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192发布日期:2019-02-15 20:2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都设有卡槽,用于放置SIM卡等,移动终端通过读取SIM卡等中内容,能够实现移动终端的通信功能等。

参见图1,通常,移动终端的卡槽内设有卡支架1、卡座2和卡托3,卡托3为可移动结构,在使用时,用户可以先将卡托3从卡槽中取出,将SIM卡4放置在卡托3上,然后再将卡托3插入卡槽内,SIM卡4位于卡槽内,其两侧分别对应为卡支架1和卡座2,卡支架1上设有若干压筋110,卡座2上对应设有弹片210,压筋110和弹片210对SIM卡4进行预压,从而确保SIM卡4与弹片210之间接触良好。

但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SIM卡4等的规格参差不齐,厚度也不一样,比如,最厚的SIM卡4和最薄的SIM卡4之间的厚度差可达0.2mm左右。为了满足多种卡型,压筋与弹片之间的距离通常要折中设计,因此对于厚卡来说,压筋110与弹片210之间的距离偏小,压筋110与弹片210对SIM卡4的预压过大,从而在插拔卡时容易出现卡表面被刮花的现象,影响通信;而且,由于压筋110与弹片210对SIM卡4的预压过大,使得用户插拔SIM卡4时需要较大的力度,用户手感较差;然而,对于薄卡来说,压筋110与弹片210之间的距离又偏大,压筋110与弹片210对SIM卡4的预压过小,从而导致SIM卡4和弹片210之间可能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影响通信。

综上所述,现有的移动终端无法满足各种厚度不一的SIM卡,兼容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卡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移动终端因无法满足各种厚度不一的SIM卡,兼容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安装结构,包括:卡支架和压筋体,所述压筋体安装在所述卡支架的一侧表面上;其中,所述卡支架上设有N个限位孔,从所述限位孔的一侧边缘向所述限位孔的上方空间延伸出限位板,所述卡支架上还设有长条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限位板分别位于所述侧边缘的相对两侧;所述压筋体设有与所述N个限位孔一一对应的若干压筋条,所述压筋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压筋体上,另一端设有压头,若干所述压头分别从对应的所述限位板的末端,沿所述限位板的面对所述限位孔的表面移动,所述压筋体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设有卡勾,所述卡勾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沿第一方向活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通孔的两端所延伸的方向。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卡安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安装结构包括卡支架和压筋体,压筋体为活动压筋体,压筋体安装在卡支架的一侧表面上,且能够在卡支架的表面上活动,通过压筋体在卡支架上的活动,可以改变压筋体上的压筋条压头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根据SIM卡的厚度来调节压筋条压头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对不同厚度的SIM卡的预压。具体的实现方式为:压筋体上的若干压头从对应限位板的下方空间插入限位孔内,压筋体上的卡勾向下穿过第一通孔,并卡在第一通孔内。当SIM卡刚刚插入时,因压头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较大,压头和卡座弹片都不会对SIM卡的表面造成损坏,且用户不需要使用太大的力度,手感较好。随着SIM卡逐渐插入,SIM卡接触卡勾并推动卡勾一起移动,卡勾带动整个压筋体活动,压头从限位板位于限位孔上方的端部,沿着倾斜设置的限位板,向限位板位于限位孔边缘的端部移动,压头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到压头和卡座弹片对SIM卡的预压适中,SIM卡安装到位。拔卡与插卡相反,卡勾带动整个压筋体反向活动,压头从沿着倾斜设置的限位板反向移动,压头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取出SIM卡。

可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压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压筋体可活动,实现了压头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的可调节性,从而适用于不用厚度的SIM卡。既不会因对薄卡的预压过小,而出现读取掉卡所导致的接触不良现象,也不会因对厚卡的预压过大,而出现拔插困难导致卡表面刮坏、手感差现象。综上所述,上述卡安装结构适用于各种厚度的SIM卡,使得移动终端兼容各种厚薄不一的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背景技术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安装结构的第一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安装结构的第二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筋体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安装结构的第三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拨片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安装结构的第四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安装结构的第五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安装结构的第六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安装结构的第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安装结构,包括:卡支架10和压筋体20,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的一侧表面上;其中,卡支架10上设有N个限位孔11,从限位孔11的一侧边缘向限位孔11的上方空间延伸出限位板12,卡支架10上还设有长条状的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与限位板12分别位于上述侧边缘的相对两侧;压筋体20设有与N个限位孔11一一对应的若干压筋条21,压筋条21的一端连接在压筋体20上,另一端设有压头22,若干压头22分别从对应的限位板12的末端,沿限位板12的面对限位孔11的表面移动,压筋体20对应第一通孔13的位置处设有卡勾23,卡勾23穿过第一通孔13,在第一通孔13内沿第一方向活动;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通孔13的两端所延伸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卡安装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优选设计在移动终端的卡槽内,同时,卡槽内还安装有卡座,卡安装结构位于卡座上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移动终端水平放置时,垂直于移动终端的显示面方向为“上下”方位,但“上下”方位仅表示两个相对的方位,并不局限于“上”方位和“下”方位。

