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及运动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1366发布日期:2019-10-19 03:38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散热组件及运动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运动相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娱乐、旅行、极限运动等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主题,普通相机在拍摄时防抖功能较差,因此人们在运动状态下的拍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这就使运动相机应运而生。

运动相机包括主芯片、与主芯片通信连接的镜头模组、及收纳主芯片与镜头的壳体;其中,镜头模组用于根据待拍摄对象形成光学成像信息并发送给主芯片,主芯片用于对光学成像信息进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图像,用于收纳主芯片与镜头的壳体通常由塑胶材料制成,以使得运动相机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及抗摔落性能,更好地保护运动相机。

但是,由于人们对运动相机的便携性有一定要求,运动相机的体积不宜过大;而在运动相机的工作过程中,主芯片与镜头模组中的成像传感器等会产生大量热量,该部分热量使主板及镜头模块的工作性能下降。因此,如何在尽量不增大运动相机体积的情况下提高其散热效率就成了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组件及运动相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或其他潜在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散热组件,用于为运动相机中的发热器件散热,所述发热器件包括所述运动相机的主芯片;还包括:热管以及第一散热板;所述热管的蒸发端及冷凝端均与所述第一散热板传热接触,所述热管的冷凝端相对于所述热管的蒸发端更为远离所述主芯片,且所述冷凝端往运动相机外壳的侧壁方向延伸,以远离所述主芯片;所述第一散热板用于与所述主芯片传热接触,且用于与所述运动相机的外壳传热接触,以使得所述主芯片的热量由所述运动相机的外壳导出。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部分所述第一表面覆盖所述主芯片,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热管中靠近所述蒸发端的部分相对于所述主芯片的长度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表面中对应所述主芯片的区域形成有凹槽,所述热管中靠近所述蒸发端的部分设于所述凹槽中。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金属盖,至少部分所述金属盖设于所述运动相机的外壳之下,且与所述第一散热板传热连接;或,所述金属盖为所述运动相机的部分外壳。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热垫,所述第一导热垫与所述第一散热板传热接触,且所述第一导热垫与所述金属盖传热接触。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镜头盖,所述镜头盖的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金属盖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镜头盖的镜头盖安装部。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板为沿所述镜头盖安装部的至少部分周向分布。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盖安装部为所述金属盖上背离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置有螺纹,所述镜头盖通过所述螺纹与所述金属盖连接。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盖包括:金属散热圈,所述金属散热圈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承托部;导热圈,设于所述金属散热圈的内壁,并抵接于所述承托部,所述导热圈的内壁用于与所述运动相机的镜头接触配合。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散热圈为铍铜合金散热圈。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金属散热圈的内壁的端部。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热圈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承托部,所述导热圈的另一端与所述金属散热圈的端部齐平。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镜头盖包括:还包括弹性圈,设于所述导热圈的内壁,所述弹性圈的内壁用于与所述相机镜头接触配合。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圈为硅胶圈。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盖上背离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板与所述冷凝端连接的部分为靠近所述镜头盖安装部和/或所述散热器设置。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散热板由与所述冷凝端连接的部分沿着所述散热器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散热板的延伸部分与所述金属盖上对应所述散热器的区域传热接触。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器为热辐射型散热器。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鳍片。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多个所述散热鳍片,多个所述散热鳍片沿着一方向依次设置。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发热器件还包括所述运动相机的成像传感器;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散热板错开设置的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用于与所述成像传感器传热接触,且用于与所述运动相机的外壳传热接触,以使得所述成像传感器的热量由所述运动相机的外壳导出。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运动相机的外壳的一部分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散热板及第一散热板分别位于所述主芯片相对的两侧。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热垫,所述第二散热板通过所述第二导热垫与所述成像传感器传热接触。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盖设在所述运动相机的电池仓口的金属电池盖,所述金属电池盖与所述运动相机的电池连接,并形成所述运动相机的部分外壳,且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至少部分表面传热接触,以使得所述电池的热量由所述运动相机的外壳导出。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以及金属电池盖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电池盖的外表面设置有塑胶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运动相机,包括发热器件,所述发热器件包括主芯片;所述运动相机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所述主芯片,以及,前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塑胶前盖,所述塑胶前盖设置在所述散热组件中金属盖背离所述主芯片的一侧。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塑胶前盖上设置有镜头过孔,所述金属盖上的镜头安装部与所述运动相机的镜头盖在所述镜头过孔处连接。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塑胶前盖上设置有散热窗口,所述金属盖的至少部分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散热窗口中。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运动相机的侧部设有电池仓口,所述电池仓口向所述运动相机的内部凹陷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电池的电池仓,所述电池进出所述电池仓的方向垂直于所述运动相机的镜头的光轴方向。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主芯片位于所述电池仓与所述散热组件的第一散热板之间;所述运动相机的成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电池仓、主芯片及第一散热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通过设置用于与运动相机的外壳传热接触的第一散热板,使得第一散热板与热管传热接触,且使得第一散热板与主芯片传热接触,如此,主芯片的热量能够传递给热管及第一散热板,并经与第一散热板传热接触的外壳导出运动相机外,从而主芯片的热量能够通过多个散热路径被导出,对主芯片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且散热组件的结构紧凑,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对运动相机的体积的影响较小,利于运动相机的便携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未设置金属盖及塑胶前盖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未设置金属盖及塑胶前盖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金属盖、塑胶前盖及镜头盖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金属盖、塑胶前盖及镜头盖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镜头装配至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镜头及主芯片装配至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镜头、主芯片及第一散热板装配至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镜头、主芯片及第一散热板装配至外壳时,且在金属盖、塑胶前盖及镜头盖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完成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中镜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运动相机;1a-电路板;1b-电池仓;1c-电池仓口;11-主芯片;13-散热组件;131-热管;1311-蒸发端;1312-冷凝端;132-第一散热板;1321-第一表面;1322-第二表面;1323-凹槽;133-金属盖;1331-镜头盖安装部;1332-散热器;134-镜头盖;1341-金属散热圈;1341a-承托部;1342-导热圈;1343-弹性圈;1343a-包边部;136-第二散热板;137-金属电池盖;138-塑胶件;15-镜头;151-成像传感器;17-电池;19-外壳;191-塑胶前盖;192-后盖;193-中框;1911-镜头过孔;1912-散热窗口。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未设置金属盖及塑胶前盖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未设置金属盖及塑胶前盖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金属盖、塑胶前盖及镜头盖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金属盖、塑胶前盖及镜头盖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的爆炸示意图一;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的爆炸示意图二。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镜头装配至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镜头及主芯片装配至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镜头、主芯片及第一散热板装配至外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镜头、主芯片及第一散热板装配至外壳时,且在金属盖、塑胶前盖及镜头盖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运动相机在完成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1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相机1,运动相机1具有外壳19,外壳19内形成有用于安装主芯片11、镜头15、电池17等部件的安装空间。

