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1210发布日期:2020-12-08 15:1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便携式蓝牙耳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耳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能较好的满足个人听觉需要,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耳机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耳塞式、耳麦式和后挂式耳机。

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骨传导技术分为骨传导扬声器技术和骨传导麦克风技术:

(1)骨传导扬声器技术用于送话,送话即听取声音。气导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化为声波(振动信号)传至听神经。而骨传导扬声器则是电信号转化的声波(振动信号)直接通过骨头传至听神经。声波(振动信号)的传递介质不同。

(2)骨传导麦克风技术用于受话,受话即收集声音。气导送话是声波通过空气传至麦克风,而骨传导送话则直接通过骨头传递。

利用这些骨传导技术制造的耳机,称之为骨传导耳机,也被称作骨导耳机、骨感耳机、骨传耳机和骨传感耳机。骨传导耳机利用骨传导技术受话,紧贴骨头,声波直接通过骨头传至听神经。因此可以开放双耳,不伤害鼓膜,也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耳塞式耳机具备良好的沉浸式效果,使用者往往具有良好的听觉感受,但长期塞入耳中,既对耳朵造成伤害,也往往会让听不到周围环境的声音而造成危险发生,而骨传导耳机则相比较具备较好的安全性能,但是听觉效果可能并没有耳塞式这么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便携式佩戴耳机的功能,有效地根据现实情况对耳机佩戴时的声音传导方式进行切换,本申请提供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对喇叭传导模式、以及骨传导模式进行切换,提高便携式耳机情景适用率,有效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包括:耳机本体;以及与所述耳机本体相连接的环耳部件,其中,所述耳机本体包括:机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靠近耳朵一侧、与机体电性连接的发声部,所述发声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机体靠近耳朵一侧的喇叭传导发声部;以及设置在所述机体靠近耳朵一侧的骨传导发声部,所述喇叭传导发声部与所述骨传导发声部分别位于所述机体靠近耳朵一侧面的两端部位处,其中,所述喇叭传导发声部与所述机体之间通过设置有活动构件进行位置的变换,所述骨传导发声部通过设置有固定构件用于提高所述骨传导发声部与人面贴合的稳定程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耳机本体中的机体以及发声部的设置,能够较好地根据现实情况切换耳机模式,在偏向体验感以及偏向安全性之间切换,能够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也能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安全性,减少由于听不到或是声音小没留意而出现一些危险事故的情况,通过活动构件的设置,使用者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对耳机的喇叭传导发声部进行位置的调节,使得喇叭传导发声部不会塞在耳朵中,能够减少由于耳朵被塞住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险情况,通过固定构件的设置,能够提高使用骨传导发声部时的声音传播稳定性,在具备一定的耳机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能够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

优选的,所述活动构件包括:与所述机体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转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转片靠近所述第一转片转动部的转轴;与所述转轴相连接的第二转片;以及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扭簧,其中,所述喇叭传导发声部与所述第二转片靠近耳朵的一侧相固定设置,所述机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二转片的锁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活动构件中的第一转片、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的相配合结构,能够使得安装有喇叭传导发声部能够在使用骨传导发声部时,可以进行位置的调节变换,减少了喇叭传导发声部由于塞在耳朵中,而造成人耳听力效果不好的情况,造成一些危险的情况出现,通过锁定件的设置,能够在喇叭传导发声部经过位置调节后能够较好地进行锁定。

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转片一侧的凸块;固定在所述机体一侧的座体;开设在所述座体顶部、且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凹槽;以及贴设在所述凹槽内壁位置处的橡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定件中的凸块、座体以及凹槽的相配合结构,能够使得第二转片设置在机体的一侧部位处,通过橡胶片的设置,能够使得凸块可以稳定地设置在座体上,从而能够较好地将喇叭传导发声部稳定固定。

优选的,所述座体的底部固定有滑块,所述机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相滑移连接,所述滑块远离耳朵的一侧固定有拉紧弹簧,所述拉紧弹簧靠近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所述滑槽内壁相固定设置,所述拉紧弹簧的整体延伸方向与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块以及滑槽的相配合设置,使得座体能够适配着凸块的转动而对凸块进行更顺畅的固定,通过拉紧弹簧的设置,能够在凸块设置好后可以受到一定的力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喇叭传导发声部套设有橡胶套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人耳的体验感,能够有效地密闭耳腔,使得声音的传播可以更稳定,提高了耳塞式喇叭传导发声部的沉浸效果。

