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音频设备及其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1716发布日期:2019-02-19 18:0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音频设备及其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音响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音频设备及其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音频设备是居民家庭里十分常见的消费类电子产品,也是家庭影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音频设备通常包括多个扬声单元,通过多个扬声单元同时发出播放音频,可以提高声音的空间感。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对音频设备的多个扬声单元进行音量调节时,通常都是由人工来调节每个扬声单元的音量,比较繁琐,智能化程度较低,影响了用户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设备及其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介质,能够提升音量调整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减少用户操作,改善了用户体验。其具体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包括: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可选的,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包括:确定主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并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或,通过人工设置方式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或,根据所述主扬声单元的历史播放音量,确定出当前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可选的,所述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禁止启动所述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的步骤。可选的,所述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包括:分别通过所述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中安装的麦克风采集聆听对象同一时刻发出的声音的强度,得到第一声音强度和第二声音强度;确定出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和所述第一声音强度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可选的,所述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包括: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可选的,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包括: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的位置信息,相应地得到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利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值;利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值。可选的,所述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的位置信息,包括: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与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与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包括:利用所述预设装置中的预设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强度或预设相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与所述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的位置信息,包括: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可选的,所述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包括:利用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便携式智能设备中安装的定位装置所采集到的定位信息或在空间环境中预先安装的相机所采集到的空间环境图像,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定位装置为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定位装置。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便携式智能设备中安装的定位装置所采集到的定位信息,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监视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是否采集到人体特征信息。可选的,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包括:利用基于光波或超声波的测距技术,检测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分别与所述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所述第一距离值和所述第二距离值。可选的,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聆听对象分别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方向信息;根据所述方向信息,相应地调整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中的光波发射器或声波发射器的发射方向。可选的,所述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包括: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值与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比值,并计算所述比值与1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浮动规则,确定所述差值中不同的单位差值区间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的浮动值;对所述差值对应的所有浮动值进行叠加,得到所述浮动音量值;其中,所述预设浮动规则包括:若所述差值为正值,则所述差值中每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为正值,若所述差值为负值,则所述差值中每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为负值,并且,所述差值中任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大于上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可选的,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包括:若所述聆听对象的数量大于1,则从当前所有所述聆听对象所在的包围圈中确定出一个位置点;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分别与所述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可选的,所述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聆听对象的耳朵朝向;根据所述耳朵朝向,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进行修正。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音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第二音量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第三音量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音量调整模块,用于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第三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量调节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前述公开的音量调节方法。第四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音频设备,包括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还包括前述公开的音量调节设备。可选的,所述音频设备,还包括:用于采集声音强度的麦克风装置;和/或,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的相机;和/或,用于基于室内定位技术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和/或,用于基于光波或超声波进行测距的测距传感器。可选的,所述麦克风装置包括多个麦克风。