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72298发布日期:2019-08-20 20:26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双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双连接(dc,dualandconnectivity)技术是指终端同时使用由非理想回传(non-idealbackhaul)连接的至少两个互相不同的基站所提供的无线资源。例如主基站(menb,masterenb)和辅基站(senb,secondaryenbs)。

双连接技术下,终端是同时与多个基站进行数据收发的,对于上行方向,终端其自身的最大发送功率会对基站的上行功率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很多上行功率分配的研究,例如,基于不同上行信号的功率分配的优先级,确定menb(主基站)和senb(辅基站)的最小保证功率,或者,通过上行链路天线端口的数量、服务小区的数量,以及被指配的资源块的平均数量等综合确定如何进行menb和senb的功率分配,又或者,根据不同基站的信道质量来进行menb和senb的功率分配,但是无论哪种方法,其所考虑的因素都是片面的,若仅仅考虑不同上行信号的功率分配的优先级,而不考虑不同上行信号发送数据量的大小,无法做到功率分配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性;若仅仅考虑信道质量情况,而不考虑终端的位置信息以及不同基站存在的频率差问题,也将导致上行功率分配存在偏差。

因此,在双连接技术下,终端对应的不同服务基站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分配不合理,大大影响了终端的功率利用率和终端上下行的业务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在双连接技术下,终端对应的不同服务基站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分配不合理,大大影响了终端的功率利用率和终端上下行的业务性能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终端对应的多个连接下的分配信息;其中,分配信息包括业务承载类型、信道质量、业务量以及位置信息;其中,多个连接表示一个终端连接多个基站;

根据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包括:

获取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

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信道质量、业务量、位置信息,计算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

根据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获取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包括:

根据业务承载类型,确定多连接下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

根据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和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包括:

获取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

比较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包括:

若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小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若所述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等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将同一基站对应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确定为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若所述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大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根据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各基站对应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其中,分配功率表示同一基站对应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所述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确定所述终端对各所述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包括:

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确定目标上行信号;其中,目标上行信号的最小功率需求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将同一个基站对应的各目标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进行累加,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根据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各基站对应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包括:

获取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之间的差值;

按照分配因子将该差值进行分配,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其中,分配因子表示各基站的分配权重;

将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累加,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按照分配因子将差值进行分配之前,该方法包括:

根据信道质量和终端对应的各基站上行链路损耗,确定该分配因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分配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分配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终端对应的多个连接下的分配信息;其中,分配信息包括业务承载类型、信道质量、业务量以及位置信息;其中,多个连接表示一个终端连接多个基站;

功率分配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根据获取的分配信息,结合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该方法中,由于分配信息包括了业务承载类型、信道质量、业务量以及位置信息等,这样,在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时,是将多个因素综合进行考虑的,可以更加精准的对各基站对应的需求功率进行确定,进而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避免了考虑因素片面引起基站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分配不合理,大大提高了终端的功率利用率以及业务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该终端与多个基站连接,用于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该终端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其中该基站与第三方设备连接,该第三方设备可以是计算机设备,例如网关,其中,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功率分配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功率分配方法。

在双连接技术中,主基站(menb,masterenb)是指中断s1-mme(s1接口),并向核心网络(cn,corenetwork)作为移动锚点的基站。辅基站(senb,secondaryenbs)是指作为用于向终端提供额外无线资源的基站。在实际网络中,menb可以由macroenb(宏基站)或者宏小区enb或者4genb来表示,与menb相关的服务小区的组称为主小区组(mastercellgroup,mcg);senb可以由小小区或者enb或者smallenb或者5ggnb来表示;与senb相关的服务小区的组称为辅小区组(secondarycellgroup,scg)。在双连接技术下,终端同时使用menb和senb的多个服务小区中的资源进行数据收发,能够有效提高单用户吞吐量。但是基于终端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限制,其对应的不同服务基站的上行功率的分配会影响到终端的利用率和业务性能,基于此,对于在双连接技术下,终端对应的不同服务基站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分配不合理,大大影响了终端的功率利用率和终端上下行的业务性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功率分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具体地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图2-图7的执行主体为计算机设备,其中,其执行主体还可以是功率分配装置,其中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实现成为功率分配的部分或者全部。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2提供了一种功率分配方法,本实施例涉及的是计算机设备先获取终端在不同连接下对应的分配信息,并根据该分配信息结合终端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多个连接下各基站所需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101,获取终端对应的多个连接下的分配信息;其中,分配信息包括业务承载类型、信道质量、业务量以及位置信息;其中,多个连接表示一个终端连接多个基站;。

