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0461发布日期:2019-11-15 22:1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管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是城市中工作、生活、学习的人们的常用代步工具。一方面,工商业地产、居民住宅集中化集群式开发造就了车位资源稀缺,找到车位停车是车辆使用人员经常需要处理的任务;另一方面,城市面积、人口跳级式扩容,又进一步加剧城市车位资源紧张。特别是人员往来流量较大的地理区域,现有的地下场车位和园区停车场车位,已经很难满足人们的正常停车需求。为了缓解车位资源紧张,人们在预定道路段的道路边侧顺次划设多个停车位形成路侧停车场来停放车辆。

路侧停车位的管理主要有三种管理模式:(1)指派多个车位管理员来按段管理预定数量车位,配合埋设于车位下方的地磁传感器,对车位停放车辆进行人工计时收费,这样存在人力投入成本过高,且破坏路面,车位管理效率低的技术问题,(2)在路侧设置视频桩,视频桩的高度一般为1米左右,当车辆驶入停车位之后,车辆会遮挡视频桩的视线,视频桩就难以获取邻近车道以及周边区域的车辆图像信息,功能受限;而且一个视频桩只能管理一个车位,当需要管理多个车位时,需要安装多个视频桩,会导致通电通网施工难度大,这样将增大了整个停车管理的成本,且当道路两侧安装有栏杆时,视频桩容易被遮挡,密集部署视频桩也影响行人通行;(3)基于t型监控杆的停车管理系统是将t型监控杆设在人行道或者路肩上,对应的在t型监控杆上依次设置若干组摄像机,摄像机分别管理对应的停车位,这样的设置需要t型监控杆的横杆要有足够的长度来布置摄像机,每个摄像机都需要有单独的壳体以及遮光沿,且摄像机一旦安装好,其角度调节很困难,因此这种安装方式会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摄像机角度易于调节、且视线不易被遮挡、风阻小的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圆柱形壳体,所述圆柱形壳体顶部设有盖体,所述圆柱形壳体底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经底托与所述圆柱形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圆柱形壳体内侧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摄像机。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杆套装在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盖体一端的凸起以及设在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一端的卡槽,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扣合连接。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还包括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摄像机经l型支架实现手动角度调节。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还包括电机,所述摄像机经l型支架实现电动角度调节。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托上等距设有若干滑槽,所述底托的中部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所述支撑杆连通。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侧面开有视窗,所述摄像机的镜头对准视窗。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设为翻盖式盖体,所述翻盖式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翻盖式盖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壳体的另一端扣合连接。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设为螺钉式盖体,所述螺钉式盖体的两端分别扣合在所述圆柱形壳体上。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体设为半圆弧状。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还包括遮阳盖,所述遮阳盖与所述圆柱形壳体一体化或分体设置。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还包括设在圆柱体壳体外部的装饰盖。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主控器,所述主控器设在圆柱形壳体内部或设在监控杆上,所述主控器用于对摄像机获取的车辆出入场图像进行处理,获取停车事件信息。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网络通信设备,所述网络通信设备与所述主控器、所述摄像机通信连接。

作为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备顶装或吊装在监控杆上。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中的多台摄像机集中安装在一个圆柱形壳体内,每台摄像机用于获取不同区域内的车辆出入场图像,方便同时管理多个车位,这样不仅节省了摄像机的安装空间和安装成本,方便维修;而且每台摄像机可以沿着l型支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调节,拓宽了监控视角;同时多台摄像机分区域管理,提高了车辆的跟踪检测能力,能更好的获取停车数据信息;同时整个圆柱形壳体可以沿着底托旋转,用于整体调节监控角度,圆柱形壳体侧面开有视窗使得摄像机监控停车位的视角更宽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盖体开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底托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遮阳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顶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吊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吊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圆柱形壳体1,所述圆柱形壳体1的顶部设有盖体3,所述盖体3设为翻盖式盖体301,该翻盖式盖体的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壳体1的一端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圆柱形壳体1的另一端扣合连接;所述圆柱形壳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经底托5与所述圆柱形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圆柱形壳体1内侧底部设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上设有五台摄像机4,

由于圆柱形加工灵活,拓展性强,故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圆柱形壳体作为设备壳体,可以根据摄像机的数量来选择圆柱形壳体的长度,不需要再重新建模,降低了加工成本。