第五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公开的音量调节方法。可见,本申请先确定出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然后以该音量值作为参考音量值,并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通过将上述参考音量值和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从而得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由此可知,本申请是将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作为从扬声单元的参考音量值,在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之后,通过对上述参考音量值和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之后,便可以得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可见上述过程无需用户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量调整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减少了用户操作,改善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音频设备应用场景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麦克风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图8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图9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扬声单元分布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扬声单元分布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图1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流程图;图13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音量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音量调节设备结构图;图15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音频设备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当前,在对音频设备的多个扬声单元进行音量调节时,通常都是由人工来调节每个扬声单元的音量,比较繁琐,智能化程度较低,影响了用户体验。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的音量调节方案,能够有效提升音量调整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减少用户操作,改善了用户体验。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音量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11: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音频设备包括多个扬声单元,其中,所述多个扬声单元中包括两种扬声单元,其中一种扬声单元的音量值是另一种扬声单元的参考音量值,本实施例中将前者称作主扬声单元,将后者称作从扬声单元。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主扬声单元的数量通常情况下是一个,从扬声单元的数量则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然,在一个音频设备包含非常多扬声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将所有扬声单元分成多组,每组扬声单元中均包括一个主扬声单元和一个或多个从扬声单元,并且对于每组扬声单元均可以采用本申请公开的音量调节方案来进行音量调整。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音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能够播放音频的家庭音响设备、电影院影音设备和公共广播设备。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具体可以包括:确定主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并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也即,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主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来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并且上述距离值越大,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也越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这样可以使得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与当前用户所处的位置相适应,不至于过大或过小。其中,本实施例可以利用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强度来确定主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也可以利用相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来确定主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或者也可以利用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定位装置采集到的定位信息来确定主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还可以基于光波或超声波测距技术来确定主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本实施例中,关于上述用来确定主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的各种方案的更加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后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赘述。另外,考虑到当用户距离主扬声单元比较远时,此时用户的注意力很有可能已不在音频设备的播放内容上,而是忙着其他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控制音频设备停止播放音频,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当前忙着其他事情的用户提供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避免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音频设备的智能程度并减少扬声单元设备的使用损耗。具体的,所述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禁止启动所述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的步骤。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具体可以由用户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并通过音频设备或用户终端上的预设客户端来进行设置。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具体可以包括:通过人工设置方式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具体的,本实施例可以通过音频设备或用户终端上的预设客户端获取用户根据自身所偏好的音量输入的音量值,并将该音量值确定为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这样可以使得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能够满足当前用户的实际需求。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具体可以包括:根据所述主扬声单元的历史播放音量,确定出当前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具体的,本实施例可以根据所述主扬声单元的历史播放音量中使用频率最大的音量值作为当前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也可以先从所述历史播放音量中选取出与当前时间对应的历史时间下的所有音量值,然后从上述所有音量值中选取出使用频率最大的音量值作为当前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例如,假设当前时间是晚上,则可以先从历史播放音量中选取出以往主扬声单元在晚上使用过的所有音量值。然后从上述所有音量值中选取出使用频率最大的音量值作为当前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上述基于当前时间和历史播放音量来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的方案,可以使得主扬声单元能够以与当前时间对应的音量值播放音频,例如能够以与晚上对应的音量值或与早上对应的音量值为用户播放音频,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使用体验。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公开的仅仅是本实施例中的三个具体实施方案,并非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除了上述三个具体实施方案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可行方案来实现相应的目的,在此不便一一列举。