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09998发布日期:2019-10-30 00:1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pcvr,即pc端虚拟现实技术,对数据吞吐量和时延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无线pcvr的主流产品一般都采用60ghz毫米波技术来实现数据通信。在采用上述技术实现数据通信前,需要先建立波束连接,之后通过建立的波束连接传输数据。但目前波束连接的建立过程复杂费事,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

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

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

可选的,所述发射并控制所述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确定第一波位;

基于所述第一波位发射第一波束以使所述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确定第一波位,包括:

基于预先配置的波位与位置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对应的第一波位。

可选的,还包括:

第一设备侧确定至少一个备份波位,以与第二设备侧建立至少一个备份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设备侧确定至少一个备份波位,以与第二设备侧建立至少一个备份连接,包括:

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以及预置的模型库确定信号最优的至少一个备份波位,以与第二设备建立至少一个备份连接,所述预置的模型库中存储了每一个波位作为连接波位时,所述连接波位之外信号最优的若干个波位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

在包含至少两个第二设备的情况下,分别识别不同的第二设备;

通过不同的通信链路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

或,

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或码分复用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

可选的,所述分别识别不同的第二设备,包括:

发出用于获取第二设备属性及状态信息的识别信号;

接收第二设备依据所述识别信号返回的响应信息;

结合所述响应信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部位位置确定出所述第二设备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包括:

通过摄像头采集第一图像;

依据人头识别算法识别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人物的头部位置;

确定所述头部位置在预设坐标系的坐标位置。

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包括:

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

波束控制模块,用于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波束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

建立连接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所述可执行指令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所述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确定第二设备绑定的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后,直接将第一波束指向处于第一部位位置的第二设备,由于是直接指向,因此能够保证信号最优;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设备需要遍历波位查找信号最优的波位的实现,大大提升了波束匹配速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共公开了第一波束指向用户头部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毫米波天线模块设置摄像头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头部位置与坐标系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射第一波束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立波束连接的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波束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参见图1所示,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的执行主体位于所述第一设备侧,可以是所述第一设备的处理器。所述第一设备与用户不在同一位置,所述第一设备可以但不限制为pcvr中的pc侧的设备,pc端和vr端需要进行数据通信,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虚拟现实体验。由于vr设备通常佩戴在用户头部,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可以是用户的头部位置。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可以依据vr端的佩戴位置具体确定。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首先可以采集其前方的用户图像,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识别出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

步骤102: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在分析确定了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后,第一设备可以控制毫米波阵面发射出第一波束,使得第一波束直接指向第一部位位置。由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为用户佩戴vr设备的部位,因此,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第一设备侧发出的第一波束相对于vr设备的信号最优。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共公开了第一波束指向用户头部位置的示意图。

步骤103: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可以为pcvr设备中的vr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波束后,可以遍历自身所有的波位,以查找确定出基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最优的第二波位,后续第二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发出第二波束。

步骤104: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

第二设备发出第二波束后,直接与所述第一波束建立波束连接,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建立的波束连接,为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信号最优的波束通信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在确定第二设备绑定的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后,直接将第一波束指向处于第一部位位置的第二设备,由于是直接指向,因此能够保证信号最优;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设备需要遍历波位查找信号最优的波位的实现,大大提升了波束匹配速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具体可以包括:通过摄像头采集第一图像;依据人头识别算法识别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人物的头部位置;确定所述头部位置在预设坐标系的坐标位置。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在第一设备侧用于发射波束的毫米波天线模块处增加光学摄像头,如图3所示,这样,通过添加的摄像头采集包括用户的第一图像,然后,调用人头识别算法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识别分析,确定用户头部位置。第一设备系统中可以根据应用环境预置一个二维坐标系,在识别出用户头部位置后,将该头部位置在所述预置的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坐标位置记录下来,后续可根据记录的坐标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一波位,基于所述第一波位发射出的波束能够直接指向用户的头部位置。

其中,预置的二维坐标系可以为依据应用环境确定的二维坐标系,在该二维坐标系中,将应用空间在一个平面中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对应不同的波位。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头部位置与坐标系的对应关系示意图,可结合图4理解上述相关内容,如图4中方框中的点为头部位置中心点,其对应的坐标为(x,y),此中心点所在坐标区域对应的波位为波位n(即第一波位)。

当然,预置的坐标系也可以是三维坐标系,在预置的坐标系为三维坐标系时,第一设备侧的摄像头为深度摄像头。本实施例中,上述二维坐标系的介绍仅为一个示意性的介绍,本申请对采用几维的坐标系的方案并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要保证能够确定用户头部在预置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即可。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发射第一波束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基于上述内容,所述发射并控制所述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可以包括:

