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27790发布日期:2019-05-22 02:3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拍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人像摄影是以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的摄影形式。生活中常常会出现需要人像摄影却缺少摄影师的情况。例如单人或双人出游,想拍摄单人或双人的他拍照片,只能寻求路人的帮助,或者利用三脚架进行定时拍摄或者遥控拍摄,切换场景或动作时需手动调整三脚架及镜头的位置进行重新构图,操作繁琐并且无法保证照片质量,且常常出现人物关键部位在取景框之外的情况。又如拍摄多人大合影时,往往需要路人充当临时摄影师,拍摄时间受限也无法保证质量。因此,急需一种内置人体定位及自动构图系统的自动人像摄影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包括:

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

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

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

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拍照装置,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

拍摄对象检测模块,用于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

匹配模块,用于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

拍照模块,用于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

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

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

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

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

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

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上述拍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通过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拍摄对象的关键点进行检测,根据关键点所处的位置和拍摄对象的位置确定是否拍摄,当都满足时拍照,使得拍摄更为便捷,得到的图像更为精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拍照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三分构图策略的拍照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中央构图策略的拍照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对角线构图策略的拍照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拍照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拍照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参照图1,该拍照方法应用于拍照系统。该拍照系统包括终端110和服务器120。终端110和服务器120通过网络连接。终端或服务器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终端110具体可以是台式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具体可以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的至少一种。服务器120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本实施例主要以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中的终端110(或服务器120)来举例说明。参照图2,该拍照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

具体地,拍摄设备时值用于拍摄和缓存图像的设备,拍摄设备可以为相机、手机、电脑等。预设拍摄策略是预先存储在拍摄设备或服务器上的拍摄策略,拍摄策略为常见的专业的摄影构图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三分构图策略、中央构图策略和对角线构图策略。预拍摄图像是指拍摄设备采集到的正处理的图像,该图像可以为已经拍摄好的图像或通过摄像头取景框缓存的图像。关键点检测模型是用于检测关键点的模型,关键点检测模型可以为深度学习检测模型,该检测模型采用常见的关键点检测算法,如openpose检测算法。

步骤s202,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

步骤s203,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

步骤s204,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具体地,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检测得到图像中各个拍摄对象的关键点的位置,根据关键点位置确定拍摄对象的位姿,位姿包括位置和姿态,关键点的位置为预拍摄图像中关键点所处的位置,判断全部关键点是否处于预设区域。预设区域是指预先设置的预拍摄图像的区域,如将预拍摄图像以图像中心为中心的区域面积的占预拍摄图像的面积的80%或90%的区域作为预设区域,也可将整个图像作为预设区域等。拍摄对象包括人、动物等,关键点是指预先规定的关键点,如拍摄对象为以人体为例,设置14个关键点,具体包括:左肩、右肘、右腕、左肩、左肘、左腕、右髋、右膝、右踝、左髋、左膝、右踝、头顶、和脖子。每个关键点有三种状态:可见、不可见、以及不在图像中或不可推测等。

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是指各个拍摄对象的全部关键点都处于预设区域内,表示拍摄对象在图像内,判断拍摄对象与预设拍摄策略中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其中标准位姿是指预测拍摄策略对应的图像中人体所述位置和姿态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之前,还包括:接收用户选择的拍照模式,拍照模式包括全身模式和半身模式,选择不同的拍照模式,所需要判断的关键点不相同,半身模式时,只需要判断人体的上半身的关键点,全身模式时,需要判断整个人体的关键点。根据不同的模式执行不同的判断,使得拍摄更为准确。拍照指令是用于拍照的计算机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拍照图像,拍照图像中包含了关键检测模型检测到的拍摄对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预设拍照策略为三分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三分之一处所在的直线为中线的第一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一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

具体地,三分构图策略是指拍摄对象位于图像的三分之一处附近。第一预设区域为预先设置的以图像的三分之一处所在的直线为中线的图像区域。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一预设区域内时,表示符合三分构图策略,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将预拍摄图像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线条交叉处叫做趣味中心,尽可能将人物安排在趣味中心的附近。如图3所示,图像中的拍摄对象020,位于图像三分之处的直线040的右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预设拍照策略为中央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以图像中心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二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

具体地,中央构图策略是指将拍摄对象处于预拍摄图像的图像中心,第二预设区域是指预先设置的以预拍摄图像中的以图像中心为中心的图像区域。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二预设区域内时,表示拍摄对象处于图像中心,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如图4所示,拍摄对象060处于预拍摄图像的图像附近。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预设拍照策略为对角线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对角线为中线的第三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位于第三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

具体地,对角线构图策略是指将拍摄对象处于预拍摄图像的对角线附近,第三预设区域是指预先设置的以预拍摄图像中的对角线为中线的图像区域。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三预设区域内时,表示拍摄对象处于对角线附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如图5所示,拍摄对象080处于预拍摄图像的图像附近。

