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5885发布日期:2019-06-11 21:4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专网集群是在专用网络上提供集群通信服务,该集群一般称之为一键通信服务(pushtotalk,ptt)。专网是为特定的行业或群体提供安全可靠服务的无线专业网络,一般多个用户共用一组信道资源,以提高频谱效率。专网集群其拥有专用的终端、管道、服务器,能最大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提供最优的服务。

公网集群是在公共网络上提供集群服务,一般是利用公网运营商管道资源,通过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来提供服务,该集群一般被称为poc(pttovercellular)。其优点是部署方便,只需在终端上安装客户端,在服务器侧部署集群服务即可实现公网通信服务。随着公网通信技术的演进,为4g技术等提供可靠的高数据服务和可能性。

如果在服务器侧将专网和公网联通起来,就形成了公专网融合场景,不管是在专网还是公网的用户,都能在服务器侧实现统一调度功能。如果终端同时具备专网和公网的接入能力,其可以选择比较合适的网络驻留,以此提供最优的服务。

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公网和专网的信号覆盖能力为终端选取驻守网络,在公网信号覆盖较差时,选择驻留在专网,同样的,在专网信号覆盖较差时,选择驻留在公网。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通过为高负荷小区内的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自动切网,提高了公专网融合终端的服务质量,减轻了对应小区的网络负荷。该方法包括:

接收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的各基站周期性发送的小区id和基站资源利用率;

检测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中的基站资源利用率高于预设门限值的高负荷小区;

根据各终端上报的ue能力信息识别出当前处于高负荷小区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

触发识别出的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在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之间的自动切网。

可选地,所述基站资源利用率包括rb利用率和cce利用率,并且,当所述rb利用率在预设时间内持续高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中的rb阈值时,确定与所述小区id对应的小区为高负荷小区;和/或

当所述cce利用率在预设时间内持续高于所述预设门限值中的cce阈值时,确定与所述小区id对应的小区为高负荷小区。

可选地,所述ue能力信息包括ue能力标识和ue位置信息,并且,选取所述ue位置信息与所述高负荷小区的小区id相匹配的终端;

根据所述ue能力标识,在所述ue位置信息与所述高负荷小区的小区id相匹配的终端中选取公专网融合终端。

可选地,确定当前处于高负荷小区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的切网顺序,用于以所述切网顺序分别触发识别出的各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所述自动切网。

可选地,根据当前处于高负荷小区中的各公专网融合终端的ue能力信息中包括的ue信号质量,对各公专网融合终端进行切网排序。

可选地,获取所述公专网融合终端的用户优先级;

根据所述用户优先级对所述公专网融合终端进行切网顺序的排序。

可选地,所述ue信号质量包括rsrp、sinr、rsrq和rssi。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执行上述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指令,所述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如上可见,基于上述实施例,首先接收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的各基站周期性发送的小区id和基站资源利用率,其次,检测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中的基站资源利用率高于预设门限值的高负荷小区,最后,根据各终端上报的ue能力信息识别出当前处于高负荷小区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并触发识别出的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在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之间的自动切网。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接收各个基站发送的基站资源利用率与预设门限值进行比较,确定超过门限值的小区为高负荷小区,并对公专网融合终端进行自动切网,有效提高了公专网融合终端的服务质量,并减轻了高负荷小区的网络负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的具体流程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公专网切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公专网融合场景中,一般是将公网定位为专网的补充,以弥补专网覆盖的不足。通常会通过判断网络信号的覆盖程度来选择终端应当驻留的通信网络。如当专网信号覆盖较差时,终端选择驻留在公网;而当专网信号覆盖较好时,终端则驻留在专网。但通过判断公网或专网信号的覆盖程度未考虑到公网或专网的网络负荷程度。当专网信号好于公网,终端进行切换时,若不考虑当前专网的网络负荷能力,在高负荷网络下,其服务质量会明显下降。同样的,此种情况也适用于专网切换至公网。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以实现在满足覆盖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判断网络负荷来合理选择驻留网络的技术效果,参见图1所示,详细步骤如下:

s11,接收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的各基站周期性发送的小区id和基站资源利用率。

本步骤中,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的各个基站周期性的将其所在的小区的id以及对应的基站资源利用率发送给服务器侧。其中,公网小区的各个基站对使用本基站频谱的终端进行统计,获取本基站的资源利用率,并将资源利用率和对应的小区的id一同上报给服务器侧。同时,各个基站将本基站的资源利用率和对应的小区id周期性的上传,以实时更新服务器侧的各个基站信息。

s12,检测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中的基站资源利用率高于预设门限值的高负荷小区。

本步骤中,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中的各个基站上传的资源利用率包括且不限于rb利用率和cce利用率。其中rb利用率主要是通过采集统计各个基站发送的周期内所有的已用rb数、总rb数目,并用rb使用数目/总rb数目,得到rb使用率的。同样的,统计各个基站发送的周期内所有的已用cce数目、总cce数目,并通过cce使用数据/总cce数目得到cce利用率。

除了上述评测各个基站的资源利用率的条件之外,还可以使用re、reg和rbg等条件对应的利用率来衡量各个基站的资源利用率。

另外,为高负荷小区设置预设门限值作为高负荷的判断门限值。具体的,rb利用率的预设门限值rbrate_th和cce利用率的预设门限值ccerate_th是由人为设定的。若某小区的rb利用率或cce利用率持续高于预设门限值,则将该小区设置为高负荷小区。如,设定rb利用率的预设门限值rbrate_th为80%,则只要rb利用率持续高于80%,则认为对应的小区为高负荷小区。同时,判断的持续时间也是人为设定的,应保证rb利用率或者cce利用率持续保持在预设门限值及以上的稳定状态。

