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1340发布日期:2019-12-17 21:37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终端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电子书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出于防止终端意外跌落损伤为目的的防护性移动终端保护壳也越来越普及。在移动终端保护壳增加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在外出时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充电。现有的太阳能发电移动终端保护壳通常只有给移动终端应急充电的功能,功能单调且体积较大不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移动终端保护壳功能单调及结构不紧凑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

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用于保护移动终端,包括:显示屏幕;保护壳基体,形成有用于固定并收容所述移动终端的收容槽;太阳能电池组件,固设于所述保护壳基体远离所述收容槽的一侧;储能元件,固设于所述保护壳基体的收容槽内,所述储能元件能够储存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电能;控制电路板,固设于所述保护壳基体的收容槽内,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储能元件及所述显示屏幕电连接;其中,所述显示屏幕固设于所述保护壳基体,且位于所述保护壳基体靠近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一侧,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开设有与所述显示屏幕对应的避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基体开设有固定孔,所述显示屏幕固设于所述固定孔中。

进一步地,进一步包括:固定框,套设并固定所述保护壳基体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幕为led显示屏,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幕显示不同的颜色或图案。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幕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触点,所述保护壳基体具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控制电路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至少一个弹性导通件穿过所述瞳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触点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触点接触连接实现。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中封装有第一太阳能电池芯片和第二太阳能电池芯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设置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远离所述保护壳基体一侧的表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壳上集成通过太阳能电池芯片提供电源的显示屏幕,不仅使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显示更加丰富,个性化,并且,不需要额外消耗移动终端自身的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移动终端保护壳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至图2,本发明提供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用于保护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包括:显示屏10、保护壳基体50、太阳能电池组件30、储能元件60和控制电路板70。

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装置,以下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和图示,但是并不代表移动终端局限为手机。

显示屏10可以为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等可以显示不同色彩和图案的电子显示屏。保护壳基体50形成有用于固定并收容移动终端的收容槽。太阳能电池组件30,固设于保护壳基体50远离收容槽的一侧。储能元件60,固设于保护壳基体50的收容槽内,储能元件60能够储存太阳能电池组件30产生的电能。控制电路板70,固设于保护壳基体50的收容槽内,控制电路板70与太阳能电池组件30、储能元件60及显示屏幕10电连接。其中,显示屏幕10固设于保护壳基体50,且位于保护壳基体50靠近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一侧,太阳能电池组件30开设有与显示屏幕10对应的避位孔301。

上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通过设置保护壳基体50、太阳能电池组件30,和显示屏幕10,太阳能电池组件30产生的电能可以为显示屏幕10供电,此外,还可以为移动终端提供电能,延长移动终端的续航使时间。通过控制电路板70和储能元件60,可以将太阳能电池组件30产生的电能进行存储。通过设置显示屏幕10可以对移动终端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动态显示不同个性化的图案。例如:可以根据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动态光电转化效率,或者储能元件60的动态存储电量控制显示屏幕显示不同的图案。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屏幕10的图案是一个小树苗,控制电路板70可以根据储能元件60存储的电量来控制小树苗不断的长出小树叶,存储的电量越多,长出的小树叶就越多。太阳能电池组件30固设于保护壳基体50远离收容槽的一侧,使得移动终端保护壳较为紧凑120,保护壳基体50将移动终端与太阳电池组件30隔离开,还可能避免太阳能电池组件3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到移动终端。

保护壳基体50主要用于固定移动终端,还可以承载其他元件。安装有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移动终端掉落或发生磕碰时,保护壳基体50可以对移动终端进行保护。保护壳基体50可以为显示屏幕10、太阳能电池组件30、储能元件60和控制电路板70提供支撑。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壳基体50形成有收容槽,收容槽的形状与移动终端的形状匹配,从而能将移动终端收容在收容槽。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储能元件60和控制电路板70也收容在收容槽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收容槽110不限于完全收容移动终端,只要能部分收容以保护移动终端即可。

太阳能电池组件30,固设于保护壳基体50远离收容槽的一侧。太阳能电池组件30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控制电路板70将电能存储于储能元件60中。存储元件60通过控制电路板70给显示屏幕10供电。此外在移动终端电量不足时为移动终端提供电能,延长移动终端的续航时间。太阳能电池组件30可以为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或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组件。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30为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组件。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较高,单位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量较高,且厚度较小,可以进一步减轻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重量,增加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实用性。如图2所示,结合移动终端保护壳100的正面形状,太阳能能电池组件30适于在显示屏幕10对应的避位空301的两侧分别封装第一太阳能电池芯片302和第二太阳能电池芯片303,第一太阳能电池芯片301和第二太阳能电池芯片302之间可以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增大发电功率。

显示屏幕10固设于保护壳基体50,例如:通过粘胶固设,且位于保护壳基体50靠近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一侧,太阳能电池组件30开设有与显示屏幕10对应的避位孔301,使得显示屏幕能够外露,又不至于遮挡住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表面。