本实施例中,业务承载类型表示终端在不同基站下承载的业务类型,业务类型分为会话类、流类、交互类、背景类等几种,同时每一种类型有其对应的业务,当终端存在多个业务时,主基站对不同业务进行承载分配,一部分业务由主基站进行承载,一部分业务由辅基站进行承载;例如,终端ue1和ue2,其中ue1存在语音业务和下载业务两种,而ue2存在语音业务和上传业务两种;这两个终端都分别与enb1(基站1)和enb2(基站2)连接,其中enb1均为两个终端的主基站,enb2均为两个终端的辅基站,ue1和ue2的语音业务都承载在主基站enb1中,ue1的下载业务和ue2的上传业务都承载在辅基站enb2中。其中,信道质量表示终端在不同基站下的上行信道质量,可由基站上行接收的信干噪比(sinr,signaltointerferenceplusnoiseratio)来表征;sinr越大,表示信道质量越好,反之,表示信道质量越差,单位为db;当基站存在多个载波时,可以通过对多个载波的上行sinr进行监测处理得到该基站的综合sinr;其中,业务量表示终端在不同基站下承载的上行业务数据的大小,可由基站上行缓存大小或者预发送上行数据大小来表征,例如采用预发送上行数据大小,在4g和5g系统中,都可以用资源块(rb)来表示预发送上行数据大小;其中,位置信息表示终端在不同基站下的上行链路损耗的大小,由于多个连接下的基站采用的频率可能不同,且基站布放的位置也不同,因此终端到不同连接下基站的上行链路损耗也有可能不同,上行链路损耗可通过下行链路损耗来估计或者通过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来估计,单位为db,数值越大,表明距离基站越远,数值越小,表明距离基站越近,示例地,如下表1为举例的ue1的分配信息,如下表2为举例的ue2的分配信息:

表1

表2

示例地,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设备获取终端的分配信息的方式可以是但不限于直接获取终端在各基站下对应的业务承载类型,以及根据基站上行接收的信干噪比确定该信道质量的大小、根据上行缓存大小或者预发送上行数据确定该业务量的大小、根据各基站下的上行链路损耗确定位置信息的大小来确定,其中该上行链路损耗可通过下行链路损耗来估计或者通过终端上报的功率余量来确定。

s102,根据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本步骤中,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表示终端上行发送功率的最大限值,不同终端类型其上行最大发送功率有可能不同,例如:若该终端对应的powerclass等级为class3,则其对应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为23db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举例均已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的最大限值为23dbm进行说明;其中,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表示的是终端的上行功率分配到各基站的最大功率。则基于上述s101步骤中获取的分配信息,计算机设备根据该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个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示例地,计算机设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方式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先获取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并根据上述分配信息估算出各基站的最大需求功率,然后根据各基站的最大需求功率将该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合理的分配到各基站,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当然,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根据上述分配信息确定出分配规则,例如根据大数据或者经验从该分配信息中推算出该分配规则,又或者直接采用预先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将该分配信息作为输入,得到对应的分配规则等。然后基于该分配规则,计算机设备将终端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合理的分配到各基站,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以上列举的对于计算机设备确定该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方式只是一种举例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分配方法,计算机设备根据获取的分配信息,结合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该方法中,由于分配信息包括了业务承载类型、信道质量、业务量以及位置信息等,这样,在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时,是将多个因素综合进行考虑的,可以更加精准的对各基站对应的需求功率进行确定,进而可以更加精确的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避免了考虑因素片面引起基站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分配不合理,大大提高了终端的功率利用率以及业务的性能。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施例对计算机设备根据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则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其涉及的是计算机设备根据业务承载类型确定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并根据该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以及终端的其他分配信息确定各基站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进而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上述s102步骤包括:

s201,获取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

本实施例中,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表示的终端在进行上行发送时各上行信号的序列,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设备获取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的方式,可以是从存储数据库中直接获取预先设定好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也可以是先获取各基站对应上行信号,然后根据各基站对应上行信号设定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获取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的可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该s201步骤包括:

s301,根据业务承载类型,确定多连接下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根据上述s101步骤中获取的终端业务承载类型,确定多连接下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可以依据业务承载类型的方向以及该业务承载类型是否需要上行反馈来确定,示例地,以终端的业务承载类型是语音业务、下载业务和上传业务为例,则计算机设备根据业务承载类型,确定多连接下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的方式可以是:

对于语音业务,其同时存在上下行方向的信号传输,上行方向主要用于承载上行语音业务、上行调度请求(sr,schedulingrequest),上行缓存状态报告(bsr,bufferstatusreport)以及下行语音的反馈信息,其主要涉及pusch(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信道的信号和pucch(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号。

对于下载业务也存在上下行方向的信号传输,该业务主要承载在下行方向,上行方向主要用于承载上行调度请求、上行缓存状态报告和下行业务的反馈信息,主要涉及pucch信道的信号。

对于上传业务同样也存在上下行方向的信号传输,上行方向主要用于承载上行语音业务、上行调度请求、上行缓存状态报告和下行语音的反馈信息,因此主要涉及pusch信道的信号和pucch信道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上行有资源进行数据或者控制信息的传送,则无论哪种业务类型,至少要预留有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信道的上行信号。而对于上述的pusch(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信道的信号,则区分携带控制信息和不携带控制信息两种类型,一般情况下两种情况都会同时存在,对此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302,根据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和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

基于上述s301步骤中确定的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计算机设备结合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其中该预设的排序规则为预先根据实际情况或者需求制定的规则,对于该规则的具体内容,本实施例不做限定,示例地,该预设的排序规则可以是:

(1)mcg(主小区组)或scg(辅小区组)中的主小区的上行信号优先于辅小区的上行信号,pcell(primarycell,主服务小区)的上行信号优先于pscell(primarysecondarycell,主服务小区的辅分量小区)的上行信号;

(2)pcell(主服务小区)的prach(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信号;

(3)包含harq(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sr的pucch信道的信号或包含harq-ack的pusch信道的信号;

(4)包含csi(channelstate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的pucch信道的信号或包含csi的pusch信道的信号;

(5)不包含harq-ack或csi的pusch信道的信号;

其中,以上规则中优先级的(1)>(2)>(3)>(4)>(5),则基于该规则举例一种终端ue1和ue2在不同基站存在的上行信号进行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结果,如下表3的ue1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结果和表4的ue2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结果所示:

表3

其中,enb1prach表示ue1发送至enb1基站的prach信道上行信号;enb2pusch(包含控制信息)表示ue1发送enb2基站的包含控制信息的pusch信道的信号;其他信号标识同理可知,在此不再赘述。

表4

其中,enb1prach表示ue2发送至enb1基站的prach信道上行信号;enb2pusch(包含控制信息)表示终端发送enb2基站的包含控制信息的pusch信道的信号;其他信号标识同理可知,在此不再赘述。

s202,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信道质量、业务量、位置信息,计算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

本步骤中,基于上述s201中确定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计算机设备结合s101步骤中获取的终端的信道质量、业务量、位置信息计算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示例地,以pusch信道的信号为例,计算机设备计算该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可以是依据下述公式确定,即将信道质量sinr、业务量rb以及位置ulpl代入该公式(1)中,则,

其中,mpusch(i)表示业务量rb;pl表示上行链路损耗ulpl(位置信息);p0_pusch(j)表示基于当前信道质量的sinr确定的上行期望接收功率;±(j)表示基站配给终端的部分路径补偿参数,其取值范围例如是0-1之间,δtf(i)表示的是终端的偏移功率,预先定义好的数值,pcmax表示终端自身的最大发送功率值,为预先定义好的固定值,f(i)表示基站发送给终端的一个功率控制命令符,该命令符的取值包括但不限于1、-1、0、3,本实施例对以上公式中的参数取值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pusch、prach和pucch的业务量rb数均可以根据基站的配置给出,而信道质量sinr以及位置ulpl同样可以采用终端在该基站上对应的数值即可,与上述公式同理,对于prach信道信号和pucch信道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同样有对应的公式可以计算得出,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列举,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设备只需要将信道质量sinr、业务量rb以及位置ulpl代入对应公式即可得出对应信道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

例如,下表5为ue1的不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表6为ue2的不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