步骤s12: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音频设备中的不同扬声单元在播放音频时能够给用户带来声音均衡的体验效果,可以基于能够表征不同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的参数来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可以包括:分别通过所述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中安装的麦克风采集聆听对象同一时刻发出的声音的强度,得到第一声音强度和第二声音强度,然后确定出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和所述第一声音强度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也即,本实施例可以直接基于能够表征不同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的声音强度这一参数来确定出所述浮动音量值,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或所述第一声音强度小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的情况下,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与最终确定的浮动音量值之间均是呈正相关关系,也即,上述差异越明显,则所述浮动音量值越大。具体的,本实施例可以基于以下公式来确定所述浮动音量值:△z=z1*(q1/q2-1);式中,△z表示所述浮动音量值,z1表示所述参考音量值,q1表示所述第一声音强度,q2表示所述第二声音强度。例如,假设所述参考音量值为100,所述第一声音强度为20分贝,所述第二声音强度为40分贝,则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确定出相应的浮动音量值为-50,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50与参考音量值100进行叠加之后,可以得到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为50。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可以包括: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然后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也即,本实施例可以基于能够表征不同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的距离值这一参数来确定出所述浮动音量值,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距离值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值,或所述第一距离值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值的情况下,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与最终确定出的浮动音量值之间均是呈正相关关系。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对声音均衡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时,也可以先识别出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当前被放置在室内的哪些物体上,然后基于上述识别结果来确定出所述浮动音量值。具体的,可以通过不同扬声单元内预先安装的机器视觉系统或音频设备的控制单元上预先安装的机器视觉系统,来识别出当前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被放置在室内的哪些物体上,例如,假设识别到主扬声单元被放置在电视柜上,以及识别到从扬声单元被放置在茶几上,然后根据历史经验数据确定出通常情况下电视柜和茶几与聆听对象之间大体的间距,从而得到两种间距参数,比如,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可以知道,茶几相对于电视柜来说,其与用户之间的间距通常情况下是相对小一些的,假设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可以确定出电视柜与用户之间的间距通常为3米,而茶几与用户之间的间距通常为0.5米,则后续便可以根据上述两种间距参数的差异来确定出所述浮动音量值。在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用户对声音均衡的要求不是特别高时,也可以先确定出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预设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三距离值和第四距离值,然后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四距离值和所述第三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其中,所述预设位置点具体是指聆听对象经常达到的位置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预设位置点既可以由音频设备通过分析用户日常对应的路径轨迹以及每个轨迹点对应的停留时间和出现频率之后自动确定出来的位置点,也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实际偏好,并通过所述预设客户端选定的一个位置点,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所述预设客户端将沙发中间区域所在的位置确定为所述预设位置点。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公开的仅仅是本实施例中的四个具体实施方案,并非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除了上述四个具体实施方案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可行方案来实现相应的目的,在此不便一一列举。步骤s13: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浮动音量值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当所述浮动音量值为正数时,经过上述叠加处理后得到的跟随音量值大于所述参考音量值,当所述浮动音量值为负数时,经过上述叠加处理后得到的跟随音量值小于所述参考音量值。步骤s14: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也即,将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以及将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调整至所述跟随音量值。进一步的,考虑到在扬声单元的音量值、聆听对象与扬声单元之间的距离值均恒定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聆听对象的耳朵朝向的变化,聆听对象实际感知到的音量大小也会发生变化的,例如,当聆听对象的耳朵朝向正对着扬声单元,此时聆听对象感知到的音量是最大的,当聆听对象的耳朵朝向背对着扬声单元,此时聆听对象感知到的音量将会被削弱。为了避免扬声单元相对于聆听对象的耳朵朝向的不同而可能引起的用户声音平衡体验效果变差的情况出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之前,还可以包括:确定所述聆听对象的耳朵朝向,然后根据所述耳朵朝向,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进行修正。具体的,可以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确定出聆听对象的耳朵朝向,然后根据机器视觉技术确定主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耳朵朝向的第一方向信息以及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耳朵朝向的第二方向信息,然后根据所述第一方向信息对所述参考音量值进行修正,以及根据所述第二方向信息对所述跟随音量值进行修正。例如,当任一扬声单元位于所述耳朵朝向的反方向,则可以适当地调大该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当任一扬声单元位于所述耳朵朝向的正方向,则可以适当地调小该扬声单元的音量值或保持该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不变,由此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声音均衡体验效果。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确定出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然后以该音量值作为参考音量值,并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通过将上述参考音量值和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从而得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是将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作为从扬声单元的参考音量值,在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之后,通过对上述参考音量值和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之后,便可以得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可见上述过程无需用户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量调整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减少了用户操作,改善了用户体验。