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9441发布日期:2019-05-11 00:34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克风,尤其是一种通过诸如蓝牙之类的无线传输方式与用户的智能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以接收手机播放的伴奏音乐并混合麦克风接收的人声再通过诸如调频广播之类的无线传输方式将伴奏音乐与人声一起传输给车载收音机或车载音响进行播放的车载无线麦克风。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载无线麦克风逐渐成为广大汽车司乘人员尤其是私家车车主的爱好,特别是一种通过蓝牙传输方式与用户的智能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以接收伴奏音乐并混合麦克风接收的人声再通过调频广播方式将伴奏音乐与人声一起传输给车载收音机进行播放的车载无线麦克风,由于可以通过蓝牙方便地连接音乐播放功能完善和强大的智能手机,且通过调频广播方式利用车载收音机进行播放非常方便,此种车载无线麦克风尤其受到司乘人员的喜爱。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车载无线麦克风普遍价格较高,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很多车载麦克风内置了存储歌曲伴奏的内置存储芯片并提供了诸如USB接口之类的外接输入接口,而且还内置了价格不菲的高性能微处理器用来处理诸如从所述内置存储芯片中调取并播放选定的歌曲伴奏,调节歌曲伴奏以及麦克风接收的人声的高低音之类的功能,功能的增加也相应需要在车载无线麦克风表面增设按钮、旋钮或者滑钮,稍微上些档次的车载无线麦克风还提供了诸如显示屏或触摸屏之类的小型人机交互界面,包括内置存储芯片、外接输入接口、高性能微处理器、按钮、旋钮、滑钮以及人机交互界面在内的设备无疑都会增加一个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成本和售价。但事实上这些功能以及对应所需的设备完全可以由现在的智能手机来实现和提供,众所周知现在的智能手机硬件的更新换代速度以及性能的提升速度早已超过了桌面电脑的硬件更新速度,而且现代智能手机的大面积触摸屏配上精心编制的手机APP应用软件也早可以提供令人赏心悦目且使用方便快捷的人机操作界面,现代智能手机内部都已内置了可以说是超大容量的存储空间,早已足够放下成百上千首歌曲的伴奏,利用智能手机也可以直接从网络下载歌曲的伴奏,无需外接输入输出接口,智能手机内的音乐播放软件APP也早已能够轻松的实现对高低音等输出音效的调整。所以只要能充分利用现代的智能手机,完全可以避免车载无线麦克风在功能上的不必要的扩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售价,并且节约自然和社会资源,事实上车载无线麦克风最需要做好的也就是与智能手机之间的无线蓝牙通讯和与车载收音机或音响系统之间的调频广播通讯,其余的事情都可以交给现代智能手机去完成和完善。要完美实现使用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还必须解决一个使用者如何同时操控车载无线麦克风和智能手机的问题,目前普通的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都包括一个最上端的由防尘网罩包裹起来的声电转换单元以及所述声电转换单元下方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柄,使用者要想同时使用智能手机和车载无线麦克风的话就必须一只手握着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另一只手握着智能手机,彼时使用者的两只手就都将被占用也就无法做其他事情,比方说想喝口饮料、挽着或搂着异性一起唱歌时就不得不放掉左右手中的一件器物,要么放掉智能手机,要么放掉麦克风,难免尴尬和不方便。倘若能有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可以让使用者单手同时操作智能手机并把持着麦克风,同时也延续和传统麦克风一样的声电转换单元位于使用者手持麦克风的那只手的手掌虎口上方的使用方式和使用习惯,就一定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给使用者带去更多的欢愉和便利,也可以大大降低车载无线麦克风的生产成本与售价,让最多数的消费者都可以获得唱歌带来的享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一节提及的传统无线麦克风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智能手机导致生产制造成本和价格的居高不下以及不能提供单手同时操控智能手机并把持麦克风手柄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不仅保留和延续了和传统麦克风一样的声电转换单元位于使用者手持麦克风的那只手的手掌虎口上方的使用方式和相应的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而且还实现了让消费者可以单手握持并操控智能手机并同时把持着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功能。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与目前普通的车载无线麦克风一样,也同样包括最上端的声电转换单元和位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下方的供使用者手持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可以与车内的多媒体音响系统通过无线双工的方式连接,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还可以与智能手机通过无线双工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和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一样也可以通过调频广播的方式将通过蓝牙等无线通讯方式接收到的由智能手机播放的音乐伴奏和由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接收到的使用者的人声传输给车载收音机系统或车载音响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与普通麦克风不同的特征首先在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和所述手柄之间铰接有一个中间连接柄,也即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和所述手柄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柄的两端铰接。所述中间连接柄的加入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将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进行变形从而达到令使用者可以在单手握持着智能手机时有可能同时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并且确保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声电转换单元也可以通过铰接处的旋转从而得以位于使用者手掌的虎口上方,与普通车载麦克风带给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一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还包括一根薄片形的智能手机贴靠板,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上端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紧固在一起,下端通过一块连接板铰接于所述手柄最下端的根部,也即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的一端铰接,而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手柄的下端根部。本实用新型往车载无线麦克风当中引入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目的是确保使用者握持着智能手机时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可以位于智能手机的长度延伸方向,就如同普通的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最上端声电转换单元位于其手柄的长度延伸方向,实际上也就是确保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在使用者握持着智能手机时位于使用者手掌虎口的上方,保留和延续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被握持时所述声电转换单元位于使用者虎口的上方所带给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和使用习惯。因为当所述智能手机被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握持住之后夹在使用者手掌或手指与所述智能手机之间的智能手机贴靠板就将紧贴着所述智能手机的背面,而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又是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体的,故而彼时所述智能手机将位于使用者的手掌虎口之内而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就可以位于使用者的手掌虎口的上方。此外,引入所述连接板的目的在于令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中间连接柄一起确保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后部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供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穿插让使用者得以从智能手机后部将其握持住。可以想象倘若不引入所述连接板而让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直接铰接于所述手柄的下端根部的话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后部,尤其是后部的下方与手柄之间的空间就会非常小,这样就会阻碍使用者将手指或手掌伸入所述智能手机以及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后方再将所述智能手机握持住。