参见图2和图3,其中,卡安装结构主要包括卡支架10和压筋体20两部分,卡支架10和压筋体20的主体均为平板结构,平板结构的卡支架10包括两个相对的表面,可分别看作是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在装配中,压筋体20与卡支架10平行安装,且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的上表面101上,通过卡支架10的结构特征和压筋体20的结构特征,实现了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上,且可在卡支架10上活动。

具体地,卡支架10上设有N个限位孔11(N为自然数,且N≥1),如矩形限位孔,N个限位孔11分布在卡支架10上,在卡支架10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为长条状,所有的限位孔11均位于第一通孔13的一端外。

参见图4,相应地,压筋体20上设有与N个限位孔11一一对应的压筋条21,压筋体20在对应第一通孔13的边缘处设计了卡勾23,当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的上表面101时,每个压筋条21分别穿过对应的限位孔11,同时,卡勾23穿过第一通孔13,因此,压筋条21端部的压头22可相对于平板结构的压筋体20向下倾斜,卡勾23可相对于平板结构的压筋体20向下弯折。基于上述结构特征,若长条状的第一通孔13的两端所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则压筋体20在卡支架10的上表面101可沿第一方向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压筋条21的压头22在对应限位孔11内沿第一方向活动,卡勾23在第一通孔13内沿第一方向活动。其中,长条状的第一通孔13的两端可沿两个相反的方向延伸,因此,第一方向实际包括两个相反的方向。

参见图2,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限位孔11处还设置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相对于平板结构的卡支架10向上倾斜,限位板12与卡支架10的主体为一体,限位板12从限位孔11的一侧边缘延伸出来,并继续向上、向限位孔11的对侧延伸,从而在限位孔11的上方空间形成倾斜于孔面的限位板12,限位板12延伸出来的端部在卡支架10主体上的投影,与上述限位孔11的一侧边缘延伸的方向也平行于第一方向,这样,限位板12在延伸出来的端部以下的区域形成一个开口,开口的方向背对第一通孔13,当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上时,压筋条21的压头22从这个开口处,沿着限位板12的下表面移动,逐渐进入限位孔11内,且随着压筋条21的压头22的移动,压头22相对于限位板12的位置逐渐发生变化,因限位板12是倾斜设置的,因此,压头22相对于限位板12的位置变化,压头22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也在变化。其中,限位板1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一个表面面对限位孔11,一个表面背向限位孔11,为了便于理解,称面对限位孔11的表面为下表面,背向限位孔11的表面为上表面。

基于上述所有的限位孔11均位于第一通孔13的一端外,所有限位板12从对应限位孔11的同侧边缘延伸出来,因此限位板12和第一通孔13是位于限位板12所连侧边缘的异侧,即限位板12和第一通孔13分别位于限位板12所连侧边缘的相对两侧。

可见,根据SIM卡的厚度不同,压筋体20可在卡支架10上做第一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调整压头22相对于限位板12的位置,进而调整压头22和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直到压头22和卡座弹片对SIM卡的预压适中,压筋体20停止活动,这样既不会因预压过大而导致不易拔插SIM卡,也不会因预压过小而导致SIM卡接触不良。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卡安装结构提供了一种可活动的压筋体20,使得压筋条21端部的压头22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可随着SIM卡的厚度及时变化调整,从而使本实施例中的卡安装结构适用于多种厚度的SIM卡,卡安装结构的通用性提高,移动终端的兼容性得到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引用了“长条状”的通孔结构,因“长条状”的通孔结构具有相对的两个短边,便于定义通孔的两个端部,从而可用于说明通孔两端所延伸的方向。而实际上并没有限定通孔的具体结构,例如,“长条状”的通孔可以是矩形,可以是椭圆,还可以具有更多的弯折部。更进一步地,在明确了通孔两端所延伸的方向的含义,通孔还可以是更多的结构。