参见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21: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步骤s22: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的位置信息,相应地得到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步骤s23:利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步骤s24:利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从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值。也即,本实施例具体是基于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的位置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距离值和所述第二距离值。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的位置信息可以是相对于同一个位置点的位置信息或在同一个三维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例如,所述位置信息既可以是相对于预设装置所在位置点的位置信息,其中,上述预设装置既可以是属于音频设备中的一个装置,如图3中音频设备的控制单元a0,图3中还示出了一个主扬声单元a2,以及两个从扬声单元a1和a3,当然,上述预设装置也可以是由用户通过预设客户端指定的独立于音频设备的一个装置。另外,所述位置信息也可以是基于扬声单元设备所处的整个空间环境构建的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也即是指在上述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步骤s25: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步骤s26: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步骤s27: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其中,关于所述步骤s25至s27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和后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描述。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31: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步骤s32: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与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相应地得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第二相对位置信息和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所述预设装置中的预设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强度,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与所述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具体的,可以利用安装于所述预设装置的多个麦克风,确定出主扬声单元、从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各自对应的多个声音强度,然后根据主扬声单元、从扬声单元以及聆听对象各自对应的多个声音强度,相应地确定出主扬声单元、从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分别相对于所述预设装置的方向和距离值。也即,本实施例可以预先在所述预设装置上安装多个麦克风。在确定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预设装置的方向时,控制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在不同的时刻下播放预设音频,并在扬声单元播放预设音频时通过上述多个麦克风采集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多个声音强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不同麦克风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也即,不同麦克风相对于同一个扬声单元的方位是不尽相同的,存在着差异,从而使得通过所述多个麦克风采集到的与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多个声音强度也存在着差异,通过分析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多个声音强度之间的差异,可以确定出每个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多个麦克风所在位置的方向,也即确定出每个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预设装置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多个麦克风中的麦克风数量越多,在空间分布越均匀,其最终确定出来的方向越精确。另外,每个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预设装置的距离值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包括:计算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多个声音强度的平均值,得到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平均声音强度,然后根据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平均声音强度与每个扬声单元在播放所述预设音频时对应的音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确定出每个扬声单元与所述预设装置之间的距离值。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个扬声单元播放所述预设音频之前,控制每个扬声单元采用相同的音量参数,也即使得每个扬声单元以相同的音量来播放所述预设音频。其次,聆听对象与所述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包括:利用所述预设装置上安装的多个麦克风,采集聆听对象发出的声音强度,得到与聆听对象对应的多个声音强度,然后根据上述多个声音强度确定出聆听对象相对于所述预设装置的方向和距离值。其中,上述聆听对象相对于预设装置的方向的确定过程与上述任一扬声单元相对于预设装置的方向的确定过程相类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至于聆听对象相对于预设装置的距离值的确定过程,具体可以包括:计算与聆听对象对应的多个声音强度的平均值,得到平均声音强度,然后将所述平均声音强度与基于经验数据得到的用户实际声音强度或利用用户随身携带的智能设备采集到的用户实际声音强度进行比对,以估算出聆听对象相对于预设装置的距离值。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均声音强度与所述用户实际声音强度相差越大,则聆听对象与所述预设装置之间的距离值越大。例如,参见图3所示,音频设备包括两个从扬声单元a1和a3、一个主扬声单元a2以及放置在茶几上的控制单元a0,控制单元a0中预先安装了麦克风环形阵列,如图5所示,该麦克风环形阵列中包括均匀排布的8个麦克风。在确定每个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相对于控制单元a0的方向和距离值时,控制单元a0可以依次控制从扬声单元a1、主扬声单元a2和从扬声单元a3分别播放同一个预设音频,例如均按照相同的发声频率和音量参数发出“嘀”声,然后利用上述8个麦克风分别采集与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8个声音强度,接着基于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8个声音强度来确定出每个扬声单元相对于控制单元a0的方向和距离值,在此之后可以利用上述8个麦克风采集聆听对象发出的声音强度,得到与聆听对象对应的8个声音强度,然后基于与聆听对象对应的8个声音强度确定出聆听对象相对于控制单元a0的方向和距离值。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预设相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与所述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具体的,本实施例可以利用安装于所述预设装置的第一相机,对影像设备所处的空间环境进行图像采集,得到包含深度信息的全景图像,并识别所述全景图像中每个扬声单元对应的图像区域,得到多个包含相应深度信息的图像区域,然后根据上述多个图像区域,确定出每个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预设装置的方向和距离值。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第一相机是一种能够采集深度信息的全景相机。步骤s33:利用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步骤s34:利用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从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值。步骤s35: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步骤s36: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步骤s37: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其中,关于所述步骤s35至s37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和后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描述。