此外,在所述中间连接柄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均旋转至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上时,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设定将保证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所述连接板将向所述手柄收拢,而收拢的程度可以使所述手柄、所述中间连接柄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以及所述连接板合拢为一个可供使用者单手握持的直棒状整体,这样就与普通的直棒状车载无线麦克风在外形和使用方法上几无二致,并不强迫使用者一定要单手同时握持智能手机和把持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给使用者保留了一个恢复普通直棒状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使用方法与使用习惯的选项。

当然,对本实用新型来说,主打的功能就是要能让使用者可以单手握持智能手机并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并且让声电转换单元能位于手掌虎口的上方,这样既可以继承和保留使用者手持并使用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传统习惯,也可以方便的用把持着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那只手轻松自如的操控智能手机,进行诸如选歌、调节高低音,甚至也不耽误和妨碍唱歌途中接听电话,另一只手则可以空出来做一些别的事情,比方说一边唱歌一边尽情地比划着手势,一边唱歌一边挽着或搂着异性等等。为实现这样的功能,在本实用新型中,借助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柄与所述手柄的铰接连接,以及和所述声电转换单元紧固在一起的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可以偏离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并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连带拉离所述手柄,也即从上述的直棒状整体展开成一个由所述手柄、所述中间连接柄和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以及所述连接板构成的一个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内部空间就可以供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伸入并围绕着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像平时握持智能手机一样握持着智能手机,彼时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实际上就位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长度延伸方向,实现了与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一样使声电转换单元位于使用者手掌虎口上方的效果。为了确保使用者握持着自己的智能手机时也能同时将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把持在自己握持智能手机的那只手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柄朝向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一面紧固有一根弹性绑带,所述弹性绑带的上端与下端分别紧固于所述手柄的上端与下端,如此则使用者就可将单手的手掌或包括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在内的四根手指伸入所述弹性绑带与所述手柄之间且利用所述弹性绑带的弹性将所述手柄连带整个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紧固于手掌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背面,而所述单手的那根大拇指也可以和往常操控智能手机一样点按智能手机的触摸屏来操控智能手机里安装的与车载无线麦克风配套的音乐APP应用软件,这样也就实现了握持智能手机的那只手同时把持住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功能,这里所谓的把持也就是将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固定在使用者的手上之意。由于彼时所述中间连接柄将向使用者的手掌内部方向倾斜,故而位于所述中间连接柄上端的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就可以位于使用者的手掌虎口的上方,而且由于所述手柄乃至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实际上是绑缚于使用者手掌或者四根手指的背面,所以使用者的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那只单手还可以同时握持一部智能手机并利用所述单手的大拇指来触碰所述智能手机的触摸屏来操控所述智能手机,彼时所述智能手机就将贴靠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并且所述智能手机的上部顶端完全可以位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的下方,保持和延续使用者握持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使用方式和使用习惯。对比使用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与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消费者在使用普通的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时手掌或四根手指是握持着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所述声电转换单元位于所述手柄的顶部上端从而就位于使用者手掌虎口的上方;而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时,使用者的四根手指或手掌握持的就不是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而是像平时使用智能手机一样直接握持着智能手机,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则通过一根弹性绑带绑缚在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这四根手指或者手掌的背面,借助所述中间连接柄就可以将所述声电转换单元旋转至使用者手掌虎口的上方,一如使用者手持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令声电转换单元位于手掌虎口上方的效果,所述与声电转换单元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体的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则可以巧妙地将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定位至使用者握持着的智能手机的上方,一如使用者使用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时所述声电转换单元位于握持着的手柄的上方的效果。彼时使用者不仅可以把持着车载无线麦克风,也可以用同一只手轻松自如的操控智能手机进行选歌、调节音量、调节高低音效果甚至接听电话,只需智能手机里安装了相应的APP软件即可。之所以说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可以被定位至使用者握持着的智能手机上方是因为一方面使用者完全可以像平时使用智能手机一样调节手指或手掌握持智能手机机身的上下位置,另一方面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位于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与智能手机之间,当使用者握持住智能手机时所述智能手机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将会自然的相接近并很有可能相抵在一起,所以使用者很容易将所述智能手机的上部顶端位置调整至所述声电转换单元的下方。此外,即便使用者将智能手机的上下位置调节至所述声电转换单元位于智能手机的背面上部,实际上也并不会妨碍所述声电转换单元接收到人声,彼时使用者只需将所述声电转换单元移至比较靠近使用者嘴边的地方即可。当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时,使用者另一只空出来没有握持智能手机和把持着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那只手也完全可以在必要时辅助操作所述智能手机和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只是在绝大多数时候使用者就完全不必要用双手操控所述智能手机和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空出来的另一只手就可以用来做其他诸如喝饮料等事情。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线麦克风在使用者握持智能手机时是绑缚在手指或手掌背面的,但其实也不必担心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重量过重影响使用者同时手持智能手机和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那只单手的灵活度和舒适度,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车载无线麦克风已然将大多数音乐调节方面的增值功能付诸于智能手机来实现,故而可以不用承载过多的功能零部件,只要完成核心的无线双工传输功能以及对声电转换单元必要的支承功能即可,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重量相比于一般的车载无线麦克风会小很多,消费者大可不必有担心其分量重绑在手指或手掌上影响手的灵活度的顾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有益补充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来说,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可以配有辅助性地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所述智能手机连接的装置,比方说可以往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加装一个吸盘或者诸如可以沿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手机支架等等。当然,即便不增设这些设备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也是可以照常使用的,毕竟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套着所述弹性绑带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时也完全可以像平时拿着手机一样握持着智能手机,和平时一样只要彼时使用者不松手智能手机就自然不会下落,但有了诸如吸盘或手机支架这样的辅助性装置则更好。此外,所述中间连接柄与所述手柄的内部都将具有空腔结构,如此一来就可以往这两个空腔当中安放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控制电路板和蓄电池。