这里补充一点,如前述内容所述,第一通孔13与限位板12分别位于上述侧边缘的相对两侧,因限位板12在对应限位孔11上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延伸方向也是相同的,而所有的限位孔11都是位于第一通孔13的一端外的,所以对于每一个限位板12而言,其与第一通孔13均满足分别位于限位孔11指定边缘的相对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的卡槽是在移动终端的边框上开口的,本实施例中卡安装结构安装在卡槽内时,第一通孔13及卡勾23所对应的边缘更接近槽底,因此沿第一方向的运动可包括朝向卡槽槽底的运动,以及朝向卡槽开口的运动,在以下实施例中,朝向卡槽槽底的运动看作向里运动,朝向卡槽开口的运动看作是向外运动,对应的“里端”和“外端”分别对应值靠近槽底的端部和远离槽底的端部。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卡安装结构,在无SIM卡插入时,可视作卡勾23位于第一通孔13的最外端,压头22位于限位孔11的最外端,此时压头22与弹片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SIM卡插入时,SIM卡从卡支架10的下表面102插入,SIM卡逐渐靠近卡勾23,直到SIM卡接触到卡勾23,继续移动并推动卡勾23向里活动,卡勾23带动压头22沿限位板12的倾斜面向里、向下移动,压头22与弹片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当压头22和弹片对SIM卡的预压适中,这时,SIM卡到位,压筋体20停止活动,完成SIM卡的安装;SIM卡拔出时,可控制卡勾23向外活动,卡勾23推动压头22沿限位板12的倾斜面向外、向上移动,压头22与弹片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压头22和弹片对SIM卡的预压变小,轻松将SIM卡取出,且避免因预压过大刮坏SIM卡的表面。

参见图2~图4,示例性地,卡支架10上设有多个限位孔11;压筋体20对应设有多根压筋条21,多根压筋条21均匀分布在压筋体20上。

为了确保对SIM卡的均匀预压作用,可在压筋体20上设有多根压筋条21,多根压筋条21均匀分布在压筋体20上,当有SIM卡插入时,每个压筋条21上的压头22分别对SIM卡作用,确保SIM卡的稳固性和良好接触。

作为参考,可使所有的压筋条21分为两组,两组压筋条21分别对应位于压筋体20的相对两侧,且在每侧的端部都设置一根压筋条21,进一步确保SIM卡的均匀受力和全面受力。

其中,压筋体20的相对两侧可为平行于第一方向上的两个侧边。

参见图4,优选地,压筋体20的主体可为矩形,卡支架10上可设有四个限位孔11;压筋体20对应设有四根压筋条21,四根压筋条21分别位于压筋体20的四个边角处。

优选地,压筋条21的一端与压筋体20连接,可将压筋条21和压筋体20设计为一体结构。

参见图5,进一步地,卡安装结构还包括卡托30,卡托30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插装在卡支架10远离压筋体20的一侧表面,卡托30的一端与移动终端的边框齐平,卡托30的另一端与卡勾23之间相互作用。

在卡支架10和卡座之间还安装有用于放置SIM卡的卡托30,卡托30为可活动的结构,卡托30可从卡槽中取出,放置SIM卡后,再插入卡槽内。若要插入卡托30,卡托30的里端推动卡勾23向里活动,插入卡托30,卡托30的一端抵在卡勾23上,与卡勾23之间相互作用,卡托30的另一端与移动终端的边框齐平,形成移动终端的外观;若要取出卡托30,可通过在卡勾23上施加作用力,来推动卡勾23向外活动,从而压头22向外、向上移动,取出卡托30。

参见图5和图6,进一步地,卡安装结构还包括拨片40和顶杆50;其中,拨片40活动设置在卡支架10的对应卡托30的表面上,拨片40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可活动地套装在卡勾23上,卡勾23通过拨片40的对应端与卡托30之间相互作用;拨片40的另一端设有L型槽42;顶杆50沿第一方向可活动地插装在卡支架10的边缘,顶杆50的一端与移动终端的边框齐平,顶杆50的另一端可活动地作用在L型槽42内。

拨片40安装在卡支架10的下表面102,且拨片40的中间区域活动设置在卡支架10上,这里的活动设置是指拨片40安装在卡支架10上,且可在卡支架10活动,拨片40的活动形式较多,如旋转等,因此对应拨片40与卡支架10的连接方式也包括多种情况。如拨片40的中间区域可设有一安装孔43,在卡支架10的对应位置上设有一中心轴,拨片40通过安装孔43套装在中心轴上,来实现拨片40绕中心轴旋转。在此基础上,在拨片40的一端设有第二通孔41,第二通孔41从卡支架10的下表面102套在卡勾23上,即卡勾23从卡支架10的上表面101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41,使得卡勾23可同时在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41内活动。而在拨片40的另一端设有一个L型槽42,在安装拨片40时,可使得L型槽42位于卡支架10的边缘末端,有选地,拨片40的形状可以设计为弯折状,并在弯折处设置安装孔43。

