显示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通过自动设置来设置设置项目1,并且光标显示在表示自动设置的“a”处。此外,通过设置项目1的初始值显示1712利用能够与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显示1709区分开的颜色的光标来显示与所选择的操作模式4相关联的设置项目1的预定值“+1”。

接着,将参考图18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调焦操作。图18是调焦操作的流程图。图18的各步骤主要根据微计算机221执行预定程序由调焦设备100中的各部来实现。图18中的步骤s1801、s1802、s1808~s1816与图4中的步骤s401、s402和s411~s419基本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并且将仅说明步骤s1803~s1807。

在步骤s1803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用于将从步骤s1804起直到步骤s1805或步骤s1806为止的处理重复预定次数n的设置。随后,在步骤s1804中,微计算机221确定通过利用设置自动化单元105的自动设置是否设置了设置项目i。在通过自动设置设置了设置项目i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805。另一方面,在通过自动设置没有设置设置项目i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806。

在步骤s1805中,设置单元102进行用于自动设置设置项目i的例程。由于步骤s1805的例程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9~16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针对该例程的说明。在步骤s1806中,设置单元102在设置项目i中设置与操作模式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随后,在步骤s1807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步骤s1803中设置的迭代处理是否已进行了预定次数。在该迭代处理已进行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1808。另一方面,在该迭代处理没有进行预定次数的情况下,使i的值增加1并且流程返回至步骤s1804。

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利用自动设置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至少之一,可以在使用与操作模式相关联的预定设置值的同时,根据被摄体的状况来仅将特定设置项目设置成自动设置。因而,在用户预先确定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中的一些设置项目的设置值的情况下,可以仅自动设置设置值未被确定的设置项目。可选地,可以仅自动设置被摄体的运动大幅改变的设置项目。

第三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选择多个操作模式。自动计算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并且从用户所选择的多个操作模式中确定一个最佳操作模式。然后,针对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各自设置与所确定的一个操作模式相关联的设置值。因而,在用户所选择的多个操作模式中,可以自动选择适合(优选为最适合)被摄体的运动的操作模式以进行追踪操作。

图19是本实施例中的菜单画面上的操作模式设置的说明图。将省略诸如针对选项卡的描述等的与图3a和3b中相同的部分。附图标记1901~1906分别表示操作模式1~操作模式6的操作模式图标。操作模式1~6中的任何操作模式均是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固定为预定值的手动模式。利用聚集显示1(1907)和聚集显示2(1908)来表示当前选择的多个操作模式。在设置项目1的设置区域1909中,通过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显示1910用光标来显示设置项目1的设置值。在设置项目2的设置区域1911中,通过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显示1912用光标来显示设置项目2的设置值。这里,显示作为所选择的多个操作模式其中之一的操作模式4的设置,但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操作模式,只要存在两个以上的操作模式即可。

接着,将图20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调焦操作。图20是调焦操作的流程图。图20的各步骤主要通过微计算机221进行预定程序由调焦设备100中的各部来实现。图20中的步骤s2001、s2002、s2010~s2018与图4中的步骤s401、s402和s411~s419基本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针对这些步骤的说明,并且将仅说明步骤s2003~s2009。

在步骤s2003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用于将步骤s2004的处理重复预定次数n的设置。随后,在步骤s2004中,设置单元102进行用于自动设置设置项目i的例程。由于步骤s2004的例程与在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9~16的说明相同,因此将省略针对该例程的说明。

随后,在步骤s2005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步骤s2003中设置的迭代处理是否已进行了预定次数。在该迭代处理已进行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006。另一方面,在该迭代处理没有进行预定次数的情况下,使i的值增加1,然后流程进入步骤s2004。在步骤s2006中,模式确定单元107进行用于确定与如下的设置值相关联的手动模式的例程,其中这些设置值与步骤s2005中由设置单元102自动设置的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设置值匹配。步骤s2006的例程与第一实施例中参考图8所述的例程相同。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在图8的步骤s804中,优选仅计算由多个模式选择单元106选择的操作模式。

随后,在步骤s2007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用于将步骤s2008的处理重复预定次数n的设置。随后,在步骤s2008中,设置单元102针对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值i,设置与步骤s2006中由模式确定单元107确定的操作模式相关联的预定值。随后,在步骤s2009中,微计算机221确定步骤s2007中设置的迭代处理是否已进行了预定次数。在该迭代处理已进行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010。另一方面,在该迭代处理没有进行预定次数的情况下,使i的值增加1,然后流程进入步骤s2008。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从用户所选择的多个操作模式中自动选择适合于被摄体的运动的操作模式,以进行追踪操作。这样,在预先将用户要使用的操作模式的候选缩减到一些模式的情况下,可以从这些候选中选择适当的操作模式以进行追踪操作。

第四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说明了用于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设置项目的方法。其中,说明了用于自动改变作为设置项目的“测距点的转移特性”和“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设置值的方法。在本实施例和以下所述的第五实施例至第七实施例中,将说明用于自动改变设置项目“被摄体追踪特性”的设置值的方法。