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不妨以运动相机1朝向待拍对象的一侧为前端,则与前端相对的一侧为后端;以正常操作运动相机1时,运动相机1朝向地面的一侧为下侧(或者底端),则与下侧相对的一端为上侧(或者顶端);其余两侧中,镜头15所在的一侧为右侧,另一侧为左侧。

其中,附图中的箭头F所指向的方向为前;箭头A所指向的方向为上;箭头R所指向的方向为右。

外壳19的部分可由塑胶材料制成,例如外壳19的棱角处,以使得运动相机1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及抗摔落性能,更好地保护运动相机1;外壳19的部分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外壳19上与运动相机1中发热器件相对应的部分,以使得发热部件的热量能够快速地被导出。

如图2所示,示例性地,外壳19可以包括中框193,中框193的后端设置有后盖192,后盖192可与中框193一体设置或者可拆卸连接;中框的前端可设置有前盖,前盖可与中框193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对运动相机1内部零部件的检修。其中,后盖192的至少部分可由塑胶材料制成,以使得运动相机1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及抗摔落性能;中框193的至少部分可由金属材料制成,以使得运动相机1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前盖可由塑胶材料制成,此时前盖即为塑胶前盖,以使得运动相机1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及抗摔落性能。

如图1及图2所示,主芯片11设置在外壳19内的电路板1a上,可用于对运动相机1中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处理;可用于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例如可接受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可输出采集的图像信息等;还可根据各传感器的数据、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预先存储的控制指令等控制运动相机1的工作状态。由于主芯片11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主芯片11为运动相机1中的发热器件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运动相机1还包括散热组件13,散热组件13用于为运动相机1中的发热器件散热。散热组件13包括用于为主芯片11散热的热管131以及第一散热板132。

