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散热的太阳能充电手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3971发布日期:2018-11-30 20:1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套,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散热的太阳能充电手机外壳。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的智能手机具有多种功能,造成其系统运行时产生大量热量,特别是在高温天气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安全事故。同时还存在耗电速度快,出现电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出门在外难以寻到充电插口从而带来不便。目前的可充电手机壳,如CN205336347U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充电手机壳其太阳能电池板,具体是安装在壳体槽内,结构复杂,且不具有散热功能,在充电时可能发生爆炸,安全性能低。而具有散热功能的手机壳如CN203912015U专利虽然公开了一种可散热手机壳,但其是在底部安装叶片利用空气流动自行实现散热,其在散热过程中会产生噪音、体积大、不便携带等问题且不具有充电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散热的太阳能充电手机外壳,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其能够利用太阳能充电,将光照转化成电能,节能环保、使用方便;且采用液体散热的方法能够增强散热能力、减小体积、避免能源消耗、减小噪音等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手机外壳本体、光电转换总成以及散热装置;

所述手机外壳本体包括本体外背面、本体外正面边缘部、本体内表面以及设置在手机外壳本体四周的且位于本体外背面和本体外正面边缘部之间的四个本体侧面;

所述光电转换总成设于所述本体外背面,所述散热装置设于所述本体内表面上且背离所述光电转换总成;

所述散热装置由贴合所述本体外正面边缘部的散热板、贴合所述本体内表面的吸热容器、以及分别设于手机外壳本体四个本体侧面四角处的连接导管组成;所述连接导管一端连接有散热板,所述连接导管另一端连接有吸热容器,且贯通所述散热板和所述吸热容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光电转换总成与散热装置均设置在手机外壳本体上,使该手机壳集多种功能为一体即同时具有充电和散热的功能,并且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加工。且本手机外壳设有本体外正面边缘部,不仅可以避免手机意外磨损,而且本体外正面边缘部上设有散热板,使本实用新型的手机外壳较现有技术相比,其散热效果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光电转换总成内设有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稳压稳流电路板和与电路板连接的USB接口。

作为优选,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为光伏电池板。

作为优选,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外表有一层EVA膜,其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抗老化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EVA膜的上覆盖一层TPT膜,其是一种聚氟乙烯,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因此可降低组件工作温度,提高组件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板贴合于手机外壳本体外正面边缘部四周边缘上,其宽度为0.4-0.6cm,可将手机嵌套住,所述散热板还设有针型散热孔,排出热蒸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散热板上增设了针型散热孔,其不仅具有辅助散热功能,而且避免了蒸汽液化留在散热板内,导致后续蒸汽无法正常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导管两端端口处设有TEX薄膜,该薄膜使液体无法穿透,但可使蒸汽排放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连接导管两端增设了TEX薄膜,避免蒸汽液化回流进吸热容器,从而稀释了吸热容器中的载热液体,减弱了载热液体的吸热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吸热容器远离手机外壳本体内表面一表面设有用于与手机外表面直接接触的软体导热材料层,所述吸热容器的另一表面与手机外壳本体内表面接触。所述吸热容器侧面设有一个液体注入孔。

作为优选,所述液体注入孔用橡胶塞密封,所述吸热容器内含有载热液体。

所述载热液体为三氟二氯乙烷化合物,其沸点接近室温,因此吸热容器内载热液体易沸腾,释放蒸汽从而吸热。

作为优选,所述载热液体通过侧面的液体注入孔注入,注入后用橡胶塞密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散热装置与光电转换总成合为一体,当手机产生大量的热量时,散热装置的吸热容器内盛有载热液体将吸收手机发出的热量,载热液体吸收热量后部分转化为蒸汽,蒸汽沿着连接管透过TEX薄膜到达散热板表面,散热板通过针型散热孔将蒸汽排出。其采用液体散热的方法,能够增强散热能力、减小体积、避免能源消耗、减小噪音等优点;当出门在外使用手机发生电量不足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在光照的作用下产生电能,经过稳压稳流装置及电路板给手机供电。无需使用充电器给手机充电,有效避免手机在外电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具有节能环保、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散热太阳能手机外壳本体示意图;