“被摄体追踪特性”是表示在基于焦点检测结果认为两个被摄体不相同的情况下要将摄像镜头的调焦透镜的驱动禁止时间设置成多长的设置项目。在用户不想要的障碍物出现并且频繁地遮挡被摄体、或者用户难以拍摄例如在画面内运动大的被摄体的情况下,优选将驱动禁止时间设置得长。另一方面,在用户希望将追踪对象从一个被摄体改变为另一被摄体的情况下,优选缩短驱动禁止时间。这是因为,在障碍物频繁地出现遮挡被摄体的情况下,要追随的对象被切换为非预期的被摄体。另外,如果在用户希望将要追随的被摄体从一个被摄体切换到另一被摄体的情况下延长驱动禁止时间,则要追随的被摄体不容易切换为作为对象的被摄体,结果有可能错过在用户期待的定时的拍摄。如上所述,优选根据摄像状态(摄像状况)或用户的意图来适当地设置“被摄体追踪特性”。

首先,将参考图21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调焦设备。图21是调焦设备(摄像设备)100a的框图。图21中的各部通过图22所示的硬件和软件根据以下参考图22所述的微计算机221的控制进行协作来实现。

焦点检测单元(焦点检测器)101检测摄像画面内的多个坐标的焦点检测结果。基于摄像镜头201的成像位置以及散焦量(焦点状态),将该焦点检测结果检测为被摄体的像面位置。连续性确定单元(控制单元)121基于焦点检测单元101所检测到的焦点检测结果的时间序列变化来确定被摄体的像面位置的连续性。运动检测单元122检测摄像设备或摄像镜头的运动检测结果(运动的方向或大小)。该运动检测结果被检测为角速度。

运动确定单元(控制单元)123基于运动检测单元122所检测到的运动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存在摄像设备或摄像镜头的特定运动。以下将说明该特定运动。控制单元(控制器)124基于利用连续性确定单元121的针对被摄体的像面位置的连续性的确定结果、以及利用运动确定单元123的针对摄像设备或摄像镜头的特定运动的有无的确定结果,来控制调焦单元(调焦控制器)103。调焦单元1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24的指示进行调焦。

接着,将参考图22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摄像设备(数字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图22是本实施例中的摄像设备200a的框图。本实施例的摄像设备200a的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设备200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这里将仅说明与摄像设备200不同的部分。

镜头通信电路232与摄像镜头201内的微计算机(未示出)进行通信。该通信由微计算机221控制。微计算机221经由镜头通信电路232获取摄像镜头201的状态。

液晶驱动电路228根据微计算机221的显示内容指示来驱动外部液晶显示构件229和取景器液晶显示构件230。在取景器液晶显示构件230中配置有诸如led(未示出)等的背光灯,并且该led也由液晶驱动电路228驱动。微计算机221基于与在摄像之前设置的iso感光度、图像大小或图像质量相对应的图像大小的预测值数据,经由存储器控制器218检查存储器219的容量,并且可以计算剩余可拍摄图像数量。在需要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可以将该计算结果显示在外部液晶显示构件229和取景器液晶显示构件230上。即使在摄像设备200a的电源没有接通的状态下,非易失性存储器231(eeprom)也可以存储数据。

运动检测电路240包括用于检测摄像设备200a的运动的检测单元。该检测单元是例如加速度传感器,并且检测在采用摄像设备200a的水平轴或垂直轴作为转动轴时的加速度。视线检测电路(视线检测单元)241检测用户查看取景器单元(未示出)时的视线位置。该视线位置是通过利用视线检测用led(未示出)将红外光投射到眼球并且利用视线检测传感器(未示出)接收反射光来检测的。

参考图21和图22所述的本实施例的调焦设备100a和摄像设备200a的结构也是与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共通的。

接着,将参考图25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处理。图25是本实施例中的摄像处理的流程图。摄像设备200a具有以下两个模式:针对某个时刻的被摄体的像面驱动镜头的模式(单拍摄像模式)、以及在预测比当前时刻迟的时刻处的被摄体的像面的同时驱动镜头的模式(预测摄像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在摄像设备200a被设置成处于预测摄像模式时的操作。

在步骤s2505中,微计算机221用0替代标志flg。标志flg是表示是否正在驱动以下所述的驱动待机计时器的信息。随后,在步骤s2501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开关sw1的状态。在开关sw1接通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502。另一方面,在开关sw1断开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结束预测摄像模式。

在步骤s2502中,微计算机221进行调焦处理。以下将参考图26来说明调焦处理的详情。随后,在步骤s2503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开关sw2的状态。在开关sw2断开的情况下,流程返回至步骤s2501。另一方面,在开关sw2接通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504。在步骤s2504中,微计算机221使主镜205上升并且操作焦平面快门211以进行摄像。然后,流程返回至步骤s2501。

接着,将参考图26来说明本实施例的调焦处理(图25中的步骤s2502)。图26是调焦处理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601中,微计算机221控制焦点检测电路210以获得散焦量。此外,微计算机221基于散焦量和摄像镜头201的当前位置,来获取作为被摄体聚焦的摄像镜头201的位置的像面位置。然后,微计算机221将所获取到的像面位置连同检测时刻一起存储在存储器219中。

随后,在步骤s2602中,微计算机221控制运动检测电路240以获得摄像设备200a的加速度。然后,微计算机221将所获得的加速度连同检测时刻一起存储在存储器219中。

随后,在步骤s2603中,微计算机221使用步骤s2602中存储在存储器219中的过去的多个加速度来确定关于摄像设备200a是否存在特定运动。以下将说明该特定运动。