作为上述优化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声电转换单元将被紧固安装于一个倒U形的基座的顶部,所述基座的倒U形的U形两翼与所述中间连接柄的一端铰接,使用倒U形的基座的好处是U形的外形便于利用U形的两翼构成与其他零件的铰接架。此外,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紧固于所述基座之上,如此则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即可通过所述基座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紧固在一起,避免了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直接紧固相连,毕竟定制一个可以紧固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声电转换单元的生产和采购成本是比较高的,而普通的声电转换单元本来就配备了与手柄相连接的接口,所述接口可以方便的与所述基座进行连接,而所述基座只是一个U形,形状简单,开模和生产制造都比较容易。

为了避免往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加装吸盘或者可上下滑移的手机支架给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带去的体积增大的不利影响,作为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道贯穿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直槽,所述直槽可供背面配有指环扣的智能手机的指环扣上的指环以及指环根部的指环铰接架伸入,伸入所述直槽后位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朝向所述手柄的背面的所述指环朝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背面旋转并与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触碰后即可将所述智能手机连接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所述直槽以及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薄片形状就是为了能充分利用目前非常流行的智能手机指环扣,所述直槽的存在就可以让指环扣的指环以及指环铰接架贯穿之,薄片型的智能手机贴靠板也可以很容易的让穿过所述直槽的指环围绕指环铰接架旋转贴靠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而一旦使用者握持着智能手机的时候其手指或手掌就会自然的扣住所述指环令其紧贴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如此则巧妙地利用了指环扣将智能手机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连接在一起,当然,使用者也可以方便的调整智能手机的上下位置,毕竟所述直槽可以让所述指环铰接架乃至整部智能手机充分自由地上下滑移。实际上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直槽也即前述的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具有辅助性地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智能手机连接起来的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

为了避免往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加装吸盘或者可上下滑移的手机支架给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带去的体积增大的不利影响,作为另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除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道贯穿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直槽以外,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沿其长度方向还可以具有一个与所述直槽重叠的圆孔阵列,所述直槽也是可供背面配有指环扣的智能手机的指环扣上的指环伸入的,在本方案中所述直槽的宽度小于所述指环扣的指环根部的指环铰接架的外径,所述圆孔阵列的每一个圆孔的内径则大于所述指环铰接架的外径。如此则有助于辅助性地固定智能手机的上下位置,因为一旦所述指环铰接架插入圆孔阵列的某一个圆孔内之后其上下位置就不能滑移了。但这一优化措施有利也有弊,使用者想要调整智能手机的上下位置的时候就有点麻烦,可能需要用另一只手帮忙将智能手机连带所述指环铰接架从所述圆孔阵列的某个圆孔中拉出调节好上下位置然后再将所述指环铰接架推入对应位置的另一个圆孔中;当然对于使用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次数比较多经验丰富的使用者来说想必其也早已对自己的智能手机的指环扣应该插入所述圆孔阵列的哪一个圆孔心中有数了。另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直槽和所述圆孔阵列也是前述的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具有辅助性地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智能手机连接起来的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作为上述无重叠圆孔阵列的单一直槽技术优化方案的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背面可以紧固安装有两根与所述直槽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弹簧钢丝,两根所述弹簧钢丝上具有构成圆孔阵列的弯曲结构,所述弹簧钢丝的弯曲结构形成的圆孔阵列的每一个圆孔的内径则大于所述指环铰接架的外径,所述直槽的宽度也大于所述指环扣的指环铰接架的外径,两根所述弹簧钢丝没有构成圆孔阵列的部分之间的间距则小于所述指环铰接架的外径。用有弹性的钢丝来构成圆孔阵列相比于前述刚硬的圆孔阵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满足固定智能手机上下高度位置的要求,在需要对智能手机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的时候也只需克服弹簧钢丝的弹力撑开两根所述弹簧钢丝即可进行上下滑移,到合适的高度位置时所述智能手机指环扣的指环铰接架会自然的陷入圆孔阵列的某一个对应的圆孔中完成对智能手机上下位置的锁定。此外,为便于锁定所述指环扣以期能牢固地将智能手机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背面还紧固安装有一根与所述直槽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弹性带,伸入所述直槽后位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朝向所述手柄的背面的所述指环朝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背面旋转后可以被所述弹性带压迫从而使得所述智能手机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连接在一起。实际操作时,首先将指环插入两根弹簧钢丝之间,接着所述指环根部的指环铰接架也被插入所述圆孔阵列的某一个圆孔中,然后现将所述弹性带拉起并旋转所述指环令其转向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而后松开所述弹性带令其压迫着所述指环即可将所述指环压住,如此则所述智能手机就可以被相对牢靠的连接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不仅能令使用者可以单手握持和操控智能手机并同时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还可以保留和延续使用者使用传统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使用习惯和声电转换单元位于手掌虎口上方的使用感受,此外,由于功能的精简也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生产制造成本以及销售价格大大降低,亲民的价格加上如前所述轻巧的分量必然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附图说明