步骤501: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确定第一波位。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确定第一波位可以包括:基于预先配置的波位与位置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对应的第一波位。其中波位与位置的映射关系,可以是波位与坐标区域的映射关系。

步骤502:基于所述第一波位发射第一波束以使所述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由于第一波位对应的坐标区域中包括用户头部中心点,因此确定好第一波位后,直接基于所述第一波位发射第一波束,即可保证所述第一波束能够指向用户头部位置。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个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

步骤602: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步骤603: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

步骤604: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

步骤605:第一设备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以及预置的模型库确定信号最优的至少一个备份波位,以与第二设备建立至少一个备份连接,所述预置的模型库中存储了每一个波位作为连接波位时,所述连接波位之外信号最优的若干个波位信息。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了,第一设备侧会预置坐标系,坐标系不同的范围区域对应不同的波位,在确定了第一部位位置所在的坐标系区域后,为了防止第一部位位置和第一设备间的第一波束被遮挡,需要确定几个备份波位,这样,在第一部位位置和第一设备间的第一波束被遮挡时,通过其它波位发射其他的备份波束与虚拟端建立的波束连接实现数据传输。

具体的,第一设备可以预先基于其应用环境进行模型训练,即针对所有波位中的每一个波位,确定将其设为连接波位时,其他信号最优的一个或几个波位,最终形成波位模型库。理论上,所述备份波位对应的坐标系区域距离所述第一波位对应的坐标系区域相邻或距离不远,以保证较优的信号。这样,在第一部位位置确定后,其对应的第一波位也确定下来,根据预置的模型库中第一波位(连接波位)与其备份波位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信号最优的至少一个备份波位,备份波位与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同第一波位与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的过程相同。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建立波束连接的过程示意图,可参照图6理解上述内容。

备份波位的方案,保证在第一设备与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之间存在遮挡,波束信号无法正常传输时,能够由其他备份波位建立的波束连接传输数据,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一个第一设备需要与多个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这种情况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包含至少两个第二设备的情况下,分别识别不同的第二设备;通过不同的通信链路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或,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或码分复用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

其中,所述分别识别不同的第二设备,可以包括:发出用于获取第二设备属性及状态信息的识别信号;接收第二设备依据所述识别信号返回的响应信息;结合所述响应信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部位位置确定出所述第二设备的位置信息。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部位位置如包括头部位置和两个手的位置,第一设备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的应用来确定有几个第二设备,如用户选择的是虚拟现实电影,则第二设备只包括头戴式设备,第一部位位置只包括用户的头部位置;如用户选择的是虚拟现实游戏,则第二设备包括一个头戴式设备和两个手持设备,第一部位位置包括用户头部位置和两个手部位置。

第二设备的属性及状态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头盔,启动状态;或者是左手柄,启动状态等。结合第二设备的属性状态信息以及采集的图像中分析得到的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即可识别不同的第二设备。

在确定了不同的第二设备后,第一设备侧不同的毫米波天线模块可以根据配置信息分别匹配一个第二设备,与其建立波束连接。或者,第一设备在只有一个毫米波天线模块的情况下,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或码分复用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并根据设置要求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能够适用于包括多个第二设备的场景,从而丰富了用户可体验的应用类型。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上述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中详细描述了方法,对于本申请的方法可采用多种形式的装置实现,因此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装置,下面给出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70可以包括:

位置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的执行主体位于第一设备侧,可以是第一设备的处理器。第一设备与用户不在同一位置,第一设备可以但不限制为pcvr中的pc侧的设备,pc端和vr端需要进行数据通信,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虚拟现实体验。由于vr设备通常佩戴在用户头部,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可以是用户的头部位置。具体实现中,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可以依据vr端的佩戴位置具体确定。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首先可以采集其前方的用户图像,然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识别出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

波束控制模块702,用于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在分析确定了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后,第一设备可以控制毫米波阵面发射出第一波束,使得第一波束直接指向第一部位位置。由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为用户佩戴vr设备的部位,因此,在没有遮挡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第一设备侧发出的第一波束相对于vr设备的信号最优。

波束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

其中,所述第二设备可以为pcvr设备中的vr设备。所述第二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波束后,可以遍历自身所有的波位,以查找确定出基于所述第一波束信号最优的第二波位,后续第二设备可以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发出第二波束。

建立连接模块704,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

第二设备发出第二波束后,直接与所述第一波束建立波束连接,所述第一波束和所述第二波束的建立的波束连接,为所述第一设备和所述第二设备之间信号最优的波束通信通道。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在确定第二设备绑定的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后,直接将第一波束指向处于第一部位位置的第二设备,由于是直接指向,因此能够保证信号最优;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第一设备需要遍历波位查找信号最优的波位的实现,大大提升了波束匹配速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位置确定模块701具体可用于:通过摄像头采集第一图像;依据人头识别算法识别确定所述第一图像中人物的头部位置;确定所述头部位置在预设坐标系的坐标位置。

