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调节报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6168发布日期:2018-11-27 23:36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向调节报警器。



背景技术:

报警器在安装时往往会根据其喇叭的扩音口进行定向安装实现最佳的发声效果,但是在一些特殊位置,比如拐角处,往往需要通过安装两个朝向的喇叭实现最佳的发声效果,因此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发声方向进行调解,针对两个方向的定向发声且能调节发声角度的多向调节报警器。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向调节报警器,包括扩音罩,所述扩音罩后方设有后盖,所述扩音罩与后盖之间设有喇叭,所述扩音罩前端扩音口的上下两侧的外缘中部处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之间设有中心轴,所述扩音罩前端中心处设有中心支架,所述中心支架上设有用于支撑中心轴中部的中心座,所述中心座与扩音口上侧的支撑座之间的中心轴上铰接有可翻转以此盖住中心轴其中一侧扩音口的第一挡板、所述中心座与扩音口下侧的支撑座之间的中心轴上铰接有可翻转以此盖住中心轴另一侧扩音口的第二挡板。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扩音口处设置两个可翻转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可根据需要去调节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的开启角度,从而控制声音的传播方向,便于在角落位置只需要一个即可实现对两个方向进行定向传播,便于安装及维护,减少购置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中心轴铰接其两者活动配合面之间设有阻力胶,所述中心轴与支撑座之间呈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中,阻力胶可使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在调节时产生阻力,使其在调节之后保持固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座与中心轴之间为间隙或过渡配合。

上述结构中,中心座只需对中心轴起支撑作用即可,如采用固定配合容易造成中心轴安装不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的翻转度数为90度。

上述结构中,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均转90度时,可使其两者发声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扩音口处设置两个可翻转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可根据需要去调节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的开启角度,从而控制声音的传播方向,便于在角落位置只需要一个即可实现对两个方向进行定向传播,便于安装及维护,减少购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半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扩音罩;11-后盖;12-喇叭;13-扩音口;14-支撑座;15-中心轴;16-中心支架;161-中心座;17-第一挡板;18-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3,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多向调节报警器,包括扩音罩10,所述扩音罩10后方设有后盖11,所述扩音罩10与后盖11之间设有喇叭12,所述扩音罩10前端扩音口13的上下两侧的外缘中部处设有支撑座14,所述支撑座14之间设有中心轴15,所述扩音罩10前端中心处设有中心支架16,所述中心支架16上设有用于支撑中心轴15中部的中心座161,所述中心座161与扩音口13上侧的支撑座14之间的中心轴15上铰接有可翻转以此盖住中心轴15其中一侧扩音口13的第一挡板17、所述中心座161与扩音口13下侧的支撑座14之间的中心轴15上铰接有可翻转以此盖住中心轴15另一侧扩音口13的第二挡板18。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扩音口13处设置两个可翻转的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可根据需要去调节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的开启角度,从而控制声音的传播方向,便于在角落位置只需要一个即可实现对两个方向进行定向传播,便于安装及维护,减少购置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18与中心轴15铰接其两者活动配合面之间设有阻力胶(图中未示出),所述中心轴15与支撑座14之间呈固定连接。

上述结构中,阻力胶可使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在调节时与中心轴15之间产生阻力,使其在调节之后保持固定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座161与中心轴15之间为间隙或过渡配合。

上述结构中,中心座161只需对中心轴15起支撑作用即可,如采用固定配合容易造成中心轴15安装不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的翻转度数为90度。

上述结构中,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均转90度时,可使其两者发声方向一致,实现一个方向的定向发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扩音口13处设置两个可翻转的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可根据需要去调节第一挡板17及第二挡板18的开启角度,从而控制声音的传播方向,便于在角落位置只需要一个即可实现对两个方向进行定向传播,便于安装及维护,减少购置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