图1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外观与使用示意图,本图当中有一个水平的双向箭头和一个水平的单向箭头,水平双向箭头左侧展示的是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声电转换单元1和中间连接柄3都位于所述手柄的长度方向上的状态,也即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与所述连接板402被收拢起来后整个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呈现一个整体直棒形状的状态,彼时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外形和使用方式与普通的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几无二致,本图当中左边的一个倾斜地指向上方的一个双向箭头指示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双向箭头两侧的处于完全收拢状态的本实施例和普通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可供读者比对;双向箭头右侧则是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活动零件利用相互间的铰接连接展开时的状态,彼时如前所述使用者可以将手指或手掌伸入所述弹性绑带202与所述手柄2之间利用所述弹性绑带202的弹性将所述手柄2连带整个车载无线麦克风绑缚于使用者手指或手掌的背面,这样使用者就无需将所述手柄握在手掌中而可以握持并操控智能手机,而所述声电转换单元也可以与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一样位于使用者手掌虎口的上方以及位于使用者握持的智能手机的上方。为了凸显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主要零部件和关键的使用状态,双向箭头两边的图形均忽略了智能手机和使用者的手指与手掌,但这些因素对照本图都是可以进行联想的,而双向箭头也表明双向箭头两边展示的状态是可以自由的相互转换的,也即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与所述手柄分开将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绑缚与自己一只手的手指或手掌背部使用,也完全可以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收拢起来使整个车载无线麦克风呈现为一个与普通麦克风一样的整体直棒形状。本图的一个指向右方的水平单向箭头以及单向箭头右边的图形则是充分利用说明书附图的规定大小展示了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主要零部件的拆解示意图,参考本图和图4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2实际上是由两个半边的零件组合而成,依靠紧固于所述手柄2最下端根部的一个手柄底盖203以及与所述中间连接柄3相铰接的一颗销钉将两个半边零件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的手柄。所述弹性绑带202的最上端由一块弹性绑带紧固板2022紧固于所述手柄2的上端,而所述弹性绑带202的最下端则由所述手柄底盖203紧固与所述手柄2的最下端。从本图右边零部件分解图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安装于一个倒U形的基座102之上,该倒U形的基座102是便于与所述中间连接柄3相铰接的,从本图右边的零部件分解图也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紧固于一块紧固板403之上,而后该紧固板403则紧固于倒U形的基座102的U形两翼的端面之上,参看本图左边和中间部分的图形可以看出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无论何时都会位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长度方向之上的上方,如此则可以确保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可以位于使用者握持的智能手机的正上方,一如消费者使用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时声电转换单元1将位于使用者握持着的手柄的正上方,保留和延续消费者使用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习惯和使用感受。从本图也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2的外表面上的凹陷结构内具有一些必要的操控按钮和滑钮。

图2展示的是背面装有指环扣5的智能手机6的两个视角的示意图,双向箭头分隔的就是两个不同视角的示意图,所述指环扣5与手机保护套目前已经基本上成为年轻人购买智能手机时的标准配置,使用范围很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化性的技术方案中就充分利用了该指环扣5,所述指环扣5也被称作“指环支架”。从本图右边的放大图可以看出指环扣实际上可以分为三个零件,一个是供使用者的手指伸入的指环501,另一个是所述指环501根部的指环铰接架502,所述指环可以围绕所述指环铰接架502旋转,最后就是平板形的指环扣支座503,使用者通常利用所述指环扣支座503上的粘胶将整个指环扣5牢固粘贴于智能手机6的背面或者智能手机背面的手机保护套上。关于指环扣及其使用方法由于几乎是众所周知的流行公知技术所以此处就不再详述了。

图3展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第一实施例与背面装有指环扣的智能手机搭配使用的示意图;双向箭头两边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展示的使用示意图,为了凸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与智能手机的搭配使用,本图中忽略显示了使用者的手指与手掌,但依然可以基于本图和日常握持智能手机的经验想象得出使用者单手握持着智能手机6并同时把持着整个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情形。如本图所示,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可以插入所述弹性绑带202与手柄2之间利用所述弹性绑带202的弹性将手柄2连同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及其基座102以及所述中间连接柄3在内的整个车载无线麦克风绑缚于手指或手掌的背面,彼时只需将所述弹性绑带推至包括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最靠近掌骨的指节处甚至手掌上则四指的指尖就可以充分自由地活动如同平时一样握持着智能手机并用同一只手的大拇指点按智能手机正面的触摸屏来操控智能手机里安装的与唱歌相关的APP应用软件;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具有如前所述直槽加所述圆孔阵列的技术特征,所述直槽的宽度小于指环扣铰接架502的外径而圆孔阵列的每一个圆孔的内径则大于所述指环扣铰接架502的外径,伸入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后并弯向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朝向手柄2的背面的指环扣5的指环501就将所述智能手机6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连接在一起,而图中圆柱形的指环扣铰接架就将伸入如本图和图1所示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上的圆孔阵列中的某一个圆孔内不能上下滑移,如此就将智能手机的上下位置给固定住了,再加上彼时使用者已经用手握持住了智能手机6,自然也就将折弯了的所述指环501压住确保了所述智能手机6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之间的连接。综上所述,本图中展示的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连接在一起的智能手机6彼时是可以被稳妥的握持并操控的,使用者完全可以将智能手机的上下高度调节到如本图所示的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刚好位于智能手机6最上端顶部的正上方的位置,一如使用普通麦克风时声电转换单元位于使用者握持着的手柄的正上方,只不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握持的不是手柄而是平时用惯了的智能手机而已。当然握持着普通麦克风的手柄的时候就无法用同一只手握持和操控智能手机,但本实用新型就可以,而且保留和延续了使用者手掌虎口上方,也即手掌握持物的上方,就是需要凑近嘴边的声电转换单元1的使用感觉和使用习惯。