热管131具有蒸发端1311及冷凝端1312,热管131的蒸发端1311可与主芯片11传热接触以吸收主芯片11的热量,并将该热量传递至其冷凝端1312以释放。其中,热管131的冷凝端1312相对于热管131的蒸发端1311更为远离主芯片11,例如,热管131的冷凝端1312可延伸至伸出主芯片11的表面,也即热管131的冷凝端1312可不与主芯片11接触,以免冷凝端1312释放的热量影响主芯片11散热。

热管131的蒸发端1311及冷凝端1312均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接触,以使得热管131从主芯片11吸收的热量传递至第一散热板132,再经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接触的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导出。其中,第一散热板132可从热管131处向外延伸且延伸至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接触,以使得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能够经外壳19导出运动相机1之外。此外,冷凝端1312往运动相机外壳的侧壁方向延伸,,以远离所述主芯片11,以使得冷凝端1312释放的热量能够快速经第一散热板132、外壳19导出运动相机1之外。

其中,在一些示例中,热管131的至少部分可贴设在第一散热板132的表面,以使得热管131与第一散热板132之间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散热板132上可设置有安装槽,热管131可容置在第一散热板132的安装槽中,以利于运动相机1结构的紧凑性。当然,热管131与第一散热板132的配合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只要第一散热板132能够与热管131传热接触,以将热管131的热量快速导出即可。

通过将热管131的蒸发端1311及冷凝端1312均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连接,使得蒸发端1311的一部分热量传递至冷凝端1312,另一部分传递给第一散热板132,从而能够使得热管131的蒸发端1311的热量快速导出,以更好地吸收主芯片11的热量,提高对主芯片11的散热效果。

第一散热板132还可用于与主芯片11传热接触,以使得主芯片11的一部热量传递至第一散热板132,再经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接触的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导出。示例性地,热管131及第一散热板132可设置在主芯片11的前端。

其中,第一散热板132可从热管131处向外延伸且延伸至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接触,以使得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能够经外壳19导出运动相机1之外。并且,第一散热板132与主芯片11接触的表面的面积可大于主芯片11相应表面的面积,以使得第一散热板132能够与主芯片11上更多的区域接触,从而使得第一散热板132与主芯片11之间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对主芯片11的散热效果。

本示例中,主芯片11的一部分热量传递给热管131,经热管131传递给第一散热片,进而经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接触的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导出;主芯片11的另一部分热量直接传递给第一散热片,再经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接触的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导出。如此,热管131及第一散热板132对主芯片11均具有散热作用,能够有效解决主芯片11的温升问题,利于保证运动相机1的工作性能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组件13,通过设置用于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传热接触的第一散热板132,使得第一散热板132与热管131传热接触,且使得第一散热板132与主芯片11传热接触,如此,主芯片11的热量能够传递给热管131及第一散热板132,并经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接触的外壳19导出运动相机1外,从而主芯片11的热量能够通过多个散热路径被导出,对主芯片11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且散热组件13的结构紧凑,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对运动相机1的体积的影响较小,利于运动相机1的便携性。

可选地,第一散热板1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321及第二表面1322;部分第一表面1321覆盖主芯片11,也即第一表面1321的部分与主芯片11接触;热管131设置在第二表面1322。

示例性地,第一表面1321上具有与主芯片11接触的接触区,接触区的形状可与主芯片11相适配;例如,主芯片11呈矩形,接触区也呈矩形;接触区的至少一侧向外延伸也即向远离主芯片11的方向延伸,且延伸至其能够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接触,以使得第一散热板132与外壳19传热接触。

热管131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表面1322,也即设置在第一散热板132背离主芯片11的一侧。在一些示例中,热管131的全部均可设置在第二表面1322,此时,热管131的蒸发端1311可通过第一散热板132与主芯片11传热接触。在另一些示例中,热管131的蒸发端1311可向外伸出第一散热板132,以使得蒸发端1311伸出第一散热板132的部分能够与主芯片11接触;此时,蒸发端1311伸出第一散热板132的部分可朝向主芯片11弯折以与主芯片11接触,或者,蒸发端1311伸出第一散热板132的部分可通过导热介质如导热硅胶与主芯片11接触。

