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3601发布日期:2018-12-21 20:2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在例如屏占比较高的手机等设备中,为了达到窄边框的设计效果,经常会对显示屏进行开槽处理。

传统的显示屏进行开槽处理后,开槽区域两侧的屏体部分的驱动负载会发生变化,由于开槽区域两侧的屏体和其他部分屏体的驱动负载差异,可能会导致开槽区域两侧的屏体出现偏暗或偏亮的分屏现象,从而影响显示屏亮度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可以减小开槽区域两侧屏体相对于其他部分屏体的驱动负载差异,从而保证显示模组亮度的一致性。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开槽区域与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第一显示分区和第二显示分区,所述第一显示分区为所述开槽区域两侧的屏体部分,在所述显示区域中,设置有多条扫描信号线与多条电源信号线;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电源信号线中至少一条的线宽大于其在所述相重叠的区域之外的线宽;

在所述第二显示分区中,所述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电源信号线的线宽为恒定。

上述显示模组,通过改变开槽区域两侧屏体的导线线宽,增大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投影相重叠区域的面积以增大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之间形成的电容,或增大扫描信号线的电阻,从而对开槽造成的驱动负载变化进行补偿,减小开槽区域两侧屏体相对于其他部分屏体的驱动负载差异,能够保证显示模组亮度的一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所述扫描信号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分区中扫描信号线的线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之外,所述扫描信号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分区中扫描信号线的线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所述电源信号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分区中电源信号线的线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分区中,当所述电源信号线的线宽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分区中的电源信号线的线宽时;

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所述扫描信号线的线宽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分区中扫描信号线的线宽;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之外,所述扫描信号线的线宽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分区中扫描信号线的线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中的扫描信号线所采用材质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分区中的扫描信号线所采用材质的电阻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所述扫描信号线或所述电源信号的线宽与所述开槽区域的面积成正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之外,所述扫描信号线的线宽与所述开槽区域的面积成反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扫描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扫描信号线的电阻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面积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在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分区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的局部布线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和第二显示分区的局部布线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显示模组10,包括开槽区域200与显示区域100,显示区域100包括第一显示分区120和第二显示分区140,第一显示分区120为开槽区域200两侧的屏体部分,在显示区域100中,设置有至少一条扫描信号线与至少一条电源信号线;

基于图1中所示结构及相关技术内容的基础上,图2为第一显示分区120的局部布线示意图(第一显示分区120中可以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122以及电源信号线124,为了图片的简明清楚,图中仅放大标示出其中2条扫描信号线122以及1条电源信号线124),图3为第二显示分区140的局部布线示意图(第二显示分区140中可以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142以及电源信号线144,为了图片的简明清楚,图中仅放大标示出其中2条扫描信号线142以及1条电源信号线144)。

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和电源信号线12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扫描信号线122和电源信号线124中至少一条的线宽大于其在上述相重叠的区域之外的线宽;如图3所示,在第二显示分区140中,扫描信号线142和电源信号线144的线宽为恒定。

具体地,显示模组10可以是例如手机等设备的屏幕组件,为了提高屏占比,将显示模组10设计成顶部开槽的形态,将显示模组10分为显示区域100以及开槽区域200,在显示区域100中,位于开槽区域200两侧的部分屏体为第一显示分区120,其余部分屏体为第二显示分区140。在第一显示分区和第二显示分区中都可以包含多条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显示模组10的面积以及分辨率确定。在显示模组10的正视方向上,扫描信号线为横向成行排布,电源信号线为纵向成列排布,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相互交叉重叠。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都为金属导线,在两者之间,还包括有一层由例如SiN、SiO或二者组合而成的绝缘层。

在第二显示分区140中,扫描信号线142和电源信号线144都为线宽恒定的直线,而在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和电源信号线12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扫描信号线122和电源信号线124中至少一条的线宽大于其在上述重叠区域之外的线宽。例如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在其与电源信号线12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中的线宽大于在相重叠区域之外的线宽。

若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在其与电源信号线12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之外的线宽小于第二显示分区140的扫描信号线142的线宽,则在同等宽度的屏体中,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的电阻大于第二显示分区140的扫描信号线142的电阻。

若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在其与电源信号线12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中的线宽大于第二显示分区140的扫描信号线142的线宽。则在同等宽度的屏体中,扫描信号线122与电源信号线12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显示分区140的扫描信号线142与电源信号线14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的面积,即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与电源信号线124之间形成的电容也要大于第二显示分区140的扫描信号线142与电源信号线144之间形成的电容,上述电容可以包括垂直电容与边缘电容。

由于在同等宽度的屏体中,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的电阻大于第二显示分区140的扫描信号线142的电阻,或第一显示分区120的扫描信号线122与电源信号线124之间的电容大于第二显示分区140的扫描信号线142与电源信号线144之间的电容,所以显示模组10有效地补偿了由于开槽区域200的存在造成第一显示分区120的驱动负载变化。

进一步地,在第一显示分区120中,除了增大扫描信号线122在其与电源信号线12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中的线宽,或者减小扫描信号线122在上述相重叠区域之外的线宽外,也可以采用增大电源信号线124在上述相重叠区域中线宽的方式,或者同时增大两者在上述相重叠区域中的线宽,具体的线宽设置能够满足增大扫描信号线122的电阻或者增大扫描信号线122和电源信号线144之间的电容即可。

上述显示模组10,通过改变第一显示分区120的导线线宽,增大第一显示分区120中扫描信号线122和电源信号线124在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面积以增大二者之间形成的电容,或增大扫描信号线的电阻,从而对开槽造成的驱动负载变化进行补偿,减小第一显示分区120相对于第二显示分区140的驱动负载差异,能够保证显示模组10亮度的一致性。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320的示意图(第一显示分区320中可以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322以及电源信号线324,为了图片的简明清楚,图中仅放大标示出其中2条扫描信号线322以及1条电源信号线324),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分区320的扫描信号线322和电源信号线324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电源信号线324的线宽大于第二显示分区中电源信号线的线宽。