上述拍照方法,通过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拍摄对象的关键点进行检测,根据关键点所处的位置和拍摄对象的位置确定是否拍摄,当都满足时拍照,使得拍摄更为便捷,得到的图像更为精美。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拍照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1,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不匹配时,计算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的位姿的差异数据。

步骤s302,根据差异数据生成用于调整云台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用于指示云台运动至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执行调整指令,进入步骤s204。

具体地,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不匹配,是指拍摄对象所处的位置或姿态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置或姿态不匹配,如预设拍摄策略为三分构图策略,要求拍摄对象处在图像的三分之一附近,而在构图时,拍摄对象确处在右上角,不符合三分构图策略。此时可以调整用于固定和控制拍摄设备的云台的方位,使得拍摄设备采集的图像满足三分构图策略,当满足三分构图策略时,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云台的调整距离和调整方向根据拍摄对象的中心与预设构图策略的中心计算得到。通过调整云台调整拍摄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从而使得拍摄的图像更符合专业构图规则。

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包括云台,当至少存在一个关键点的位置不位于预设区域时,上述拍摄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1,根据各个拍摄对象对应的位于预设区域内的关键点计算位置差异。

步骤s402,根据位置差异生成用于调整云台的第一调整指令,第一调整指令用于指示云台运动至拍摄对象的全部关键点位于预设区域,执行第一调整指令。

具体地,位置差异是指拍摄对象中心与预设区域中心的位置差异,拍摄对象的中心可以根据拍摄对象检测到的位于预设区域内的关键点计算得到。预设区域的中心可以根据预设区域计算得到。为了使得拍摄对象的全部关键点位于预设区域内,需要调整云台所在的方位,根据位置差生成调整云台的第一调整指令,执行第一调整指令。通过调整云台调整拍摄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从而使得拍摄的图像更符合专业构图规则。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4之后,还包括:

步骤s205,根据多帧拍照图像中同一关键点的位置计算移动轨迹。

步骤s206,根据移动轨迹生成调整云台的第二调整指令,执行第二调整指令,以使拍摄设备按照预设拍摄策略实现对拍摄对象的动态拍摄。

具体地,根据多帧拍照图像中同一个关键点的位置计算关键点的移动轨迹,随着拍摄对象的移动,拍照图像中拍摄对象在图像中的位置发生改变,按照拍照图像的时序关系,确定拍摄对象的移动轨迹,该移动轨迹通过拍摄对象的至少一个关键点的移动轨迹确定。根据移动轨迹确定拍摄对象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为了更好的拍摄拍摄对象,需要调整云台,根据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生成第二调整指令,使得拍摄设备按照预设拍摄策略实现对拍摄对象的动态拍摄。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人体关键点的位置对镜头进行旋转、平移等操作对拍摄主体进行追踪拍摄,确保人物在画面里。因此,用户无需频繁移动摄影装置的位置,能真正享受到跟拍的乐趣。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预设拍摄策略,包括:接收用户操作,根据用户操作确定预设拍摄策略。接收用户在按键上的操作,根据操作确定用户选择的预设拍摄策略,其中按键可以为虚拟按键或实体按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拍照方法,包括: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取景框中的人体进行实时的多目标人体关键点检测获取人体框位置及人体骨骼关键点位置。其中人体14个骨骼关键点编号顺序如下:1.左肩;2.右肘;3.右腕;4,左肩;5,左肘;6.左腕;7.右髋;8.右膝;9.右踝;10.左髋;11.左膝;12.右踝;13;头顶;14.脖子。每个人体骨骼关键点有三种状态:可见、不可见、以及不在图内或不可推测。

自动构图技术,根据人体定位的结果,获取人体各部位的精确位置信息,利用预设构图策略调整镜头水平位置、竖直位置、角度及焦距进行更为专业的构图,调整策略分为单人模式及多人模式,系统将自动识别两种模式。单人模式下,用户可自行选择全身模式或非全身模式。全身模式下系统将调整镜头位置使所有骨骼关键点都处于可见状态,而非全身模式下则不会。多人模式下,将多个人。内置至少三种预设构图策略,模式选择完毕后,用户还可以对预设构图策略的选择方式进行设置,如单一策略方式、随机策略方式和循环策略方式等,根据用户的选择根据主体的位置及构图比例对镜头进行调整构图,其中焦距可由用户自定义也可由系统进行合理范围内的随机选取。预设构图策略包括三分构图策略、中央构图策略和对角线构图策略,其中三分构图策略是指将画面的横向和纵向平均分成三份,线条交叉处叫做趣味中心,尽可能将人物安排在趣味中心的附近,中央构图策略是指将人物放在画面正中央,对角线构图策略是指将主体或主体的延伸趋势,沿画面对角线展布。