显示屏幕10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矩形。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壳基体50还开设有固定孔804,显示屏幕10固设于固定孔804中。相应地,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避位孔301的位置与固定孔804相对应。采用此种结构,显示屏幕10能够被更稳定的固定。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框40套设并固定保护壳基体50和太阳能电池组件30,使得保护壳基体50和太阳能电池组件30能够更好的固定。通常情况下,保护壳基体50和太阳能电池组件30之间还会通过粘胶固定。保护壳基体50能够防震,在跌落时保护移动终端,而固定框40通常采用低密度、高强度、塑性好的材料,硬度相对较高,能加强保护壳基体50的整体强度,二者配合可以确保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对移动终端的保护强度。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板7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触点801;太阳能电池组件3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触点(未图示),保护壳基体50具有至少一个通孔803,控制电路板70与太阳能电池组件30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至少一个弹性导通件802穿过通孔803与至少一个第一触点801和至少一个第二触点接触连接实现。

第一触点801和第二触点可以为圆形触点,或矩形触点,或椭圆形触点,或其他任意形状的触点。

弹性导通件802可以为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弹性形变性能且可以将控制电路板70上的第一触点801与对应的太阳能电池组件30上的第二触点之间电导通的部件。例如,弹性导通件802可以为弹簧顶针,或弹片,或弹性电池连接器。

弹性导通件802与第一触点801固定相连。例如,弹性导通件802与第一触点801。由此,可以提高装配效率。弹性导通件802的下端焊接在第一触点801上,当保护盖板20装配到保护壳基体50上,可以使弹性导通件802的上端穿过通孔803即可。由于弹性导通件802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弹性形变性能,当保护盖板20与防护壳基体50固定在一起后,可以迫使弹性导通件802发生弹性形变,使对应的第一触点801与第二触点能够被可靠地导通。该技术方案装配简单,生产效率,良率均高。并且,由于弹性导通件802与保护盖板20并非固定相连,便于后期拆卸维修、维护。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组件30通过点胶的方式粘贴于保护壳基体50。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30也可以通过固定框40与保护壳基体50固定。

控制电路板70与显示屏幕10电连接,控制电路板70能够控制显示屏幕10的开启、闭合及个性化图案显示。通过控制电路板70控制显示屏幕10,从而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控制电路控制显示屏幕10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可以根据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动态光电转化效率,或者储能元件60的动态存储电量控制所述显示屏幕显示不同的图案。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屏幕10的图案是一个小树苗,控制电路板70可以根据储能元件60存储的电量来控制小树苗不断的长出小树叶,存储的电量越多,长出的小树叶就越多。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100还包括保护盖板20。保护盖板20设置于太阳能电池组件30远离保护壳基体50的一侧,用于防止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机械损伤。

保护盖板20可以防止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机械损伤,同时对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内部的元件进行保护。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盖板20可以为3d玻璃材质。保护盖板20可以保证光线照射到太阳能电池组件30上。3d玻璃材质中间和边缘可以采用弧形设计,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触摸手感。3d玻璃材质可以在保证良好的透光率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抗刮擦能力,防止因表面封装材料刮花后影响太阳能的发电效率。保护盖板20在与太阳能电池组件30装配到一起后,可以通过粘胶粘贴在一起。

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保护盖板20比太阳能电池组件30大,保护盖板20比太阳能电池组件30大的区域丝印形成与太阳能电池组件30外观一致的图案层以保证整体外观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20本身就能抗划伤,则保护盖板90可以省略。

透明保护盖板20与太阳能发电芯片30两者封装后以点胶的方式粘贴于保护壳基体50上,以构成盖板组件。盖板组件与保护壳基体50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保护壳100还包括摄像头装饰件210。摄像头装饰件210设置于保护盖板20远离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一侧。

移动终端保护壳100通过将太阳能电池组件30集成于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中,可以实现移动终端保护壳100脱离外接充电装置实现自行发电。移动终端保护壳100产生的电能利用内置的储能元件60进行存储,可以给显示屏幕10供电,还可以应急给移动终端进行充电。动终端保护壳100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30,接受通过保护盖板20透入的光线进行发电,并将电能存储在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内部的储能元件60中。储能元件60中的电能一方面供应显示屏幕10工作,另一方面用来给移动终端进行应急充电。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壳100,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30,用于将接收到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显示屏幕10,用于显示图案;储能元件60,用于储存太阳能电池组件30产生的电能,并给显示屏幕10供电;控制电路板70,与太阳能电池组件30、储能元件60和显示屏幕10电连接,用于根据太阳能电池组件30的动态光电转化效率,或者,储能元件60的动态存储电量控制所述显示屏幕显示不同的图案。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显示屏幕10的图案是一个小树苗,控制电路板70可以根据储能元件60存储的电量来控制小树苗不断的长出小树叶,存储的电量越多,长出的小树叶就越多。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无线收发模块90,无线收发模块90由所述储能元件60供电,与控制电路板70电连接,控制电路板70还用于根据无线收发模块与移动终端无线交互的数据控制显示屏幕10显示不同的图案。

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壳上集成通过太阳能电池芯片提供电源的显示屏幕,不仅使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显示更加丰富,个性化,并且,不需要额外消耗移动终端自身的电能。显示屏幕可以根据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动态光电转化效率,或者,储能元件的动态存储电量控制所述显示屏幕显示不同的图案,更加强了移动终端保护壳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交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保护壳,通过在移动终端保护壳上集成通过太阳能电池芯片提供电源的显示屏幕,不仅使移动终端保护壳的显示更加丰富,个性化,并且,不需要额外消耗移动终端自身的电能。显示屏幕可以根据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动态光电转化效率,或者,储能元件的动态存储电量控制所述显示屏幕显示不同的图案,更加强了移动终端保护壳与终端用户之间的交互。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