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1369发布日期:2018-12-25 20: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智能穿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装置。



背景技术:

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装置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智能穿戴装置具有音箱盒子与主板,主板通过导线或FPC与音箱盒子电连接,但音箱盒子的抗震能力较弱,在剧烈震动中容易松动,使发音效果不佳,且音箱盒子松动后,在剧烈震动时会拉扯导线或FPC,使导线或FPC断开与音箱盒子的连接,进而影响音箱盒子的发音功能。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装置,旨在解决音箱盒子抗震能力不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穿戴装置,所述智能穿戴装置包括音箱盒子、上盖与底盖,所述音箱盒子部分卡设在所述上盖,且所述底盖将所述音箱盒子压紧于所述上盖。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包括底框与侧墙,所述侧墙围绕所述底框端部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其中,所述音箱盒子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包括:

底壁,所述底壁将所述音箱盒子压设在所述底框;

侧壁,抵接所述侧墙,且围绕所述底壁端部设置以形成收纳腔,其中,所述音箱盒子部分设于所述收纳腔。

进一步地,所述音箱盒子包括本体和凸设于本体一侧面的凸起部,所述底框内表面局部下沉形成限位槽,所述底壁将所述本体压紧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下本体凸设于所述上本体的下表面且至少部分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包括垂直凸起和水平凸起;

所述垂直凸起垂直设于下本体并往上本体延伸;

所述水平凸起设于所述垂直凸起侧边,并与所述上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穿戴装置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并电连接所述音箱盒子。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一端具有两个突耳,两个所述突耳之间形成有缺口槽,所述下本体卡设在所述缺口槽。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穿戴装置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部分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并与所述音箱盒子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音箱盒子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本体一侧边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

第一延伸壁,与所述上本体一侧边连接,所述电池抵顶所述第一延伸壁;

第二延伸壁,与所述第一延伸壁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音箱盒子部分卡设在上盖,且被底盖压紧在上盖,以增加音箱盒子的抗震能力,防止音箱盒子在剧烈震动中松动,进而避免了音箱盒子因松动带来的发音效果不佳、发音功能受到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儿童手表的剖切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上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上盖的剖切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底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按键及防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防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触控FPC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儿童手表的爆炸图;

图9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音箱盒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音箱盒子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音箱盒子的安装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装置、手机、平板等,智能穿戴装置包括智能手表(包括儿童手表)、手环等。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儿童手表为例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儿童手表,儿童手表包括主板70、触控FPC、按键480与外壳;主板70与按键480设于外壳;触控FPC一端电连接主板70,另一端具有控制触点459且卡设在外壳,以便按键480按压控制触点459。

本实施例中,控制触点459设置在触控FPC上,避免按键480多次按压控制触点459后主板70松动,且触控FPC具有控制触点459的一端卡设在外壳上,避免了按键480多次按压控制触点459后触控FPC松动影响按键480的灵敏度。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7,触控FPC包括水平段455、第一竖直段456、第二竖直段457,第二竖直段457包括层叠设置的垂直部461和加强板458,水平段455电连接主板70;第一竖直段456垂直连接水平段455;第二竖直段457的垂直部461与第一竖直段456折弯连接;加强板458与控制触点459分别设于垂直部461相背的两个表面,触控FPC通过多段设置以便更好地利用主板70周侧的空间,避免触控FPC增加儿童手表的体积。

进一步,水平段455与主板70的表面贴合设置,第一竖直段456垂直连接水平段455以形成竖直的“7”字形状,使第一竖直段456往竖直方向延伸,避免第一竖直段456增加儿童手表的宽度。

进一步,垂直部461一端与第一竖直段456折弯连接以形成U型口,使垂直部461与第一竖直段456其中一端呈间隔设置,避免垂直部461向水平方向延伸增加儿童手表的厚度,加强板458设置在垂直部461,且设置在与控制触点459相背的一面,使加强板458更好地卡设在外壳的同时,也使按键按压控制触点时,垂直部461能承受按键480更大的按压。

如图1所示,外壳包括底盖300与上盖40,上盖40盖设在底盖300,第二竖直段457的两端分别卡设在底盖300与上盖40。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4b与图8,上盖40与底盖300扣合,且底盖300与上盖4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87以使上盖40与底盖300之间的连接具有防水效果,密封圈487可以为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

具体地,连接壁305外表面形成有密封槽307,密封圈487部分设于密封槽307且与密封槽307的槽壁过盈配合,侧墙408套设在连接壁305后,将密封圈487按压在密封槽307,以使侧墙408与侧壁302连接处具有防水效果。

