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顶、振膜及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0032发布日期:2019-02-22 21:5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球顶、振膜及发声器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球顶、振膜及发声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移动设备的数量不断上升。而在众多移动设备之中,手机无疑是最常见、最便携的移动终端设备。用于播放声音的发声器件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之中。

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盆架、固定于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包括振动部、由所述振动部的周缘延伸的折环部以及贴设于所述振动部的所述球顶。

然而,相关技术中,所述球顶的厚度较薄,使得所述球顶的结构强度受限,不能支持其应用于大的发声器件,高频声学性能较差。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球顶、振膜及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声学性能好的球顶、振膜及发声器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顶,包括相互叠设的至少五层材料层且所述材料层的数量为奇数,所述材料层包括基材层和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与所述基材层交错叠设且所述球顶的顶层和底层均为所述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至少一个分层,所述分层为碳纤维单向带层、编织布层或铝箔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5~100μm;所述基材层由发泡材料制成,厚度为20~2000μm。

优选的,所述球顶的厚度为40~4000μm。

优选的,所述球顶的厚度为80~2000μm。

优选的,每一所述加强层包括至少两层碳纤维单向带层,且相邻两层碳纤维单向带层之间的角度为0~90°。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单向带层由预浸树脂制成,所述预浸树脂为环氧树脂、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芳纶1414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碳纤维单向带层的拉伸模量大于200Gpa。

优选的,所述基材层由PMI、MCP、发泡PPS、发泡PI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为铝箔层且所述加强层通过胶层粘贴固定于所述基材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振膜,该振膜包括振动部、由所述振动部的周缘延伸的折环部以及贴设于所述振动部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球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声器件,包括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振膜和驱动所述振膜振动的音圈。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球顶、振膜及运用该振膜的发声器件中,所述球顶采用至少三个加强层及至少两个基材层交错叠设形成的复合结构,由发泡材料制成的至少两个基材层提升了所述球顶主体结构强度,由碳纤维单向带层、编织布层、铝箔层中单一层形成或单一层多次叠设固定形成或碳纤维单向带层、编织布层、铝箔层三者任意组合叠设形成的至少三个加强层,提升了所述球顶的连接结构强度和表面结构强度,从而使得所述球顶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加,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发声器件的高频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球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振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所示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球顶11,所述球顶11包括相互叠设的至少五层材料层且所述材料层的数量为奇数,所述材料层包括基材层112和加强层111,所述加强层111与所述基材层112交错叠设且所述球顶11的顶层和底层均为所述加强层11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材料层的数量为5,且自所述球顶的11的顶层朝底层的方向或自所述球顶11的底层朝顶层的方向,所述球顶11的材料层均按加强层、基材层、加强层、基材层、加强层的方式交替叠设。当然,根据对球顶厚度和整体结构强度的具体要求,本实用新型并非对加强层和基材层的数目进行局限,加强层的数目还可以大于3,基材层的数目还可以大于2,满足加强层和基材层的数目之和为奇数且大于或等于5,球顶的整体强度可支持大的发声器件对高频声学性能的要求。

每一所述加强层111包括至少一个分层(未图示),所述分层为碳纤维单向带层、编织布层或铝箔层中的任意一种。从而,加强层111可以为单一的碳纤维单向带层、编织布层或铝箔层,也可以由碳纤维单向带层、编织布层、铝箔层三者中的任意组合叠设固定而成。

本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加强层111包括至少两层碳纤维单向带层,且相邻两层碳纤维单向带层之间的角度为0~90°。从而提升了所述表层的结构强度,提升了所述球顶的高频声学性能。

具体的,所述碳纤维单向带层由预浸树脂制成,所述预浸树脂为环氧树脂、聚醚醚酮、聚酰亚胺、聚苯硫醚、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芳纶1414中的任意一种。从而,由所述碳纤维单向带层构成的加强层强度更大,其拉伸模量在200Gpa以上,更可增大所述球顶的整体结构强度,高频声学性能更好。

所述编织布层抗拉强度更高,同样可增大所述球顶的整体结构强度,提供更好的高频声学性能。

所述铝箔层延展性好,便于加工,边沿无明显毛刺,可与所述基材层通过粘贴固定的方式胶合紧密,可靠性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5~100μm。从而至少三个加强层的设置为所述球顶提供了更好的结构强度。

所述基材层112由发泡材料制成,厚度为20~2000μm。由此,至少两个基材层的设置,提供了所述球顶用于匹配大的发声器件所需的主体厚度和主要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了高频声学性能。

具体的,所述发泡材料为PMI、MCP、发泡PPS、发泡PI中的任意一种。由此,既降低了材料成本,又提升了所述球顶的结构强度,更进一步提升了高频声学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球顶11的厚度为40~4000μm。从而兼顾了低材料成本以及高结构强度,提供了更高的高频声学性能。

具体的,所述球顶11的厚度为80~2000μm。从而在保障高结构强度,提供更优的高频声学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材料成本。

参阅图2~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振膜10,该振膜10包括振动部13、由所述振动部13的周缘延伸的折环部12以及贴设于所述振动部13的所述球顶11。当然,所述球顶11与所述振动部13固定方式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声器件(未图示),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驱动所述振动系统振动发声的磁路系统。

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上述振膜10和驱动所述振膜10振动的音圈,所述振膜10固定于所述盆架。

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碗和固定于所述磁碗内的磁钢,所述磁钢与所述磁碗间隔设置形成磁间隙。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

所述折环部12用于加强所述振膜10的振动强度,所述折环部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盆架,所述振环部12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振动部13。

所述音圈固定于所述振动部13的远离所述球顶11的一侧并插设于所述磁间隙。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球顶、振膜及运用该振膜的发声器件中,所述球顶采用至少三个加强层及至少两个基材层交错叠设形成的复合结构,由发泡材料制成的至少两个基材层提升了所述球顶主体结构强度,由碳纤维单向带层、编织布层、铝箔层中单一层形成或单一层多次叠设固定形成或碳纤维单向带层、编织布层、铝箔层三者任意组合叠设形成的至少三个加强层,提升了所述球顶的连接结构强度和表面结构强度,从而使得所述球顶的整体结构强度增加,有效的提高了所述发声器件的高频声学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