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发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173发布日期:2020-05-22 22: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上设有发射孔,以使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匀光模块,所述匀光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用于对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处理;所述匀光模块包括与所述光源对应的入光口以及与所述发射孔对应的出光口,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所述入光口进入所述匀光模块并经过所述匀光模块的匀光处理后从所述出光口朝向所述发射孔处射出;以及

扩散片,所述扩散片设置于所述发射孔处,用于将经过所述发射孔的光线转换为tof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模块包括多个匀光子模块,每一个所述匀光子模块具有一个中空腔,各所述匀光子模块的中空腔相互连通;

其中,多个所述匀光子模块中具有与所述光源相对的第一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具有所述入光口,以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所述中空腔内;多个所述匀光子模块中还具有与所述发射孔相对的第二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二匀光子模块具有所述出光口,以便所述中空腔内的光线射向所述发射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第一遮光结构,所述第一遮光结构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之间,以密封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之间的间隙;

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第二遮光结构,所述第一匀光子模块中包括排布于外侧的外侧匀光子模块,所述第二遮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外侧匀光子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光模块还包括冷却介质和密封结构;所述冷却介质设置在所述匀光子模块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密封结构设置在排布于外侧、且相邻的所述匀光子模块之间,以避免所述冷却介质泄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中空腔呈蜂窝状排布;及/或

所述中空腔为球形腔,所述球形腔的内表面设有漫反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内凹结构;

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接,用于封闭所述内凹结构,以形成所述容纳腔;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向所述内凹结构内延伸,所述发射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并贯穿所述第二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相接的扩散部,所述扩散部位于所述内凹结构内,所述发射孔具有贯穿所述扩散部的第一通道,且在由内而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与所述扩散部相接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设于所述内凹结构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直径较小的一端;所述发射孔具有贯穿所述反射部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且在由内而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片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之间;及/或

在由内而外的方向上,所述反射部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减小;及/或

在由内而外的方向上,所述扩散部的横截面半径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个数为多个,所述光发射组件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发光的所述光源的数量。

1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发射组件,用于向目标物体投射光线,所述光发射组件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从所述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以形成图像。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摄像模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发射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该光发射组件包括:壳体,壳体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壳体上设有发射孔,以使容纳腔与外部连通;光源,设于壳体的内表面;匀光模块,设于容纳腔内,匀光模块包括与光源对应的入光口以及与发射孔对应的出光口,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入光口进入匀光模块并经过匀光模块的匀光处理后从出光口朝向发射孔处射出;以及扩散片,设置于发射孔处,用于将经过发射孔的光线转换为TOF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发射组件,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容纳腔内反射后都从发射孔处射出,可以提高发射孔处光线的密度,使得光线可以投射至更远的距离,进而提高使用该光发射组件的摄像模组的成像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毛信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