表5

表6

s203,根据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本步骤中,基于上述s202步骤中确定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计算机设备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示例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根据该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与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之间的大小关系,确定需要分配的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也可以是其他方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分配方法,计算机设备根据终端的业务承载类型确定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然后对该各上行信号进行优先级排序,并根据该优先级排序以及终端的其他分配信息确定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进而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该方法中,架将上行信号的功率分配的优先级、不同上行信号发送数据量的大小以及多个分配信息进行了综合考虑,使得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确定更加精确,避免了考虑因素片面引起基站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分配不合理,大大提高了终端的功率利用率以及业务的性能。

对于计算机设备根据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具体过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如图5所示,上述s203步骤包括:

s401,获取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

本步骤中,计算机设备获取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将上述s202中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进行累加即可,示例地,可参见上述表5和表6中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

s402,比较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得到比较结果。

基于上述s401步骤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计算机设备比较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该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得到比较结果。示例地,计算机设备比较的方式可以是对两者进行差值、熵值等计算,然后确定出该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的比较结果,例如,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大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等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以及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小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

s403,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基于上述s402中的比较结果,计算机设备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其中,对于不同的比较结果,计算机设备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采用不用的方案,可选地,提供针对不同结果的三种可实施的方案,则s403步骤包括:

方案a:若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小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本方案中,上述s402步骤中的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小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表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最大限值不够为所有上行信号分配,则计算机设备根据s201步骤中确定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将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分配至优先级高的上行信号,从而确定出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方案a具体包括:

s501,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确定目标上行信号;其中,目标上行信号的最小功率需求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确定目标上行信号,该目标上行信号的最小功率需求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示例地,以上述表5为例,ue1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为210mw,超过该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23dbm(即200mw),则确定目标上行信号时,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结果可知,ue1对应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中,从enb1prach到enb1pusch(携带控制信息)的最小功率需求之和160mw,满足小于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200mw,剩余的40mw则分配给enb1pusch(不携带控制信息),因此重新修正ue1在不同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以及之和如下表7所示,即为确定的目标上行信号以及其对应的分配功率。

表7

s502,将同一个基站对应的各目标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进行累加,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基于上述s501步骤中,目标上行信号以及其对应的分配功率后,计算机设备将各目标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进行累加,即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示例地,以表7中数据为例,enb1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enb1prach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1pucch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1pusch(携带控制信息)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1pusch(不携带控制信息)最小发送功率需求=20mw+40mw+60mw+40mw=160mw;enb2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enb2prach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2pucch最小发送功率需求=18mw+32mw=40mw。

本方案提供的功率分配方法,计算机设备在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没有剩余的情况下,优先保证高优先级的上行信道\信号的发送,避免了功率需求大的基站得不到更多的功率,而功率需求小的基站却分配了很多的功率的情况,大大提高了提高了终端的功率利用率以及业务的性能。

方案b:若所述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等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将同一基站对应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确定为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本方案中,上述s402步骤中的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等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表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最大限值刚好满足为所有上行信号分配,则计算机设备直接将该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按照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进行一一分配,然后将同一基站对应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确定为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方案c:若所述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大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根据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各基站对应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其中,分配功率表示同一基站对应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

本方案中,上述s402步骤中的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大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表示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最大限值为所有上行信号分配后,还有剩余,则计算机设备依照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先进行一一分配,得到各基站的分配功率,然后将剩余的量再叠加到各对应基站中,得到各基站对应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最后,根据该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各基站对应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其中,各基站的分配功率表示同一基站对应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例如:上述表6中ue2的各基站分配功率为:

enb1的分配功率=enb1prach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1pucch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1pusch(携带控制信息)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1pusch(不携带控制信息)最小发送功率需求=10mw+20mw+30mw+20mw=80mw;

enb2的分配功率=enb2prach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2pucch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2pusch(携带控制信息)最小发送功率需求+enb2pusch(不携带控制信息)最小发送功率需求=5mw+15mw+25mw+15mw=60mw;

下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根据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各基站对应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具体方式:

可选地,如图7所示,方案c具体包括:

s601,获取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之间的差值。

本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之间的差值,例如:上述表8中ue2的不同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为140mw,而终端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23dbm(即200mw),则该差值为200-140=60mw。

s602,按照分配因子将该差值进行分配,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其中,分配因子表示各基站的分配权重。