在具体实现中,可以在第一设备侧用于发射波束的毫米波天线模块处增加光学摄像头,通过添加的摄像头采集包括用户的第一图像,然后,调用人头识别算法对所述第一图像进行识别分析,确定用户头部位置。第一设备系统中可以根据应用环境预置一个二维坐标系,在识别出用户头部位置后,将该头部位置在所述预置的二维坐标系中对应的坐标位置记录下来,后续可根据记录的坐标位置确定对应的第一波位,基于所述第一波位发射出的波束能够直接指向用户的头部位置。

其中,预置的二维坐标系可以为依据应用环境确定的二维坐标系,在该二维坐标系中,将应用空间在一个平面中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一个区域对应不同的波位。

当然,预置的坐标系也可以是三维坐标系,在预置的坐标系为三维坐标系时,第一设备侧的摄像头为深度摄像头。本实施例中,上述二维坐标系的介绍仅为一个示意性的介绍,本申请对采用几维的坐标系的方案并不做具体限制,只需要保证能够确定用户头部在预置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即可。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波束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所示,波束控制模块702可以包括:

波位确定模块80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确定第一波位。

具体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确定第一波位可以包括:基于预先配置的波位与位置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部位位置对应的第一波位。其中波位与位置的映射关系,可以是波位与坐标区域的映射关系。

波束控制子模块80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波位发射第一波束以使所述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由于第一波位对应的坐标区域中包括用户头部中心点,因此确定好第一波位后,直接基于所述第一波位发射第一波束,即可保证所述第一波束能够指向用户头部位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90可以包括:

位置确定模块701,用于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

波束控制模块702,用于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

波束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

建立连接模块704,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

备份波位建立模块901,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部位位置以及预置的模型库确定信号最优的至少一个备份波位,以与第二设备建立至少一个备份连接,所述预置的模型库中存储了每一个波位作为连接波位时,所述连接波位之外信号最优的若干个波位信息。

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已经介绍了,第一设备侧会预置坐标系,坐标系不同的范围区域对应不同的波位,在确定了第一部位位置所在的坐标系区域后,为了防止第一部位位置和第一设备间的第一波束被遮挡,需要确定几个备份波位,这样,在第一部位位置和第一设备间的第一波束被遮挡时,通过其它波位发射其他的备份波束与虚拟端建立的波束连接实现数据传输。

具体的,第一设备可以预先基于其应用环境进行模型训练,即针对所有波位中的每一个波位,确定将其设为连接波位时,其他信号最优的一个或几个波位,最终形成波位模型库。理论上,所述备份波位对应的坐标系区域距离所述第一波位对应的坐标系区域相邻或距离不远,以保证较优的信号。这样,在第一部位位置确定后,其对应的第一波位也确定下来,根据预置的模型库中第一波位(连接波位)与其备份波位的对应关系,即可确定信号最优的至少一个备份波位,备份波位与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同第一波位与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的过程相同。

备份波位的方案,保证在第一设备与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之间存在遮挡,波束信号无法正常传输时,能够由其他备份波位建立的波束连接传输数据,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一个第一设备需要与多个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这种情况下,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还可以用于在包含至少两个第二设备的情况下,分别识别不同的第二设备;通过不同的通信链路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或,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或码分复用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

其中,所述分别识别不同的第二设备,可以包括:发出用于获取第二设备属性及状态信息的识别信号;接收第二设备依据所述识别信号返回的响应信息;结合所述响应信息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部位位置确定出所述第二设备的位置信息。

第二设备的属性及状态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头盔,启动状态;或者是左手柄,启动状态等。结合第二设备的属性状态信息以及采集的图像中分析得到的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即可识别不同的第二设备。

在确定了不同的第二设备后,第一设备侧不同的毫米波天线模块可以根据配置信息分别匹配一个第二设备,与其建立波束连接。或者,第一设备在只有一个毫米波天线模块的情况下,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或码分复用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建立波束连接,并根据设置要求分别与不同的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能够适用于包括多个第二设备的场景,从而丰富了用户可体验的应用类型。

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任意一种建立波束连接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实施例中的位置确定模块、波束控制模块、波束接收模块模块、建立连接模块等均作为程序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上述程序模块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处理器中包含内核,由内核去存储器中调取相应的程序模块。内核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通过调整内核参数来实现回访数据的处理。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存储器包括至少一个存储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建立波束连接的方法。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包括:第一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部位位置;发射并控制第一波束指向所述第一部位位置;接收第二设备发射的第二波束,所述第二波束基于第二波位发出,所述第二波位为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波束进行波束扫描确定的信号最优的波位;基于所述第二波位建立波束连接。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