进一步,密封圈487可以使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请一并参阅图4a,底盖300包括底壁301与侧壁302;侧壁302围绕底壁301端部设置以形成收纳腔304;底壁301内表面凸设有挡壁317,挡壁317与侧壁302间隙设置形成第一卡槽315,其中,第二竖直段457的一端卡设在第一卡槽315,以防止按键480按压控制触点459时,第二竖直段457移位。

进一步,挡壁317远离底壁301的一端局部下沉形成让位槽316,让位槽316收容部分第一竖直段456及部分第二竖直段457,以使儿童手表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底壁301内表面还凸设有第一加强壁319,第一加强壁319具有相互平行的两侧面,该两侧面分别连接挡壁317与侧壁302,以增加挡壁317抵抗变形的能力。

请一并参阅图2a与图2b,上盖40包括底框401与侧墙408;侧墙408围绕底框401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409;底框401内表面凸设有挡墙441,挡墙441与侧墙408间隙设置形成第二卡槽442,其中,第二竖直段457的另一端卡设在第二卡槽442,以进一步防止按键480按压控制触点459时,第二竖直段457移位。第二卡槽442与第一卡槽315相通。

进一步,底框401与侧墙408为框体形状,底盖300盖设于侧墙408的一端,侧墙408的另一端与底框401的端部连接,且侧墙408与底框401一体成型,以使上盖40更加稳固。

进一步,侧墙408向第二卡槽442凸设有限位壁443,第二竖直段457限制在限位壁443与挡墙441之间,具体地,限位壁443由侧墙408往第二卡槽442垂直延伸,并与挡墙441形成间隙,第二竖直段457插设于该间隙内,间隙的宽度等于第二竖直段457的厚度。

进一步,底框401内表面凸设有第二加强壁444,第二加强壁444为两个,设于挡墙441两端,且第二加强壁444一端与侧墙408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挡墙441垂直连接,围合第二卡槽442。

进一步,侧壁302为环绕底壁301的框体形状,一端连接底壁301,另一端的表面局部下沉形成台阶306与连接壁305,侧墙408套设在连接壁305并与台阶306抵顶,使底盖300与上盖40配合得更加紧凑、稳固。

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侧墙408具有安装口445,按键480穿设于安装口445并抵达第二卡槽442;主板70设于容置空间409,触控FPC设于主板70端部且控制触点459与安装口445相对,以便按键480按压控制触点459。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5,按键480包括按压部447、延长部448与抵顶部449,按压部447卡于安装口445,延长部448与按压部447连接,且一端卡于安装口445,另一端插设于第二卡槽442内;抵顶部449与延长部448连接并与按压部447间隔设置,且设于第二卡槽442内以抵接控制触点459。用户在按压按键480时,手指与按压部447接触并给按压部447提供压力,以使抵顶部449按压控制触点459。

请一并参阅图6,儿童手表还包括防水套490,防水套490套设在抵顶部449与延长部448,抵顶部449通过防水套490按压控制触点459。

进一步,防水套490可以使用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进一步,防水套490包括突起部453、底板452、套筒451与支撑板450,突起部453设于第二卡槽442,并抵顶控制触点459;突起部453凸设于底板452外表面,抵顶部449与底板452内表面抵接;套筒451套设于延长部448,且一端卡于安装口445,另一端插设于第二卡槽442内,支撑板450凸设于套筒451周沿并卡设于安装口445。

具体地,安装口445具有沉槽446和与沉槽446相通的小孔460,支撑板450、按压部447依次层叠压设在沉槽446底部,突起部453、底板452与套筒451穿过小孔460伸入第二卡槽442内,以使按键480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用户在按压按键480时,压力通过抵顶部449传递给底板452,再由底板452传递给突起部453,以使突起部453按压控制触点459。

请一并参阅图10,在一可选实施中,儿童手表还包括音箱盒子90,音箱盒子90部分卡设在上盖40,且底盖300将音箱盒子90压紧于上盖40。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部分卡设在上盖40,且被底盖300压紧于上盖40,以增加音箱盒子90的抗震能力,防止音箱盒子90在剧烈震动中松动,进而避免了音箱盒子90因松动带来的发音效果不佳、发音功能受到影响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是一种由壳体及扬声器组成的发音组件,具有扬声器的音箱盒子90具有发音功能,扬声器设于壳体内并与壳体形成音腔,使音箱盒子90发出的声音具有良好的音质。

具体地,壳体包括第一安装壳与第二安装壳,第一安装壳盖设在第二安装壳以形成安装扬声器的腔体,扬声器设于腔体并与第一安装壳、第二安装壳形成音腔以使音箱盒子90发出的声音具有良好的音质。通过超声波焊接将第一安装壳盖与第二安装壳密封连接,使音腔具有良好的密闭效果。

