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97759发布日期:2019-07-31 09:37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云是一种能够在internet上通过按需购买与按使用付费的业务模式,其具有全球级使用、高度可扩展及灵活服务等特点。云可以被分成三种: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通常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或者ap设备)制造商一般会为用户提供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用于用户管理网络内的网络设备,实现监控、运维以及运营等多方面的功能,其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当用户想要进行云管理平台切换时,即将网络设备从其中一个云管理平台切换至另一个云管理平台时,例如图3所示的用户想要从公有云管理平台切换至私有云管理平台,则需要用户首先登录公有云管理平台,批量导出需要切换至私有云管理平台的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将设备信息保存在文件中;然后登陆私有云管理平台,导入保存的设备信息;同时,用户还需要登陆网络设备,将网络设备连接的公有云管理平台地址变更为私有云管理平台地址;特别的,当需要进行配置数据和/或运行数据同步时,还需要用户在公有云管理平台导出相应的数据,并导入至私有云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同步;该过程操作繁琐,需要占用用户较多的时间,云管理平台之间的切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和装置,以提升云管理平台的切换效率。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云管理平台,所述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第二云管理平台为所述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所述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时,同步至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

发送所述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给所述网络设备,以使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地址信息由所述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并将所述同步要素同步至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第二云管理平台为所述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所述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时,同步至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

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发送连接请求给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并将所述同步要素同步至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为所述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基于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而发送;

连接所述网络设备;

获取同步要素,对所述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以将所述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一云管理平台,所述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第二云管理平台为所述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所述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为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时,同步至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

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给所述网络设备,以使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地址信息由所述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为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并将所述同步要素同步至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第二云管理平台为所述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所述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为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时,同步至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址信息,发送连接请求给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并将所述同步要素同步至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六方面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为所述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基于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所发送;

连接单元,用于连接所述网络设备;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同步要素;

同步单元,用于对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以将所述网络设备由所述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为所述第二云管理平台。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仅需用户设置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即可自动完成第一云管理平台与第二云管理平台之间的切换,而无需用户在第一云管理平台中手动批量导出待迁移的数据后,再次导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节约时间,提升了云管理平台的切换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公开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通过公有云管理平台管理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通过私有云管理平台管理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附图3为现有技术中进行云管理平台切换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云管理平台的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网络设备的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7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的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8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云管理平台的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网络设备的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的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它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者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此外,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者,“当……时”,或者,“响应于确定”。

附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云管理平台切换系统包括:第一云管理平台、第二云管理平台和网络设备;

其中,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第二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网络设备与第一云管理平台相连,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ap(accesspoint)设备等。

基于上述系统,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公开提供的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的实施例,在下面各方法实施例中,以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第二云管理平台为私有云管理平台,即从公有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私有云管理平台为例进行说明;从私有云管理平台切换到公有云管理平台的过程,与从公有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私有云管理平台的过程相同,相互参考即可。

附图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第一云管理平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其中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第二云管理平台时,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

步骤102:发送获取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给网络设备,以使网络设备根据地址信息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第二云管理平台,并将同步要素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同步要素包括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

可选的,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同步要素包括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以及网络信息、配置数据、运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而言,第一云管理平台提供人机交互界面,该人机交互界面提供可供用户操作的配置选项和控件。配置选项包括地址信息配置项和同步要素配置项等;其中,地址信息配置项,用于配置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同步要素配置项,用于配置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为第二云管理平台时,需要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进一步的,同步要素配置项包括账号信息配置项、网络信息配置项、网络设备配置选项、配置数据同步选项、运行数据同步选项等;其中,账号信息配置项,用于配置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网络信息配置项,用于在第二云管理平台下有多个网络时,设定进行云平台切换的网络设备添加至第二云管理平台下的哪一个网络中;网络设备配置选项,用于设置需要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至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控件包括切换控件,用于用户操作(例如单击或双击)向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切换请求。

在用户需要进行云管理平台切换时,在上述地址信息配置项中设置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并在上述同步要素配置项中设置需要同步的要素。以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网络信息、配置数据、运行数据均需要同步为例,用户在账号信息配置项中设置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勾选需要同步的网络设备选项,设置网络信息,勾选同步选项和运行数据同步选项,同时用户还可以选择需要同步的运行数据的时段。进一步的,用户在设置结束时,操作切换控件,向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云管理平台切换请求。例如,用户设置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为192.168.1.124,账户信息为private_cloud_user,网络信息为private_network,勾选的网络设备选项为设备1、设备2、设备5,选择同步7天内的运行数据等。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管理平台可以监测人机交互界面中的每个配置选项,在每监测到一个配置选项的触发信息时,获取相应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或同步要素,并发送给网络设备。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管理平台可以监测人机交互界面中的切换控件,在监测到切换控件的触发信息时,获取用户设置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发送获取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给网络设备。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云管理平台可以监测人机交互界面中的切换控件,在监测到切换控件的触发信息时,获取用户设置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并根据获取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生成切换指令;相应的,步骤102中发送获取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给网络设备包括:发送切换指令给网络设备。