随后,在步骤s2604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焦点位置的连续性确定处理。也就是说,微计算机221基于步骤s2601中存储在存储器219中的过去的多个像面位置来确定最新检测到的像面位置的连续性的有无。例如,微计算机221关于过去的多个像面位置,通过最小二乘法等获得回归曲线。然后,在从回归曲线预测的最新预测像面位置和步骤s2601检测到的最新像面位置之间的差在阈值内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确定为焦点位置是连续的。另一方面,在预测像面位置和最新像面位置之间的差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确定为不存在焦点位置的连续性。在不存在焦点位置的连续性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进行控制,使得步骤s2606所使用的焦点位置的预测处理以及下一焦点位置的连续性的确定处理中不使用最新像面位置及其检测时刻。

随后,在步骤s2605中,微计算机221评价步骤s2604中的焦点位置的连续性确定处理的结果。在步骤s2604中确定为存在最新像面位置的连续性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606。另一方面,在确定为不存在最新像面位置的连续性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610。

在步骤s2606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焦点位置预测处理。换句话说,微计算机221基于步骤s2601中存储在存储器219中的过去的多个像面位置和最新像面位置来预测将来的像面位置。例如,如在步骤s2604中所述,微计算机221通过最小二乘法等获得回归曲线,以预测将来的像面位置。

随后,在步骤s2607中,微计算机221基于焦点位置预测结果来驱动镜头。由于在步骤s2606中获得了将来的像面位置,因此微计算机221经由镜头通信电路232进行通信,以基于该结果来驱动调焦透镜。

在步骤s2610中,微计算机221评价标志flg的值。在标志flg为0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611。另一方面,在标志flg为1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620。在步骤s2611中,微计算机221用1替代标志flg。随后,在步骤s2612中,微计算机221重置驱动待机计时器。随后,在步骤s2613中,微计算机221开始利用驱动待机计时器的时间测量。

在步骤s2620中,微计算机221确定驱动待机计时器的时间测量结果是否在预定时间内。在驱动待机计时器的时间测量结果在预定时间内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621。另一方面,在驱动待机计时器的时间测量结果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622。

在步骤s2621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在步骤s2603中所进行的运动确定处理中是否检测到特定运动。在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622。在没有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调焦处理结束。

在步骤s2622中,微计算机221用0替代标志flg。随后,在步骤s2623中,微计算机221停止利用驱动待机计时器的时间测量。随后,在步骤s2624中,微计算机221基于步骤s2601中最近检测到的像面位置来驱动镜头。微计算机221经由镜头通信电路232来进行通信以驱动调焦透镜。

在该流程中,标志flg是表示驱动待机计时器是否在时间测量的过程中的信息。在驱动待机计时器在时间测量的过程中、并且没有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确定为无法适当地追随被摄体,因此不进行镜头驱动处理。在驱动待机计时器在时间测量的过程中、并且预定时间已到期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确定为瞄准新被摄体,因此基于最新像面位置来进行镜头驱动处理。另一方面,在驱动待机计时器在时间测量的过程中并且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微计算机221确定为已追随了新被摄体,因此在无需等待驱动待机计时器到期的情况下,基于最新像面位置来进行镜头驱动处理。

接着,将参考图23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摄像设备200a的操作。图23是摄像设备200a(照相机2301a和2301b)的操作的说明图。在时刻t0处,用户在照相机2301a面向旧被摄体2302的状态下按下开关sw1,使得照相机2301a聚焦于旧被摄体2302。之后,用户在按下开关sw1的同时,在时刻t1~时刻t2内沿左方向快速地进行照相机的平摇以瞄准新被摄体2303。在时刻t2之后,用户使照相机面向新被摄体2303,并且此时照相机和被摄体之间的关系被表示为照相机2301b和新被摄体2303。照相机2301a和2301b表示同一照相机本体(摄像设备200a)。

接着,将参考图24来说明通过摄像设备200a进行图23的操作所检测到的像面位置和加速度。图24是示出与摄像设备200a的操作相对应的加速度和被摄体的像面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4的上部示出时刻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且下部示出时刻与像面位置和摄像镜头201的成像位置之间的关系。假设在获得该曲线图中的像面位置和加速度的检测结果的各定时正在进行步骤s2502。在图24中,横轴表示时刻,并且纵轴表示加速度或像面位置。

由于在时刻t0处聚焦于旧被摄体2302,因此像面位置被检测为y0。由于摄像设备200a是静止的,因此加速度为零。由于聚焦于旧被摄体2302,因此镜头位置为y0。

在时刻t1~时刻t2内,用户沿左方向快速地进行摄像设备200a的平摇。此时,由于摄像设备200a拍摄背景,因此像面位置被检测为y1。所检测到的像面位置从y0改变为y1,在步骤s2604中的焦点位置的连续性确定处理中确定为不存在焦点位置的连续性,并且镜头位置被控制为y0。将驱动待机计时器的到期时间定义为图24的下部所示的长度。

在使摄像设备200a平摇的情况下,摄像设备200a沿左方向加速,因此紧挨在时刻t1之后利用运动检测电路240检测正方向上的加速度。之后,由于用户拍摄新被摄体2303,因此用户停止平摇并尝试停止摄像设备200a。因此,利用运动检测电路240检测负方向上的加速度、即减速度。