可选地,热管131中靠近蒸发端1311的部分相对于主芯片11的长度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得蒸发端1311与主芯片1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便于冷凝端1312伸出主芯片11以减少冷凝端1312对主芯片11的影响,还能够使得散热组件13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少对运动相机1的空间占用。

示例性地,热管131靠近蒸发端1311的部分与主芯片11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度、45度、60度等;热管131靠近冷凝端1312的部分可与靠近蒸发端1311的部分圆滑连接,且热管131靠近冷凝端1312的部分可沿运动相机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以减少对运动相机1的空间占用,利于运动相机1的小型化及便携性。

可选地,第二表面1322中对应主芯片11的区域形成有凹槽1323,热管131中靠近蒸发端1311的部分设于凹槽1323中。凹槽1323的形状可与热管131中靠近蒸发端1311的部分相适配。

通过将主芯片11设置在第一散热板132的凹槽1323中,既能够实现对热管131的定位,还能够使得散热组件13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得第一散热板132及热管131组成的装配体沿运动相机1的厚度方向具有较小的尺寸,减少对运动相机1的空间占用,利于运动相机1的小型化及便携性。

可选地,如图5至图9所示,散热组件13还包括金属盖133;金属盖133可由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材料制成,以能够将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快速地传导出去。示例性地,金属盖133可设置在第一散热板132的前端。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部分金属盖133设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之下,且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连接。金属盖133可位于外壳19内,也即金属盖133可被包覆在外壳19内,且金属盖133与外壳19传热接触,外壳19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接触,以使得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传递至金属盖133,金属盖133能够通过外壳19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热交换,以将热量散发至运动相机1之外,实现散热。

在另一些示例中,金属盖133为运动相机1的部分外壳19,也即,金属盖133为运动相机1的外壳19的一部分。此时,金属盖133的至少表面外露,也即金属盖133的至少表面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接触,以使得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传递至金属盖133,金属盖133的一部分热量能够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热交换,金属盖133的另一部分热量能够通过外壳19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热交换,从而将热量散发至运动相机1之外,实现散热。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接触的金属盖133,金属盖133能够将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快速地导出,从而提高对运动相机1中主芯片11等发热器件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散热组件13还包括第一导热垫,第一导热垫与第一散热板132传热接触,且第一导热垫与金属盖133传热接触。其中,第一导热垫为由导热介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片状结构,例如由导热硅胶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片状结构。

通过在第一散热板132与金属盖133之间设置第一导热垫,第一导热垫能够较好地填充第一散热板132与金属盖133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一散热板132与金属盖133之间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一散热板132与金属盖133之间的传热效率,利于提高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散热组件13还包括镜头盖134,镜头盖134的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镜头盖134,镜头盖134可罩设在运动相机1的镜头15处,以保护镜头15;相应地,金属盖13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镜头盖134的镜头盖安装部1331;示例性地,镜头盖安装部1331可设置在金属盖133的右上部。

由于镜头盖134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且罩设镜头15的镜头盖134的至少部分外露,也即镜头盖134的至少部分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接触;再加上,镜头盖134与金属盖133上的镜头盖安装部1331连接,也即镜头盖134与金属盖133连接且接触,如此,第一散热板132传递至金属盖133的热量,还可经镜头盖134快速导出,此外,运动相机1中镜头15的热量也可通过金属盖133快速导出,从而,能够进一步利于提高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率,利于提高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果。

可选地,第一散热板132可沿镜头盖安装部1331的至少部分周向分布,以使得第一散热板132与金属盖133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还能够避免第一散热板132影响镜头15等部件的设置,利于运动相机1结构的紧凑性,利于实现运动相机1的小型化,利于运动相机1的便携性。

示例性地,第一散热板132上与镜头盖安装部1331对应的区域设置有避让部,该避让部可供设置镜头15等部件。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避让部可以为避让孔,此时,沿镜头盖安装部1331的周向均设置有第一散热板132;在另一可能实现方式中,让部可以为避让槽,此时沿镜头盖安装部1331的部分周向设置有第一散热板132。