追踪拍摄技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人体关键点的位置对镜头进行旋转、平移等操作对拍摄主体进行追踪拍摄,确保人物在画面里。用户无需频繁移动摄影装置的位置,能真正享受到跟拍的乐趣。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拍照装置200,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

拍摄对象检测模块202,用于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

匹配模块203,用于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

拍照模块204,用于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拍照装置200,还包括:

差异数据计算模块,用于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不匹配时,计算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的位姿的差异数据。

云台调整模块,用于根据差异数据生成用于调整云台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用于指示云台运动至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执行调整指令,返回拍照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拍照装置200,还包括:

位置差异计算模块,用于计根据各个拍摄对象对应的位于预设区域内的关键点计算位置差异。

第一调整模块,还用于根据位置差异生成用于调整云台的第一调整指令,第一调整指令用于指示云台运动至不位于预设区域的关键点位于预设区域,执行第一调整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拍照装置200,还包括:

轨迹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多帧拍照图像中同一个关键点的位置计算移动轨迹。

第二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移动轨迹生成调整云台的第二调整指令,执行第二调整指令,以使拍摄设备按照预设拍摄策略实现对拍摄对象的动态拍摄。

在一个实施例中,匹配模块,包括:

第一匹配单元,用于当预设拍照策略为三分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三分之一处所在的直线为中线的第一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一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

第二匹配单元,用于当预设拍照策略为中央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以图像中心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二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

第三匹配单元,用于当预设拍照策略为对角线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对角线为中线的第三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位于第三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

图7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该计算机设备具体可以是图1中的终端110(或服务器120)。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输入装置和显示屏。其中,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计算机设备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还可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实现拍照方法。该内存储器中也可储存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拍照方法。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拍照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上运行。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拍照装置的各个程序模块,比如,图6所示的数据获取模块201、拍摄对象检测模块202、匹配模块203和拍照模块204。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拍照方法中的步骤。

例如,图7所示的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如图6所示的拍照装置中的数据获取模块201执行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计算机设备可通过拍摄对象检测模块202执行通过所述关键点检测模型对所述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计算机设备可通过匹配模块203执行当所述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计算机设备可通过拍照模块204执行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包括云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不匹配时,计算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的位姿的差异数据,根据差异数据生成用于调整云台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用于指示云台运动至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执行调整指令,进入生成拍照指令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包括云台,当至少存在一个关键点的位置不位于预设区域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各个拍摄对象对应的位于预设区域内的关键点计算位置差异,根据位置差异生成用于调整云台的第一调整指令,第一调整指令用于指示云台运动至不位于预设区域的关键点位于预设区域,执行第一调整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之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多帧拍照图像中同一关键点的位置计算移动轨迹,根据移动轨迹生成调整云台的第二调整指令,执行第二调整指令,以使拍摄设备按照预设拍摄策略实现对拍摄对象的动态拍摄。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拍照策略包括三分构图策略、中央构图策略和对角线构图策略,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包括:当预设拍照策略为三分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三分之一处所在的直线为中线的第一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一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当预设拍照策略为中央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以图像中心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二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当预设拍照策略为对角线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对角线为中线的第三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位于第三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预设拍摄策略,包括:接收用户操作,根据用户操作确定预设拍摄策略。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拍摄设备的预设拍摄策略和预拍摄图像,将预拍摄图像输入关键点检测模型,预拍摄图像包含至少一个拍摄对象,通过关键点检测模型对预拍摄图像进行检测,得到各个拍摄对象的位姿和对应的关键点的位置,当全部关键点的位置位于预设区域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生成拍照指令,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包括云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不匹配时,计算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的位姿的差异数据,根据差异数据生成用于调整云台的调整指令,调整指令用于指示云台运动至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执行调整指令,进入生成拍照指令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包括云台,当至少存在一个关键点的位置不位于预设区域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各个拍摄对象对应的位于预设区域内的关键点计算位置差异,根据位置差异生成用于调整云台的第一调整指令,第一调整指令用于指示云台运动至不位于预设区域的关键点位于预设区域,执行第一调整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执行拍照指令,得到对应的拍照图像之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根据多帧拍照图像中同一关键点的位置计算移动轨迹,根据移动轨迹生成调整云台的第二调整指令,执行第二调整指令,以使拍摄设备按照预设拍摄策略实现对拍摄对象的动态拍摄。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拍照策略包括三分构图策略、中央构图策略和对角线构图策略,判断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标准位姿是否匹配,当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时,包括:当预设拍照策略为三分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三分之一处所在的直线为中线的第一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一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当预设拍照策略为中央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以图像中心为中心的第二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处于第二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当预设拍照策略为对角线构图策略时,判断拍摄对象的位置是否位于预拍摄图像中的对角线为中线的第三预设区域内,当拍摄对象的位置位于第三预设区域内时,拍摄对象的位姿与预设拍摄策略对应的位姿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预设拍摄策略,包括:接收用户操作,根据用户操作确定预设拍摄策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