图4展示了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零部件分两步完全拆解的示意图,图中其实省略了零部件完全组装时的状态,也即本应该往左边插入一个图1最左侧的图形和一个右向的箭头,只不过为了在说明书附图规定的尺寸大小内尽可能放大展示拆解的效果而将其省略掉了,本图中的一个右向的箭头就是指示了两步拆解的步骤效果图。为了便于看清相关销钉和螺钉与零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图1和本图都使用了点划线来指示有关销钉和螺钉的拆解方向。结合图1和本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柄2与中间连接柄3均由可以一分为二的两半组合而成,其中所述手柄2的顶端上部和下端根部分别以铰接用销钉和所述手柄底盖203将两半紧固为一个整体的手柄2,而所述中间连接柄3的两半则是依靠上下两端的铰接用销钉紧固为一个整体的。实际装配和使用时,可以通过调节两颗铰接用销钉的拧紧力来调节所述基座102以及所述手柄2与中间连接柄3之间的旋转摩擦的大小,使得承载着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的所述基座102、所述中间连接柄3和所述手柄2之间的摩擦力既不能妨碍三者的相对旋转也不能太过于松垮,要能相对稳定的维系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本图所示所述中间连接柄3当中具有中间连接柄内容空间304的空腔结构,所述手柄2当中亦具有如本图所示的手柄内容空间205的空腔结构,所述中间连接柄3和手柄2内部的空腔结构如前所述可以用来装载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板。如本图所示倒U形的所述基座102的根部具有穿线孔1022,所述中间连接柄3的上下端也分别具有中间连接柄穿线孔303和中间连接柄穿线槽302结构,所述手柄2的最上部顶端也具有手柄穿线孔204结构,所有所述穿线孔和穿线槽结构都可以供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所述中间连接柄内容空间304和手柄内容空间205当中的电子器件之间的信号线以及电源线贯通。

图5展示的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与背面没有指环扣的智能手机搭配使用的示意图,与图3一样本图也省略了使用者的手指和手掌。本图可与图3对比,区别就在于本图中被使用者握持着并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贴靠在一起的智能手机6并没有配备指环扣5,也就没有利用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上的直槽40114和圆孔阵列将所述智能手机6连接在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之上,事实上大多数使用者平时有太多握持并操控智能手机的经历和经验,所以也无需过分担忧所述智能手机6没有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连接在一起时会从使用者的手中跌落,除非使用者故意为之,本图以及图1和图4展示的智能手机贴靠板上的直槽40114和圆孔阵列只是一种辅助性的装置,有则稍好一些而已,没有也不会构成致命缺陷。

图6展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使用示意图以及其所采用的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的拆解示意图。将本图左边和中间部分展示的图形与图1、图3、图4和图5比较,第二实施例采用的是前述简单的直槽型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仅具有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直槽40113,并没有如第一实施例那样还具有与直槽重叠的圆孔阵列,对照图2,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直槽40113的宽度大于所述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所以能让所述指环501与指环铰接架502伸入,实际上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各种指环扣背面的圆柱形的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基本上都在八毫米左右而指环501的厚度基本上都不会大于五毫米,所以要加工出适合最广大消费者的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是完全可行的,此外,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实际上就是一条简单的钣金零件,可以采用冲压模具一次性的下料和成形,所以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两种智能手机贴靠板的生产制造成本很低和销售价格也会非常低廉,即便有若干种指环铰接架的外径尺寸需要匹配,也完全可以制作具有不同宽度直槽或不同孔径的圆孔阵列来供消费者在购买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时选择,这在目前流行的淘宝网购物上被称为选择不同的“套餐”,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如本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最下端具有卷边结构用来与所述连接板402相铰接,当然第一实施例当中采用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也具有相同的卷边结构,可参看图1、图3、图4和图5,第二实施例的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的上端还具有一道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上方的部分将位于所述紧固板403的后方,如此则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的外表面就将与所述紧固板403的外表面齐平,与第一实施例一样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也是依靠两根螺钉和螺母与所述紧固板403紧固在一起然后通过紧固于所述基座102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在本图中没有像图3那样展示智能手机6通过其后部紧固安装的指环扣5与智能手机贴靠板相连接,但两者的原理都是相同的,所以通过参考图3完全可以想象出本图展示的第二实施例如何利用所述直槽40113将智能手机6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相连,也即如图3所示那样令所述指环501和指环铰接架502深入所述直槽40113然后将所述指环501弯向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即可,使用者握持着智能手机和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时其手指或手掌自然会压住所述指环501从而确保所述智能手机6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之间的连接。本图右边的右向单向箭头指示的右边部分图形则展示了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在单一直槽型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基础上的优化改进了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也即如前所述在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朝向所述手柄2一侧的背面紧固焊接有两根并行的弹簧钢丝40112,所述两根并行的弹簧钢丝40112在形成一道沟槽的同时也扭曲形成一个圆孔阵列,如前所述所述圆孔阵列的孔径大于指环扣5的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当然所述直槽40113的宽度也大于所述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而两根所述弹簧钢丝40112没有形成圆孔阵列的部分之间的宽度则要小于所述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如此则如前所述既可以利用所述圆孔阵列的某一个圆孔固定住智能手机的上下高度位置,在必要时也尽可以克服两根所述弹簧钢丝40112的弹力将其硬撑开使所述指环铰接架502连带整部智能手机沿所述直槽40113进行上下滑移从而在另一个上下高度位置的圆孔固定下来。本图中右侧放大部分内的灰色填充指示的是两根弹簧钢丝40112紧固焊接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背面的焊缝。该放大区域还展示了在加装了两根弹簧钢丝40112时候再进行进一步优化的一个技术措施,也即该放大区域所示的一根紧固在所述直槽40113旁边并与之平行的弹性带40111,该弹性带40111如前所述可以将在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后部折弯的指环501压住从而紧固所述智能手机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之间的连接。注意为了避免图形缩放带来的图形元素相距过近影响图形的清晰度,本图最右边放大区域左边的未放大的优化改进了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上省略了所述弹性带40111的展示,仅仅示意了用于紧固所述弹性带40111的两个孔。