优选地,为了确保卡勾23在第二通孔41内的活动,第二通孔41也可以是长条状的通孔。

另外,顶杆50为一长杆,长杆所延伸的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顶杆50安装在卡支架10的边缘,且在卡支架10的该边缘处设有多个限位结构,这些限位结构用于安装顶杆50,同时限制顶杆50在该侧边缘沿第一方向活动,顶杆50的外端与移动终端的边框齐平,顶杆50的内端可活动地作用在L型槽42内,因此L型槽42的开口方向朝向顶杆50的端部。

拨片40、顶杆50与卡托30相结合,可实现SIM卡的灵活插取。

参见图7和图8,图7和图8均表示卡托30未插入卡槽的状态,其中,图7和图8分别从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两个角度进行了说明,卡勾23位于第一通孔13的外端处,压头22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最大。

插卡时,卡托30上放置SIM卡,卡托30向卡槽的槽底移动,当卡托30的里端触碰到卡勾23后,继续向里移动,并推动卡勾23向里移动,卡勾23带动压头22向下、向里移动,卡勾23还带动拨片40顺时针转动,当压头22移动到一定的位置,压头22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适中,压头22和卡座弹片对SIM卡的预压适中,完成SIM卡的插入,这时卡托30的外端与移动终端的边框相平,卡托30的里端与拨片40设有第二通孔42的端部相互作用。

参见图9和图10,图9和图10均表示卡托30插入卡槽的状态,其中,图9和图10分别从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两个角度进行了说明,卡勾23远离第一通孔13的外端,压头22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适中。

取卡时,在移动终端的边框上按动顶杆50的外端,顶杆50在外力的作用下,里端活动至边缘末端,并作用在拨片40的L型槽42内,推动L型槽42向卡槽槽底移动,从而拨片40在L型槽42的带动下做逆时针转动,拨片40的第二通孔41所在端部向外活动,推动卡托30和卡勾23向外活动,压头22向上、向外移动,压头22与弹片之间距离变大,压头22和弹片对SIM卡的预压减小,轻松取出卡托30和SIM卡。

可见,在插卡时,压头22与弹片之间的距离由大变小,在拔卡时,压头22与弹片之间的距离是由小变大,因此插拔卡时均不会因SIM卡预压过大引起SIM卡表面被卡座弹片刮花的现象,且轻松插拔卡,无需太大的力度,用户手感较佳。

需要解释的是,上述的“顺时针”和“逆时针”均以图5为参考,即在图5所示的平面内,拨片40“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这里并不作更多实施例中的限定。

可参考地,卡托30上设有至少一个卡安装槽,卡安装槽的厚度为0.85mm~0.95mm。

卡安装槽可用于放置各种卡,如SIM卡、存储卡等,卡安装槽的数量不做限制。优选地,其中一个,或者更多的卡安装槽的厚度为0.85mm~0.95mm。因常用厚卡的厚度为0.85mm,薄卡的厚度为0.67mm,若卡安装槽的厚度为0.85mm~0.95mm,则可适用于最常用的厚卡,甚至更厚的卡。

卡托30上的卡安装槽的槽深按照厚卡避空,这样不论是装入厚卡还是薄卡都不会出现装卡力度大的问题,在卡托30快装到位时卡托30通过拨片40推动压筋体20活动,压筋条21的压头22向下运动增大预压,避免薄卡读取掉卡问题;取卡时压筋条21的压头22在顶杆50的作用下先松开,避免预压过大导致取卡困难,从而实现对厚薄卡的兼容。

最为优选地,卡安装槽的厚度为0.85mm。

因目前使用的SIM卡中,最厚的卡厚以0.85mm最为常见,因此可将卡安装槽的厚度设计为0.85mm,提高卡安装结构的通用性。

参见图2和图4,在更多的实施例中,压筋体20的中间区域设有长条状的第三通孔24,第三通孔24的两端沿第一方向延伸;卡支架10的对应压筋体20的表面上设有若干卡扣14,若干卡扣14沿第一方向分布在第三通孔24的内侧。