由于在紧挨时刻t2之前的时刻tx处拍摄到新被摄体2303,因此所检测到的像面位置被检测为y2。此时,由于用户即将停止摄像设备200a,因此负加速度的大小被检测为接近0的值。通过检测到作为时刻t1~时刻tx内的加速度的检测结果的特征的快速加速、突然减速和加速度的大小减小,确定为在步骤s2603中进行了特定运动。尽管在步骤s2604中确定焦点位置的连续性的处理中确定为即使在像面位置y0改变为y2时也不存在焦点位置的连续性,但在步骤s2621和s2624中向着像面位置y2控制镜头位置。

由于在时刻t2之后拍摄到新被摄体2303,因此所检测到的像面位置被检测为y2。由于摄像设备200a停止,因此加速度被检测为0。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焦点位置不连续并且镜头的驱动待机计时器尚未到期的情况下,也通过检测特定运动来进行基于像面位置的控制。结果,与没有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相比,可以快速地聚焦于被摄体。

第五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27来说明第五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图25的步骤s2502)。在第四实施例中,说明了在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基于像面位置来进行控制的示例。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除特定运动的检测以外、还考虑该特定运动的检测之后的像面位置的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与第四实施例的说明共通的说明。

图27是本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的流程图。步骤s2701~s2721分别与图26的步骤s2601~s2621相同。在步骤s2721中确定为在运动确定处理中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730。另一方面,在确定为没有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调焦处理结束。

在步骤s2730中,微计算机(稳定性确定单元)221进行焦点位置的稳定性确定处理。也就是说,微计算机221基于步骤s2701中存储在存储器219中的过去的多个像面位置来确定最近检测到的像面位置的稳定性的有无。与步骤s2704中的确定焦点位置的连续性的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获得了预测像面位置。在焦点位置的稳定性确定处理中,在过去多次的像面位置和最近检测到的像面位置在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确定为像面位置稳定。此外,可以从视场角内的多个区域的像面位置中获得作为最远视野的像面位置,以针对从该像面位置起的预定量的近方向上的像面位置确定稳定性。这使得可以避免识别出像面位置在背景上稳定。

随后,在步骤s2731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在步骤s2730中进行的焦点位置的稳定性确定处理中焦点位置是否稳定。在焦点位置稳定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722。另一方面,在焦点位置不稳定的情况下,调焦处理结束。后续的步骤s2722~s2724分别与图26的步骤s2622~s2624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特定运动并且焦点位置稳定之后,进行基于像面位置的控制。结果,与没有确定焦点位置的稳定性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准确地聚焦于被摄体。

第六实施例

接着,将参考图28来说明第六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图25的步骤s2502)。在第四实施例中,说明了在检测到特定运动时基于像面位置来进行控制的示例。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除特定运动的检测以外、还确定视线的运动的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将省略与第四实施例的说明共通的说明。

图28是本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的流程图。步骤s2801~s2821分别与图26的步骤s2601~s2621相同。在步骤s2802和步骤s2803之间的步骤s2830中,微计算机221进行视线检测处理。也就是说,微计算机221获取视线检测电路241检测到的用户的视线位置。然后,微计算机221将检测时刻和视线位置的组合存储在存储器219中。

在步骤s2821中,在运动确定处理中确定为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831。另一方面,在确定为没有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调焦处理结束。在步骤s2831中,微计算机(视线确定单元)221进行视线确定处理。换句话说,微计算机221确定在步骤s2830中存储在存储器219中的过去的多个视线位置是否集中在预定区域内。

随后,在步骤s2832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在步骤s2831的视线确定处理中视线位置是否集中在预定区域内。在视线位置集中在预定区域内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2822。另一方面,在视线位置没有集中在预定区域内的情况下,调焦处理结束。在摄像设备200a平摇并且用户识别出新被摄体的情况下,认为视线聚集在新被摄体附近以使视线面向新被摄体。通过与步骤s2803的运动确定处理的结果的组合,可以确定为用户更适当地瞄准新被摄体。步骤s2831的视线确定处理中的预定区域可以与用户预设的调焦区域一致。后续的步骤s2822~s2824分别与图26的步骤s2622~s2624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到特定运动、并且确定出视线位置向特定区域的集中之后,进行基于像面位置的控制。结果,与没有确定视线位置的集中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准确地聚焦于被摄体。

第七实施例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术语“离开时间”与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的“驱动待机计时器”相对应。同样,术语“离开时间计数开始”与“驱动待机计时器开始”相对应。“离开时间重置”与“驱动待机计时器重置”或“驱动待机计时器停止”相对应。术语“离开时间不超过离开完成时间”与“驱动待机计时器在预定时间内”相对应。术语“处于离开状态”与“flg=1”相对应。术语“不处于离开状态”与“flg=0”相对应。术语“离开确定处理”与“连续性确定处理”相对应。

首先,将参考图29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调焦设备。图29是调焦设备(摄像设备)100b的框图。图29中的各部通过图2所示的硬件和软件根据微计算机221的控制进行协作来实现。

焦点检测单元(焦点检测器)101在图像传感器213所拍摄的摄像画面内设置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各自中获取焦点检测电路210生成的一对相位差图像信号。然后,焦点检测单元101基于所获得的相位差图像信号来检测(计算)各焦点检测区域中的散焦量(焦点状态)。存储器单元108在过去的多个检测时间将焦点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散焦量和根据检测时刻的摄像镜头201的成像位置所计算出的像面位置存储在存储器219中。调焦单元(调焦控制器)103基于焦点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散焦量来驱动摄像镜头201的调焦透镜。