[附图标记清单]“1:声电转换单元;2:手柄;3:中间连接柄;4:智能手机贴靠板;5:指环扣;102:基座;1022:穿线孔;202:弹性绑带;2022:弹性绑带紧固板;203:手柄底盖;204:手柄穿线孔;205:手柄内容空间;302:中间连接柄穿线槽;303:中间连接柄穿线孔;304:中间连接柄内容空间;401:智能手机贴靠板;402:连接板;403:紧固板;4011: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1:弹性带;40112:弹簧钢丝;40113:直槽;40114:直槽;501:指环;502:指环铰接架;503:指环扣支座;6:智能手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上述发明内容与附图说明两节所叙述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两个实施例,与目前普通的车载无线麦克风一样,也同样包括最上端的声电转换单元1和位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下方的供使用者手持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2,而且两个实施例均可以与车内的多媒体音响系统通过调频广播等无线双工方式连接,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还可以与智能手机通过蓝牙等无线双工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和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一样也可以通过调频广播的方式将通过蓝牙等无线通讯方式接收到的由智能手机播放的音乐伴奏和由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接收到的使用者的人声传输给车载收音机系统或车载音响系统进行播放。参考除图2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与普通麦克风相区别的特征首先在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和所述手柄2之间铰接有一个中间连接柄3,也即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和所述手柄2分别与所述中间连接柄3的两端铰接。参考除图2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所述中间连接柄3的加入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将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进行变形从而达到令使用者可以在单手握持着智能手机6时有可能同时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2并且确保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声电转换单元1也可以通过铰接处的旋转从而得以位于使用者手掌的虎口上方,与普通车载麦克风带给使用者的使用习惯一样。参考图1、图3、图4和图5,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还包括一根薄片形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上端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紧固在一起,下端通过一块连接板402铰接于所述手柄2最下端的根部,也即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402的一端铰接,而所述连接板402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手柄2的下端根部。参考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往车载无线麦克风当中引入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目的是确保使用者握持着智能手机6时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可以位于智能手机的长度延伸方向,就如同普通的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最上端声电转换单元1位于其手柄2的长度延伸方向,实际上也就是确保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在使用者握持着智能手机6时位于使用者手掌虎口的上方,保留和延续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2被握持时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位于使用者虎口的上方所带给使用者的使用感受和使用习惯。因为当所述智能手机6被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握持住之后夹在使用者手掌或手指与所述智能手机6之间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就将紧贴着所述智能手机6的背面,而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又是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体的,故而彼时所述智能手机6将位于使用者的手掌虎口之内而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就可以位于使用者的手掌虎口的上方。此外,参考除图2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引入所述连接板402的目的在于令所述连接板402与所述中间连接柄4一起确保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后部具有一定的空间可供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穿插让使用者得以从智能手机6后部将其握持住。参考除图2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可以想象倘若不引入所述连接板402而让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直接铰接于所述手柄2的下端根部的话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后部,尤其是后部的下方与手柄2之间的空间就会非常小,这样就会阻碍使用者将手指或手掌伸入所述智能手机6以及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后方再将所述智能手机6握持住。

此外,如图1所示,以第一实施例为例,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中间连接柄3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均旋转至所述手柄2的长度方向上时,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所述连接板402的长度设定将保证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与所述连接板402将向所述手柄2收拢,而收拢的程度可以使所述手柄2、所述中间连接柄3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以及所述连接板402合拢为一个可供使用者单手握持的直棒状整体,这样就与普通的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在外形和使用方法上几无二致,并不强迫使用者一定要单手同时握持智能手机和把持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给使用者保留了一个恢复普通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使用方法与使用习惯的选项。注意图6展示的第二实施例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与所述连接板402乃至优化改进了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与所述连接板402收拢时皆会使第二实施例呈现为一个直棒形的整体。