为了避免因压筋体20的活动轨迹偏离第一方向,或者偏离卡支架10表面,而影响到自身和其它结构,在压筋体20中间区域设有长条状的第三通孔24,第三通孔24的平行第一方向的内侧边缘分布有若干卡扣14,这些卡扣14既可以限制压筋体20沿第一方向活动,还可以限制压筋体20在卡支架10上活动。

其中,若干卡扣14可均匀分布在第三通孔24的内侧。

参见图2,更为优选地,还可在卡勾23的两侧上安装卡扣14,以进一步实现卡扣14的限位作用。

优选地,压头22为弹性压头。

弹性压头进一步实现了压头22与弹片之间距离的可调节性,根据不同厚度的SIM卡,弹性压头的压缩量不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压筋,不仅可根据压头22压缩量的不同,来调整压头22和弹片之间的距离,弹性压头还可有效防止SIM卡的表面被划伤。

示例性地,弹性压头为塑料包胶压头。

弹性压头可采用为塑料材质包胶,以形成塑料包胶压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现了多次“可活动地”描述方式,是指一种动态的安装方式,而具体到的可沿第一方向活动,包括沿第一方向中的两个相反方向活动。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卡安装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卡安装结构应用于移动终端,优选设计在移动终端的卡槽内,同时,卡槽内还安装有卡座,卡安装结构位于卡座上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移动终端水平放置时,垂直于移动终端的显示面方向为“上下”方位,但“上下”方位仅表示两个相对的方位,并不局限于“上”方位和“下”方位。

参见图2和图3,其中,卡安装结构主要包括卡支架10和压筋体20两部分,卡支架10和压筋体20的主体均为平板结构,平板结构的卡支架10包括两个相对的表面,可分别看作是上表面101和下表面102,在装配中,压筋体20与卡支架10平行安装,且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的上表面101上,通过卡支架10的结构特征和压筋体20的结构特征,实现了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上,且可在卡支架10上活动。

具体地,卡支架10上设有N个限位孔11,如矩形限位孔,N个限位孔11分布在卡支架10上,在卡支架10的靠近边缘的位置处还设有第一通孔13,第一通孔13为长条状,所有的限位孔11均位于第一通孔13的一端外。

参见图4,相应地,压筋体20上设有与N个限位孔11一一对应的压筋条21,压筋体20在对应第一通孔13的边缘处设计了卡勾23,当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的上表面101时,每个压筋条21分别穿过对应的限位孔11,同时,卡勾23穿过第一通孔13,因此,压筋条21端部的压头22可相对于平板结构的压筋体20向下倾斜,卡勾23可相对于平板结构的压筋体20向下弯折。基于上述结构特征,若长条状的第一通孔13的两端所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则压筋体20在卡支架10的上表面101可沿第一方向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压筋条21的压头22在对应限位孔11内沿第一方向活动,卡勾23在第一通孔13内沿第一方向活动。

参见图2,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限位孔11处还设置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相对于平板结构的卡支架10向上倾斜,限位板12与卡支架10的主体为一体,限位板12从限位孔11的一侧边缘延伸出来,并继续向上、向限位孔11的对侧延伸,从而在限位孔11的上方空间形成倾斜于孔面的限位板12,限位板12延伸出来的端部在卡支架10主体上的投影,与上述限位孔11的一侧边缘延伸的方向也平行于第一方向,这样,限位板12在延伸出来的端部以下的区域形成一个开口,开口的方向背对第一通孔13,当压筋体20安装在卡支架10上时,压筋条21的压头22从这个开口处,沿着限位板12的下表面移动,逐渐进入限位孔11内,且随着压筋条21的压头22的移动,压头22相对于限位板12的位置逐渐发生变化,因限位板12是倾斜设置的,因此,压头22相对于限位板12的位置变化,压头22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也在变化。

可见,根据SIM卡的厚度不同,压筋体20可在卡支架10上做第一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调整压头22相对于限位板12的位置,进而调整压头22和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直到压头22和卡座弹片对SIM卡的预压适中,压筋体20停止活动,这样既不会因预压过大而导致不易拔插SIM卡,也不会因预压过小而导致SIM卡接触不良。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卡安装结构提供了一种可活动的压筋体20,使得压筋条21端部的压头22与卡座弹片之间的距离可随着SIM卡的厚度及时变化调整,从而使本实施例中的卡安装结构适用于多种厚度的SIM卡,卡安装结构的通用性提高,移动终端的兼容性得到改善。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导航产品等等。卡安装结构可适用于SIM卡、存储卡等等多种类型、多种规格的卡。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卡安装结构及一种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