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机旋转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5626发布日期:2019-08-07 02:05阅读:10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机旋转阻尼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式耳机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耳机旋转阻尼机构。



背景技术:

见图1所示,这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头戴式耳机的示意图,其包括:头带71、安装在头带71两侧末端的听筒72,其中听筒72与头带71之间通常采用一个连接件73连接。为了提高头戴式耳机的舒适性,并且令头戴耳机可适用于不同头型的使用者,目前生产商不断对此类耳机进行改进。例如,将头戴设计成可伸缩式的;将听筒设计成可转动结构等等。

见图2所示,为了更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可调节功能,目前许多生产商不仅将听筒72 设计成双向转动,即提供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实现转动,并且还可在竖直方向上实现摆动。采用这种结构的头戴式耳机,如果要实现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并且令提供能投稳定在某一角度,就必须要求听筒72的数值方向上的旋转摆动机构必须能够提供一种稳定的阻尼,现有的设计通常采用棘轮结构,或者类似的多点定位结构。这种旋转机构虽然可以提供转动的定位,令听筒克服重力保持在一定的转动角度,但是其最大的不足就是,其提供的定位点有限,只能实现间断的定位,而无法实现线性定位。同时,这种结构较为复杂,在本身空间狭小的耳机上设置,会导致耳机的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人经过不断试验,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可实现在整个旋转范围内任意定位的耳机旋转阻尼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耳机旋转阻尼机构包括:耳机基座、安装在耳机基座上的旋转装置,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与耳机基座固定连接的左、右耳板,固定连接在左、右耳板之间的圆轴、以及与圆轴轴孔配合的转动件,其中所述的转动件具有一未封闭的圆槽,该圆槽包覆于圆轴上,并且圆槽与圆轴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即依靠圆槽与圆轴过盈配合后圆轴表面间产生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并令转动件转动时形成阻尼。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转动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圆槽和连接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包括有圆槽边缘延伸形成的延长板、以及位于延长板两侧弯折成型的连接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该旋转阻尼机构还包括一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连接座和与连接座一体成型的连接销轴,所述的连接座具有一包夹转动件的安装槽,所述的连接部的两连接板分别贴靠在安装槽相对的内壁,并且通过铆钉将连接板与对应一侧的安装槽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部的连接板外侧壁上形成有凸起,于安装槽内壁对应凸起的位置开设有与之对应的卡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连接座形成有与圆轴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圆轴落入该凹槽内。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耳机基座上对应旋转装置形成有装配凹槽;所述的左、右耳板末端向外弯折形成有左、右固定板;所述的左、右固定板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装配凹槽的两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阻尼机构依靠圆槽与圆轴过盈配合后圆轴表面间产生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并令转动件转动时形成阻尼。阻尼大小可以根据圆槽与圆轴前过盈配合的公差以及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决定。相对于现有的棘轮定位等复杂结构,其结构简单,并且可实现在任意角度的线性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耳机基座与旋转装置、连接件之间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装置与连接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装置与连接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耳机旋转阻尼机构,见图1、2所示,其包括:耳机基座1、安装在耳机基座1上的旋转装置20、以及与旋转装置20连接的连接件6。

耳机基座1通常采用塑胶材料制作,在头戴式耳机中通常作为构成头带的部件,其用于旋转装置20的安装。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耳机基座1末端形成有一装配凹槽10,该装配凹槽10用于安装旋转装置20。在装配凹槽10的左右两侧内壁上成型有左、右定位槽11、12。同时在装配凹槽10左右两侧的旁侧分别成型有定位销13和固定螺孔14。

结合图2至图7所示,所述的旋转装置20包括:与耳机基座1固定连接的左、右耳板31、32,固定连接在左、右耳板31、32之间的圆轴4、以及与圆轴4轴孔配合的转动件5。

所述的左、右耳板31、32对称设置,其固定在上述左、右定位槽11、12中。左、右定位槽11、12的造型与左、右耳板31、32造型对应,令左、右耳板31、32分别可以卡嵌固定在左、右定位槽11、12中。另外,在左、右耳板31、32的末端向外弯折形成有左、右固定板311、321;所述的左、右固定板311、321上开设有与上述定位销13 和固定螺孔14对应的销孔312、322和螺孔313、323。安装时,定位销13与对应的销孔312、322配合起到进一步定位作用,同时通过螺钉与固定螺孔14、螺孔313、323 的螺纹配合令左、右耳板31、32固定在耳机基座1上。

所述的圆轴4采用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轴,其两端与分别与左、右耳板31、32固定连接,采用的方式为轴孔配合,即在左、右耳板31、32上分别开设有与圆轴4配合的轴孔310、320。为了保证二者不会产生相对转动,圆轴4的两端采用的是非圆形截面造型,同理,所述的轴孔310、320采用的是与之对应的非圆形造型。

所述的转动件5包括:一体成型的圆槽51和连接部52。圆槽51为一个未封闭的圆槽。所述的连接部52包括有沿圆槽51边缘延伸形成的延长板521、以及位于延长板521 两侧弯折成型的连接板522。

上述的圆槽51用于与圆轴4连接,连接部52用于与连接件6连接。其中,所述的圆槽51包覆于圆轴4上,并且圆槽51与圆轴4之间采用过盈配合,即依靠圆槽51与圆轴4过盈配合后圆轴表面间产生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联接,并令转动件5转动时形成阻尼。阻尼大小可以根据圆槽51与圆轴4之前过盈配合的公差决定,同时也依靠二者之间的摩擦系数。通常,圆槽51的孔径越小,其对圆轴4产生的抱紧作用力越大,所形成的阻尼就越大。由于圆槽51与圆轴4之间采用的是圆周面配合,二者之间的接触面较大,所以可以形成稳定的阻尼。同时,二者之间可在任意角度实现相对固定,从而实现线性的转动定位。

所述的连接件6包括:连接座61和与连接座61一体成型的连接销轴62,所述的连接座61具有一包夹转动件5的安装槽610,所述的连接部52的两连接板522分别贴靠在安装槽610相对的内壁,并且通过铆钉7将连接板522与对应一侧的安装槽610内壁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连接件6与转动件5之间的稳定连接,所述的连接部52的连接板 522外侧壁上形成有凸起523,于安装槽610内壁对应凸起523的位置开设有与之对应的卡槽611。通过凸起523与卡槽611之间的卡嵌定位,实现连接座61与连接部52之间的进一步稳固连接。

另外,所述的连接座61形成有与圆轴4配合的凹槽612,所述的圆轴4落入该凹槽 612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头戴式耳机的听筒采用轴孔配合的方式连接在连接件6的连接销轴62上,实现听筒的水平转动。同时,当需要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听筒时,只需要握住听筒,然后时间一定的外力,克服转动件5的阻尼即可实现听筒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调节。由于使用者施加的力作用在听筒上,通过听筒令该外力的力臂增加,所以不需要费太大的力就可以实现听筒角度的调整。同时,听筒自身的重力产生的力矩不足以克服转动件5阻尼的力矩,所以听筒不会出现自动滑落复位的问题。根据实际测试,采用这种结构形成的阻尼机构可以反复折叠耳机听筒7000次后,听筒仍能保持相对的旋转定位。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