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1390发布日期:2018-10-13 00:5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夹持装置的技术领域,为一种用于固定手机的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用于手机的夹持装置,目前已经非常普遍,结构中一般是利用两个夹持臂同步移动来夹持手机,或是由一个夹持臂不动、另一个夹持臂采可移动方式,达到夹持的目的,其作动方式包括夹持及释放两个动作,虽然目前结构已经能将其中一个动作改为利用弹簧辅助移动,但仍须由手动按压一释放键。例如,欲夹持时,使用者先手动按压两夹持臂移动,至定位后自动卡制,达到夹持的效果。后续释放动作,虽能由该弹簧提供两夹持臂开启移动的动力,但仍须手动按压一释放键,才能达自动开启的效果。综合观之,在使用上并不是非常方便。因此本实用新型思考设计一创新结构,使之在操作上更为方便及快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持装置,用户以单手且简单的操作流程,就能完成自该夹持装置取下手机或将手机放上夹持的动作,让使用者在操作上更为方便及快速。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夹持置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夹臂、一第二夹臂、一纵向支撑臂、两个齿轮以及一弹性件:该第一夹臂及该第二夹臂安装于该壳体,两者能相互靠近或远离,该第一夹臂具有一第一齿排,该第二夹臂具有一第二齿排;该纵向支撑臂安装该壳体且能作纵向的移动,该纵向支撑臂两侧分别具有一左侧齿排及一右侧齿排,两个该齿轮安装于该壳体,该左侧齿排经一个该齿轮与该第一齿排啮合,该右侧齿排经另一个该齿轮与该第二齿排啮合,当该纵向支撑臂向下移动时,会使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相互远离移动而开启,该弹性件设置于该壳体内且与该纵向支撑臂相连,提供该纵向支撑臂自动上升回复的动力。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以手机呈一倾斜方式,施压于该纵向支撑臂,使得该纵向支撑臂下降,并透过两个该齿轮连动,让该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相互远离而开启。之后进一步将手机放置该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之间,后续该弹性件的弹力能带动该纵向支撑臂上升,使该第一夹臂及该第二夹臂夹持于该手机两侧,达到夹持固定的目的。同理,欲取下手机也先施压纵向支撑臂使之下降,让该第一夹臂及该第二夹臂开启,就能取下手机,此过程皆以单手操作即可,过程中不用再触动任何释放键,方便快速又容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臂型体呈L型,局部区段位于该壳体内,该第一夹臂另具有一第一导槽,该第一齿排及该第一导槽分布方向皆相同于与该第一夹臂的移动方向,另外于该壳体内部具有一第一导柱,该第一导柱位于该第一导槽内,使该第一夹臂仅能作横向移动但无法脱离该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二夹臂型体呈L型,局部区段位于该壳体内,该第二夹臂另具有一第二导槽,该第二齿排及该第二导槽分布方向皆相同于与该第二夹臂的移动方向,另外于该壳体内部具有一第二导柱,该第二导柱组装时是位于该第二导槽内,使该第二夹臂仅能作横向移动但法脱离该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纵向支撑臂包括一左支臂、一右支臂、一套壳及一托件,该左支臂及该右支臂结合于该套壳顶部,使整体型体呈似一Y字型,该左侧齿排位于该左支臂处,该左支臂另具有一左纵向导槽,该右侧齿排位于该右支臂处,该右支臂另具有一右纵向导槽,该左侧齿排、该左纵向导槽、该右侧齿排及该右纵向导槽分布方向皆与该纵向支撑臂的纵向移动方向相同,另外该壳体内另具有一左导块及一右导块,该左导块位于该左纵向导槽内,该右导块位于该右纵向导槽内,使该纵向支撑臂能作纵向移动但法脱离该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托件能承托着一手机,该套壳与该托件相互结合且不能调整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托件能承托着一手机,该套壳纵向呈中空状,该托件局部能插置于该套壳内,该托件能沿该套壳作纵向移动而调整位置,当托件所在位置改变,就能调整该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夹持于该手机两侧的位置,避免夹持时误按手机侧边按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中,该弹性件为一拉伸弹簧,两端具有环状结构,该壳体内相对位置具有一凸柱,该纵向支撑臂相对位置也具有一定位柱,该弹性件两端分别被固定于该凸柱及该定位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中,进一步包括一无线充电模块,该无线充电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另外该壳体具有一置放表面,该置放表面为手机放置之处,在组装后,该无线充电模块位于该置放表面处的该壳体内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初使用型态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型态图,为手机准备放置于夹持装置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型态图,为手机已被夹持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功能做进一步的说明,俾能对本实用新型有详尽的了解。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及分图。本实用新型夹持装置包括括一壳体1、一第一夹臂2、一第二夹臂3、一纵向支撑臂4、两个齿轮51、52以及一弹性件6。

该壳体1是由一前盖壳11及一后背壳12对合锁固的空心壳体。该壳体1能供该第一夹臂2、该第二夹臂3安装于此,两者能够作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横向移动,但无法脱脱离该壳体1。该纵向支撑臂4也安装于该壳体1,能作纵向移动但也无法脱离该壳体1。

该第一夹臂2型体呈L型,局部区段位于该壳体1内,在本实施例中该局部区段为第一横向区段20,该第一夹臂2另具有一第一齿排21及一第一导槽22,该第一齿排21及第一导槽22位于该第一横向区段20,该第一齿排21及该第一导槽22分布方向皆相同于与该第一夹臂2的移动方向。该前盖壳11内部具有一第一导柱(图中无法看到),该第一导柱在组装时是位于该第一导槽22内,使该第一夹臂2仅能作横向移动但法脱离该壳体1。