当然,如图3和图5所示并参考图2,对本实用新型来说,主打的功能就是要能让使用者可以单手握持智能手机并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并且让声电转换单元1能位于手掌虎口的上方,这样既可以继承和保留使用者手持并使用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传统习惯,也可以方便的用把持着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那只手轻松自如的操控智能手机,进行诸如选歌、调节高低音,甚至也不耽误和妨碍唱歌途中接听电话,另一只手则可以空出来做一些别的事情,比方说一边唱歌一边尽情地比划着手势,一边唱歌一边挽着或搂着异性等等。为实现这样的功能,在本实用新型中,参考除图2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借助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通过所述中间连接柄3与所述手柄2的铰接连接,以及和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紧固在一起的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可以偏离所述手柄2的长度方向并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连带拉离所述手柄2,也即从上述的直棒状整体展开成一个由所述手柄2、所述中间连接柄3和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以及所述连接板402构成的一个四边形,所述四边形的内部空间就可以供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伸入并围绕着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像平时握持智能手机一样握持着智能手机6,彼时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实际上就位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长度延伸方向,实现了与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一样使声电转换单元1位于使用者手掌虎口上方的效果。参考除图2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为了确保使用者握持着自己的智能手机6时也能同时将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把持在自己握持智能手机6的那只手上,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手柄2朝向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一面都紧固有一根弹性绑带202,所述弹性绑带的上端与下端分别紧固于所述手柄2的上端与下端,如此则使用者就可将单手的手掌或包括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在内的四根手指伸入所述弹性绑带202与所述手柄2之间且利用所述弹性绑带202的弹性将所述手柄2连带整个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紧固于手掌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背面,而所述单手的那根大拇指也可以和往常操控智能手机一样点按智能手机6的触摸屏来操控智能手机里安装的与车载无线麦克风配套的音乐APP应用软件,这样也就实现了握持智能手机的那只手同时把持住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功能,这里所谓的把持也就是将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固定在使用者的手上之意。参考除图2和图4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由于彼时所述中间连接柄3将向使用者的手掌内部方向倾斜,故而位于所述中间连接柄3上端的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就可以位于使用者的手掌虎口的上方,而且由于所述手柄2乃至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实际上是绑缚于使用者手掌或者四根手指的背面,所以使用者的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那只单手还可以同时握持一部智能手机6并利用所述单手的大拇指来触碰所述智能手机6的触摸屏来操控所述智能手机6,以第一实施例为例,参考图1和图3和图5,彼时所述智能手机6就将贴靠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并且所述智能手机的上部顶端完全可以位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的下方,保持和延续使用者握持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使用方式和使用习惯。对比使用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与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消费者在使用普通的直棒形车载无线麦克风时手掌或四根手指是握持着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2,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位于所述手柄2的顶部上端从而就位于使用者手掌虎口的上方;而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时,参考图3和图5,使用者的四根手指或手掌握持的就不是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2而是像平时使用智能手机一样直接握持着智能手机6,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则通过一根弹性绑带202绑缚在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这四根手指或者手掌的背面,借助所述中间连接柄3就可以将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旋转至使用者手掌虎口的上方,一如使用者手持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手柄2令声电转换单元1位于手掌虎口上方的效果,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所述与声电转换单元1紧固在一起成为一体的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则可以巧妙地将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定位至使用者握持着的智能手机6的上方,一如使用者使用普通车载无线麦克风时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位于握持着的手柄2的上方的效果。彼时使用者不仅可以把持着车载无线麦克风,也可以用同一只手轻松自如的操控智能手机6进行选歌、调节音量、调节高低音效果甚至接听电话,只需智能手机里安装了相应的APP软件即可。之所以说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可以被定位至使用者握持着的智能手机6上方是因为一方面使用者完全可以像平时使用智能手机一样调节手指或手掌握持智能手机6机身的上下位置,另一方面,参考图3和图5,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位于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与智能手机6之间,当使用者握持住智能手机6时所述智能手机6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将会自然的相接近并很有可能相抵在一起,所以使用者很容易将所述智能手机6的上部顶端位置调整至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的下方。此外,即便使用者将智能手机6的上下位置调节至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位于智能手机6的背面上部,实际上也并不会妨碍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接收到人声,彼时使用者只需将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移至比较靠近使用者嘴边的地方即可。当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时,使用者另一只空出来没有握持智能手机6和把持着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那只手也完全可以在必要时辅助操作所述智能手机6和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只是在绝大多数时候使用者就完全不必要用双手操控所述智能手机6和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空出来的另一只手就可以用来做其他诸如手持着饮料瓶时不时喝上一口饮料等事情。最后,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无线麦克风在使用者握持智能手机时是绑缚在手指或手掌背面的,但其实也不必担心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重量过重影响使用者同时手持智能手机6和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那只单手的灵活度和舒适度,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车载无线麦克风已然将大多数音乐调节方面的增值功能付诸于智能手机6来实现,故而可以不用承载过多的功能零部件,只要完成核心的无线双工传输功能以及对声电转换单元1必要的支承功能即可,所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车载无线麦克风的重量相比于一般的车载无线麦克风会小很多,消费者大可不必有担心其分量重绑在手指或手掌上影响手的灵活度的顾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有益补充和优化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无线麦克风来说,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可以配有辅助性地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所述智能手机连接的装置,比方说可以往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加装一个吸盘或者诸如可以沿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手机支架等等。当然,即便不增设这些设备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也是可以照常使用的,毕竟使用者的手指或手掌套着所述弹性绑带把持着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时也完全可以像平时拿着手机一样握持着智能手机,和平时一样只要彼时使用者不松手智能手机就自然不会下落,但有了诸如吸盘或手机支架这样的辅助性装置则更好。此外,如图4所示,以第一实施例为例,所述中间连接柄3与所述手柄2的内部都将具有空腔结构,如此一来就可以往这两个空腔当中安放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控制电路板和蓄电池。