禁止单元(控制单元)132基于焦点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散焦量来使调焦单元103对摄像镜头201的驱动禁止预定时间。确定单元(控制单元)133基于存储器单元108中所存储的过去的多个像面位置来确定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是否高。在确定单元133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的情况下,与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低的情况相比,改变单元(控制单元)134将禁止单元132禁止摄像镜头201的驱动的时间设置得更长。被摄体检测单元(控制单元)109使用测光电路226接收到的亮度信息来检测摄像画面内的被摄体区域,并且将与所检测到的被摄体区域有关的信息存储在存储器219中。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包括具有这种功能的微计算机221的摄像设备200,如上所述,基于过去多次的像面位置来确定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是否高。然后,在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的情况下,与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低的情况相比,将在无法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禁止摄像镜头201的驱动的时间设置得更长。结果,在用户在切换要拍摄的被摄体时快速地进行追踪操作的情况下,他可以容易地继续拍摄容易从af框移开并且不拍摄的频率高的被摄体而不会丢失该被摄体。

接着,将参考图30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调焦处理。图30是调焦处理的流程图。图30的调焦处理由微计算机221根据作为计算机程序的调焦控制程序来进行。在用户接通开关sw1的情况下,在步骤s3001中,微计算机221的焦点检测单元101基于来自焦点检测电路210的在焦点检测区域中生成的一对相位差图像信号来计算散焦量。

这里,将参考图31来说明在摄像画面内设置的多个焦点检测区域。图31是多个焦点检测区域的说明图。在图31中,各小的矩形框是焦点检测区域。将在各焦点检测区域中检测到的散焦量暂时存储在存储器219中。通过用户所选择的焦点检测区域设置来确定使用多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哪个焦点检测区域来检测散焦量。例如,在焦点检测区域设置31a中仅使用一个焦点检测区域,并且在焦点检测区域设置31b中使用20个(5行×4列)焦点检测区域。

随后,在图30的步骤s3002中,被摄体检测单元109在摄像画面内的测光区域中检测被摄体区域,以确定被摄体的大小和坐标位置。随后,在步骤s3003中,存储器单元108存储根据步骤s3001中检测到的散焦量以及摄像镜头的成像位置所计算出的像面位置以及步骤s3002中确定的被摄体的大小和坐标位置。

随后,在步骤s3004中,确定单元133基于存储器单元108中所存储的过去的多个像面位置来确定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以下将参考图32来说明该被摄体离开确定处理。由于紧挨在调焦处理开始之后等在存储器单元108中没有存储足够的像面位置数据,因此优选在将足够的像面位置数据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08中之后进行被摄体离开确定处理。

随后,在步骤s3005中,确定单元133确定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是否高。在微计算机221(确定单元133)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07。另一方面,在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低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06。在步骤s3006中,改变单元134将不能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的离开完成时间设置为预定的第一时间。也就是说,在步骤s3006中,改变单元134将设置值设置为0(设置值=0)。然后,响应于设置值=0,改变单元134将离开时间设置为第一时间。

在步骤s3007中,微计算机221确定被摄体移开时间是否等于或长于预定时间。在被摄体移开时间等于或大于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11。另一方面,在被摄体移开时间小于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08。这里,作为被摄体移开时间,例如可以使用发生被摄体移开的时间的合计,但本发明不一定局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将发生了被摄体移开的时间的总和除以移开次数来使用每一次被摄体移开的平均移开时间。可选地,可以在一次被摄体移开中使用在被摄体移开了最长时间的情况下的时间。以下将参考图32来说明被摄体移开次数和被摄体移开时间。

在步骤s3008中,确定单元133确定步骤s3002中被摄体检测单元109检测到的被摄体的大小是否小于预定大小。在被摄体的大小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11。另一方面,在被摄体的大小大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09。

在步骤s3009中,确定单元133确定步骤s3003中存储在存储器单元108中的过去多次的被摄体的坐标位置的变化量是否大于预定的运动阈值。在被摄体的运动大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11。另一方面,在被摄体的运动不大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10。可以使用欧几里得距离或曼哈顿距离等来计算被摄体的坐标位置的变化量。

在步骤s3010中,改变单元134将无法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的离开完成时间设置为预定的第二时间。也就是说,在步骤s3010中,改变单元134设置值设置为-1。然后,响应于设置值=-1,将离开时间设置为第二时间。第二时间比步骤s3006中的第一时间长。在步骤s3011中,改变单元134将无法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的离开完成时间设置为预定的第三时间。也就是说,在步骤s3011中,改变单元134将设置值设置为-2(设置值=-2)。然后,响应于设置值=-2,将离开时间设置为第三时间。第三时间比步骤s3010中的第二时间长。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值越大(接近于0),离开完成时间越短。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时间关系是“第一时间<第二时间<第三时间”。

随后,在步骤s3012中,禁止单元132确定状态是否是离开状态(离开确定处理)。以下将参考图33来说明离开确定处理。这里,离开状态是确定为无法拍摄被摄体并且应当禁止摄像镜头201的驱动的状态。

