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0024发布日期:2019-03-22 19:3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扬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音频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在众多的消遣娱乐方式中,高品质的音乐享受慢慢普及于众,因此,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被大量应用到现在的智能移动设备中。

相关技术的所述扬声器包括盆架以及固持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盆架两端的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所述第二振膜通过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盆架固定连接。

然而,相关技术的扬声器中,通过直接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涂抹胶水实现固定连接,使得胶水容易溢出,影响盆架内其他元件第的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扬声器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扬声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其包括盆架以及固持于所述盆架的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位于所述第一振膜一侧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的音圈以及位于所述音圈远离所述第一振膜一端的弹性支撑所述音圈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柔性电路板及固持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音圈一侧的第二振膜,所述柔性电路板夹设在所述音圈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包括与所述音圈固定的上表面以及与所述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振膜与所述下表面粘胶固定,所述下表面朝靠近所述上表面方向凹陷形成有容胶槽。

优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与所述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音圈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弹性连接部,所述容胶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容胶槽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且所述容胶槽与磁间隙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振膜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折环部,所述折环部呈弧形结构并且向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方向凸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形状匹配,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状匹配。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音圈的相对两侧。

优选的,所述音圈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设置于两条所述第一侧壁的两端且分别连接两条所述第一侧壁的两条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的长度,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与两条所述第二侧壁对应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通过在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设置所述容胶槽,在打胶过程中,胶水可以储存在所述容胶槽内,防止胶水的溢出,保证了所述第二振膜的功能,同时扩大了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的打胶面积,加强了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振膜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扬声器的B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扬声器的C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所述扬声器100包括盆架1以及固持于所述盆架1的振动系统3和磁路系统5。

所述盆架1包括围成收容空间的盆架侧壁11及自两相对的所述盆架侧壁11的向内延伸的延伸壁13。

所述盆架侧壁11包括设置有所述延伸壁13的两个第一盆架侧壁111以及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盆架侧壁111的两端的两个第二盆架侧壁113,所述第一盆架侧壁111和所述第二盆架侧壁113固定连接围成收容空间。

所述振动系统3包括第一振膜31、位于所述第一振膜31一侧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振膜31振动发声的音圈33以及位于所述音圈33远离所述第一振膜31一端的弹性支撑所述音圈33的弹性支撑件35。

所述第一振膜31设置于所述扬声器100的发声侧,具体的,所述第一振膜31盖接于所述盆架1。

所述音圈33收容于所述盆架1的收容空间内,所述音圈33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331及设置于两条所述第一侧壁331的两端且分别连接两条所述第一侧壁331的两条第二侧壁333,两条所述第一侧壁331和两条所述第二侧壁333首尾交错相连围成矩形环状结构。具体的,所述第一侧壁33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壁333的长度。

所述弹性支撑件35与所述第一振膜31分别设置于所述音圈33的两侧。所述弹性支撑件35包括柔性电路板351及固持于所述柔性电路板351远离所述音圈33一侧的第二振膜353,具体的,所述弹性支撑件3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35分别设置在所述音圈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弹性支撑件35与两条所述第二侧壁333对应设置。

所述柔性电路板351夹设在所述音圈33与所述第二振膜353之间。

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6,所述柔性电路板351包括与所述音圈33固定的上表面3511、与所述上表面3511相对的下表面3513、与所述盆架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515、与所述音圈33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51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515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516的弹性连接部3517以及自所述下表面3513朝靠近所述上表面3511方向凹陷形成的容胶槽3518,通过在所述容胶槽3518内打胶实现所述柔性电路板351与所述第二振膜353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容胶槽3518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515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351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胶槽3518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516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3515的一端,且所述容胶槽3518与磁间隙连通。

所述第二振膜353与所述下表面3513粘胶固定,用于加强所述第一振膜31的振动。所述第二振膜353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515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353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516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3533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353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533的折环部3535,其中,所述折环部3535呈弧形结构并且向远离所述柔性电路板351的方向凸出。

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固定部3531和所述第二固定部3533的形状不做限定,但为了加强所述第二振膜353和所述柔性电路板351之间的固定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353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515形状匹配,所述第二固定部3533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516形状匹配。

通过设置弹性支撑所述音圈33的所述弹性支撑件35,一方面起到了加强所述第一振膜31的振动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所述音圈33的偏振。

所述磁路系统5包括磁轭51、组配于所述磁轭51中央的主磁钢53、组配于所述磁轭51上并环绕所述主磁钢53设置的副磁钢55及贴附于所述主磁钢53的主极芯57,所述主磁钢53配合所述磁轭51及所述盆架1形成磁间隙。

具体的,所述副磁钢55数量为两个,对称安装在所述第一盆架侧壁111的方向。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100,通过在所述柔性电路板351和所述第二振膜353之间设置所述容胶槽3518,在打胶过程中,胶水可以储存在所述容胶槽3518内,防止胶水的溢出,保证了所述第二振膜353的性能,同时扩大了所述柔性电路板351和所述第二振膜353之间的打胶面积,加强了所述柔性电路板351和所述第二振膜35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