本实施例中,上盖40、底盖300与壳体使用塑胶材料制成。塑胶材料可以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苯乙烯(PS)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至少部分设于容置空间409,以便将音箱盒子90固定。

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部分设于收纳腔304,且底壁301将音箱盒子90压设于底框401,以便进一步将音箱盒子90固定。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9a与9b,音箱盒子90具有出音口99,音箱盒子90内的音腔发出声音后,从出音口99传出。出音口99设置有防尘罩91,以防止灰尘从出音口99进入音箱盒子90内部。

进一步,如图2b,侧墙408具有凹陷405,凹陷405内形成有出音孔45,出音孔45与出音口99相对,以便声音传出外部空间。防尘罩91与凹陷405匹配。

进一步,音箱盒子90包括本体94和凸设于本体94一侧面的凸起部,底框401内表面局部下沉形成限位槽44,底壁301将本体94压紧于限位槽44内,具体地,本体94一端抵顶底壁301,另一端卡设在限位槽44并与限位槽44的槽底抵顶,以稳固音箱盒子90,提高音箱盒子90的抗震能力。凸起部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底框401。

本体94包括上本体941和下本体942,下本体942至少部分卡设于限位槽44内,下本体942凸设于上本体941的下表面,并使上本体941的下表面只露出左下表面和右下表面,左下表面和右下表面分别形成于下本体942的两侧。上本体941的上表面抵顶底壁301。

凸起部包括垂直凸起931和水平凸起93,垂直凸起931垂直设于下本体942并往上本体941延伸,出音口99形成于垂直凸起931。水平凸起93设于垂直凸起931侧边,并与上本体941连接。具体地,水平凸起93为两个,设于垂直凸起931两侧。

水平凸起93形成有沉槽98,底框401具有定位柱932,定位柱932设于凹陷405侧边,定位柱932部分插设在沉槽98,以进一步稳固音箱盒子90,提高音箱盒子90的抗震能力。连接件穿过水平凸起93并插设于定位柱932,以将音箱盒子90锁定于上盖40。具体地,沉槽98内形成有沉孔92,定位柱932具有螺孔,连接件依次穿设于沉孔92与螺孔。定位柱932为两个,设于凹陷405的两侧,以卡接垂直凸起931。下本体942具有与定位柱932的柱面至少部分匹配的下弧形槽933,上本体941具有与沉孔92相通的让位弧形槽934,以便从让位弧形槽934将连接件放入沉孔92内。

本实施例中,主板电连接音箱盒子90。具体地,主板70通过导线与音箱盒子90内的扬声器连接,以便主板70控制音箱盒子90工作。进一步,音箱盒子90的壳体具有线孔,导线通过线孔分别连接主板70与腔体内的扬声器。

进一步,主板70一端具有两个突耳,两个突耳之间形成有缺口槽760,下本体942卡设在缺口槽760,以进一步稳固音箱盒子90,提高音箱盒子90的抗震能力。上本体941将两个突耳压设于底框401,具体地,上本体941的左下表面和右下表面分别将两个突耳压设于底框401,且两个突耳压分别抵顶两个水平凸起93。

进一步,第一固定件穿过主板70并插设于底框401以将主板70锁定于底框401。具体地,主板70具有第一固定孔,底框401具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件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可以为多个,例如3个,间隔设置在主板70周沿,第二固定孔与第一固定件的数量与第一固定孔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儿童手表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穿过底壁301并插设于底框401以将底盖300锁定于上盖40。具体地,底壁301具有第三固定孔,底框401具有第四固定孔,第二固定件依次穿设于第三固定孔与第四固定孔。第三固定孔可以为多个,例如4个,间隔设置在底壁301周沿,第四固定孔与第二固定件的数量与第一固定孔的数量相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与连接件优选为螺钉。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装置还包括电池100,电池100一部分设于容置空间409,另一部分设于收纳腔304,电池100分别在容置空间409与收纳腔304内与音箱盒子90抵接,以使收纳腔304与容置空间409更加紧凑,以进一步稳固音箱盒子90。进一步,电池100通过导线与主板70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音箱盒子90还包括连接于上本体941一侧的限位部,限位部包括第一延伸壁95与第二延伸壁96,第一延伸壁95与上本体941一侧边连接,电池100抵顶第一延伸壁95;第二延伸壁96与第一延伸壁95垂直连接以便通过电池100的限位作用进一步稳固音箱盒子90,提高音箱盒子90抗震能力。具体地,电池100具有相对的两个端面和相对的两个侧面,端面与侧面垂直连接以形成方形,电池100的一端面抵顶第一延伸壁95,电池10的一侧面抵顶第二延伸壁9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