随后,在步骤s3013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在步骤s3012中禁止单元132是否确定为状态是离开状态。在确定为处于离开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15。另一方面,在确定为不处于离开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014。在步骤s3014中,调焦单元103基于步骤s3001中检测到的散焦量来驱动摄像镜头201。随后,在步骤s3015中,微计算机221确定开关sw1是否处于on状态。在开关sw1接通的情况下,流程返回至步骤s3001以再次进行调焦处理。另一方面,在开关sw1没有接通的情况下,调焦处理结束。

接着,将参考图32来说明被摄体移开频率确定处理(图30的步骤s3004)。图32是被摄体移开频率确定处理的流程图。图32的被摄体移开频率确定处理由微计算机221根据作为计算机程序的调焦控制程序来进行。

首先,在步骤s3201中,微计算机221的确定单元133将移开次数(被摄体移开次数)和移开时间(被摄体移开时间)各自初始化为0。随后,在步骤s3202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用于在初始值为0的“i”小于预定次数(n-1)期间重复进行步骤s3203~s3210的处理的设置。

随后,在步骤s3203中,确定单元133基于存储器108中过去多次存储的像面位置来确定第i个像面位置和第(i+1)个像面位置之间的差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的像面阈值。在像面位置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像面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05。另一方面,在像面位置之间的差小于像面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04。在存在无限侧的背景的像面位置或者最近侧的障碍物的像面位置的情况下,像面位置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阈值。这里,可以以这两者作为对象,或者例如可以设置像面阈值从而仅以无限侧的背景的像面位置作为对象。

在步骤s3204中,微计算机221向i加上1。然后,微计算机221确定i是否小于预定次数(n-1)。在i小于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返回至步骤s3203。另一方面,在i等于或大于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11。

在步骤s3205中,确定单元133向移开次数加上1。随后,在步骤s3206中,微计算机221进行用于在(i+k)(其中,k的初值为0)小于预定次数(n-1)期间重复进行步骤s3207和s3208的处理的设置。

随后,在步骤s3207中,确定单元133基于存储器单元108中所存储的过去的多个像面阈值来确定第i个像面位置和第(i+k)个像面位置之间的差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像面阈值。在像面位置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像面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08。另一方面,在像面位置之间的差小于像面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10。

在步骤s3208中,确定单元133向移开时间加上1。这里,尽管将移开时间计数为相对于作为基准的第i个像面位置连续地等于或大于像面阈值的像面位置的数量,但可以使用第i个像面位置的检测时刻和第(i+k)个像面位置的检测时刻之间的差以应用毫秒作为移开时间的单位。随后,在步骤s3209中,微计算机221向k加上1。然后,微计算机221确定(i+k)是否小于预定次数(n-1)。在次数(i+k)小于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07。另一方面,在(i+k)等于或大于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10。在步骤s3210中,确定单元133将(i+k-1)代入i以更新该值。

随后,在步骤s3211中,确定单元133确定移开次数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次数。在移开次数等于或大于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12。另一方面,在移开次数小于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213。在步骤s3212中,确定单元133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然后被摄体移开确定处理结束。在步骤s3213中,确定单元133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低,然后被摄体移开确定处理结束。

接着,将参考图33来说明离开确定处理(图30的步骤s3012)。图33是离开确定处理的流程图。图33的离开确定处理由微计算机221根据作为计算机程序的调焦控制程序来进行。

首先,在步骤s3301中,微计算机221的禁止单元132确定焦点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散焦量的可靠性是否低。在散焦量的可靠性不低(即,可靠性高)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02。另一方面,在散焦量的可靠性低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05。

在步骤s3302中,微计算机221确定焦点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散焦量是否等于或大于离开阈值。在散焦量不等于或大于离开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03。另一方面,在散焦量等于或大于离开阈值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05。在紧挨在开关sw1接通之后被摄体完全没有聚焦并且处于大模糊状态的状态下,观察到大的散焦量。因此,在该步骤中,优选如下:例如,通过使离开阈值极大地增大、直到可以观察到可被确定为聚焦一次的小的散焦量(即,聚焦状态)为止,确定为散焦量不大于离开阈值。

在步骤s3303中,禁止单元132确定为状态不是离开状态。随后,在步骤s3304中,禁止单元132停止对离开时间计数并重置离开时间,然后离开确定处理结束。离开时间是禁止驱动摄像镜头的调焦透镜的时间。

在步骤s3305中,微计算机221确定状态是否已是离开状态。在状态还不是离开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06。另一方面,在状态已处于离开状态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08。

在步骤s3306中,禁止单元132确定为状态是离开状态。随后,在步骤s3307中,禁止单元132开始对离开时间计数,然后离开确定处理结束。

在步骤s3308中,微计算机221确定离开时间是否超过离开完成时间。在离开时间超过离开完成时间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09。另一方面,在离开时间没有超过离开完成时间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11。作为离开完成时间,可以根据拍摄被摄体的频率和被摄体的状态(状况)来设置图30的步骤s3006、s3010和s3011中的任一步骤中所设置的离开完成时间(第一时间、第二时间或第三时间)。

在步骤s3309中,禁止单元132确定为状态不是离开状态。这意味着由于离开状态超过预定的离开完成时间,因此被摄体丢失。在步骤s3310中,禁止单元132停止对离开时间计数并重置离开时间,然后离开确定处理结束。

在步骤s3311中,禁止单元132确定为状态是离开状态。然后,离开确定处理结束。这意味着由于离开状态仍等于或小于预定的离开完成时间,因此离开状态继续以拍摄被摄体。