可选地,镜头盖安装部1331为金属盖133上背离第一散热板132的凸起部,凸起部上设置有螺纹,镜头盖134通过螺纹与金属盖133连接,以使得金属盖133与镜头盖134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提高金属盖133与镜头盖134之间的传热效率,还能够便于镜头盖134的拆卸。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凸起部上设置有外螺纹,镜头盖134上设置有内螺纹,如此,凸起部的至少部分可插设在镜头盖134中,且凸起部与镜头盖134螺纹连接。在另一可能实现方式中,凸起部上设置有内螺纹,镜头盖134上设置有外螺纹,如此,镜头盖134的至少部分可插设在凸起部中,且凸起部与镜头盖134螺纹连接。

可选地,如图12所示,镜头盖134包括:金属散热圈1341,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沿径向向内延伸形成有承托部1341a;导热圈1342,设于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并抵接于承托部1341a,导热圈1342的内壁用于与运动相机1的镜头15接触配合。

如此,导热圈1342作为导热体,与作为镜头15接触配合,能够将与镜头15相接触的接触面上的热量传导出去。并且,通过金属散热圈1341与导热圈1342接触配合,也可以将导热圈1342上的一部分热量传导出去,进而达到对镜头15进行散热的作用。

其中,金属散热圈1341可为铍铜合金散热圈。铍铜合金是一种高效导热的金属材料,导热系数不小于105w/m.k,是不锈钢的6倍以上,具有良好的导热效果,进而保证对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果。

导热圈1342可以为导热凝胶圈。导热凝胶是一种胶状物体,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在5w/m.k。由于是胶状,可作为导热介质涂在镜头15和金属散热圈1341之间,能够增大镜头15的散热面积和金属散热圈1341的吸热面积,进而提高对运动相机1中镜头15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承托部1341a可以位于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的端部。示例性地,导热圈1342的一端抵接于承托部1341a,导热圈1342的另一端与金属散热圈1341的端部齐平;如此,承托部1341a尽可能少地占用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空间。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的剩余部分均可以用来与导热圈1342接触配合,最大程度的增加导热圈1342的面积,进而提高对镜头15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承托部1341a可沿金属散热圈1341的圆周呈环状形成于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能够与导热圈1342充分接触,达到最佳的承托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承托部1341a也可以为多个,均匀布设于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即相当于多个承托部1341a之间间隔设置,同样可以起到承托导热圈1342的作用。

此外,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与镜头15之间的预留距离可小于导热圈1342的沿径向的厚度。当镜头15放到镜头盖134里时,为了防止镜头15和镜头盖134的金属散热圈1341的部分发生摩擦,刮伤镜头15外表面,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与镜头15之间会预留0.5mm以上的安全距离,然后在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再设置0.7mm厚的导热圈1342。并且,在0.5mm的间隙内设置厚度0.70mm的导热圈1342,当镜头15插入镜头盖134的过程中,镜头15可与导热圈1342发生干涉,以使得导热圈1342紧紧的包裹在镜头15上,增大了镜头15与导热圈1342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性能。

可选地,镜头盖134包括还包括弹性圈1343,弹性圈1343设于导热圈1342的内壁,弹性圈1343的内壁用于与镜头15接触配合。其中,弹性圈1343可以为硅胶圈。硅胶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物质材料,能够在收到压力的情况下变形,并在解除压力的情况下回复之前的形状,其导热系数为0.27w/m.k.,约是空气的10倍以上,空气的导热系数是0.024w/m.k.。

通过在导热圈1342和镜头15之间设置柔软的弹性圈1343,不会对作为发热体的镜头15及其外表面产生伤害,从而可以在不破坏作为发热体的镜头15表面的前提下,和镜头15紧密接触,进而将接触面上的热量传导出去。并且利用硅胶是可回弹物质,可以在镜头15反复剪切方向插拔后,依然保持原有形状,从而可以反复使用,可适用于镜头15等需要散热并且反复插拔的设备。

弹性圈1343的两侧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包边部1343a,包边部1343a包覆于导热圈1342的侧壁。通过包边部1343a包覆在导热圈1342的侧壁,相当于在弹性圈1343的外壁形成一圈凹槽部,以使导热圈1342嵌设在内,可以使弹性圈1343与导热圈1342相互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并且可以防止导热圈1342在受压变形过程中与金属散热圈1341分离。