参见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41: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步骤s42: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相应地得到第一绝对位置信息、第二绝对位置信息和第三绝对位置信息。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便携式智能设备中安装的定位装置所采集到的定位信息,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定位装置为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定位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室内定位技术包括但不限于wifi室内定位技术、蓝牙室内定位技术、超宽带室内定位技术和zigbee室内定位技术。另外,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进一步的,所述利用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便携式智能设备中安装的定位装置所采集到的定位信息,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监视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是否采集到人体特征信息,当监视到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采集到人体特征信息,则允许执行确定所述绝对位置信息的步骤,如果没有监视到人体特征信息,则禁止执行确定所述绝对位置信息的步骤。其中,所述人体特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体温信息、脉搏信息、心跳信息、脑电波信息、指纹信息、虹膜信息等。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利用在空间环境中预先安装的相机所采集到的空间环境图像,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具体的,可以利用位于音频设备和聆听对象上方的第二相机,对所述音频设备和聆听对象所处的空间区域进行图像采集,得到相应的目标图像,并识别所述目标图像中主扬声单元、从扬声单元以及聆听对象分别对应的图像区域,然后基于主扬声单元、从扬声单元以及聆听对象分别对应的图像区域,相应地确定出主扬声单元、从扬声单元和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需要指出的是,在对上述绝对位置信息的精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上述第二相机可以是能够采集深度信息的深度相机,而在对上述绝对位置信息的精度要求一般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数据处理速度,上述第二相机也可以是传统拍照相机。步骤s43:利用所述第一绝对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绝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第一距离值。步骤s44:利用所述第二绝对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绝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从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第二距离值。步骤s45: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步骤s46: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步骤s47: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其中,关于所述步骤s45至s47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和后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描述。参见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51: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步骤s52:利用基于光波或超声波的测距技术,检测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分别与所述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所述第一距离值和所述第二距离值。也即,本实施例具体可以基于光波测距技术或超声波测距技术来检测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其中,所述光波测距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红外测距技术。另外,为了提升测距精度,所述确定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确定所述聆听对象分别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方向信息,然后根据所述方向信息,相应地调整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中的光波发射器或声波发射器的发射方向。也即,本实施例可以先确定出聆听对象相对于扬声单元的方向信息,然后根据所述方向信息调整扬声单元中的光波发射器或声波发射器的发射方向,以使得调整的发射方向指向聆听对象,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测距精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发射器的使用损耗。步骤s53: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步骤s54: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步骤s55: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其中,关于所述步骤s53至s55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和后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描述。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61: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步骤s62: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步骤s63: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值与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比值,并计算所述比值与1之间的差值。步骤s64:按照预设浮动规则,确定所述差值中不同的单位差值区间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的浮动值,并对所述差值对应的所有浮动值进行叠加,得到浮动音量值。其中,所述预设浮动规则包括:若所述差值为正值,则所述差值中每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为正值,若所述差值为负值,则所述差值中每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为负值,并且,所述差值中任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大于上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例如,参见图9所示,主扬声单元a2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2=5米,从扬声单元a1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1=1米,从扬声单元a3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3=3米,并假设主扬声单元a2的音量值为20,以及假设上述预设浮动规则具体如下表一所示:表一单位差值区间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的绝对值第1个单位差值区间:0~0.21第2个单位差值区间:0.2~0.43第3个单位差值区间:0.4~0.65第4个单位差值区间:0.6~0.87第5个单位差值区间:0.8~1.09则:11)计算r1与r2之间的比值,得到0.2,然后计算该比值与1之间的差值,得到-0.8,接着根据上述预设浮动规则可知,上述差值-0.8中不同的单位差值区间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的浮动值分别为:-1、-3、-5和-7,对上述四个浮动值进行叠加得到与从扬声单元a1对应的浮动音量值-16,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16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叠加,可得到从扬声单元a1的音量值为4。12)计算r3与r2之间的比值,得到0.6,然后计算该比值与1之间的差值,得到-0.4,接着根据上述预设浮动规则可知,上述差值-0.4中不同的单位差值区间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的浮动值分别为:-1和-3,对上述两个浮动值进行叠加得到与从扬声单元a3对应的浮动音量值-4,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4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叠加,可得到从扬声单元a3的音量值为16。