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085发布日期:2019-10-19 03:3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尤其是用于电子装置的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震动,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无法安装固定。现有的车载手机支架安装不稳,有部分车载手机支架的左右两侧固定的部分需要手动夹紧,这对于需要使用车载手机支架的用户来讲非常地不方便,而且在驾驶过程中花费较多的注意力在手机的安装固定上会产生安全隐患,带来危险。而且,现有的车载支架一般使用弹簧来提供夹紧手机所需要的力度或使部件复位,但弹簧在多次使用后会产生疲惫,导致弹力下降、夹持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易于操作的移动终端支架。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可释放地支撑一待固定物,所述移动终端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及连接于所述支架本体两侧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支架本体内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穿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构造成能够在所述待固定物的推挤下活动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一用以夹持所述待固定物的夹持空间;所述支架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之间的齿轮传动机构,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同步地在各自的收缩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滑动;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滑槽之间、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用于使得当所述待固定物从所述夹持空间取出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自动从其展开位置复位至其收缩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倾斜,且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两者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者下端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位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及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件位于所述支架本体内的端部内侧,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上,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性相同;所述第三磁性件设置所述第二滑动件位于所述支架本体内的端部内侧,第四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上,所述第三磁性件和所述第四磁性件的磁性相同,且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三磁性件的磁性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朝向所述齿轮传动机构的一侧分别设有传动齿条,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滑动件的传动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的传动齿条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靠近其出口的位置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上分别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槽内,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最大滑动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所述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的端面为倾斜平面,所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夹持面,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能够分别在各自的夹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转动,其中,位于所述夹紧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相对张开以在其间形成所述夹持空间,所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的底端之间在所述释放位置时的距离小于其在夹紧位置时的距离,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至少其中之一在其底部设有一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以支撑所述待固定物以防止所述待固定物从所述移动终端支架滑落。

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位于各自的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内侧面贴靠所述第一角部的端面,所述第二夹持件的内侧面贴靠所述第二角部的端面;当所述第一夹持面和第二夹持面位于各自的夹紧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远离所述第一角部和第二角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枢转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靠近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件二者其中之一上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一压块,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夹持件二者其中另一上设有第一槽部,所述第一槽部包括第一容置槽及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的第一轴孔,所述第一压块位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连接一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使得当所述待固定物从所述夹持空间取出时所述第一夹持件从其夹紧位置复位至释放位置;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枢转连接,所述第二滑动件靠近所述第二夹持件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件二者其中之一上设有第二转轴和第二压块,所述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夹持件二者其中另一上设有第二槽部,所述第二槽部包括第二容置槽及用于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的第二轴孔,所述第二压块位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夹持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连接一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用于使得当所述待固定物从所述夹持空间取出时所述第二夹持件从其夹紧位置复位至释放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扭簧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其中一个端部抵靠在所述第一容置槽的内壁上,另一个端部抵靠在所述第一压块的侧部端面上;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扭簧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其中一个端部抵靠在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内壁上,另一个端部抵靠在所述第二压块的侧部端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架本体内设置两个滑槽,在两个滑槽内分别设置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端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构造成能够在手机的推挤下活动以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用以夹持手机的夹持空间。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滑动利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从而实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可以同步的向外伸出或向内回缩,避免单侧夹持件因受力不均匀先滑动导致手机倾斜、夹持不稳的情况发生。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在滑槽内可滑动使得移动终端支架能适配一定宽度范围内多种尺寸的手机。此外,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与支架本体之间设置若干磁性件,当夹持尺寸较小的手机时,利用磁性件之间的吸引作用提供一定的弹性夹紧力,使得两个滑动件保持当前位置,从而保证移动终端支架的夹持稳定性。当滑动件在滑槽内滑动至最大距离时,利用磁性件之间的排斥作用使得滑动件始终保持一个回缩的趋势,从而提供夹紧力。使用移动终端支架时,用户只需要将待固定物放入移动终端支架中或者轻按待固定物,即可实现待固定物的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固定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未夹持手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手机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未夹持手机的背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手机的背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本体及滑动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发明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发明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该移动终端支架可以安装在其他物体,例如汽车上,作为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车载支架。应当指出的是,该移动终端支架可以应用在很多场合,例如一些办公室家具上,也不限于作为手机支架,其可以用于可释放地支撑其他待固定物,例如平板电脑等。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是以手机支架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支架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可释放地支撑一待固定物的移动终端支架10,该移动终端支架10包括支架本体12、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用于协作地夹持固定所述待固定物,例如一手机18(见图1和图2)。

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可转动地连接至支架本体12,且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构造成能够在手机18的推挤下活动以在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之间形成一用以夹持手机18的夹持空间20。

更具体地,第一夹持件14具有第一夹持面22,第二夹持件16具有第二夹持面24。随着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的转动,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能够分别在各自的夹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转动。请参考图2,位于夹紧位置时,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相对张开以在其间形成夹持空间20。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的底端之间具有一距离,在释放位置时的该距离小于在夹紧位置时的该距离。也就是说,从释放位置转动至夹紧位置时,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的底端是相互张开的,而从夹紧位置转动至释放位置时,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的底端是相互收拢的。

