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功耗监控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9707发布日期:2019-03-22 19:3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低功耗监控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功耗监控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监控设备,为了提高安全性,防止遗漏,通常采用实时采集视频数据的形式,对目标区域进行不间断的监控,并不能将是否需要记录的情况加以区别,特别是对于鲜有人来往或者为了防侵入而设置的监控设备,在视野中没有人的情况下设备并不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造成了电能和视频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功耗监控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监控设备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低功耗监控控制装置,包括感应器、信号放大器、电压比较器、驱动器、继电器以及供电单元;感应器的输出引脚与信号放大器的反相输入引脚通过电容C4耦合相连,信号放大器的同相输入引脚经电阻R1接地,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反相输入端之间连接有反馈电容C3和反馈电阻R2;信号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3与供电单元相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驱动器的输入端相连,驱动器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相连用于控制继电器触点的开关状态。

进一步的,驱动器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相连,其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其集电极与继电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继电器的输出端相连。

进一步的,供电单元包括降压稳压器LM117,其输入端与输出端均耦合有滤波电容,其输出端与电压调节端连接有电阻R5,电阻R5与降压稳压器LM117的电压调节端的节点上连接有变阻器RP。

进一步的,继电器两端连接有续流二极管。

进一步的,感应器为RE200B型红外热释电传感器,监控范围广。

进一步的,信号放大器为CA3140,高阻抗,高放大倍数。

进一步的,电压比较器为LM339,专用差动放大器,输入电压范围较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感应器检测人员出入,只有当目标区域有人时,才控制继电器闭合接通电源,进而启动监控设备,使设备仅在能过获取有效视频信息的情况下才运行,以此来降低能耗。

2.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比较简单,仅使用基本元器件即可实现,接口简单,方便制作,同时自身的功耗也比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功耗监控控制装置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功耗监控控制装置的电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单元模块、零部件、结构或传感器等器件,如无特别说明,则均为常规市售产品。

实施例1:一种低功耗监控控制装置,参见图1,采用RE200B作为信号探测器,当有人移动时,探测器的输出引脚2脚发出0.5v左右的感应信号,该信号经电容C4耦合至信号放大器的反相输入引脚,信号放大器选用高阻抗的运算放大器CA3140,并且其同相输入引脚经电阻R1接地,CA3140的输出引脚与反相输入引脚之间还连接有电阻R2和电容C3,上述感应信号经CA3140放大以后输入电压比较器LM339的同相输入端,电压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经电阻R3与供电单元相连,当放大后的感应信号的电压大于电压比较器2脚的电压时,输出引脚1输出高电平,此时三极管Q1导通,进而三极管Q2也导通,三极管Q1和Q2行成达林顿结构,对电压比较器LM339的输出电流进行两次放大来驱动继电器线圈,使其触点能够闭合,该触点设置于接线柱Header2上连接的监控设备的主供电回路上,当其闭合时,监控设备开始工作。继电器线圈两端连接有续流二极管和电阻R24,用于消耗继电器断电的瞬间产生的逆向电流。

图1中的供电电路参见图2,VCC为24V直流电源,可经24V变压器由市电直接获得,该供电电路中降压稳压器LM117的输入端与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容C1和C2接地,其输出端与电压调节端连接有电阻R5,电阻R5与降压稳压器LM117的电压调节端的节点上连接有变阻器RP。通过调整RP的阻值大小即可得到稳定的5V直流电压VDD。

本实施例在安装时,探头应距离地面2米左右,探头的透镜对地面呈13度左右的俯角,以便形成一个监视区,该装置可设置于房间、通道、门窗或围栏等处,一旦发现可疑入侵,则继电器的触点闭合,监控设备开始工作,记录出入人员情况,探头没有感应信号时,监控设备不工作,以此来节约能耗,并且能够初步筛选出有价值的视频,节省视频资源,便于查看。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