接着,参考图34a~34c,在本实施例中,将说明用于基于被摄体移开次数和移开时间来确定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和离开完成时间的方法。图34a~34c是被摄体移开和离开完成时间的说明图。在图34a~34c各自中,横轴表示时间,并且纵轴表示存储部单元108中所存储的过去的像面位置。

如图34a~34c所示,像面位置越大,摄像镜头201的焦点位置越接近无限方向,而像面位置越小,焦点位置越接近近方向。这里,在过去15次的像面位置(图中的t0~t14的区间)处进行被摄体移开确定,并且在该区间内的移开次数为三次以上的情况下,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此外,在各被摄体移开的平均时间(移开时间的总和除以移开次数)为2.0以上的情况下,确定为移开时间长。顺便提及,如在图32的步骤s3208所述,通过相对于基准像面位置连续地等于或大于像面阈值的像面位置的数量来计数移开时间。为了简化说明,在图34a~34c的任意图中,假设被摄体足够大并且被摄体的运动足够小。此外,假设到被摄体的距离足够远。

在图34a中,在区间a1中仅发生一次被摄体移开。被摄体移开次数为1次,被摄体移开时间的合计为1,并且各被摄体移开的平均时间为1.0。因此,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低,并且将第一时间设置为离开完成时间。

在图34b中,发生区间b1、b2和b3中的合计三次被摄体移开。被摄体移开次数为3次,被摄体移开时间的合计为4,并且各被摄体移开的平均时间为1.3(将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以后四舍五入)。因此,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此外,确定为被摄体移开时间不长,并且将第二时间设置为离开完成时间。

在图34c中,发生区间c1、c2和c3内的合计三次被摄体移开。被摄体移开次数为3次,被摄体移开时间的合计为7,并且各被摄体移开的平均时间为2.3(将小数点后的第二位以后四舍五入)。因此,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此外,确定为被摄体移开时间长,并且将第三时间设置为离开完成时间。

在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的情况下、即通过将af框从被摄体移开而无法拍摄摄像对象的次数大的情况下,将完成用于禁止驱动摄像镜头201的离开状态所需的时间设置为比通常的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在无法拍摄被摄体的时间长的情况下,确定为丢失被摄体的可能性高并且将时间设置为比第二时间长的第三时间。此外,即使在认为难以拍摄被摄体的情况下(诸如在被摄体的大小小、被摄体的运动大、被摄体距离近的情况下等),也设置第三时间。因而,在根据用户的技能和拍摄摄像对象的难度、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地设置摄像镜头的驱动禁止时间,摄像设备可以保持追随被摄体而不会丢失该被摄体。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30的步骤s3007~s3011中说明了用于根据被摄体的状况来确定离开完成时间的处理,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视角上,即使在被摄体大小相同或移动的变化量相同的情况下,在如图31的焦点检测区域31a那样的窄焦点检测区域中也难以拍摄被摄体;另一方面,在如焦点检测区域31b那样的宽焦点检测区域中容易拍摄被摄体。

图35是相对于焦点检测区域的大小的被摄体的大小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因此,优选地,图30的步骤s3008中要与被摄体的大小进行比较的预定大小以及与步骤s3009中要与被摄体的坐标位置的变化量进行比较的运动阈值根据焦点检测区域的大小是可变的。例如,由于在焦点检测区域较窄时难以拍摄被摄体,因此运动阈值减小。另一方面,在焦点检测区域较宽时,容易拍摄被摄体,使得运动阈值增大。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30中的步骤s3007~s3011中,离开完成时间仅由各条件确定的结果来确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整体地确定步骤s3007~s3011各自中的条件确定的结果,以确定离开完成时间。例如,可以在各条件确定中确定得分,并且可以基于各得分的总和来确定离开完成时间。

如第一实施例那样,紧挨在调焦操作开始之后,没有存储足够数量的被摄体的像面位置,并且无法适当地计算被摄体移开次数。因此,优选地,在没有存储足够数量的像面位置期间使用初始值。例如,在特定调焦操作中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的情况下,在后续的调焦操作中,基于过去设置的设置值来设置用于延长摄像镜头的驱动禁止时间的被摄体追踪特性的初始值。因而,可以紧挨在调焦操作开始之后将离开完成时间设置为长的时间,并且稳定地追随难以拍摄的被摄体。

如上所述,在各实施例中,控制设备(调焦设备100、100a或100b)包括焦点检测单元101、控制单元和调焦单元103。焦点检测单元检测散焦量。控制单元根据摄像状态(摄像条件)在追踪操作期间自动改变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参数。调焦单元基于散焦量和参数来进行调焦。

优选地,摄像状态是被摄体的运动、摄像设备的运动、或者被摄体的运动与摄像设备的运动之间的关系。优选地,控制单元在释放按钮的半按下操作期间改变参数。优选地,控制单元在利用焦点检测单元的焦点检测期间改变参数。优选地,控制单元在追踪操作期间实时地改变参数。

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单元102和单个模式选择单元104。设置单元将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项目的各个设置值设置为参数。单个模式选择单元可以选择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其中之一,其中在该自动模式中,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项目的各个设置值,以及在该手动模式中,手动设置这多个项目的各个设置值。在单个模式选择单元选择手动模式的情况下,设置单元将与手动模式相对应的预定设置值设置为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项目的各个设置值。另一方面,在单个模式选择单元选择自动模式的情况下,设置单元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项目的各个设置值。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自动化单元105,其中该设置自动化单元105用于控制设置单元以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项目的至少一个设置值。设置单元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项目的至少一个设置值。