基于上述s601步骤中的差值,计算机设备按照分配因子将该差值分配给各基站,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其中该分配因子表示各基站的分配权重,可选地,计算机设备根据信道质量和终端对应的各基站上行链路损耗,确定该分配因子。示例地,ue2分别对应的enb1和enb2的分配因子为:

表达式(1):enb1的分配因子=enb1信道质量*enb1上行链路损耗/(enb1信道质量*enb1上行链路损耗+enb2信道质量*enb2上行链路损耗);

表达式(2):enb2的分配因子=enb2信道质量*enb2上行链路损耗/(enb1信道质量*enb1上行链路损耗+enb2信道质量*enb2上行链路损耗)。

则将上述表1中的数据代入该公式表达式(1)和表达式(2)中,得到enb1的分配因子=0.66,enb2的分配因子=0.34。

基于该分配因子,计算机设备确定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的增量为:

enb1的增量=enb1的分配因子*(终端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不同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0.66*(200-140)=40mw;

enb2的增量=enb2的分配因子*(终端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不同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0.34*(200-140)=20mw。

s603,将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累加,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基于上述s602步骤中确定的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计算机设备结合各基站的分配功率,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示例地,基于上述方案c中以表6为例确定的ue2的各基站的分配功率,和上述s602步骤中的确定的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计算机设备设备将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其对应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进行累加,即可得到不同基站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则有:

enb1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enb1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enb1的增量=80mw+40mw=120mw;

enb2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enb2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enb2的增量=60mw+20mw=80mw。

本方案提供的功率分配方法,计算机设备而在终端的上行发送功率最大限值有剩余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功率结合终端的信道质量和需要克服的上行链路损耗进行分配,避免功率浪费,大大提高了终端的功率利用率以及业务的性能。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7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7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包括:分配信息获取模块10、功率分配确定模块11,其中,

分配信息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终端对应的多个连接下的分配信息;其中,分配信息包括业务承载类型、信道质量、业务量以及位置信息;其中,多个连接表示一个终端连接多个基站;

功率分配确定模块11,用于根据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提供了一种功率分配装置,上述功率分配确定模块11包括:优先排序获取单元111、最小需求计算单元112和功率分配确定单元113,其中,

优先排序获取单元111,用于获取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的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

最小需求计算单元112,用于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信道质量、业务量、位置信息,计算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

功率分配确定单元113,用于根据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提供了一种功率分配装置,上述最小需求计算单元112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1121和第二确定子单元1122,其中,

第一确定子单元1121,用于根据业务承载类型,确定多连接下各基站对应的上行信号;

第二确定子单元1122,用于根据终端对各基站的上行信号和预设的排序规则,确定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提供了一种功率分配装置,上述功率分配确定单元113包括:获取子单元1131、比较子单元1132和功率分配确定子单元1133,其中,

获取子单元1131,用于获取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

比较子单元1132,用于比较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得到比较结果;

功率分配确定子单元1133,用于根据比较结果,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功率分配确定子单元1133具体用于若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小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若所述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等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将同一基站对应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确定为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若所述比较结果为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大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则根据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各基站对应的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确定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其中,分配功率表示同一基站对应的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功率分配装置,上述功率分配确定子单元1133还具体用于根据上行发送优先级排序,确定目标上行信号;其中,目标上行信号的最小功率需求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将同一个基站对应的各目标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进行累加,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功率分配确定子单元1133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与各上行信号的最小上行发送功率需求之和之间的差值;按照分配因子将该差值进行分配,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其中,分配因子表示各基站的分配权重;将各基站的分配功率与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增量累加,得到终端对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用于根据信道质量和终端对应的各基站上行链路损耗,确定该分配因子。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功率分配装置,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功率分配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功率分配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功率分配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上述图1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功率分配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图1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终端对应的多个连接下的分配信息;其中,分配信息包括业务承载类型、信道质量、业务量以及位置信息;其中,多个连接表示一个终端连接多个基站;

根据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终端对应的多个连接下的分配信息;其中,分配信息包括业务承载类型、信道质量、业务量以及位置信息;所述多个连接表示一个终端连接多个基站;

根据分配信息和终端的第一上行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对多个连接下各基站的第二上行最大发送功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