为了防止手机从移动终端支架10滑落,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的至少其中之一在其底部设有一支撑面,用以在夹持固定手机18过程中,支撑住手机1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分别设有第一支撑面26和第二支撑面28。在夹紧位置,第一支撑面26与第二支撑面28共面。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是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手机底侧一般为平面,因此第一支撑面26和第二支撑面28共面。但在支撑底侧不是平面的待固定物时,第一支撑面26和第二支撑面28可以不共面,而是呈一角度设置。

如图1和图2,为夹持固定手机18的过程示意图。首先,用户将手机18放入已经固定在车辆或者其他物体上的移动终端支架10中,使手机18的底侧两角部首先接触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的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在重力的作用下或者在用户的按压下,手机18向下运动,推挤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使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都从自己的释放位置朝向其夹持位置转动,直至转动到其夹持位置。在其夹持位置,手机18的宽度与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之间的距离相当,因此手机18在横向上被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夹持固定,同时在竖直方向上被第一支撑面26和第二支撑面28共同支撑,从而完成手机18的固定。上述操作,用户只需要将手机18放入移动终端支架10中或者轻按手机18,即可实现手机的固定,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固定操作方便。

请参考图3至图5,支架本体12内具有一腔体30,腔体30内设有齿轮传动机构、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30内,且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穿设于支架本体12,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伸出支架本体1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可转动地连接。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2为对称的三角状结构,包括第一角部36和第二角部38,第一角部36和第二角部38的端面设计为倾斜平面,且两倾斜平面关于轴向对称,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分别穿设于第一角部36和第二角部38的端面设置。第一角部36的端面设有第一开口40,用于供第一滑动件32穿过,第二角部38的端面设有第二开口42,用于供第二滑动件34穿过。

当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位于各自的释放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4的内侧面贴靠第一角部36的端面,第二夹持件16的内侧面贴靠第二角部38的端面,使得当移动终端支架10位于释放状态时更为协调美观。当第一夹持面22和第二夹持面24位于各自的夹紧位置时,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分别远离第一角部36和第二角部38。

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30内。具体来说,腔体30内分别设有第一滑槽44和第二滑槽46,第一滑槽44与第二滑槽46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倾斜,且第一滑槽44与第二滑槽46两者上端之间的距离小于两者下端之间的距离,第一滑槽44和第二滑槽46分别沿三角状支架本体12的两对称侧边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44和第二滑槽46相互连通。第一滑槽44和第二滑槽46内靠近其出口,即第一开口40和第二开口42的位置分别设有限位块48,对应地,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上分别设有限位槽50,限位块48位于限位槽50内,当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滑动至其最大距离时,限位块48抵挡在限位槽50的内壁,防止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滑出支架本体12,从而限制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的最大滑动距离。

请参考图3至图5,第一滑动件32在其收缩位置和其展开位置之间滑动,第二滑动件34在其收缩位置和其展开位置之间滑动。当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位于其收缩位置时,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完全收缩进各自的滑槽内;当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位于其展开位置时,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伸出滑槽。特别是当移动终端支架10承载的手机为移动终端支架10能够承载的最大尺寸的手机时,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滑动至其最大展开位置,此时限位块48抵挡在限位槽50的内壁。

第一滑动件32与第一滑槽44之间、第二滑动件34与第二滑槽46之间设有第一复位件,该第一复位件用于使得当手机从夹持空间20取出时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能够自动从各自的展开位置复位至收缩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设置为多个磁性件,例如磁铁。具体而言,第一滑动件32位于支架本体12内的端部内侧设有第一磁性件52,对应地,第一滑槽44上设有第二磁性件54,第一磁性件52和第二磁性件54的磁性相同。类似地,第二滑动件34位于支架本体12内的端部内侧设有第三磁性件56,对应地,第二滑槽46上设有第四磁性件58,第三磁性件56和第四磁性件58的磁性相同,且第一磁性件52与第三磁性件56的磁性相反。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52和第二磁性件54为S极,第三磁性件56和第四磁性件58为N极。这样设置使得当移动终端支架10内承载手机18时,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位于支架本体12内,二者端部的磁性件由于磁性相反产生吸引力,使得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保持当前位置。其中,第二磁性件54和第四磁性件58在各自滑槽中的设置位置为,当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滑动至其最大展开位置时,第一磁性件52与第二磁性件54重叠,第三磁性件56与第四磁性件58重叠。这种情况下,由于滑动件端部的磁性件与其对应滑槽上的磁性件磁性相同,二者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得滑动件始终保持一个回缩的趋势,从而提供夹紧力,使得移动终端支架10夹持手机18更为稳固。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将第一复位件设置为磁性件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复位件也可以实施成其他元件,例如弹簧,本实用新型不对此限定。

