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屏幕组合方法及其控制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0490发布日期:2019-11-16 00:01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多屏幕组合方法及其控制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在小型的聚会、毕业典礼、生日庆祝会等场景下,有很多需要共享图片及影像资料给所参加的人员的实际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没法实现多种屏幕的相互连接及同步显示,因此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在不同设备、不同屏幕之间共同显示相同内容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处理容易,图像显示效果好的多屏幕组合方法及其控制设备。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公开一种多屏幕组合方法,用于对多个具有屏幕的设备进行控制,包括设备连接步骤,对至少三个设备进行连接形成设备组群;

设备数量识别步骤,判断设备组群内的设备数量,如果设备数量大于等于3个,则将各设备编号数据传入设备分辨率识别步骤,

设备分辨率识别步骤,对各设备的分辨率进行识别,并将各设备的分辨率识别结果传入虚拟合屏幕步骤;

虚拟合屏幕步骤,按预设规则对各设备的位置进行重排列并形成虚拟合屏幕。

较优的,虚拟合屏幕步骤中,将多个设备的屏幕采用横边或竖边贴合的方法进行屏幕的组合。

较优的,在分辨率不同时,将分辨率最大的设备设置在中间,其他设备按预定方向拼接在其周围形成合屏幕,将最大分辨率的设备放在主要位置,其他设备作为辅助。为了保证拼接后可以达到图像放大的效果,其中每个设备的屏幕应至少和两个其他设备的屏幕相邻。

较优的,计算合屏幕显示区能组成的最大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该长方形内的区域形成最终图像显示区,其他区域形成非图像显示区。

较优的,按分辨率大小从左至右排列拼接成一个虚拟合屏幕。

较优的,设备连接步骤中包括设备验证步骤,通过验证的设备连接至设备组群。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多屏幕组合控制设备,用于对多个具有屏幕的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设备连接模块,对至少三个设备进行连接形成设备组群;

设备数量识别模块,判断设备组群内的设备数量,如果设备数量大于等于3个,则将各设备编号数据传入设备分辨率识别模块,

设备分辨率识别模块,对各设备的分辨率进行识别,并将各设备的分辨率识别结果传入虚拟合屏幕模块;

虚拟合屏幕模块,按预设规则对各设备的位置进行重排列并形成虚拟合屏幕。

较优的,虚拟合屏幕模块将多个设备的屏幕采用横边或竖边贴合的方法进行屏幕的组合。

较优的,在分辨率不同时,将分辨率最大的设备设置在中间,其他设备按预设方向拼接在其周围形成合屏幕,其中每个设备的屏幕至少和两个其他设备的屏幕相邻。

较优的,计算合屏幕显示区能组成的最大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该长方形内的区域形成最终图像显示区,其他区域形成非图像显示区。

本发明通过采用分辨率作为设备排列的标志,而不是设备尺寸作为屏幕排列的标准,只需要控制各像素点播放的图像内容即可,不需要进行画面像素内容的转换计算,数据处理量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发明中设备连接步骤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屏幕组合方法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屏幕组合方法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效果示意图;

附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屏幕组合方法的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另一效果示意图;

附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屏幕组合方法的一种较优实施例中虚拟合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屏幕组合方法的另一较优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多屏幕组合方法的另一较优实施例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一种多屏幕组合方法,用于对多个具有屏幕的设备进行控制,包括设备连接步骤,对至少三个设备进行连接形成设备组群;

设备数量识别步骤,判断设备组群内的设备数量,如果设备数量大于等于3个,则将各设备编号数据传入设备分辨率识别步骤,

设备分辨率识别步骤,对各设备的分辨率进行识别,并将各设备的分辨率识别结果传入虚拟合屏幕步骤;

虚拟合屏幕步骤,按预设规则对各设备的位置进行重排列并形成虚拟合屏幕。

虚拟合屏幕步骤中,将多个设备的屏幕采用横边或竖边贴合的方法进行屏幕的组合。

采用分辨率作为设备排列的标志,而不是设备尺寸作为屏幕排列的标准,只需要播放各像素点播放的图像内容即可,不需要进行画面像素内容的转换计算,数据处理量小。

在分辨率不同时,将分辨率最大的设备设置在中间,其他设备按预定方向拼接在其周围形成合屏幕,将最大分辨率的设备放在主要位置,其他设备作为辅助。为了保证拼接后可以达到图像放大的效果,其中每个设备的屏幕应至少和两个其他设备的屏幕相邻。

计算合屏幕显示区能组成的最大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该长方形内的区域形成最终图像显示区,其他区域形成非图像显示区。可以有效防止图像的失真。

在分辨率不同时,可以按分辨率大小从左至右排列拼接成一个虚拟合屏幕。

进一步的,设备连接步骤中包括设备验证步骤,通过验证的设备连接至设备组群。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多屏幕组合控制设备,用于对多个具有屏幕的设备进行控制,包括

设备连接模块,对至少三个设备进行连接形成设备组群;

