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0089发布日期:2018-12-05 19:21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技术方法有利用光学原理折射、新材料、与环境相似服装等采用光学原理主要用光的折射原理需要大量玻璃不但沉重易碎而且只能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不能用在运动的物体,新材料不仅昂贵而且技术不成熟,现有军事上使用的方法是穿着迷彩服身体覆盖植物缺点是只适用于丛林作战,而且移动也很容易暴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中央处理器1的外部均匀设置一组摄像头2,每个所述的摄像头2连接伸缩杆3的一端,所述的伸缩杆3的另一端连接图像输出端4;

所述的伸缩杆3的内杆5连接图像输出端4,所述的内杆5的外端连接滚珠6,所述的滚珠6在外杆7的内部滑动,所述的内杆5的尾端连接钢杆Ⅰ8,所述的钢杆Ⅰ8穿过外杆7内的固定铰链支座9转动连接钢杆Ⅱ10,所述的钢杆Ⅱ10转动连接钢杆Ⅲ11,所述的钢杆Ⅲ11连接摄像头2,所述的摄像头2受电机17控制;

所述的图像输出端4包括球形外壳体12,所述的球形外壳体12内设置空心滚珠13与实心滚珠14,所述的球形外壳体12内设置图像录入端15与图像输出端4。

所述的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接收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颜色传感器、无人机、摄像头与操作界面的输入信号,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将信号传输至调节投影装置与上位机。

所述的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包括微控制器U2,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1号端、2号端、3号端、4号端、5号端、6号端、7号端、8号端分别连接LCD显示芯片7号端、8号端、9号端、10号端、11号端、12号端、13号端、14号端,

所述的LCD显示芯片的1号端连接3号端后接地,所述的LCD显示芯片2号端与15号端分别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LCD显示芯片的16号端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9号端连接电容CS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与开关S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S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18号端连接晶振CY2的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19号端连接晶振CY2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0号端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8号端、29号端、30号端、31号端,分别连接开关S2的一端、开关S3的一端、开关S4的一端与开关S5的一端,所述的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S3的另一端、开关S4的另一端、开关S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2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2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3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3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4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4号端与接口J3的8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5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5号端与接口J3的7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6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6号端与接口J3的6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7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7号端与接口J3的5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8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8号端与接口J3的4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9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9号端与接口J3的3号端,

所述的电阻排R2的1号端连接接口J3的2号端后在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接口J3的1号端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40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1号端连接A/D转换芯片JP1的7号端与8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2号端连接A/D转换芯片JP1的6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3号端连接A/D转换芯片JP1的1号端,

所述的A/D转换芯片JP1的5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A/D转换芯片JP1的5号端接地。

所述的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号端连接接口JI2的3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2号端连接接口JI2的4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3号端连接接口JI2的5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4号端连接接口JI2的6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5号端连接接口JI2的7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6号端连接接口JI2的8号端,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7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8号端、无线发送模块U5的15号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8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4号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9号端连接晶振CY4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0号端连接晶振CY4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1号端连接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与电感L6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5的一端与无线发送模块U5的12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3号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9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0的一端与接口J9的1号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接口J9的2号端接地。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小巧轻便。

2.本实用新型可伪装成任何物体也可隐身。

3.本实用新型可作用在动态和静态的物体或人上。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硬件结构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U4的电路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U2的电路图。

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无线发送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无线接收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角度传感器U12的电路图。

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颜色传感器U3的电路图。

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距离传感器U1的电路图

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电源电路图。

附图14是本实用新型电机1的电路图。

附图15是本实用新型电机2的电路图。

附图16是本实用新型电机3的电路图。

附图17是本实用新型电机4的电路图。

附图18是本实用新型电机5的电路图。

附图19是本实用新型电机6的电路图。

附图20是本实用新型电机7的电路图。

附图2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8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中央处理器1的外部均匀设置一组摄像头2,每个所述的摄像头2连接伸缩杆3的一端,所述的伸缩杆3的另一端连接图像输出端4;

所述的伸缩杆3的内杆5连接图像输出端4,所述的内杆5的外端连接滚珠6,所述的滚珠6在外杆7的内部滑动,所述的内杆5的尾端连接钢杆Ⅰ8,所述的钢杆Ⅰ8穿过外杆7内的固定铰链支座9转动连接钢杆Ⅱ10,所述的钢杆Ⅱ10转动连接钢杆Ⅲ11,所述的钢杆Ⅲ11连接摄像头2,所述的摄像头2受电机17控制;

所述的图像输出端4包括球形外壳体12,所述的球形外壳体12内设置空心滚珠13与实心滚珠14,所述的球形外壳体12内设置图像录入端15与图像输出端4,使图像录入端和图像输出端4自由转动且保持水平使图像录入,图像输出,需伪装物体在同一平面。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接收距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颜色传感器、无人机、摄像头与操作界面的输入信号,

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将信号传输至调节投影装置与上位机。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的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包括微控制器U2,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1号端、2号端、3号端、4号端、5号端、6号端、7号端、8号端分别连接LCD显示芯片7号端、8号端、9号端、10号端、11号端、12号端、13号端、14号端,

所述的LCD显示芯片的1号端连接3号端后接地,所述的LCD显示芯片2号端与15号端分别连接工作电压VCC,所述的LCD显示芯片的16号端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9号端连接电容CS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与开关S1的一端,所述的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S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18号端连接晶振CY2的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19号端连接晶振CY2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另一端连接后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0号端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8号端、29号端、30号端、31号端,分别连接开关S2的一端、开关S3的一端、开关S4的一端与开关S5的一端,所述的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S3的另一端、开关S4的另一端、开关S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2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2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3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3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4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4号端与接口J3的8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5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5号端与接口J3的7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6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6号端与接口J3的6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7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7号端与接口J3的5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8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8号端与接口J3的4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39号端连接电阻排R2的9号端与接口J3的3号端,

所述的电阻排R2的1号端连接接口J3的2号端后在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接口J3的1号端接地,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40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

实施例4

实施例3所述的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1号端连接A/D转换芯片JP1的7号端与8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2号端连接A/D转换芯片JP1的6号端,

所述的微控制器U2的23号端连接A/D转换芯片JP1的1号端,

所述的A/D转换芯片JP1的5号端连接工作电压VCC,

所述的A/D转换芯片JP1的5号端接地。

实施例5

实施例3所述的基于光学投影智能伪装的装置,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号端连接接口JI2的3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2号端连接接口JI2的4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3号端连接接口JI2的5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4号端连接接口JI2的6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5号端连接接口JI2的7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6号端连接接口JI2的8号端,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7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8号端、无线发送模块U5的15号端、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与工作电压VCC,所述的电容C1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8号端连接无线发送模块U5的14号端后接地,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9号端连接晶振CY4的一端、电阻R26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0号端连接晶振CY4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26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2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6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1号端连接电容C22的一端、电容C23的一端与电感L6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6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5的一端与无线发送模块U5的12号端,所述的无线发送模块U5的13号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电感L5的一端,所述的电感L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9的一端,所述的电容C19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0的一端与接口J9的1号端,所述的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接口J9的2号端接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