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0038发布日期:2019-02-22 21:5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们对电子产品的各方面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之一便是高品质的音乐功能,因此,电声系统需要不断的提升性能,高品质的扬声器模组便是实现这个高品质音乐功能的必备条件之一。

现有技术的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壳体和收容在壳体内的一个扬声器单体,通常通过扩大扬声器模组的声腔来提升产品的低频响应,提高产品的声学性能。因而为了协调声学性能与所占的空间,扬声器模组的壳体通常为长条形结构,扬声器单体通常设置在壳体偏离中心的一侧位置,然而这种结构由于振动发声产生的气流不均匀,容易产生摇摆,因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能。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其可以减少摇摆,同时增加其推动的空气量,提升低频音效。

具体方案为,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和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扬声器单体和第二扬声器单体,所述第一扬声器单体具有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具有第二振膜,所述壳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的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第一振膜正对所述顶壁并且所述第一扬声器单体与所述底壁间隔形成第一后腔,所述第二振膜正对所述底壁并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与所述顶壁间隔围成第二后腔,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共同形成后声腔,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底壁间隔围成辅助声腔,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并且分隔所述辅助声腔与所述第一后声腔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对应所述第二振膜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靠近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由所述分隔壁固定支撑。

优选的,所述分隔壁包括自所述顶壁朝所述底壁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壁、自所述第一延伸壁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振膜正对的支撑壁以及自所述支撑壁延伸至所述底壁的第二延伸壁;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支撑壁,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固定在所述支撑壁上,所述第一延伸壁分隔所述第二后腔与所述前声腔,所述第二延伸壁分隔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前声腔。

优选的,所述顶壁对应所述第一振膜开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扬声器单体靠近所述第一振膜的一侧固定在所述顶壁,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后经所述开口发声。

优选的,所述顶壁对应所述第一扬声器单体和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开设有第一开口部,所述顶壁包括与连接所述第一延伸壁与所述侧壁的第一主体部以及盖接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顶壁,所述顶壁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侧壁,所述开口开设在所述顶壁,所述顶壁上设置有第一单体固定槽,所述第一扬声器单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单体固定槽内。

优选的,所述底壁对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开设有第二开口部,所述底壁包括与连接所述第二延伸壁与所述侧壁的第二主体部以及盖接在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底壁,所述底壁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侧壁。

优选的,第一主体部、所述支撑壁、所述第二主体部及所述侧壁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扬声器单体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支撑壁位于所述壳体的中央。

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和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扬声器单体和第二扬声器单体,所述第一扬声器单体具有第一振膜与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具有第二振膜,所述壳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的底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第一振膜正对所述顶壁并且所述第一扬声器单体与所述底壁间隔形成第一后腔,所述第二振膜正对所述底壁并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与所述顶壁间隔围成第二后腔,所述第一后腔与所述第二后腔连通共同形成后声腔,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底壁间隔围成辅助声腔,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之间并且分隔所述辅助声腔与所述第一后声腔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对应所述第二振膜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扬声器单体靠近所述第二振膜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分隔壁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模组当第一扬声器单体振动时,第二扬声器单体推动空气弥补第一扬声器单体产生的气流,这样,可以在整体上减少扬声器模组的摇摆,降低低频失真,同时增加推动的空气量,提升低频音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100,包括具有容纳空间的壳体1和收容在容纳空间内的扬声器单体2。

其中扬声器单体2包括第一扬声器单体21和第二扬声器单体22,第一扬声器单体21为具有第一振膜211的电磁扬声器;第二扬声器单体22为具有第二振膜221的电磁扬声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21和第二扬声器22为结构和大小均相同的两个电磁扬声器,分别包括驱动第一振膜211和第二振膜221振动的音圈。在工作状态下,振膜振动发声并推动气体压缩产生声波。其中第一扬声器单体 21与第二扬声器单体22相互反向设置,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扬声器单体21的第一振膜211朝上,第二扬声器单体22的第二振膜 221朝下。

壳体1包括围成容纳空间的顶壁101、底壁102和连接顶壁101 和底壁102的侧壁103以及用于分隔容纳空间形成不容腔体的间隔壁 104。

扬声器单体2容置在容纳空间内,第一扬声器单体21的第一振膜211正对顶壁101设置,第二扬声器单体22的第二振膜221正对底壁102,且与底壁102间隔设置。

第一扬声器单体21与底壁102之间形成第一后腔1101,第二扬声器单体22与顶壁101间隔围成第二后腔1102,第二振膜221与底壁102间隔围成辅助声腔1103。分隔壁104设置在第一后声腔1101 与辅助声腔1103之间。

分隔壁104包括自顶壁101朝底壁102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壁 114、自底壁102朝顶壁101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壁115,以及设置在第一延伸壁114和第二延伸壁115之间,自第一延伸壁114和第二延伸壁115延伸并与第二振膜221正对的支撑壁116。支撑壁116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通孔1160,第二扬声器单体22靠近第二振膜 221的一侧固定在该通孔1160内实现第二扬声器单体22的固定。第一延伸壁114分隔第二后腔1102与辅助声腔1103,第二延伸壁115 分隔第一后腔1101与辅助声腔1103。

壳体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结构,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包括中框11、第一盖板12和第二盖板13。中框11为框架结构,其上设置有分别朝向上下两侧的两反向的开口,顶壁101上设置有对应第一扬声器单体21和第二扬声器单体开设有第一开口部,第一盖板12盖接在该第一开口部上,底壁102对应第二扬声器单体22 开设有第二开口部,第二盖板13盖接在第二开口部上。中框11进一步包括连接第一延伸壁114与侧壁103的第一主体部111和连接第二延伸壁115与侧壁103的第二主体部112。第一主体部111与第一盖板12共同形成壳体的顶壁101;第二主体部112与第二盖板13共同形成壳体的底壁102。优选的,中框11为一体成型结构。

第一盖板1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扬声器单体21的第一单体固定槽121,在组装时,第一扬声器单体21通过第一单体固定槽121 固定在第一盖板12上,随后第一盖板12与第一扬声器单体21一起固定到中框11上,完成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模组当第一扬声器单体21振动时,第二扬声器单体22推动空气弥补第一扬声器单体21产生的气流,可以在整体上减少扬声器模组的摇摆,降低低频失真,同时增加推动的空气量, 提升低频音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