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2687发布日期:2020-05-12 19: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1),具有水平槽道(11)和竖直槽道(12);

驱动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水平槽道(11)且具有驱动螺纹的驱动轴(20)、设置于所述驱动轴(20)相对两端的具有第一传动螺纹的第一螺杆(211)、具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螺纹旋向相反的第二传动螺纹的第二螺杆(212)、与所述第一螺杆啮合的第一传动臂(221)以及与所述第二螺杆啮合的第二传动臂(222),所述第一传动臂(221)具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螺纹相匹配的第一传动臂螺纹,所述第二传动臂(222)具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螺纹相匹配的第二传动臂螺纹;所述第一传动臂(221)上具有第一夹持部(231),所述第二传动臂(222)上具有第二夹持部(232);所述第一传动臂(221)和所述第二传动臂(222)可在所述水平槽道(11)做水平远离或靠近的往复运动;

承托组件(3),包括设置于所述竖直槽道(12)且与所述驱动轴(20)啮合的齿条(31),所述齿条(31)可在所述竖直槽道(12)做竖直往复运动并具有承托部(32),所述承托部(32)具有常态位置(i)和竖直方向上低于所述常态位置(i)的受压位置(ii),在所述常态位置(i)时,所述承托部(32)直接或间接受一弹性回位元件(33)向上牵引,所述第一夹持部(231)和第二夹持部(23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在所述受压位置(ii)时,所述第一夹持部(231)和第二夹持部(232)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传动螺纹和所述第二传动螺纹形成于所述螺杆的表面,所述第一传动臂螺纹形成于开设在所述第一传动臂(221)靠近所述驱动轴(20)一端的第一传动臂螺纹孔内,所述第二传动臂螺纹形成于开设在所述第二传动臂(222)靠近所述驱动轴(20)一端的第二传动臂螺纹孔内,所述螺杆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臂螺纹孔内和所述第二传动臂螺纹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螺纹形成于开设在所述第一螺杆(211)远离所述驱动轴(20)一端的第一螺纹孔内,所述第二传动螺纹形成于开设在所述第二螺杆(212)远离所述驱动轴(20)一端的第二螺纹孔内,所述第一传动臂(221)通过形成于其表面的第一传动臂螺纹啮合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所述第二传动臂(222)通过形成于其表面的第二传动臂螺纹啮合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槽道(11)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竖直槽道(12)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槽道(11)是形成于所述支撑板(1)上的滑槽和/或滑轨,所述竖直槽道(12)是形成于所述支撑板(1)上的滑槽和/或滑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螺纹和第二传动螺纹相对于经过所述驱动轴(20)中点且垂直于所述驱动轴(20)的中切面镜像对称,在沿所述第一螺杆(211)远离所述驱动轴(2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传动螺纹具有变化的螺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螺纹的螺距在沿所述第一螺杆(211)远离所述驱动轴(20)的方向上变大,所述第一传动螺纹包括沿所述第一螺杆(211)远离所述驱动轴(20)方向依次排列的缓冲螺纹段和快速夹持螺纹段,在所述第一螺杆(211)远离所述驱动轴(20)方向上,所述缓冲螺纹段的螺距变大幅度小于所述快速夹持螺纹段的螺距变大幅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螺纹的螺距在沿所述第一螺杆(211)远离所述驱动轴(20)的方向上变小,所述第一传动螺纹包括沿所述第一螺杆(211)远离所述驱动轴(20)方向依次排列的快速收紧螺纹段和预备螺纹段,在所述第一螺杆(211)远离所述驱动轴(20)方向上,所述快速收紧螺纹段的螺距变小幅度大于所述预备螺纹段的螺距变小幅度。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211)、所述驱动轴(20)、所述第二螺杆(212)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是所述车载终端支架的壳体。


技术总结
车载终端支架包括具有水平槽道和竖直槽道的支撑板、驱动组件和承托组件。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轴、设于驱动轴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螺杆、及第一和第二传动臂,第一传动臂与第一螺杆啮合,第二传动臂与第二螺杆啮合,第一和第二传动臂各具有第一和第二夹持部;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可在水平槽道运动;承托组件包括设置于竖直槽道且与所述驱动螺纹啮合的齿条,齿条可在竖直槽道运动并具有承托部,承托部具有常态和受压位置,在常态位置,承托部直接或间接受弹性回位元件向上牵引,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第一距离;在受压位置,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具有小于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该车载终端支架可避免车载终端在车辆颠簸过程中滑落。

技术研发人员:蔡峻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世(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9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