该第二夹臂3型体呈L型,局部区段位于该壳体1内,在本实施例中该局部区段为第二横向区段30,该第二夹臂3另具有一第二齿排31及一第二导槽32,该第二齿排31及第二导槽32位于该第二横向区段30,该第二齿排31及该第二导槽32分布方向皆相同于与该第二夹臂3的移动方向。该前盖壳11内部具有一第二导柱111,该第二导柱111在组装时是位于该第二导槽32内,使该第二夹臂3仅能作横向移动但无法脱离该壳体1。

该齿轮51及该齿轮52是安装于该壳体1内。组装后,该齿轮51与该第一齿排21相啮合,该齿轮52则与该第二齿排31相啮合。

该弹性件6为一拉伸弹簧,两端具有环状结构。该后背壳12于相应位置具有一凸柱123,该纵向支撑臂4于相应位置也具有一定位柱40。组装后,该弹性件2两端分别被固定于该凸柱123及该定位柱40。当用户施力大于该弹性件6的弹力时,该纵向支撑臂4会被向下的移动。另外该弹性件6的弹力须大于手机的重量,当手机放置于纵向支撑臂4处,该弹性件6亦能提供该纵向支撑臂4向上移动的动力;另外无外力情形时,该弹性件6也会使该纵向支撑臂4上升恢复至最初位置(即最高点位置)。

该纵向支撑臂4包括一左支臂41、一右支臂42、一套壳43及一托件44。该左支臂41及该右支臂42结合于该套壳43顶部,使整体型体呈似一Y字型。该左支臂41处具有一左侧齿排411及一左纵向导槽412,该左侧齿排411及左纵向导槽412分布方向与该纵向支撑臂4的纵向移动方向相同。另外于该后背壳12内具有一左导块121及一右导块122。组装后,该左导块121位于该左纵向导槽412内。

该右支臂42处具有一右侧齿排421及一右纵向导槽422,该右侧齿排421及右纵向导槽422分布方向与该纵向支撑臂4的纵向移动方向相同。组装后,该右导块122位于该右纵向导槽422内,使该纵向支撑臂4能作纵向移动但无法脱离该壳体1。另外该左侧齿排411是啮合于该齿轮51,该右侧齿排421则啮合于该齿轮52,因此当该纵向支撑臂4向下移动时,因该齿轮51也啮合于该第一齿排21,该齿轮52啮合于该第二齿排22,连带使得该第一夹臂2及第二夹臂3会朝相互远离方向移动而开启。

该托件44主要用以承托手机,当本实用新型仅适用于单一尺寸的手机,该套壳43与托件44两者就不须调整位置,此结构可为固定式,或一体成型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为了扩大适用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该套壳43纵向呈中空状,该托件44局部能插置于该套壳43内,两者之间于内部具有齿状的弹性卡制结构,当触动一释放键,就能使该托件44沿套壳43纵向移动,进而调整其纵向的位置,由于托件44纵向调整方式与习用方式类似,亦可为各种不同方式,故不再详细说明。

另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还可包括一无线充电模块7,该前盖壳11另具有一置放表面112,该置放表面112为供手机放置之处。该无线充电模块7在组装时则被紧贴于该前盖壳11内壁,位置于对应该置放表面112处。借此手机被夹持时,利用内部的该无线充电模块7就能进行充电作业。

接着就实际的操作方式作一说明。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能安装于一吸盘支撑座8处,利用该吸盘支撑座8吸附于一平坦的表面,例如桌面、车内仪表板处。在第一次使用时,拉动该托件44,配合手机纵向尺寸,改变该第一夹臂2及该第二夹臂3夹持的位置,避免夹持于手机侧边按键,之后就不用再作调整。在图4的状态中,该第一夹臂2及第二夹臂3之间距离最短。如图5所示,使用者单手将一手机9倾斜一角度状,并将该手机9底部朝该纵向支撑臂4的托件44施压,透过内部该齿轮51及齿轮52的连动,该第一夹臂2及第二夹臂3会相互远离而开启。在第一夹臂2及第二夹臂3开启后,进一步将手机9推至该壳体1的该置放表面112。如图6所示,当外力消失后,该弹性件6的回复力将拉动该纵向支撑臂4向上移动,并且使得该第一夹臂2及第二夹臂3夹持于手机两侧位置。另外如欲取下手机9时,使用者须先将手机9底部朝该纵向支撑臂4的托件44施压,如上所述,该第一夹臂2及第二夹臂3会相互远离而开启,进而取下该手机。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装置,能让用户单手拿着手机9,就能轻松地该夹持装置取下或被夹持,不用如习用结构须进行按压释放键的动作,非常方便。另外利用该弹性件6的弹力,能维持夹持状态下该第一夹臂2与第二夹臂3的夹持力,确保手机9不会任意松脱,整体结构极具实用价值及创新性,符合专利的申请要件。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实用新型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符号说明

壳体 1

前盖壳 11

第二导柱 111

置放表面 112

后背壳 12

左导块 121

右导块 122

凸柱 123

第一夹臂 2

第一横向区段 20

第一齿排 21

第一导槽 22

第二夹臂 3

第二横向区段 30

第二齿排 31

第二导槽 32

纵向支撑臂 4

定位柱 40

左支臂 41

左侧齿排 411

右纵向导槽 412

右支臂 42

右侧齿排 421

右纵向导槽 422

套壳 43

托件 44

齿轮 51

齿轮 52

弹性件 6

无线充电模块 7

吸盘支撑座 8

手机 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