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856发布日期:2018-09-18 23:05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



背景技术:

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是耳机的一种,通常由喇叭、前壳、后壳及耳机、耳塞构成,硅胶类耳塞的优点在于:为了适应不同人群的耳朵大小,通常可配有不同大小的耳塞。而泡棉类耳塞基于其可压缩的特性,可以只使用一套,将泡棉耳塞塞入耳朵后,泡棉会慢慢回复至充满耳道。通常硅胶类耳塞装配在耳机的出音管外围,通过硅胶与出音管的过盈配合来达到装配的牢固性。而泡棉类耳塞则存在着装配不牢固性的问题。通常做法是在泡棉耳塞与出音管接触的部位进行点胶,来实现其装配的牢固性。但是由于泡棉耳塞不耐脏,如果将其粘在出音管上,则不利于泡棉耳塞的清洗。

公开号为205829955的一种入耳式耳机的技术已解决上述的问题,包括有包括耳机壳体以及位于耳机壳体内腔中的发声单元,还包括设置在耳机壳体前端并与耳机壳体内腔连通的出音管;还包括套接在所述出音管外壁上的耳塞,所述耳塞包括具有内腔的耳塞本体,在所述耳塞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轴向延伸且同轴设置的第一环形侧壁、第二环形侧壁;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第二环形侧壁之间形成了用于夹持出音管侧壁的夹持空间,但是现有的入耳式耳机中,导音管的内壁光滑,使得声音在通过空气传递到导音管内时,阻力没有有效的减少,从而使得声音的低频清晰度不高,并且导音管内中高频的有害反射没有减少,不仅使得耳塞的音质差,而且播放音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于第一导音管内的椭圆形凸块,不仅有效提升了低频清晰度,并且还降低了第一导音管内中高频的有害反射,大大的提高了耳塞的音质,同时通过设置于椭圆形凸块上端的第二导音管,有效的提升了耳塞音域的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包括有耳塞本体,及设置于耳塞本体上端的、且与耳塞本体固定连接的耳套,及设置于耳塞本体一端的耳机线,所述耳塞本体包括有耳塞外壳,及设置于耳塞外壳内部的、且与耳塞外壳固定连接的发声单元,所述耳塞外壳的上端设置有与耳塞外壳一体成型的第一导音管,所述第一导音管的内表面开设有椭圆形凹槽,所述椭圆形凹槽上端置有与第一导音管内壁相贴合的第二导音管,所述第二导音管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加。

作为优选,所述椭圆形凹槽开设有一个以上、且均匀分布于第一导音管的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音管的横截呈喇叭型设置,所述第二导音管的内壁呈圆弧形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耳套包括有硅胶管,及设置于硅胶管尾端的、且与硅胶管一体成型的圆弧形耳垫。

作为优选,所述硅胶管内壁设置有与硅胶管一体成型的凸块,所述第一导音管外壁开设有与凸块大小相适配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耳机线呈扁平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设置有椭圆形凹槽,使得发声单元在发出声音信号后,声音信号首先通过空气传递到第一导音管时,可以通过第一导音管内的椭圆形凹槽对空气产生一定的阻力,从而降低了声音信号在空气中的震动频率,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低频清晰度,并且还能够降低第一导音管内中高频的有害反射,大大的提高了耳塞音质,同时通过设置于第一导音管内的第二导音管,因为第二导音管的横截面呈喇叭型设置,使得声音信号在第二导音管内的传输的过程当中由窄至宽,有效的拓宽了耳塞的高频带宽,从而改善了耳塞的音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中耳套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中耳机本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一种高音质柔性入耳式耳塞,如图1-3所示,包括有耳塞本体1,及设置于耳塞本体1上端的、且与耳塞本体1卡持连接的耳套2,所述耳套2包括有用于连接耳塞本体1的硅胶管21,及设置于硅胶管21内壁的、且与硅胶管21一体成型的、用于固定耳套2的凸块211,及设置于硅胶管21尾端的、且与硅胶管21一体成型的、用于放入耳道内的圆弧形耳垫22,所述耳塞本体1一端设置有与耳塞本体1焊接的耳机线3,所述耳机线3呈扁平型设置、用于延长耳机线3的使用寿命,所述耳塞本体1包括有耳塞外壳11,及设置于耳塞外壳11内部的、且与耳塞外壳11螺钉连接的、用于发声的发声单元12,在本实施例中,发声单元12的型号为“NJAYDE9.8MM”。所述耳塞外壳11的上端设置有与耳塞外壳11一体成型的、用于传递声音的第一导音管13,所述第一导音管13外壁开设有与凸块211大小相适配的、用于连接耳套2的凹槽131,所述第一导音管13的内表面开设有用于提高耳塞本体1音质的椭圆形凹槽14,所述椭圆形凹槽14开设有一个以上、且均匀分布于第一导音管13的内壁,所述椭圆形凹槽14上端置有与第一导音管13内壁相贴合的、用于改善耳塞本体1音域的第二导音管15,所述第二导音管15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依次增加,所述第二导音管15的横截呈喇叭型设置,所述第二导音管15的内壁呈圆弧形设置。

原理说明:首先通过第一导音管13上端的凹槽131与硅胶管21内壁的凸块211相卡持连接,然后将与硅胶管21一体成型的圆弧形耳垫22塞入到耳道内,最后将耳机线3与外界播放器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设置有椭圆形凹槽,使得发声单元在发出声音信号后,声音信号首先通过空气传递到第一导音管时,可以通过第一导音管内的椭圆形凹槽对空气产生一定的阻力,从而降低了声音信号在空气中的震动频率,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低频清晰度,并且还能够降低第一导音管内中高频的有害反射,大大的提高了耳塞音质,同时通过设置于第一导音管内的第二导音管,因为第二导音管的横截面呈喇叭型设置,使得声音信号在第二导音管内的传输的过程当中由窄至宽,有效的拓宽了耳塞的高频带宽,从而改善了耳塞的音域。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