在其中一可能实现方式中,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与镜头15之间的预留距离小于导热圈1342的沿径向的厚度与弹性圈1343沿径向的厚度之和。在本实施例中,当镜头15放到镜头盖134里时,为了防止镜头15和镜头盖134的金属散热圈1341的部分发生摩擦,刮伤镜头15外表面,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与镜头15之间会预留0.5mm以上的安全距离,然后在金属散热圈1341的内壁再设置0.4mm厚的导热圈1342,再在导热圈1342上设置0.3mm厚的弹性圈1343。这样,在0.5mm的间隙内设置总厚度0.70mm的导热圈1342和弹性圈1343,当镜头15插入镜头盖134的过程中,产品与弹性圈1343发生干涉,以使得弹性圈1343紧紧的包裹在产品上,增大了镜头15与镜头盖134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性能。

可选地,如图3至图11所示,外壳19包括塑胶前盖191,塑胶前盖191设置在金属盖133背离主芯片11的一侧,也即塑胶前盖191设置在金属盖133的前端;塑胶前盖191上设置有镜头过孔1911,镜头盖安装部1331与镜头盖134在镜头过孔1911处连接。

其中,金属盖133可位于塑胶前盖191之下,也即金属盖133可被包覆在塑胶前盖191的内侧,也即金属盖133可被包覆在塑胶前盖191的后端;或者,金属盖133位于塑胶前盖191的后端,且金属盖133的至少部分外露,也即金属盖133的至少部分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接触。

塑胶前盖191上与镜头盖安装部1331对应的部分设置有镜头过孔1911,镜头15孔可供镜头盖安装部1331与镜头盖134中的至少一个穿过,以使得镜头盖安装部1331与镜头盖134连接。示例性地,镜头盖安装部1331具有外螺纹,镜头盖安装部1331的至少部分穿设在镜头15过客中;镜头盖134具有内螺纹,镜头盖134的后端与塑胶前盖191上位于镜头过孔1911周围的部分相抵,且镜头盖134与镜头盖安装部1331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塑胶前盖191,以使得运动相机1具有良好的抗碰撞及抗摔落性能,更好地保护运动相机1。

可选地,金属盖133上背离第一散热板132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器1332,也即金属盖133的前端设置有散热器1332,以提高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果。散热器1332可靠近镜头盖安装部1331设置,如此,第一散热板132及镜头15的部分热量可快速地通过散热器1332导出。

散热器1332及镜头盖安装部1331可靠近热管131的冷凝端1312设置,也即散热器1332及镜头盖安装部1331可靠近第一散热板132与冷凝端1312连接的部分设置,以使得芯片11直接传导至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以及经热管131传导至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能够快速传导至镜头盖安装部1331及散热器1332。

示例性地,第一散热板132与冷凝端1312连接的部分可靠近金属盖133的边缘设置,以利于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能够快速经金属盖133导出运动相机1之外;相应地,散热器1332及镜头盖安装部1331可靠近金属盖133的边缘设置。

散热器1332可设置在镜头盖安装部1331的部分外周;例如,镜头盖安装部1331可靠近金属盖133的边缘设置,如镜头盖安装部1331靠近金属盖133的右边缘及上边缘设置,此时,散热器1332可设置在镜头盖安装部1331的左侧和/或右侧,且靠近镜头盖安装部1331设置。

此外,散热器1332还可设置在金属盖133靠近外部空气的前表面,以利于散热器1332直接与外部空气接触,提高散热效果;并且,还能够避免散热器1332占用运动相机1的内部空间,利于运动相机1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散热器1332可以为热辐射型散热器,以增大金属盖133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且热辐射型散热器能够使热能以辐射的形式传播出去,也即热辐射型散热器能够通过其自身的表面直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不再借助其它介质,其结构简单,对运动相机1的体积的影响较小。

示例性地,散热器1332包括至少一个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可与金属盖133一体设置,以简化运动相机1的装配。可选地,散热器1332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散热鳍片,以进一步增大金属盖133的散热面积。各散热鳍片可从金属盖133背离第一散热板132的表面沿远离第一散热板132的方向延伸设置,也即各散热鳍片可以从金属盖133的前表面向前延伸;且散热鳍片还沿运动相机1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得金属盖133的前表面可设置更多的散热鳍片,以进一步增大金属盖133的散热面积。其中,相邻两个散热鳍片之间可具有预设间隙,以利于保证各散热鳍片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效率。

