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补光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6623发布日期:2019-07-17 05:23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监控补光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监控补光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监控补光装置被广泛用于卡口电子警察抓拍系统的夜间车牌补光照明。另外,监控补光装置还可以用于停车场等抓拍或检测车牌的系统。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补光效果,常将补光灯和爆闪灯集成为一个补光系统,这样能够在提高补光效果的同时,增加光的利用率,提高了节能效率,从而有效的解决了车牌曝光,摄像机识别车牌困难的问题。

但是,目前,集成了补光灯和爆闪灯集的补光系统,由于补光灯和爆闪灯抓拍的瞬间亮度差异较大,这样很可能会导致车牌过度曝光。而为了缓解车牌过度曝光的情况,通常会将爆闪灯设置于距摄像机较远的位置,将补光灯设置于距摄像机较近的位置,这样虽然可以对补光效果进行调节,但无法使补光灯和爆闪灯同时达到较佳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监控补光装置,以提高补光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补光装置,包括:爆闪灯,以及与所述爆闪灯固定连接的补光灯组,其中:

所述爆闪灯,包括第一光源,以及罩设于所述第一光源的反光杯,所述第一光源固定于所述反光杯的杯底;

所述补光灯组,包括固定板以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多个偏光补光灯,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反光杯靠近杯口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偏光补光灯包括壳体、第二光源以及偏光透镜,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偏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侧,且固定于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偏光透镜为全内反射透镜,所述全内反射透镜的出光侧表面设置有锯齿形偏光光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偏光透镜为双面折射式偏光异性凸透镜。

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偏光补光灯包括壳体、第二光源以及非偏光透镜,所述第二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侧,所述非偏光透镜设置于所述第二光源的出光侧,且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偏光补光灯与所述固定板呈设定角度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偏光补光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固定板一侧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固定板铰接,且所述底板具有多个锁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补光灯组为两组,且设置于所述反光杯相对的两侧,每组所述补光灯组的多个偏光补光灯呈阵列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爆闪灯为气体放电爆闪灯;所述偏光补光灯为恒流驱动或脉宽调制波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补光灯。

本技术方案的监控补光装置,通过将爆闪灯和具有偏光补光灯的补光灯组集成为一体结构,可以使爆闪灯与补光灯组的主光轴成一定的夹角。这样,由于爆闪灯瞬间光强较高容易导致车牌过曝,可使其主光轴对准车窗或者车顶,以减少车牌处照度,使车身、车内人脸和车牌的亮度均衡;补光灯组的光强度较低,可使其主光轴应对准车牌,以提升车牌亮度,从而增加车牌识别率。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监控补光装置可以使爆闪灯与补光灯组根据自身的补光侧重点进行补光,以使其补光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监控补光系统,包括抓拍杆,固定于所述抓拍杆的摄像机,以及如前所述的监控补光装置,所述摄像机与所述监控补光装置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摄像机与所述监控补光装置的间隔为3m~5m。

本技术方案的监控补光系统的监控补光装置,通过将爆闪灯和具有偏光补光灯的补光灯组集成为一体结构,可以使爆闪灯与补光灯组的主光轴成一定的夹角,从而使爆闪灯与补光灯组根据自身的补光侧重点进行补光,其补光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监控补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偏光补光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偏光补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偏光补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偏光补光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监控补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监控补光装置;

2-爆闪灯;

201-第一光源;

202-反光杯;

203-第一主光轴;

3-补光灯组;

301-固定板;

302-偏光补光灯;

3021-壳体;

3022-第二光源;

3023-偏光透镜;

3024-卡槽;

3025-卡接部;

3026-非偏光透镜;

3027-底板;

303-第二主光轴;

4-抓拍杆;

5-摄像机;

501-第三主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补光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补光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当本申请提及“第一”、“第二”、“第三”或者“第四”等序数词时,除非根据上下文其确实表达顺序之意,否则应当理解为仅仅是起区分之用。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补光装置1,包括:爆闪灯2,以及与爆闪灯2固定连接的补光灯组3,其中:

爆闪灯2,包括第一光源201,以及罩设于第一光源201的反光杯202,第一光源201固定于反光杯202的杯底;