为了使得每台摄像机可以更准确的拍摄其所管理车位的图像信息,在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侧面开有视窗8,所述摄像机的镜头对准视窗,视窗设为矩形,视窗的大小以不遮挡摄像机的镜头为宜,具体在设置时,视窗可以设为多个,每台摄像机对应设置一个视窗,也可以多台摄像机对应设置一个视窗。

如图2所示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盖体开启结构示意图,所述设备还包括锁紧装置6,所述锁紧装置6包括设在所述翻盖式盖体一端的凸起601以及设在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一端的卡槽602,所述凸起601插入所述卡槽602内,使得盖体3与所述圆柱形壳体1锁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为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盖体3设为螺钉式盖体302,所述螺钉式盖体的两端分别扣合在圆柱形壳体上,然后通过螺钉紧固,安装方便。

上述翻盖式盖体301和螺钉式盖体302均设为半圆弧状,半圆弧状盖体的设计不仅降低加工难度,而且可以减小设备的风阻。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的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底座7,所述支撑杆2的下部套装在所述底座7内并与所述底座7转动连接,这样可以使得圆柱形壳体1相对于底座7左右旋转,用于辅助调摄像机的左右监控角度。

如图5所示为底托结构示意图,所述底托5上等距设有若干滑槽501,所述底托5通过螺钉与圆柱形壳体1的底部固定,所述底托3可沿着滑槽前后转动,在安装时,将摄像机调到合适的位置之后,将螺钉锁紧即可;所述底托5的中部设有穿线孔502,摄像机、网络通信设备以及主控器等的走线均通过所述穿线孔502。

如图6所示的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影响摄像机的拍摄效果,在所述设备顶部还设有遮阳盖9,根据安装需要,遮阳盖9与圆柱形壳体一体化设置或分体设置,如图7所示为遮阳盖9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遮阳盖9包括壳体901和遮光沿902,所述遮光沿902与壳体901一体化设置,所述壳体901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圆柱形壳体1上。

为了防止雨水或其它杂物进入圆柱形壳体内部,在所述圆柱形壳体的两侧设有装饰盖10,该装饰盖可与遮阳盖9一体化设置。

如图8所示该设备的应用场景图,所述摄像机4经l型支架5安装在支撑板上,每台摄像机4用于分区域获取车辆出入场图像,并管理监控杆下若干停车位,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机4设有五台,该五台摄像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路侧停车场景的停车图像进行拍摄,左侧两台用于拍摄出入监控杆左侧区域停车位的车辆的图像,右侧两台摄像机用于拍摄出入监控杆右侧区域停车位的车辆的图像,中间的摄像机用于拍摄进出监控杆下方区域停车位的车辆的图像,每台摄像机用于拍摄路侧两个停车位的车辆进出场的图像信息,并将车辆进出场的图像信息发送至主控器,主控器通过图像识别算法识别出车辆信息和车牌信息,并根据车辆信息和车牌信息以及车辆出入场时间确认停车事件,方便计费以及停车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每台摄像机的拍摄范围均很广,每台摄像机拍摄的区域图像有重叠部分,在进行停车管理时,可将每台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信息共享,得到精确的停车事件。

该圆柱形路侧停车管理系统可以应用在垂直停车或者平行停车等任意的停车场景,具体不限于开放、封闭或者半封闭停车场。

当该圆柱形图像采集与分析设备用在路侧停车时,每台摄像机可管理2至4个停车位,包括监控杆下停车位以及周边停车位,而且该设备还可用于路侧违章停车以及违法行为的拍摄,协助市政管理。

如图9所示该设备顶装在监控杆上,即支撑杆经底座安装在监控杆的横杆上,圆柱形壳体可以沿着底座左右转动,用于整体调节摄像机的监控范围,当总体监控范围确定之后,再通过手动调节l型支架或者电动调节相机来实现摄像机的微调,确定最终的监控角度。

图10和图11所示该设备顶装在监控杆上,该设备经底座吊装在监控杆的横杆上,此种场景相当于把圆柱形壳体倒过来安装,底托和支撑杆朝上安装,与顶装相比,所述摄像机的安装方式正好和顶装的相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