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框电视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33792发布日期:2019-07-10 10:27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无边框电视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边框平板电视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边框电视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高颜值、极致薄、极简化、无边框成了正在引领平板电视的消费热潮,无边框设计,使其正面看上去就像一块玻璃,拥有无限延伸的视觉观感。无边框平板电视产品成为近年来的外观流行趋势。目前,行业无边框的电视产品大多采用专用的无边框OC,本专利中下文称该类无边框OC为圆角OC;其中液晶屏中玻璃+驱动+电路板等称为Open cell(简称为OC),液晶屏的玻璃由上偏+玻璃基板+下偏组成。

无边框电视产品专用的圆角OC,在相应的拐角处以及边沿需磨圆角;其在玻璃侧棱边需要封胶防止圆角OC边沿漏光,因增加了几道工序,使得圆角OC的专用全面屏价格昂贵,资源少,其圆角OC成本占整机成本的80%以上。如今电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如能采用普通的直角OC做无边框平板电视产品,不仅丰富了OC资源,而且普通直角OC价格偏低,大大增加了电视厂家利润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根据直角OC产品的特性,因相应的拐角没有磨圆角处理,在该直角位置处玻璃脆弱,易导致破片等缺陷;而且传统的无边框电视中的中框由于采用无缝折弯中框结构,其在折弯的拐角处具有内圆角结构,为保证拐角处OC与中框之间的装配间隙,无缝折弯中框也不能直接适用于直角OC的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直角OC组装为无边框平板电视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边框电视安装结构,包括直角OC、中框和背板,在中框上朝向内侧设置有与直角OC上靠近边沿部分的侧面贴合的第一延伸部和与背板上靠近边沿部分的侧面贴合的第二延伸部,所述中框由横向中框和纵向中框拼接而成,横向中框和纵向中框二者的其中一端端部对应拼接后形成直角连接结构;在横向中框和纵向中框的拼接处,在横向中框和纵向中框二者上的第一延伸部上和/或第二延伸部上设置有沉坑,并且横向中框和纵向中框上相应的沉坑拼接后形成直角形沉坑结构,在所述直角形沉坑结构内设置有直角形钢片,通过直角形钢片将横向中框和纵向中框在拼接处连接。

进一步的是:在中框上与直角OC的边沿所对应的端面设置有折弯挡部,所述折弯挡部与直角OC的边沿所对应的端面之间的间距L为1mm-1.5mm。

进一步的是:间距L的取值为1.2mm。

进一步的是:所述折弯挡部从直角OC的外侧表面凸出,并且其凸出高度H为0.3mm-1mm。

进一步的是:高度H的取值为0.5mm。

进一步的是:所述直角形钢片粘接于直角形沉坑结构内部。

进一步的是:在横向中框和纵向中框二者的端部拼接处分别设置为楔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边框电视安装结构,实现了将普通的直角OC组装为无边框平板电视的效果,通过横向中框和纵向中框的拼接实现了在拐角处的直角连接结构,确保了在拐角处中框与直角OC之间具有足够的装配间隙。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沉坑,并且在沉坑内加装直角形钢片确保了中框拼接处的连接强度。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还通过合理地预留折弯挡部与直角OC的边沿所对应的端面之间的间距L,起到对直角OC边沿的缓冲保护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中还通过合理地设置折弯挡部从直角OC的外侧表面凸出一定的高度,在此结构下可无需对侧边缝隙进行封胶处理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漏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边框电视安装结构装配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中框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中框拼接后并且安装直角形钢片后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背侧视图;

图8为图6中C-C截面的剖视图;

图9为直角OC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图11圆角OC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为:直角OC1、中框2、背板3、第一延伸部4、第二延伸部5、横向中框21、纵向中框22、沉坑6、直角形沉坑结构7、直角形钢片8、折弯挡部9、圆角OC10、连接体11、连接体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示的直角OC参照附图9和附图10中所示的结构,其在相应的拐角处以及在边沿处均未进行磨圆角处理。而本实用新型中所示的圆角OC参照附图11和附图12中所示,其在相应的拐角处需要进行磨圆角处理,并且在其边沿处也进行了磨圆角处理。