如此,多个散热鳍片可沿运动相机1的长度方向也即左右方向间隔且均匀分布,以使得散热器1332具有相对较大的散热面积,且与外部空气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果。

当然,散热鳍片的分布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散热鳍片可呈放射状分布在镜头盖安装部1331的部分外周。散热器的结构也并不限于此,例如,散热器还可包括多个柱状结构,多个柱状结构可呈矩阵分布,以使得散热器1332具有相对较大的散热面积,且与外部空气之间具有良好的热交换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散热器1332的类型并不限于此,例如,散热器1332还可以为对流型散热器。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332的散热效果,金属盖133前端的塑胶前盖191上可设置有散热窗口1912,使得部分散热器1332可通过散热窗口1912露出并与运动相机1外部的空气热交换。示例性地,散热窗口1912的形状可与散热器1332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散热器1332中更多的表面可从散热窗口1912处露出。

可选地,第一散热板132与冷凝端1312连接的部分为靠近镜头盖安装部1331和/或散热器1332设置,以使得热管131冷凝端1312释放的热量能够快速地通过金属盖133导出。在散热器1332靠近镜头盖安装部1331设置时,也即在散热器1332与镜头盖安装部1331之间的距离较小时,第一散热板132与冷凝端1312连接的部分可靠近镜头盖安装部1331和散热器1332设置;在在散热器1332与镜头盖安装部1331之间的距离较大时,第一散热板132与冷凝端1312连接的部分可靠近镜头盖安装部1331、散热器1332中的一个设置。

可选地,第一散热板132由与冷凝端1312连接的部分沿着散热器133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散热板132的延伸部分与金属盖133上对应散热器1332的区域传热接触。其中,散热器1332的长度方向可与运动相机1的长度方向相同。

如此设置,可减少第一散热板132以及热管131冷凝端1312的热量在运动相机1内的停留以及损失,使得更多的热量能够经金属盖133的散热器1332快速导出,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果,且不会增大运动相机1的体积,也即不会影响运动相机1的便携性。

在本实施例中,主芯片11的一部分热量经热管131的蒸发端1311,传递至热管131的冷凝端1312,再传递至第一散热板132;主芯片11的另一部分热量直接传递至第一散热板132。第一散热板132的热量传递至金属盖133的散热器1332,以通过散热器1332将热量导出运动相机1;第一散热板132的另一部分热量经金属盖133传递至运动相机1的外壳19、镜头盖134,以通过外壳19、镜头盖134导出运动相机1。

镜头15主要用于采集外部的图像信息,并将该图像信息传递给主芯片11。镜头15中通过设置有成像传感器151,以通过成像传感器151接收外部物体反射或者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根据该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图像信息。镜头15还可设置有输出端口,输出端口可通过连接线与主芯片11通信连接,以将成像传感器151生成的图像信息传递给主芯片11;或者,镜头15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成像传感器151生成的图像信息传递给主芯片11。其中,由于成像传感器151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其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此,成像传感器151可作为运动相机1中的发热器件之一。

可选地,散热组件13还包括用于为成像传感器151散热的第二散热板136,第二散热板136可与第一散热板132错开设置,第二散热板136用于与成像传感器151传热接触,且用于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传热接触,以使得成像传感器151的热量由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导出,从而实现对成像传感器151的散热。

示例性地,第二散热板136可直接与成像传感器151的表面接触,以使得成像传感器151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第二散热板136;或者,第二散热板136可通过导热介质与成像传感器151接触,以使得成像传感器151产生的热量能够经导热介质传递至第二散热板136。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散热板136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为相互独立的部件,以使第二散热板136的结构设置及位置设置更加灵活。第二散热板136可从成像传感器151处向外延伸至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接触,以使得成像传感器151的热量由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导出;或者,第二散热板136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之间设置有导热介质,以使得成像传感器151传递至第二散热板136的热量经导热介质传递至运动相机1的外壳19。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散热板136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的一部分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以减少散热组件13中的部件数量,利于简化运动相机1的装配,且能够使得地热散热板与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可靠地传热接触。示例性地,第二散热板136可与从外壳19上距离成像传感器151最近的部分开始,朝向图像传感器所在的方向延伸,且第二散热板136延伸至其能够覆盖成像传感器151的表面,以使得第二散热板136与成像传感器15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且能够缩短传热路径,利于提高对成像传感器151的散热效果。

