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话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6424发布日期:2018-08-14 18:28阅读:6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话筒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话筒。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无线话筒形态各异,也有各自的优势,但总体上功能比较单一,仅做无线扩声使用,未结合实际使用需求做相关应用开发;话筒外观也仅保留在小巧方便携带等实用性角度,较少考虑艺术美观及手感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线话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无线话筒,包括话筒机身,所述话筒机身上部设有话筒罩,所述话筒机身由左右两半环形壳体卡合形成,形成的机身壳体下侧面为平面结构,上侧面为圆弧结构,所述话筒机身内部设有接收线圈。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话筒机身内部下底面固定有磁性贴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话筒机身内部设有相连接的蓄电池、声音收放模块和控制电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话筒机身侧部设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话筒机身侧部设有调节键,所述调节键包括上翻页、下翻页、音量加和音量减,所述调节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话筒机身前端设有激光发射端,所述话筒机身侧部设有激光开关,所述激光发射端和激光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话筒机身上还设有液晶显示屏、外接话筒口和电源开关,所述液晶显示屏、外接话筒口和电源开关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线话筒,包括话筒机身,所述话筒机身上部设有话筒罩,所述话筒机身由左右两半环形壳体卡合形成,形成的机身壳体下侧面为平面结构,上侧面为圆弧结构,所述话筒机身内部设有接收线圈。本无线话筒的设计考虑事物的美观及小巧轻便容易携带,同时兼顾了一般人手握话筒的舒适度因素,整体设计美观精致且手感舒适。本无线话筒除了用于无线扩音外,功能上还增加了激光教鞭功能,可通过此话筒进行激光开启关闭和PPT上下翻页功能,进一步提高使用效率;增加了液晶显示屏,可更加直观和详细的显示话筒的状态,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话筒罩1,充电口2,激光开关3,上翻页4,下翻页5,液晶显示屏6,话筒机身7,外接话筒口8,电源开关9,音量加10,音量减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的无线话筒,包括话筒机身7,话筒机身7上部设有话筒罩1,所述话筒机身7由左右两半环形壳体卡合形成,形成的机身壳体下侧面为平面结构,上侧面为圆弧结构,话筒机身7内部设有接收线圈。

话筒机身7内部下底面固定有磁性贴片。

话筒机身7内部设有相连接的蓄电池、声音收放模块和控制电路。

话筒机身7侧部设有充电口2,充电口2与蓄电池连接。

话筒机身7侧部设有调节键,调节键包括上翻页4、下翻页5、音量加10和音量减11,调节键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

话筒机身7前端设有激光发射端,话筒机身7侧部设有激光开关3,激光发射端和激光开关3与控制电路连接。

话筒机身7上还设有液晶显示屏6、外接话筒口8和电源开关9,液晶显示屏6、外接话筒口8和电源开关9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

实施例1

话筒罩主要用于保护话筒唛头及防风设计;话筒机身即考虑美学要求且兼顾手感舒适度;话筒上有六个物理功能按键,除了话筒电源开关外,增加了话筒的音量加减调节按键,方便使用者根据自身的说话响度来调节最适当的音量,增加了激光教鞭功能,可以通过话筒的按键实现激光开关和上下翻页功能;话筒充电接口主要用于在话筒无电时可通过此接口经行充电;外接话筒接口可外接耳挂或者领夹式话筒配件;话筒液晶显示屏上可显示话筒电量,话筒音量,话筒信号强弱等信息,方便使用者直观便捷查询话筒状态。

按键及接口详细说明

电源开关:长按话筒电源开启,再次长按话筒电源关闭;

话筒音量+、话筒音量-:话筒音量调节按键,共有10级音量调节,根据使用需求自行调节;

充电口:话筒充电接口;

外接话筒接口:外接耳挂或者领夹式话筒配件

激光开关:按一次打开激光,再按一次关闭激光(不需要长按);

PPT翻页(上):短按为PPT向上翻页,长按为静音,再次长按为关闭静音;

PPT翻页(下);短按为PPT向下翻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