设备数量识别模块,判断设备组群内的设备数量,如果设备数量大于等于3个,则将各设备编号数据传入设备分辨率识别模块,

设备分辨率识别模块,对各设备的分辨率进行识别,并将各设备的分辨率识别结果传入虚拟合屏幕模块;

虚拟合屏幕模块,按预设规则对各设备的位置进行重排列并形成虚拟合屏幕。

虚拟合屏幕模块将多个设备的屏幕采用横边或竖边贴合的方法进行屏幕的组合。

采用分辨率作为设备排列的标志,而不是设备尺寸作为屏幕排列的标准,只需要播放各像素点播放的图像内容即可,不需要进行画面像素内容的转换计算,数据处理量小。

在分辨率不同时,将分辨率最大的设备设置在中间,其他设备按预设方向拼接在其周围形成合屏幕,其中每个设备的屏幕至少和两个其他设备的屏幕相邻。

计算合屏幕显示区能组成的最大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该长方形内的区域形成最终图像显示区,其他区域形成非图像显示区,可以有效防止图像的失真。

以下通过较优实施例的详述本发明的原理。

参见图1,首先需要进行设备连接步骤,设备连接模块通过下述设备连接步骤,将需要连入的设备形成设备组群。

(1)建立ap无线网络

(2)接收其他设备的连接需求

(3)发送连接验证码

(4)如果输入错误的验证码或者验证码时间过长,判断验证码失效,不启动连接。

(5)接收到验证码后,生成guid匹配设备发送对应设备号,启动连接

(6)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连接其他设备并形成设备组群。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其他验证方法实现设备接入的连接,验证方法的不同不限定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2-附图5,在上述已经形成的设备组群中,进行下述步骤。

(1)设备数量识别模块判断已经连接的设备数量是否大于3,如果小于3,等待其他设备加入。如果大于3,则进入步骤(2);

(2)设备数量识别模块给各设备编号,并将各设备编号数据传入设备分辨率识别模块;

(3)设备分辨率识别模块获取各设备目前的屏幕分辨率;并将各设备的分辨率识别结果传入虚拟合屏幕模块;

(4)虚拟合屏幕模判断各设备的分辨率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从左至右,采用竖边依次相贴合的方式拼接成一个大屏幕,即设备1的右侧竖边和设备2的左侧竖边相贴合;设备2的右侧竖边和设备3的左侧竖边相贴合……,如果不同则进入步骤(3);

(5)当分辨率不同时,虚拟合屏幕模块将最大分辨率的屏幕放中间,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反向拼接其他屏幕在其周围形成虚拟的合屏幕,即将最大分辨率的设备放在主要位置,其他设备作为辅助。在顺时针方向拼接的情况下,拼接过程为最大分辨率的屏幕即为设备1,它的上侧横边与设备2的下侧横边相贴合,设备3分别将竖边和横边与设备2和设备1相贴合……,在控制屏幕上显示虚拟的合屏幕示意图;

(6)虚拟合屏幕模块计算合屏幕显示区能组成的最大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在该长方形内的区域形成最终图像显示区,其他区域形成非图像显示区,

(7)虚拟合屏幕模块发送图像显示指令给各设备,各设备的显示屏根据合屏幕的计算的显示效果,将获得的图像信息显示在图像显示区。

在该较优实施例下,适合于获得拼接的屏幕上进行显示放大后的图像。

采用分辨率作为设备排列的标志,而不是设备尺寸作为屏幕排列的标准,只需要播放各像素点播放的图像内容即可,不需要进行画面像素内容的转换计算,数据处理量小。

另一方面,将最大分辨率的设备放在主要位置,其他设备作为辅助,可以保证图像可以使用最精细的分辨率进行播放,保证画面的精细,减少画面的失真。可以保证每个图像像素点都可以显示预定图像。

实施例二,参见图6和图7,在已经形成的设备组群中,进行下述步骤

(1)设备数量识别模块判断已经连接的具有屏幕的设备数量是否大于3,如果小于3,等待其他设备加入。如果大于3,则进入步骤(2);

(2)设备数量识别模块给各设备编号,并将各设备编号数据传入设备分辨率识别模块;

(3)设备分辨率识别模块获取各设备目前的屏幕分辨率;并将各设备的分辨率识别结果传入虚拟合屏幕模块;

(4)虚拟合屏幕模块判断各设备的分辨率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从左至右拼接成一个大屏幕。即设备1的右侧竖边和设备2的左侧竖边相贴合;设备2的右侧竖边和设备3的左侧竖边相贴合……

(5)如果不同则按分辨率大小从左至右排列拼接成一个大屏幕.

(6)虚拟合屏幕模块放松图像显示指令给各设备,各设备的显示屏轮播图像或视频。采用分辨率作为设备排列的标志,而不是设备尺寸作为屏幕排列的标准,只需要控制各像素点播放的图像内容即可,不需要进行画面像素内容的转换计算,数据处理量小。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