作为上述优化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参考除图2以外的所有说明书附图,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将被紧固安装于一个倒U形的基座102的顶部,所述基座102的倒U形的U形两翼与所述中间连接柄3的一端铰接,使用倒U形的基座102的好处是U形的外形便于利用U形的两翼构成与其他零件的铰接架。此外,以第一实施例为例,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紧固于所述基座102之上,如此则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即可通过所述基座102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紧固在一起,避免了与所述声电转换单元1直接紧固相连,毕竟定制一个可以紧固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声电转换单元1的生产和采购成本是比较高的,而普通的声电转换单元本来就配备了与手柄相连接的接口,所述接口可以方便的与所述基座102进行连接,而所述基座102只是一个U形,形状简单,开模和生产制造都比较容易。

为了避免往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加装吸盘或者可上下滑移的手机支架给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带去的体积增大的不利影响,作为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如图6所示并参考图2和图3,在第二实施例中采用了一种简单的直槽型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也即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道贯穿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的直槽40113,所述直槽40113可供背面配有指环扣5的智能手机6的指环扣5上的指环501以及指环501根部的指环铰接架502伸入,伸入所述直槽40113后位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朝向所述手柄2的背面的所述指环501朝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的背面旋转并与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触碰后即可将所述智能手机6连接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如图6所示并参考图3、图5以及前述附图说明一节的说明内容,所述直槽40113以及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的薄片形状就是为了能充分利用目前非常流行的智能手机的指环扣,所述直槽40113的存在就可以让指环扣5的指环501以及指环铰接架502贯穿之,薄片型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也可以很容易的让穿过所述直槽40113的指环501围绕指环铰接架502旋转贴靠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而一旦使用者握持着智能手机6的时候其手指或手掌就会自然的扣住所述指环501令其紧贴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如此则巧妙地利用了指环扣5将智能手机6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连接在一起,当然,使用者也可以方便的调整智能手机6的上下位置,毕竟所述直槽40113可以让所述指环铰接架502乃至整部智能手机6充分自由地上下滑移。实际上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直槽40113也即前述的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具有辅助性地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智能手机连接起来的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

为了避免往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加装吸盘或者可上下滑移的手机支架给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带去的体积增大的不利影响,作为另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除了如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一道贯穿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的直槽40113以外,以第一实施例为例,参考图1、图3、图4、图5以及图2,第一实施例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的沿其长度方向还可以具有一个与直槽40114重叠的圆孔阵列,所述直槽也是可供背面配有指环扣5的智能手机的指环扣5上的指环501伸入的,但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直槽40114的宽度小于所述指环扣5的指环501根部的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所述圆孔阵列的每一个圆孔的内径则大于所述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如此则有助于辅助性地固定智能手机6的上下位置,因为一旦所述指环铰接架502插入圆孔阵列的某一个圆孔内之后其上下位置连带整部所述智能手机6的上下高度位置也就不能滑移了。但这一优化措施有利也有弊,使用者想要调整智能手机6的上下位置的时候就有点麻烦,可能需要用另一只手帮忙将智能手机6连带所述指环铰接架502从所述圆孔阵列的某个圆孔中拉出调节好上下位置然后再将所述指环铰接架502推入对应位置的另一个圆孔中;当然对于使用所述车载无线麦克风的次数比较多经验丰富的使用者来说想必其也早已对自己的智能手机6的指环扣5应该插入所述圆孔阵列的哪一个圆孔心中有数了。另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直槽40114和所述圆孔阵列也是前述的智能手机贴靠板上具有辅助性地将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与智能手机连接起来的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

作为上述无重叠圆孔阵列的单一直槽技术优化方案的一种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措施,如图6中右边部分展示的图形所示并参考图2和图3,第二实施例的一种优化和改进了的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的背面可以紧固安装有两根与所述直槽4011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弹簧钢丝40112,两根所述弹簧钢丝40112上具有构成圆孔阵列的弯曲结构,所述弹簧钢丝40112的弯曲结构形成的圆孔阵列的每一个圆孔的内径则大于所述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当然对第二实施例来说所述直槽40113的宽度也大于所述指环扣5的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两根所述弹簧钢丝40112没有构成圆孔阵列的部分之间的间距则小于所述指环铰接架502的外径。用弹性的钢丝来构成圆孔阵列相比于前述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刚硬的圆孔阵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满足固定智能手机6上下高度位置的要求,在需要对智能手机6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的时候也只需克服弹簧钢丝40112的弹力撑开两根所述弹簧钢丝40112即可进行上下滑移,到合适的高度位置时所述智能手机6的指环扣5的指环铰接架502会自然的陷入圆孔阵列的某一个对应的圆孔中完成对智能手机6的上下高度位置的锁定。此外,为便于锁定所述指环扣5以期能牢固地将智能手机6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连接在一起,在第二实施例的这种优化改进了的技术方案中,如图6右边部分的图形所示并参考图3,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的背面还紧固安装有一根与所述直槽40113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弹性带40111,伸入所述直槽40113后位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朝向所述手柄2的背面的所述指环501朝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的背面旋转后可以被所述弹性带40111压迫从而使得所述智能手机6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连接在一起。实际操作时,参考图6和图3,首先将指环扣5的指环501插入两根弹簧钢丝40112之间,接着所述指环501根部的指环铰接架502也被插入所述圆孔阵列的某一个圆孔中,然后现将所述弹性带40111拉起并旋转所述指环501令其转向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而后松开所述弹性带40111令其压迫着所述指环501即可将所述指环扣501压住,如此则所述智能手机6就可以被相对牢靠的连接于所述智能手机贴靠板4011。

注意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原理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常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声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