又比如,参见图10所示,主扬声单元a2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2=5米,从扬声单元a1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1=7米,从扬声单元a3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3=4米,并假设主扬声单元a2的音量值为20,以及假设预设浮动规则上表一所示。则:21)计算r1与r2之间的比值,得到1.4,然后计算该比值与1之间的差值,得到0.4,接着根据上述预设浮动规则可知,上述差值0.4中不同的单位差值区间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的浮动值分别为:1和3,对上述两个个浮动值进行叠加得到与从扬声单元a1对应的浮动音量值4,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4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叠加,可得到从扬声单元a1的音量值为24。22)计算r3与r2之间的比值,得到0.8,然后计算该比值与1之间的差值,得到-0.2,接着根据上述预设浮动规则可知,上述差值-0.2中对应的单位差值区间所对应的音量的浮动值为:-1,根据上述浮动值得到与从扬声单元a3对应的浮动音量值-1,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1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叠加,可得到从扬声单元a3的音量值为19。步骤s65: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步骤s66: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其中,关于所述步骤s66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描述。参见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71: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步骤s72: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步骤s73: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值与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值。步骤s74:确定所述差值与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与所述参考音量值相乘,得到浮动音量值。例如,参见图9所示,主扬声单元a2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2=5米,从扬声单元a1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1=1米,从扬声单元a3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3=3米,并假设主扬声单元a2的音量值为20,则:31)计算r1和r2之间的差值,得到-4米,然后计算该差值与r2之间的比值,得到-0.8,并将该比值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相乘,得到与从扬声单元a1对应的浮动音量值-16,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16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叠加,得到从扬声单元a1的音量值为4。32)计算r3和r2之间的差值,得到-2米,然后计算该差值与r2之间的比值,得到-0.4,并将该比值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相乘,得到与从扬声单元a3对应的浮动音量值-8,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8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叠加,得到从扬声单元a3的音量值12。又比如,参见图10所示,主扬声单元a2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2=5米,从扬声单元a1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1=7米,从扬声单元a3与聆听对象a之间的距离值r3=4米,并假设主扬声单元a2的音量值为20,则:41)计算r1和r2之间的差值,得到2米,然后计算该差值与r2之间的比值,得到0.4,并将该比值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相乘,得到与从扬声单元a1对应的浮动音量值8,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8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叠加,得到从扬声单元a1的音量值为28。42)计算r3和r2之间的差值,得到-1米,然后计算该差值与r2之间的比值,得到-0.2,并将该比值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相乘,得到与从扬声单元a3对应的浮动音量值-4,后续通过将该浮动音量值-4与参考音量值20进行叠加,得到从扬声单元a3的音量值为16。步骤s75: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步骤s76: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其中,关于所述步骤s76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描述。参见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音量调节方法,包括:步骤s81: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步骤s82:从当前所有所述聆听对象所在的包围圈中确定出一个位置点。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方案适用于当前聆听对象的数量不止一个的情形。本实施例中,具体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方式来确定出当前所有聆听对象所在的包围圈区域,也可以根据每个聆听对象自身所携带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中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定位装置所采集到的定位信息来确定出当前所有聆听对象所在的包围圈区域。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点具体可以是所述包围圈的中点。步骤s83: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分别与所述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步骤s84: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步骤s85: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步骤s86: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其中,关于所述步骤s84至s86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描述。参见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音量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音量确定模块11,用于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第二音量确定模块12,用于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第三音量确定模块13,用于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音量调整模块14,用于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其中,关于上述各个模块更加具体的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展开赘述。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确定出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然后以该音量值作为参考音量值,并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通过将上述参考音量值和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从而得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是将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作为从扬声单元的参考音量值,在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之后,通过对上述参考音量值和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之后,便可以得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可见上述过程无需用户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量调整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减少了用户操作,改善了用户体验。