进一步的,获取同步要素中的设备信息包括:根据用户选择的网络设备选项,在自身存储的设备信息中查找相应的设备信息。

进一步的,获取同步要素中的配置数据包括:根据用户选择的网络设备选项,获取相应网络设备的配置数据,对获取的配置数据打包得到配置数据包;相应的,将配置数据包发送给网络设备,或者根据配置数据包、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等生成切换指令,其中,配置数据包中包括第一校验信息。

进一步的,获取同步要素中的运行数据包括:根据用户选择的网络设备选项,获取网络设备的运行数据,对获取的运行数据打包得到运行数据包;相应的,将运行数据包发送给对应的网络设备,或者根据运行数据包、第二云平台的地址信息等生成切换指令,其中,运行数据包中包括第二校验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网络设备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失败时,接收网络设备返回的切换失败信息,显示切换失败信息,以供用户查看。

由此,仅需用户设置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即可自动完成第一云管理平台与第二云管理平台之间的切换,而无需用户在第一云管理平台中手动批量导出待迁移的数据后,再次导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提升了云管理平台的切换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网络设备,如图6所示,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其中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第二云管理平台时,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

步骤202:根据地址信息,发送连接请求给第二云管理平台,并将同步要素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

其中,同步要素包括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或者,同步要素包括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以及网络信息、配置数据、运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进一步的,配置数据为含有第一校验值的配置数据包,运行数据为含有第二校验值的运行数据包。

具体而言,第一云管理平台可以监测其人机交互界面中的各个配置选项,在每监测到一个配置选项的触发信息时,分别获取相应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或同步要素,并发送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分别接收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地址信息或同步要素。或者,第一云管理平台监测其人机交互界面中的切换控件,并在监测到切换控件的触发信息时,获取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发送获取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或者,第一云管理平台监测人机交互界面中的切换控件,在监测到切换控件的触发信息时,获取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并根据获取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生成切换指令,发送切换指令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接收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切换指令;相应的,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解析接收的切换指令得到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2之前,还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同步要素生成连接请求;

相应的,步骤202中,将同步要素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包括:通过连接请求指示第二云管理平台在与网络设备连接成功后,对连接请求中含有的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2中根据地址信息,发送连接请求给第二云管理平台之后,还包括:在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成功后,发送同步要素给第二云管理平台,以使第二云管理平台进行同步操作。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02中发送连接请求给第二云管理平台之后,还包括:

判断预设时长内是否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成功,并在判断结果为否时,发送切换失败信息给第一云管理平台,以使第一云管理平台显示切换失败信息给用户。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自行设定,例如为3秒。

由此,网络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切换指令时,自动与第二云管理平台建立连接并对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该过程中,无需用户在第一云管理平台中手动批量导出待迁移数据后,再次导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提升了云管理平台的切换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7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如图7所示,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301: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其中连接请求基于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而发送;

步骤302:连接网络设备;

步骤303:获取同步要素,对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以将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第二云管理平台。

其中,同步要素包括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或者,同步要素包括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以及网络信息、配置数据、运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其中,配置数据为含有第一校验值的配置数据包,运行数据为含有第二校验值的运行数据包。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03中获取同步要素包括:解析连接请求得到同步要素;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根据同步要素生成连接请求,发送连接请求给第二云管理平台;相应的,第二云管理平台解析连接请求得到同步要素,并在与网络设备连接成功后,对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03中获取同步要素包括:在连接网络设备成功之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步要素。

具体而言,网络设备在发送连接请求给第二云管理平台,并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成功后,将同步要素发送给第二云管理平台;相应的,第二云管理平台接收同步要素并对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

进一步的,第二云管理平台对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包括:

确定同步要素的类型;

若同步要素为各个网络设备的共性要素,则根据第一个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并舍弃其他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

若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的特性要素,则根据各个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

具体的,同步要素包括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网络设备需要同步到的账户信息,其为网络设备的特性要素,第二云管理平台分别根据各个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将同步要素包括的设备信息添加至同步要素包括的账户信息对应的账户下,以将设备信息对应的网络设备同步或称注册或称添加至第二云管理平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同步要素还包括网络信息,其为网络设备的特性要素,第二云管理平台分别根据每个网络设的同步要素,将同步要素包括的设备信息添加至同步要素包括的网络信息对应的网络下。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同步要素还包括配置数据,即配置数据包,由于进行云管理平台切换前,每个网络设备通过同一网络与第一云管理平台相连,但是每个网络设备又具有自身独特的配置,因而一些配置数据为共性要素(例如wifi配置等),一些配置数据为特性要素(例如每个网络设备的射频、带宽等);对于共性要素,第二云管理平台根据第一个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中包括的共性配置数据进行配置;特别的,若第二云管理平台根据第一个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包括的共性配置数据配置失败,则根据第二个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包括的共性配置数据进行配置,以此类推。对于特性要素,第二云管理平台分别根据每个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包括的特性配置数据进行配置。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云管理平台根据配置数据包进行配置之前,还包括:根据配置数据包中含有的第一校验值对配置数据进行校验,并在校验通过时,进行配置。其中,校验的过程可以为crc校验,还可以为md5校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同步要素还包括运行数据,由于各个网络设备的运行数据不同,因此为特性要素,第二云管理平台分别根据各个网络设备的同步要素包括的运行数据包,进行运行数据的恢复操作。