优选的,所述固定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骨传导发声部周侧的适配槽;开设在所述适配槽内壁的限位槽;滑移连接在所述限位槽内的限位块;以及滑移连接在所述适配槽内的橡胶框,其中,所述橡胶框的侧壁与所述限位块相固定设置,所述限位槽为水平设置,所述限位块靠近耳朵的一端固定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远离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相固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构件中的适配槽与橡胶框的相配合设置,橡胶框与适配槽滑动设置,凭借着限位块以及限位槽、压缩弹簧的相配合设置,既能够对橡胶框在适配槽中进行限位,又能够使得经过压缩弹簧的抵紧而使得橡胶框能够较好地贴紧面部,从而能够使骨传导发声部紧贴面部,提高了声音的传导稳定性,在具备一定的耳机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能够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

优选的,所述橡胶框体的侧壁固定有橡胶凸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橡胶框体对于人脸的粘附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橡胶框的固定性能,进一步使得骨传导发声部的贴合度,从而够提高使用骨传导发声部时的声音传播稳定性,在具备一定的耳机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能够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

优选的,所述环耳部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机体一侧的调节槽;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槽内的调节块;以及固定在所述调节块伸出端部位处的环耳条,其中,所述机体远离耳朵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环耳条位置的转动调节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环耳部件中的调节槽以及调节块的相配合设置,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耳朵的形态、耳机的松紧情况对环耳条进行调节,能够较好地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也能够提高耳机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转动调节部包括:开设在所述机体远离耳朵一侧外壁、且与所述调节槽相连通的转孔;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孔中的转条;开设在所述转孔内壁的限位环槽;固定在所述转条上、与所述限位环槽相适配的限位环条;以及开设在所述转条靠近所述调节块一侧的螺纹结构,其中,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转条相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环条位于所述限位环槽内相配合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调节部中的转孔与转条的相配合结构,转条设置的螺纹结构,调节块与转条相螺纹连接,限位环槽与限位环条的相配合结构,能够在转条稳定转动的情况下有效地将调节块沿着调节槽的延伸方向进行驱动,有效地调节环耳条的位置,从而能够较好地提高使用者的体验感,也能够提高耳机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环耳条靠近耳朵的一侧固定有橡胶框,所述转条远离所述调节块的一侧固定有转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框的设置,能够使得环耳条稳定设置在耳朵位置处,提高了耳机使用的稳定性以及声音传播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有转盘,使用者可以便捷地对转条进行调节,从而可以稳定驱动环耳条进行位置的调节。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耳机本体中的机体以及发声部的设置,能够较好地根据现实情况切换耳机模式,在偏向体验感以及偏向安全性之间切换,能够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也能提高使用者使用时的安全性,减少由于听不到或是声音小没留意而出现一些危险事故的情况,通过活动构件的设置,使用者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对耳机的喇叭传导发声部进行位置的调节,使得喇叭传导发声部不会塞在耳朵中,能够减少由于耳朵被塞住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危险情况,通过固定构件的设置,能够提高使用骨传导发声部时的声音传播稳定性,在具备一定的耳机使用安全性的基础上能够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片与第二转片转动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拆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1、机体;12、喇叭传导发声部;13、骨传导发声部;21、第一转片;22、转轴;23、第二转片;24、扭簧;251、凸块;252、座体;253、凹槽;254、橡胶片;261、滑块;262、滑槽;263、拉紧弹簧;27、橡胶套体;31、适配槽;32、限位槽;33、限位块;34、橡胶框;35、压缩弹簧;36、橡胶凸条;41、调节槽;42、调节块;43、环耳条;441、转孔;442、转条;445、螺纹结构;446、橡胶压条;447、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

参照图1,一种骨传导发声装置,包括有耳机本体以及环耳部件,环耳部件与耳机本体相连接,通过设置的环耳组件,能够较好地将耳机本体稳固在使用者的耳朵上。

其中,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耳机本体包括有机体11以及发声部,其中,发声部设置在靠近耳朵的一侧壁处,同时,与该发声部与机体11内部相电性连接,耳机本体通过蓝牙与手机端相连接,经过手机端的操控能够接通耳机本体。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该发声部包括有喇叭传导发声部12以及骨传导发声部13,喇叭传导发声部12与骨传导发声部13均设置在机体11靠近使用者耳朵一侧壁的两端部位处,其中,喇叭传导发声部12位于骨传导发声部13的上方,更具体地,在该喇叭传导发声部12套设有橡胶套体27,能够使得喇叭传导发声部12稳定设置在使用者耳朵中。