具体地,在第一显示分区320中,可以将扫描信号线322设置为线宽恒定,而电源信号线324在其与扫描线号线322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中的线宽大于第二显示分区中电源信号线的线宽,同样可以实现增大单位面积的第一显示分区520中,扫描信号线322与电源信号线324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的面积,以增大两者之间形成的电容,从而对开槽区域造成的第一显示分区驱动负载差异进行补偿。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相重叠区域之外,电源信号线324的线宽可以与其在上述相重叠区域中一致,也可以小于其在上述相重叠区域中的线宽。使扫描信号线322的线宽为恒定,仅增大电源信号线324在上述相重叠区域中的线宽,可以避免由于扫描信号线的线宽在上述相重叠区域中加宽而造成扫描信号线之间距离过大影响显示效果的情况。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520和第二显示分区540的局部布线对比示意图(第一显示分区520及第二显示分区540中均可以包括多条扫描信号线以及电源信号线,为了图片的简明清楚,图中仅放大标示出第一显示分区520中的2条扫描信号线522和1条电源信号线524以及第二显示分区540中的2条扫描信号线542和1条电源信号线544),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分区520中,当电源信号线524的线宽等于第二显示分区540中的电源信号线544的线宽时;

在第一显示分区520的扫描信号线522和电源信号线524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中,扫描信号线522的线宽大于第二显示分区540中扫描信号线542的线宽;第一显示分区520的扫描信号线522和电源信号线524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之外,扫描信号线524的线宽小于第二显示分区540中扫描信号线544的线宽。

具体地,在第一显示分区520中,扫描信号线522在其与电源信号线524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中的线宽大于第二显示分区540中扫描信号线542的线宽,扫描信号线522在其与电源信号线524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之外的线宽小于第二显示分区540中扫描信号线542的线宽。因此,在同等宽度的屏体中,第一显示分区520的扫描信号线522的电阻大于第二显示分区540的扫描信号线542的电阻,第一显示分区520的扫描信号线522与电源信号线524之间的电容也大于第二显示分区540的扫描信号线542与电源信号线544之间的电容,避免仅对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电阻或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之间的电容中的一个进行补偿,无法满足将第一显示分区与第二显示分区的驱动负载差异减小到满足需求的程度,从而更好地保证显示模组亮度的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中的扫描信号线所采用材质的电阻率大于第二显示分区中的扫描信号线所采用材质的电阻率。

具体地,除了改变第一显示区的扫描信号线或电源信号线的线宽之外,还可以通过将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使用电阻率更大的材质,以实现单位面积内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的电阻大于第二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的电阻,同样可以对第一显示分区的驱动负载进行补偿,并且不改变扫描信号线线宽可以减小布线以及加工难度。

另外,也可以在使第一显示分区的电源信号线在其与扫描信号线重叠区域中的线宽大于第二显示分区的电源信号线的线宽的情况下,同时将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采用电阻率更大的材质,防止仅通过改变电源信号线线宽对第一显示分区的驱动负载补偿不足的情况,有效减小第一显示分区与第二显示分区之间的驱动负载差异。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扫描信号线或电源信号的线宽与开槽区域的面积成正比。

具体地,由于第一显示分区于第二显示分区的驱动负载差异是由于显示模组的开槽区域导致的,所以开槽区域的面积越大,第一显示分区与第二显示分区的驱动负载差异就越大,需要对第一显示分区的驱动负载进行的补偿就越大。所以在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扫描信号线或电源信号线的线宽与开槽区域的面积成正比。即开槽区域面积越大,在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中,扫描信号线或电源信号线的线宽就越大,则第一显示分区中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之间的电容则越大,以更好地对开槽区域造成的驱动负载差异进行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之外,扫描信号线的线宽与开槽区域的面积成反比。

具体地,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之外,扫描信号线的线宽与开槽区域的面积成正反比。即开槽区域面积越大,在第一显示分区的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之外,扫描信号线的线宽就越小,则第一显示分区中扫描信号线的电阻则越大,以更好地对开槽区域造成的驱动负载差异进行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扫描线和第二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扫描线的电阻相等。

具体地,对于显示区域中的扫描信号线,由于开槽区域的存在,在第一显示分区中,一行中包括分布在两侧的扫描信号线;在第二显示分区中,一行中包括一条与显示模组同宽的扫描信号线。若通过上述对第一显示分区中改变导线的线宽或采用电阻率更大的材质等方式,使得第一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中的扫描信号线与第二显示分区任意一行中的扫描信号线的电阻相等,则说明对开槽造成的扫描信号线的电阻变化进行了恰当的补偿,可以更好地保证显示模组亮度的一致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面积等于第二显示分区的任意一行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的区域面积。

具体地,对于显示区域中的扫描信号线,若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分区任意一行中的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的面积等于第二显示分区任意一行中的一条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在显示模组所在平面上的投影相重叠区域的面积,则说明对开槽造成的扫描信号线与电源信号线之间的电容变化进行了恰当的补偿,可以更好地保证显示模组亮度的一致性。若同时对开槽区域造成的第一显示分区扫描信号线的电阻变化以及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之间的电容变化进行恰当补偿,令第一显示分区任意一行的扫描信号线电阻以及扫描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之间的电容等于第二显示分区中的,则可以使得第一显示分区的驱动负载与第二显示分区完全相同,则第一显示分区与第二显示分区不会出现亮度差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