具体的,当rb利用率在预设时间内持续高于预设门限值中的rb阈值时,确定与小区id对应的小区为高负荷小区;和/或

当cce利用率在预设时间内持续高于预设门限值中的cce阈值时,确定与小区id对应的小区为高负荷小区。

rb利用率和cce利用率等判断标准中有一个满足持续高于对应的预设门限值的条件时,则确定与小区id对应的小区为高负荷小区。

s13,根据各终端上报的ue能力信息识别出当前处于高负荷小区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

本步骤中,在终端开机后,终端自动将各自对应的ue能力信息发送给服务器端,以使服务器端可以识别出各个终端汇总的公专网融合终端。公专网融合终端是指可以在公网和专网间自动切换的移动终端。其中,终端在启动后,用户在登录时,将ue能力信息上报给服务器侧。ue能力信息包括ue能力标识和ue位置信息。

在获取到上述终端上报的ue位置信息和ue标识信息后,首先将ue位置信息与确定的高负荷小区的小区id进行匹配,选取出ue位置信息与高负荷小区的小区id一致的终端。在确定了高负荷小区内的终端后,根据终端上报的ue标识信息,选取其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具体的,各个终端在上报各自的ue标识信息时,可以将不同的终端赋予不同的ue标识信息,如专网终端能力标识为00,公网能力终端为01,公专网融合终端为10,此时,选取其中ue标识信息为10的公专网融合终端。

s14,触发识别出的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在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之间的自动切网。

这里,首先对高负荷小区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进行排序。为尽可能提升本小区的频谱效率并兼顾公平,按照各个公专网融合终端的信号质量进行排序。其中,各个公专网融合终端在上传ue能力信息的同时,也上报各个公专网融合终端的ue信号质量,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receivedpower,rsrp)、信号干扰噪声比(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sinr)、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signalreceivedquality,rsrq)和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signalstrengthindication,rssi)等。

根据上述接收的信号质量,对各个公专网融合终端按照信号质量的优劣进行排序。最后,根据上述原则筛选出的公专网融合终端的排序列表,服务器端按照列表顺序,下发切网命令给公专网融合终端,公专网融合终端收到服务器的命令,执行自动切网的操作。

另外,根据获取的公专网融合终端的用户优先级,对各个公专网融合终端进行排序。其中,用户优先级主要是指公专网融合终端主要适用的通信网络,如主要适用于专网的公专网融合终端的用户优先级高于主要适用于公网的公专网融合终端。按照用户优先级对各个公专网融合终端进行切网顺序的排序。

还可以首先按照用户优先级对公专网融合终端进行第一次排序,并在第一次排序后再按照信号质量进行第二次排序,最后根据上述原则筛选出的公专网融合终端的排序列表,服务器端按照列表顺序,下发切网命令给公专网融合终端,公专网融合终端收到服务器的命令,执行自动切网的操作。

基于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首先通过接收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的各基站周期性发送的小区id和基站资源利用率,其次检测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中的基站资源利用率高于预设门限值的高负荷小区,最后,根据各终端上报的ue能力信息识别出当前处于高负荷小区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并触发识别出的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在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之间的自动切网。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周期性接收到的基站发送的小区id和基站资源利用率,确定基站利用率高于预设门限值的高负荷小区,然后选取出高负荷小区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并对这些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自动切网。实时的判断各个小区内的网络负荷,为公专网融合终端合理选择驻留网络,有效降低各个小区的负荷,提升了公专网融合终端的服务质量。

另外,当按照上述方法对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切网操作时,若该公专网融合终端适用相邻的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都满足高负荷小区的条件时,对比两个小区的基站资源利用率,并选择基站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小区为公专网融合终端要驻留的小区。

这里,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方法的具体流程的示意图。其中,该具体流程的详细过程如下:

s21,接收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的各基站周期性发送的小区id和基站资源利用率;

s22,检测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中的基站资源利用率高于预设门限值的高负荷小区;

s23,接收各个终端发送的ue位置信息,并选取出其中ue位置信息与高负荷小区的小区id一致的终端;

s24,接收高负荷小区内各终端上报的ue标识信息,并根据ue标识信息确定公专网融合终端;

s25,根据各个公专网融合终端的信号质量和/或用户优先级进行排序;

s26,根据列表顺序,下发切网命令给公专网融合终端,公专网融合终端收到服务器的命令,执行自动切网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专网切换方法,通过在服务器侧建立一套信息收集、判断决策机制,使得公专网融合终端根据判断的负荷情况,灵活选择驻守的通信网络。有效解决了终端在公专网切换的判断条件较单一,没有统筹考虑网络负荷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终端处于专网和公网的覆盖范围内,其会驻留在专网,当专网网络高负荷时,会造成该用户的qos明显下降,如果该终端做业务,会进一步加剧该小区的负荷,造成小区性能进一步恶化的结果,提升了对用户的服务质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公专网切换装置,其中,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31,用于接收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的各基站周期性发送的小区id和基站资源利用率;

检测模块32,用于检测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中的基站资源利用率高于预设门限值的高负荷小区;

识别模块33,用于根据各终端上报的ue能力信息识别出当前处于高负荷小区中的公专网融合终端;

执行模块34,用于触发识别出的公专网融合终端执行在公网小区和专网小区之间的自动切网。

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31、检测模块32、识别模块33和执行模块34的具体功能和交互方式,可参见图1对应的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40,其中,处理器40用于执行上述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的步骤。

从图4中还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还包括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1,该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1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0运行时执行上述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和flash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的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从而通过判断各个小区内的网络负荷,为公专网融合终端合理选择驻留网络,有效降低各个小区的负荷,达到提升公专网融合终端的服务质量的效果。

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其中,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一种公专网切换方法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