其中,参照图1、图2,喇叭传导发声部12与机体11之间通过设置有活动构件而能够进行位置的变换,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构件包括有第一转片21,第一转片21转动连接在机体11靠近使用者耳朵的一侧壁位置处。

并且,参照图1、图2,在第一转片21靠近第一转片21转动部位的一侧设置有转轴22,在该转轴22上套设有扭簧24,与转轴22相连接设置有第二转片23,第一转片21与第二转片23之间通过转轴22进行分隔,扭簧24对第二转片23具有作远离耳朵方向进行转动的力,在使用喇叭传导发声部12时,第二转片23位于第一转片21的上方,其中,该喇叭传导发声部12则安装在第二转片23靠近耳朵的一侧部位。

其中,参照图1、图2,在需要使用骨传导发声部13的时候,能够转动第一转片21,第一转片21上的转轴22恰好与机体11两侧侧边相平行的时候,第二转片23受到扭簧24的作用力,能够使得第一转片21与第二转片23两者之间形成呈“l”型的结构,第二转片23搭设在机体11的侧壁(与设置有骨传导发声部13侧壁相垂直的一侧侧壁)位置处,同时,在机体11上设置有能够对第二转片23转动后进行固定的锁定件。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3,该转动件包括有座体252,在座体252顶部开设有凹槽253,在第二转片23的一侧部位处固定有凸块251,凸块251与凹槽253相配合卡合设置,凹槽253的槽口大于凸块251的尺寸,在凹槽253内壁位置处贴设有橡胶片254,能够提高凸块251与凹槽253的卡合程度,同时使得凹槽253与凸块251可以通过转动进行卡合。

并且,参照图2、图3,该座体252的底部固定有滑块261,在机体11的侧壁开设有与滑块261相适配的滑槽262,滑块261与滑槽262相滑移连接,滑块261远离耳朵的一侧固定有拉紧弹簧263,拉紧弹簧263靠近滑块261的一侧与滑槽262内壁相固定设置,拉紧弹簧263的整体延伸方向与滑槽262的延伸方向相一致。

同时,参照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骨传导发声部13通过设置有固定构件能够提高骨传导发声部13与人面贴合的稳定程度。

具体地,参照图4,该固定构件包括有适配槽31,适配槽31开设在骨传导发声部13的周侧位置处,在适配槽31内滑移连接有橡胶框34,橡胶框34远离适配槽31的一端底部侧壁固定有橡胶凸条36,在适配槽31的四侧内壁均开设有限位槽32,相对应地,在橡胶框34插入端且靠近限位槽32的一侧侧壁位置处固定有限位块33,限位块33与限位槽32相适配进行配合滑动,其中,在限位块33靠近耳朵的一端固定有压缩弹簧35,压缩弹簧35远离限位块33的一端与限位槽32的内壁相固定设置。

其中,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该环耳部件还包括有调节槽41,该调节槽41开设在机体11的一侧部位处,同时,在该调节槽41内滑动连接有调节块42,在调节块42的伸出端部位处固定有环耳条43,环耳条43凭借着调节槽41、调节块42的相配合结构,能够根据人耳的形态有效地对环耳条43进行位置的调节,增强使用者的体验感。

具体地,参照图5,通过设置有转动调节部对环耳条43进行位置调节,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转动调节部包括有转孔441,转孔441开设在机体11远离耳朵的一侧外壁处,而且该转孔441与调节槽41相连通进行设置,同时,在转孔441内壁位置处开设有限位环槽(在图中并未示出),贯穿转孔441部位处转动连接有转条442,在转条442靠近调节块42的一侧开设有螺纹结构445。

参照图5,转条442的条体部位处安装有限位环条(在图中并未示出),限位环条与限位环槽相适配进行设置,调节块42与转条442相螺纹连接,而限位环条位于限位环槽内相配合活动。在环耳条43靠近耳朵的一侧固定有橡胶压条446,转条442远离调节块42的一侧固定有转盘447,方便使用者根据耳朵的形态有效地对环耳条43进行位置的调节。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仅是对本申请做出的解释,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