例如,以运动相机1中镜头15所在的方向为前端,则第一散热板132可位于主芯片11的前端,第二散热板136则相对位于主芯片11的后端,以使得第二散热板136能够更好地与成像传感器151接触。

由于镜头15的结构较复杂,且镜头15的体积较大,镜头15中成像传感器151通常位于镜头15的后部,成像传感器151也相对主芯片11靠后设置,以使得运动相机1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第二散热板136及第一散热板132可分别位于主芯片11相对的两侧;第一散热板132可位于主芯片11的前端,且镜头15可从第一散热板132的边缘或者从第一散热板132中通过,以使镜头15能够与第一散热板132接触,使得镜头15的部分热量可传递至第一散热板132;第二散热板136则相对位于主芯片11的后端,以使得第二散热板136能够更好地与成像传感器151接触,且使得镜头15具有较多的散热路径。

可选地,散热组件13还包括第二导热垫,第二散热板136通过第二导热垫与成像传感器151传热接触。其中,第二导热垫为由导热介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片状结构,例如由导热硅胶制成的具有一定弹性的片状结构。

通过在第二散热板136与成像传感器151之间设置第二导热垫,第二导热垫能够较好地填充第二散热板136与成像传感器151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二散热板136与成像传感器151之间的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第二散热板136与成像传感器151之间的传热效率,利于提高对成像传感器151的散热效果,利于提高运动相机1的散热效果。

运动相机1中设置有用于收容电池17的电池仓1b,且外壳19上设置有可供电池17进出电池仓1b的电池仓口1c。由于电池17通常呈扁平状,因此,电池仓口1c可位于外壳19的侧部,例如电池仓口1c可位于外壳19的左侧、右侧、上侧或者下侧等,以利于运动相机1结构的紧凑性。其中,电池17进出电池仓1b的方向垂直于运动相机1的镜头15的光轴方向。

本实施例中,主芯片11位于电池仓1b与第一散热板132之间;也即主芯片11可位于电池仓1b的前侧,第一散热板132位于主芯片11的前侧;也即,电池仓1b、主芯片11及第一散热板132沿从后往前的方向并排分布。

由于运动相机1的镜头15为柱状部件,且沿其轴向需具有特定的长度,如此,本实施例中可将运动相机1的成像传感器151位于电池仓1b、主芯片11及第一散热板132的一侧,例如设置在电池仓1b、主芯片11及第一散热板132右上侧,以使得运动相机1中各部件的布局更加紧凑,利于运动相机1结构的紧凑性。

电池仓1b中的电池17主要用于为运动相机1中各用电部件分配且提供电能,其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此,电池17也可作为运动相机1中的发热器件之一。

可选地,散热组件13还包括盖设在运动相机1的电池仓口1c的金属电池盖137,金属电池盖137与运动相机1的电池17连接,并形成运动相机1的部分外壳19,且用于与电池17的至少部分表面传热接触,以使得电池17的热量由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导出。

也即,盖设在电池仓口1c的金属电池盖137与电池17的至少部分表面传热接触,且金属电池盖137形成运动相机1的部分外壳19并外露,以使得金属电池盖137能够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热交换,从而使得电池17的热量能够由运动相机1的外壳19导出。

其中,金属电池盖137可通过螺接、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与电池仓1b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电池17的取放。在一些示例中,金属电池盖137与电池17可为相互独立的部件,此时,金属电池盖137可直接与电池17的表面接触,或者,金属电池盖137通过导热介质与电池17的表面接触,以使得电池17的热量能够传递至金属电池盖137。在另一些示例中,电池17以及金属电池盖137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以减少运动相机1中的部件数量,简化电池17的装配过程,且便于将电池17与金属电池盖137可靠地传热接触,以简化传热路径、减少传热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可选地,金属电池盖137背离电池17的外表面设置有塑胶件138,塑胶件138能够与运动相机1之外的空气产生对流,从而快速散去电池17产生的热量,同时由于金属电池盖137外侧是塑胶材料制成的塑胶件,还能够解决温升过高导致的烫手问题,以免将操作人员烫伤。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散热组件13,其结构、功能及实现过程可与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1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组件13并不仅适用于运动相机1,其至少部分特征也可适用于其它图像采集装置如监控设备等,其至少部分特征还可适用于其它具有运算控制功能的终端设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