由此,第二云管理平台根据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和同步要素,自动完成该同步要素的同步,即自动将第一云管理平台中的待迁移数据迁移至自身;该过程中,无需用户在第一云管理平台中手动批量导出待迁移数据后,再次导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提升了云管理平台的切换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下为本公开提供的一个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的具体实施例,该具体实施例中,以第一云管理平台根据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生成切换指令,网络设备在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成功后发送同步要素给第二云管理平台为例进行说明,方法包括:

步骤401:第一云管理平台获取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

步骤402:第一云管理平台根据获取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生成切换指令;

步骤403: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切换指令给网络设备;

步骤404:网络设备解析接收到的切换指令,得到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

步骤405:网络设备根据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向第二云管理平台发送连接请求;

步骤406:网络设备判断预设时长内是否连接成功,是则执行步骤407;否则执行步骤409;

步骤407:网络设备发送同步要素给第二云管理平台;

步骤408:第二云管理平台根据接收到的同步要素执行同步操作;

步骤409:网络设备发送切换失败信息给第一云管理平台;

步骤410:第一云管理平台显示切换失败信息。

其中,步骤401至步骤410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见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由此,仅需用户在第一云管理平台中设置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即可通过第一云管理平台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网络设备与第二云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自动完成第一云管理平台与第二云管理平台之间的切换,而无需用户在第一云管理平台中手动批量导出待迁移的数据后,再次导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提升了云管理平台的切换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以上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由于所述装置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相似,因此与方法部分相应的内容,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后续不做赘述。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提供的装置可以包括能够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模块,这些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软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本公开并不限定。下面结合附图8-10做具体描述。

附图8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一云管理平台,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第二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如图8所示,云平台切换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其中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第二云管理平台时,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

发送单元12,用于发送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给网络设备,以使网络设备根据地址信息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第二云管理平台,并将同步要素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

其中,同步要素包括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或者,网络设备的设备信息和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账号信息,以及网络信息、配置数据、运行数据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单元13,用于在网络设备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失败时,接收所述网络设备返回的切换失败信息;

显示单元14,用于显示切换失败信息。

附图9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应用于网络设备,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第二云管理平台为所述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如图9所示,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21,用于接收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其中同步要素为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第二云管理平台时,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的要素;

发送单元22,用于根据地址信息,发送连接请求给相应的第二云管理平台,并将同步要素同步至第二云管理平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21,具体用于接收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切换指令,解析切换指令得到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和同步要素。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生成单元23,用于根据同步要素生成连接请求。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连接单元24,用于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

相应的,发送单元22,具体用于接模块24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成功后,发送同步要素给第二云管理平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25,用于判断预设时长内是否与第二云管理平台连接成功;

发送单元22,还用于在判断单元24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发送切换失败响应数据给第一云管理平台。

附图10是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第一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一个,第二云管理平台为公有云管理平台和私有云管理平台中的另一个,如图10所示,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31,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基于第一云管理平台发送的第二云管理平台的地址信息而发送;

连接单元32,用于连接网络设备;

获取单元33,用于获取同步要素;

同步单元34,用于对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以将网络设备由第一云管理平台切换到第二云管理平台。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解析单元35,用于解析连接请求得到同步要素。

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单元31,还用于在连接单元32连接网络设备成功之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同步要素。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同步单元34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同步要素的类型;

若所述同步要素为各个网络设备的共性要素,则根据第一个网络设备对应的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并舍弃其他网络设备相应的同步要素;

若所述同步要素为所述网络设备的特性要素,则根据各个网络设备对应的同步要素进行同步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云管理平台切换装置,与前述实施例提供的云管理平台切换方法,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具有相同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从硬件层面而言,该云管理平台1000包括:存储器1001和处理器1002;

存储器1001,存储有可执行程序;

处理器1002,与存储器1001通信,读取和执行存储器10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云管理平台的时间同步方法。

为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从硬件层面而言,该网络设备2000包括:存储器2001和处理器2002;

存储器2001,存储有可执行程序;

处理器2002,与存储器2001通信,读取和执行存储器20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的时间同步方法。

为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一种云管理平台,从硬件层面而言,该云管理平台3000包括:存储器3001和处理器3002;

存储器3001,存储有可执行程序;

处理器3002,与存储器3001通信,读取和执行存储器30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的时间同步方法。

为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云管理平台的时间同步方法。

为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网络设备的时间同步方法。

为实现上述实施例,本公开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调用和执行时,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云管理平台的时间同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电子、磁性、光学或其它物理存储装置,可以包含或存储信息,如可执行指令、数据,等等。例如,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am(ra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计算机的具体形式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意几种设备的组合。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公开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设备(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而且,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者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者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者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它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