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收发模块及网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4870发布日期:2018-12-07 22:15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收发模块及网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收发模块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是一种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以其具有低成本、高灵活性、高可靠性和高适应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目前,在无线网络通信中,通常采用射频开关和一根天线来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具体地,通过使射频芯片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均连接射频开关,并使射频开关连接一根天线,从而实现通过射频开关的切换来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但是,射频开关的使用,无可避免的会在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引入开关的插入损耗和噪声。当采用射频开关来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时,在信号发送的过程中,开关的插入损耗会减少实际通过天线辐射出的能量,从而缩少了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在信号接收的过程中,开关的插入损耗和噪声会减少射频芯片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并引入了额外的噪声,从而降低了无线接入设备的接收灵敏度,并减少了信号接收的范围,因此,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收发模块及网络设备,其能够提高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接收范围,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收发模块,包括射频芯片、发送链路、发送天线、接收链路和接收天线,所述发送链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发送天线;所述接收链路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线,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接收天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发送链路包括第一放大器,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发送天线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接收链路包括第二放大器,所述接收天线与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入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一射频走线或第一同轴线;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包括所述第一射频走线时,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射频走线连接所述发送天线;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包括所述第一同轴线时,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同轴线连接所述发送天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一射频走线、第一同轴线和第一转换器,所述第一射频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线;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射频走线、所述第一同轴线和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发送天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放大器为功率放大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二射频走线或第二同轴线;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包括所述第二射频走线时,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射频走线连接所述接收天线;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包括所述第二同轴线时,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同轴线连接所述接收天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包括第二射频走线、第二同轴线和第二转换器,所述第二射频走线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器连接所述第二同轴线;所述射频芯片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射频走线、所述第二同轴线和所述第二转换器连接所述接收天线。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放大器为低噪声放大器。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外壳以及上述的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收发模块,包括射频芯片、发送链路、发送天线、接收链路和接收天线,发送链路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射频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连接发送天线;接收链路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线,射频芯片的输入端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接收天线。通过同时设置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并使射频芯片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连接发送天线,同时使射频芯片的输入端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线连接接收天线,从而实现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使得无需通过射频开关来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避免了射频开关的使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无线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引入开关的插入损耗和噪声,进而减少了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噪声,增强了信号的强度以及接收灵敏度,因此,提高了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和接收范围,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由于射频开关的切换需要一定的切换时间,而该切换时间会占用信号传输的时间,因此影响了信号传输的速率,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模块避免了射频开关的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无线收发模块还能够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收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无线收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无线收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无线收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射频芯片;2、发送链路;21、第一信号传输线;22、第一放大器;3、发送天线;4、接收链路;41、第二信号传输线;42、第二放大器;5、接收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无线收发模块,包括射频芯片1、发送链路2、发送天线3、接收链路4和接收天线5,所述发送链路2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21,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所述接收链路4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线41,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连接所述接收天线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同时设置发送天线3和接收天线5,并使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21连接发送天线3,同时使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线41连接接收天线5,从而实现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使得无需通过射频开关来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避免了射频开关的使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无线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引入射频开关的插入损耗和噪声,进而减少了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噪声,增强了信号的强度,因此,提高了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和接收范围,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由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无需使用射频开关,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射频开关占用无线信号传输的时间,从而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以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距离、衰减、折射以及发送等因素,无线电波在空间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从而导致信号强度减弱,而当信号强度减弱到一定程度时,无线信号中的有用信号会被空间中的空白噪声淹没,最终导致信号接收端无法从接收到的信号中解析出有效信息,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当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传输距离与链路衰减的关系为:Ls=32.45+20lgf(MHz)+20lgd(Km)dB,因此,可以得到在频率相同的情况下,传输距离与链路衰减的关系为:ΔLs=20lg(d('Km)/d(Km)),由此可以看出,减少无线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能够提高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避免了射频开关的使用,减少了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噪声,因此,能够提高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

另外,无线接入设备接收到无线信号的能量称为接收灵敏度,而接收灵敏度=理论接收信噪比+底噪+链路噪声系数,其中理论接收信噪比和底噪为理论计算数值,无法对其进行改变,因此,降低链路噪声系数可以优化接收灵敏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避免了射频开关的使用,减少了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噪声,因此,优化了接收灵敏度,增强了无线信号的强度,进而能够提高无线信号接收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信号发送过程中的信号强度,以确保能够提高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发送链路2包括第一放大器22,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2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放大器22的输出端与所述发送天线1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放大器22,并使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所述第一放大器22与所述发送天线3连接,使得从所述发射芯片1输出的射频信号,能够经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输送至所述第一放大器22中,并由所述第一放大器22对接收到的所述射频信号进行放大,以增强所述射频信号的强度,再由所述发送天线1对所述射频信号进行辐射,从而确保能够提高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进而确保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的类型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的其中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包括第一射频走线,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射频走线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包括第一同轴线,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同轴线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的又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包括第一射频走线、第一同轴线和第一转换器,所述第一射频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第一同轴线;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射频走线、所述第一同轴线和所述第一转换器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增强信号接收过程中的信号强度和接收灵敏度,以确保能够提高无线信号的接收范围,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链路4还包括第二放大器42,所述接收天线5与所述第二放大器4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43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连接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放大器42,并使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所述第二放大器42与所述接收天线5连接,使得通过所述接收天线5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能够经所述第二放大器42进行放大,以增强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强度,再经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输送至所述射频芯片1中,由所述射频芯片1对接收到的所述无线信号进行解析,从而确保能够提高无线信号的接收范围,进而确保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的类型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的其中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包括第二射频走线,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射频走线连接所述接收天线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包括第二同轴线,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同轴线连接所述接收天线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的又一种设置方式为: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包括第二射频走线、第二同轴线和第二转换器,所述第二射频走线通过所述第二转换器连接所述第二同轴线;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射频走线、所述第二同轴线和所述第二转换器连接所述接收天线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大器22和所述第二放大器42的类型均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只需满足确保能够对信号进行放大即可。为了确保能够增强信号的强度,同时使设计和结构简单化,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大器22为功率放大器;所述第二放大器42为低噪声放大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和所述第一放大器22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和所述第二放大器42连接所述接收天线5,由此可见,由所述发送天线3辐射的射频信号和由所述接收天线5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频率是相同的。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外壳以及上述的无线收发模块,所述无线收发模块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外壳内。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收发模块,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发送链路2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21,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仅通过所述第一信号21传输线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所述接收链路4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线41,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仅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连接所述接收天线5。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收发模块,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发送链路2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21和所述第一放大器22,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连接所述第一放大器2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放大器2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所述接收链路4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线41,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仅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连接所述接收天线5。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无线收发模块,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发送链路2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21,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仅通过所述第一信号21传输线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所述接收链路4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线41和第二放大器44,所述接收天线5与所述第二放大器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4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连接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收发模块及网络设备,所述无线收发模块包括射频芯片1、发送链路2、发送天线3、接收链路4和接收天线5,所述发送链路2包括第一信号传输线21,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线21连接所述发送天线3;所述接收链路4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线41,所述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线41连接所述接收天线5。通过同时设置发送天线3和接收天线5,并使射频芯片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线21连接发送天线3,同时使射频芯片1的输入端通过第二信号传输线41连接接收天线5,从而实现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使得无需通过射频开关来实现信号的发送和接收,避免了射频开关的使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在无线信号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引入射频开关的插入损耗和噪声,进而减少了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噪声,增强了信号的强度,因此,提高了无线信号覆盖的范围和接收范围,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由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无需使用射频开关,因此,有效地避免了射频开关占用无线信号传输的时间,从而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以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