补光灯组3,包括固定板301以及固定于固定板301的多个偏光补光灯302,固定板301固定于反光杯202靠近杯口的外侧。

本技术方案的监控补光装置1,通过将爆闪灯2和具有偏光补光灯302的补光灯组3集成为一体结构,可以使爆闪灯2的第一主光轴203与补光灯组3 的第二主光轴303成一定的夹角。这样,由于爆闪灯2瞬间光强较高容易导致车牌过曝,可使其第一主光轴203对准车窗或者车顶,以减少车牌处照度,使车身、车内人脸和车牌的亮度均衡;补光灯组3的光强度较低,可使其第二主光轴303应对准车牌,以提升车牌亮度,从而增加车牌识别率。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监控补光装置1可以使爆闪灯2与补光灯组3根据自身的补光侧重点进行补光,以使其补光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如图2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偏光补光灯302包括壳体3021、第二光源3022以及偏光透镜3023,第二光源3022设置于壳体 3021靠近固定板301的一侧,偏光透镜3023设置于第二光源3022的出光侧,且固定于壳体3021。

通过在偏光补光灯302的第二光源3022的出光侧设置偏光透镜3023,以通过偏光透镜3023来使补光灯组3的第二主光轴303与爆闪灯2的第一主光轴203之间成一定的夹角,这样不仅使偏光补光灯302的结构较为简单,还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对偏光透镜3023进行选择。

其中,偏光透镜3023与壳体3021的固定方式不限,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方案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壳体3021远离第二光源3022的一端设置有卡槽 3024,偏光透镜3023设置有卡接部3025,卡接部3025与卡槽3024配合卡接,该固定方式较简单,且便于偏光透镜3023的更换。

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方案各实施例中,偏光透镜3023的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偏光透镜3023可以为全内反射透镜,全内反射透镜的出光侧表面设置有锯齿形偏光光栅。

通过在全内反射透镜的出光侧设置锯齿状的偏光光栅,这样可通过锯齿形的偏光光栅来实现光的偏置,其结构较为简单。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偏光透镜3023可为双面折射式偏光异性凸透镜。

通过双面折射式偏光异性凸透镜的特有形状可实现光轴的倾斜。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偏光补光灯302 包括壳体3021、第二光源3022以及非偏光透镜3026,第二光源3022设置于壳体3021靠近固定板301的一侧,非偏光透镜3026设置于第二光源3022的出光侧,且固定于壳体3021;偏光补光灯302与固定板301呈设定角度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将偏光补光灯302与固定板301之间呈设定角度设置的结构偏光设置方式来使爆闪灯2与补光灯组3的主光轴成一定的夹角。这样,偏光补光灯302选择非偏光透镜3026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偏光补光灯302 还包括设置于壳体3021靠近固定板301一侧的底板3027,底板3027与固定板 301铰接,且底板3027具有多个锁定位置。

通过在壳体3021靠近固定板301一侧设置与固定板301铰接的底板3027,这样可根据不同的补光要求旋转底板3027,从而对底板3027与固定板301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又由于底板3027具有多个锁定位置,可使其在旋转至对应位置时锁定位置,其调节较为方便,适用范围较广。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中,可选的,补光灯组3为两组,且设置于反光杯202相对的两侧;每组补光灯组3的多个偏光补光灯302呈阵列排布。

通过将补光灯组3设置为位于反光杯202相对的两侧,且每组补光灯组3 的多个偏光补光灯302呈阵列排布,这样在使补光灯组3的布置较为方便简捷,补光装置的结构稳定性较好的基础上,可使补光灯组各处的发光较为均匀,从而进一步提高监控补光装置1的补光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爆闪灯可为气体放电爆闪灯,气体放电爆闪灯的发光效率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偏光补光灯为恒流驱动或脉宽调制波驱动的发光二极管补光灯,该两种类型的发光二极管均为补光灯。

如图6所示,基于相同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监控补光系统,包括抓拍杆4,固定于抓拍杆4的摄像机5,以及如前所述的监控补光装置1,摄像机5与监控补光装置1间隔设置。

本技术方案的监控补光系统的监控补光装置1,通过将爆闪灯2和具有偏光补光灯的补光灯组3集成为一体结构,可以使爆闪灯2与补光灯组3的主光轴成一定的夹角,从而使爆闪灯2与补光灯组3根据自身的补光侧重点进行补光,其补光效果较佳。

请继续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摄像5与监控补光装置1的间隔为3m~5m。

在本实施例中,对摄像机5的第三主光轴501无严格的限制,并且,将摄像机5与监控补光装置1之间的间隔设置为3m~5m的范围,可使摄像机5的拍摄画面更加清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