图2是可散热太阳能手机外壳正视图;

图3是可散热太阳能手机外壳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散热太阳能手机外壳的光电转换总成侧面放大图;

图5是可散热太阳能手机外壳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可散热太阳能手机外壳的连接导管放大图;

图7是可散热太阳能手机外壳的太阳能充电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中,1-手机外壳本体,11-本体外背面,12-本体外正面边缘部,13-本体内表面,14-本体侧面,2-光电转换总成,21-太阳能电池板,211-EVA膜,212-TPT膜,3-散热装置,31-散热板,32-连接导管,33-吸热容器,311-针型散热孔,321-TEX薄膜,331-软体导热材料层,332-液体注入孔,333-载热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见附图1-6,可散热的太阳能充电手机外壳,包括手机外壳本体1、光电转换总成2以及散热装置3;

手机外壳本体1包括本体外背面11、本体外正面边缘部12、本体内表面13以及设置在手机外壳本体1四周的且位于本体外背面11和本体外正面边缘部12之间的四个本体侧面14;

光电转换总成2设于本体外背面11,散热装置3设于本体内表面13上且背离光电转换总成2;

散热装置3 由贴合本体外正面边缘部12的散热板31、贴合本体内表面13的吸热容器33、以及分别设于手机外壳本体1四个本体侧面14四角处的连接导管32组成;连接导管32一端连接有散热板31,连接导管32另一端连接有吸热容器33,且贯通散热板31和吸热容器33。

光电转换总成2内设有太阳能电池板21以及与太阳能电池板连接的稳压稳流电路板和与电路板连接的USB接口。

光电转化总成2,在光照的作用下产生电能,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对手机进行供电,太阳能电池板21产生电能经稳压稳流装置转化成可供手机充电的电压,此时电路导通到达USB端口。

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覆盖一层EVA膜211作为与TPT膜212之间的连接剂其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抗老化能力。

TPT膜212贴附于EVA膜211的外表面,其是一种聚氟乙烯,为白色,对阳光起反射作用,因此对组件的效率略有提高,并因其具有较高的红外发射率,还可降低组件的工作温度,也有利于提高组件的效率。

散热板31贴合于手机外壳本体1本体外正面边缘部四周边缘上,其宽度为0.4-0.6cm,可将手机嵌套住,散热板31还设有针型散热孔311,当载热液体吸收热量后部分蒸发为蒸汽可通过针型散热孔311排出。

连接导管32两端端口处设有TEX薄膜321,该薄膜使液体无法穿透,但可使蒸汽排放出。

吸热容器33上表面设有软体导热材料层331,该材料层上表面可与手机外表面直接接触,保证热量的吸收,吸热容器下表面与手机外壳本体内表面接触。吸热容器侧面设有一个液体注入孔332,其可用橡胶塞密封,吸热容器内含有载热液体333。

当手机散发大量热量时通过吸热容器33将热量传递给载热液体333,载热液体333吸收热量后部分蒸发为蒸汽,蒸汽沿着连接导管32到达散热板31。

载热液体333为三氟二氯乙烷化合物,其沸点接近室温,因此吸热容器33内部的正常工作压力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0.3MPa。

载热液体333通过侧面的液体注入孔注入,注入后用橡胶塞密封。

手机散热工作过程:使用前,将载热液体333通过液体注入孔332注入吸热容器33内,当手机产生大量的热量时,吸热容器33将手机发热面的热量传递给载热液体333,载热液体333吸收手机发出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部分转化为蒸汽,蒸汽沿着连接导管32透过TEX薄膜321到达散热板31表面,通过散热板31进行散热,同时部分蒸汽通过针型散热孔311排出,实现散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