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音量调节设备,参见图14所示,该音量调节设备包括处理器21和存储器22;其中:存储器22,用于保存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1,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确定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确定从扬声单元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得到跟随音量值;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先确定出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然后以该音量值作为参考音量值,并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通过将上述参考音量值和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从而得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是将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作为从扬声单元的参考音量值,在确定出从扬声单元相对于主扬声单元的浮动音量值之后,通过对上述参考音量值和浮动音量值进行叠加之后,便可以得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可见上述过程无需用户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量调整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减少了用户操作,改善了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确定主扬声单元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并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通过人工设置方式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根据所述主扬声单元的历史播放音量,确定出当前所述主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得到参考音量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之前,判断所述第一距离值是否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禁止启动所述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一距离值呈正相关的参考音量值的步骤。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分别通过所述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中安装的麦克风采集聆听对象同一时刻发出的声音的强度,得到第一声音强度和第二声音强度;确定出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和所述第一声音强度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确定数值大小与所述第二距离值和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差异呈正相关的浮动音量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的位置信息,相应地得到第一位置信息、第二位置信息和第三位置信息;利用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值;利用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三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与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利用所述预设装置中的预设麦克风采集到的声音强度或预设相机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与所述预设装置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利用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便携式智能设备中安装的定位装置所采集到的定位信息或在空间环境中预先安装的相机所采集到的空间环境图像,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其中,所述定位装置为基于室内定位技术的定位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利用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便携式智能设备中安装的定位装置所采集到的定位信息,分别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所述从扬声单元和所述聆听对象在空间环境中的绝对位置信息之前,监视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是否采集到人体特征信息。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利用基于光波或超声波的测距技术,检测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分别与所述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得到所述第一距离值和所述第二距离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确定主扬声单元和从扬声单元分别与聆听对象之间的距离值之前,确定所述聆听对象分别相对于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方向信息;根据所述方向信息,相应地调整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中的光波发射器或声波发射器的发射方向。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确定所述第二距离值与所述第一距离值之间的比值,并计算所述比值与1之间的差值;按照预设浮动规则,确定所述差值中不同的单位差值区间所对应的不同的音量的浮动值;对所述差值对应的所有浮动值进行叠加,得到所述浮动音量值;其中,所述预设浮动规则包括:若所述差值为正值,则所述差值中每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为正值,若所述差值为负值,则所述差值中每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为负值,并且,所述差值中任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均大于上一单位差值区间对应的浮动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若所述聆听对象的数量大于1,则从当前所有所述聆听对象所在的包围圈中确定出一个位置点;确定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分别与所述位置点之间的距离值,得到第一距离值和第二距离值。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21执行所述存储器22中保存的计算机子程序时,可以具体实现以下步骤:将所述主扬声单元和所述从扬声单元的音量值分别相应地调整至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之前,确定所述聆听对象的耳朵朝向;根据所述耳朵朝向,对所述参考音量值和所述跟随音量值进行修正。进一步的,参见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音频设备20,包括主扬声单元23和从扬声单元24,还包括前述公开的音量调节设备。其中,关于上述音量调节设备的具体构造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中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另外,所述音频设备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采集声音强度的麦克风装置25;和/或,用于采集图像信息的相机26;和/或,用于基于室内定位技术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27;和/或,用于基于光波或超声波进行测距的测距传感器2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装置25包括多个麦克风。其中,所述多个麦克风在空间均匀排布,并且可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从而得到一个麦克风环形阵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装置25具体可以安装在预设装置上,例如可以安装在所述音量调节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装置25具体可以安装在每个扬声单元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机26可以是深度相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机26可以是能够采集深度信息的全景相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机26可以是传统拍照相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27包括但不限于wifi室内定位装置、蓝牙室内定位装置、超宽带室内定位装置和zigbee室内定位装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距传感器28可以是红外测距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距传感器28可以是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公开的音量调节方法。其中,关于上述音量调节方法的具体过程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公开的相应内容,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
技术领域
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音频设备及其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