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多个模式选择单元106和模式确定单元107。多个模式选择单元从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的各个设置值固定为预定设置值的n(2≤n)个操作模式中选择m(2≤m≤n)个操作模式。模式确定单元基于设置单元自动设置的多个项目的各个设置值,来从多个模式选择单元所选择的m个操作模式中确定操作模式。设置单元将与模式确定单元所确定出的操作模式相对应的预定设置值设置为与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项目的各个设置值。

优选地,在与摄像状态有关的数据不足的情况下,控制单元将初始值设置为参数。更优选地,初始值是针对各模式预先确定的值。优选地,初始值是基于先前调焦操作中自动设置的设置值来确定的。更优选地,初始值是基于先前调焦操作中的被摄体距离信息来确定的。

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连续性确定单元121和运动确定单元123。连续性确定单元基于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多个先前焦点检测结果的历史来确定这些先前焦点检测结果的连续性。运动确定单元基于运动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摄像设备的运动来检测摄像设备的特定运动。控制单元基于连续性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或运动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来改变参数。更优选地,在运动确定单元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调焦单元独立于连续性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来进行调焦。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稳定性确定单元,其中该稳定性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焦点检测单元所检测到的多个先前焦点检测结果的历史来确定这些先前焦点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在运动确定单元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调焦单元独立于连续性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基于稳定性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来进行调焦。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视线确定单元,其中该视线确定单元确定用于检测用户的视线位置的视线检测单元(视线检测电路241)所检测到的多个先前视线位置是否集中在特定区域中。在运动确定单元检测到特定运动的情况下,调焦单元独立于连续性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基于视线确定单元的确定结果来进行调焦。

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禁止单元132、确定单元133和改变单元134。禁止单元基于散焦量在第一时间内禁止调焦单元的调焦。确定单元基于过去的像面位置来确定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是否高。在确定单元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的情况下,改变单元将第一时间改变为比该第一时间长的第二时间。更优选地,在过去的像面位置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像面位置之间的差超过预定像面阈值的被摄体移开发生了不少于预定次数的情况下,确定单元确定为不拍摄被摄体的频率高。优选地,在过去的像面位置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像面位置之间的差超过预定像面阈值的被摄体移开的平均移开时间长于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改变单元将第二时间改变为比该第二时间长的第三时间。优选地,控制单元包括被摄体检测单元109,其中该被摄体检测单元109用于从图像内的区域中检测被摄体区域。在被摄体检测单元检测到的被摄体区域在图像内的大小小于预定大小的情况下,改变单元将第二时间改变为比该第二时间长的第三时间。优选地在被摄体的过去坐标位置的变化量大于预定变化量的情况下,改变单元将第二时间改变为比第二时间长的第三时间。

其它实施例

可以将第七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组合。也就是说,基本上,在第七实施例中,在设置与“被摄体追踪特性”的设置值相对应的离开时间之后,可以通过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处理来适当地重置离开时间。因而,在设置离开时间的同时,可以考虑到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状况来更适当地控制调焦透镜的驱动。

在这种情况下,将说明在第七实施例的图30和33中发生的变化。首先,在图30中,在步骤s3002之后进行步骤s2602(运动检测处理),并且在步骤s3003中还存储s2602中检测到的运动信息。然后,在图33中,在步骤s3308和s3311之间进行步骤s2603和s2620的处理。在步骤s2620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行与“确定为状态不是离开状态”和“离开时间重置”相对应的处理。在步骤s2620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11(即,确定为状态是离开状态)。

与如图28所示考虑视线的情况相同,在步骤s3002之后进行步骤s2830(视线检测处理),并且在步骤s3003中,还存储步骤s2830中检测到的视线的检测结果。此外,在图33中,在步骤s3308和s3311之间进行步骤s2831和s2832的处理。在步骤s2832的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行与“确定为状态不是离开状态”和“离开时间重置”相对应的处理。在步骤s2832的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流程进入步骤s3311(即,确定为状态是离开状态)。

第七实施例参考图30说明了基于被摄体移开频率确定的结果来设置用于调整离开时间的设置值,其中该离开时间是用于禁止摄像镜头的调焦透镜的驱动的时间。与图9和10相对应或者与图16相对应的用于设置“被摄体追踪特性”的设置值的处理是图30的步骤s3001~s3011,其中图9和10对应于用于设置“测距点的转移特性”的设置值的处理,以及图16对应于用于设置“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设置值的处理。通过利用用于设置“测距点的转移特性”或“针对速度变化的追踪能力”的设置值的处理来替换用于设置“被摄体追踪特性”的设置值的处理(或者通过与前者处理并行地进行后者处理),“被摄体追踪特性”可以应用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还可被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以及/或者包括用于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和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其中,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以及/或者控制该一个或多个电路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该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计算机或单独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可以从网络或存储介质将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提供至计算机。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光盘(诸如致密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蓝光盘(bd)tm等)、闪速存储装置和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如上所述,根据各个实施例,可以根据在用户所进行的追踪操作期间的被摄体的运动的变化来自动设置与追踪操作(追踪操作)有关的多个设置项目。因此,根据各个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在追踪操作期间适当地继续追踪被摄体的控制设备、摄像设备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