如1至图10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边框电视安装结构,包括直角OC1、中框2和背板3,在中框2上朝向内侧设置有与直角OC1上靠近边沿部分的侧面贴合的第一延伸部4和与背板3上靠近边沿部分的侧面贴合的第二延伸部5,所述中框2由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拼接而成,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二者的其中一端端部对应拼接后形成直角连接结构;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的拼接处,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二者上的第一延伸部4上和/或第二延伸部5上设置有沉坑6,并且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上相应的沉坑6拼接后形成直角形沉坑结构7,在所述直角形沉坑结构7内设置有直角形钢片8,通过直角形钢片8将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在拼接处连接。

其中,直角OC1上靠近边沿部分的侧面需要贴合到第一延伸部4上以进行装配,如附图2中所示,通常会在中间设置连接体11进行连接,该连接体11可采用泡棉类双面胶带,使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以及易于拆卸返修等优点。同理,背板3上靠近边沿部分的侧面需要贴合到第二延伸部5上以进行装配,也可在中间设置连接体12进行连接,该连接体12可采用AB胶水或者VHB胶带进行粘接,确保粘接牢固不易脱落。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中框2采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进行拼接,因此相对于采用无缝折弯形式的中框而言,通过拼接后能够形成直角连接结构,如附图1中虚线所示的圆圈内圈出的区域所示。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拐角处确保拼接所形成的直角连接结构能够与直角OC1的拐角处匹配,并具有足够的装配间隙,避免触碰到直角OC1的拐角部位,进而避免因直角OC1在拐角处的脆弱情况而造成直角OC1的破片情况,使得能够直接使用直角OC1组装呈无边坡电视产品。

而且,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提高中框2在拼接处的连接强度,进一步设置有相应的沉坑6结构以及在沉坑6内加装有相应的直角形钢片8。具体的,直角形钢片8可通过粘接连接方式粘接于直角形沉坑结构7内部,并且直角形钢片8在安装后其表面应当与沉坑6外沿对应的表面平齐。

不失一般性,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二者上的第一延伸部4上或二者的第二延伸部5上设置有沉坑6,当然为了提高拼接连接强度,也可同时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二者上的第一延伸部4上和二者的第二延伸部5上同时设置有沉坑6。其中附图2中所示即为同时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二者上的第一延伸部4上和二者的第二延伸部5上同时设置有沉坑6的情况;相应的,此时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的同一拼接处的两侧会分别设置有直角形钢片8;如附图6和附图7所示。

不失一般性,本实用新型为了提高直角形钢片8的通用性,其可设置为正反面通用的结构,以减少零件种类和增加通用性。另外,直角形钢片8也可根据需要保留本色或处理成黑色,以达到更好的遮蔽效果。另外,为保证中框2拼接后在拼接处无漏光缺陷,拼接处还可以用黑色遮光胶水堵缝处理。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中框2采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拼接而成,因此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可根据需要喷涂呈不同的颜色,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颜色的搭配。

另外,为了便于拼接,参照附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在横向中框21和纵向中框22二者的端部拼接处分别设置为楔形结构;所述的楔形结构具体可呈三角形结构。

不失一般性,通常在中框2上与直角OC1的边沿所对应的端面设置有折弯挡部9,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设置所述折弯挡部9与直角OC1的边沿所对应的端面之间的间距L为1mm-1.5mm;例如设置L为1.2mm;在该间距的情况下,可保证中框2与直角OC1的边沿之间具有足够的转配间隙,进而提高因中框局部受力变形而容易导致直角OC1边沿受力破损的问题,能够提高对直角OC的保护效果。

另外,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在边沿处存在漏光现象,需要在直角OC1边沿处的缝隙内进行封胶处理。为了在无需进行封胶处理的情况下同样具有较好的防漏光效果,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设置所述折弯挡部9从直角OC1的外侧表面凸出,并且其凸出高度H为0.3mm-1mm;例如优选设置H的值为0.5mm。由于折弯挡部9从直角OC1的外侧表面凸出,因此减小了视觉角度,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漏光效果;并且理论上凸起高度越高,防漏光效果越好;同时由于凸出高度相对较低,因此在视觉效果上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