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在支架本体12内的滑动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实现。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齿轮传动机构设置在支架本体12的腔体30内,且位于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之间。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对称布置的第一齿轮60和第二齿轮62,第一齿轮60与第二齿轮62相互啮合。对应地,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朝向齿轮传动机构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传动齿条64和第二传动齿条66。第一滑槽44和第二滑槽46的内侧槽壁上在对应齿轮的位置分别设有开口,使得第一齿轮60与第一传动齿条64啮合连接,第二齿轮62与第二传动齿条66啮合连接,这样设计能够使得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同步地在各自的收缩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滑动,避免单侧夹持件因受力不均匀先滑动导致手机倾斜、夹持不稳的情况发生。

第一滑动件32与第一夹持件14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滑动件34与第二夹持件16可转动地连接。

更具体地,第一滑动件32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一夹持件14的中部位置,第一滑动件32靠近第一夹持件14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68。第一连接部68和第一夹持件14二者其中之一上设有第一转轴70和第一压块72,第一连接部68和第一夹持件14二者其中另一上设有第一槽部74。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70和第一压块72设置在第一夹持件14上,第一槽部74设置在第一连接部68上。第一槽部74包括连通的第一容置槽76和第一轴孔78,第一轴孔78用于供第一转轴70插入连接,第一压块72位于第一容置槽76内。第一夹持件14与第一连接部68之间连接一第二复位件80,第二复位件80用于使得当手机18从夹持空间20取出时第一夹持件14从其夹紧位置复位至释放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80实施为扭簧,扭簧套设在第一转轴70上。扭簧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其中一个端部抵靠在第一容置槽76的内壁上,另一个端部抵靠在第一压块72的侧部端面上,扭簧对第一压块72施加一使得第一夹持件14朝向其释放位置转动的弹性偏压。

为了便于扭簧的端部抵靠第一压块72,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压块72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扭簧端部的凹陷82。

请参考图3和图4,当第一夹持件14位于其释放位置时,第一压块72远离扭簧端部的一侧抵靠在第一容置槽76的一侧内壁上;当第一夹持件14位于其夹紧位置时,第一压块72朝向扭簧端部的顶部抵靠在第一容置槽76的另一侧内壁上,此时,扭簧的两个端部位于凹陷82内。

类似地,第二滑动件34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二夹持件16的中部位置,第二滑动件34靠近第二夹持件16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84。第二连接部84和第二夹持件16二者其中之一上设有第二转轴86和第二压块88,第二连接部84和第二夹持件16二者其中另一上设有第二槽部90。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轴86和第二压块88设置在第二夹持件16上,第二槽部9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84上。第二槽部90包括连通的第二容置槽92和第二轴孔94,第二轴孔94用于供第二转轴86插入连接,第二压块88位于第二容置槽92内。第二夹持件16与第二连接部84之间连接一第二复位件80,第二复位件80用于使得当手机18从夹持空间20取出时第二夹持件16从其夹紧位置复位至释放位置。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复位件80实施为扭簧,扭簧套设在第二转轴86上。扭簧具有两个相反的端部,其中一个端部抵靠在第二容置槽92的内壁上,另一个端部抵靠在第二压块88的侧部端面上,扭簧对第二压块88施加一使得第二夹持件16朝向其释放位置转动的弹性偏压。

为了便于扭簧的端部抵靠第二压块88,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压块88的侧面上设有用于容纳扭簧端部的凹陷96。

请参考图3和图4,当第二夹持件16位于其释放位置时,第二压块88远离扭簧端部的一侧抵靠在第二容置槽92的一侧内壁上;当第二夹持件16位于其夹紧位置时,第二压块88朝向扭簧端部的顶部抵靠在第二容置槽92的另一侧内壁上,此时,扭簧的两个端部位于凹陷96内。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滑动件32和第二滑动件34分别与第一夹持件14和第二夹持件16转动连接的方式仅为例示性,本实用新型并不对这种连接方式进行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枢转连接的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2的背面上设置有连接部(图未示出),该连接部可与出风口夹子等部件连接,将移动终端支架10固定到汽车出风口的叶片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在支架本体内设置两个滑槽,在两个滑槽内分别设置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端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构造成能够在手机的推挤下活动以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形成用以夹持手机的夹持空间。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的滑动利用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从而实现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可以同步的向外伸出或向内回缩,避免单侧夹持件因受力不均匀先滑动导致手机倾斜、夹持不稳的情况发生。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在滑槽内可滑动使得移动终端支架能适配一定宽度范围内多种尺寸的手机。此外,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与支架本体之间设置若干磁性件,当夹持尺寸较小的手机时,利用磁性件之间的吸引作用提供一定的弹性夹紧力,使得两个滑动件保持当前位置,从而保证移动终端支架的夹持稳定性。当滑动件在滑槽内滑动至最大距离时,利用磁性件之间的排斥作用使得滑动件始终保持一个回缩的趋势,从而提供夹紧力。使用移动终端支架时,用户只需要将待固定物放入移动终端支架中或者轻按待固定物,即可实现待固定物的自动固定,移动终端支架结构简单,固定操作方便。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