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1490发布日期:2020-09-18 20:40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拾音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频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拾音系统。



背景技术:

拾音系统通常都是通过拾音器采集音频信号,并传输给处理端处理。现有的拾音系统,大多只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即拾音器与处理端的传输距离不能太长。特别是对于远距离的多路音频采集场景,在不同位置拾音时,难以实现线路的布置。

比如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常常需要根据动物发出的叫声判断动物的生命状态,如是否患病、是否需要喂食等等。用于这种场景下的拾音系统要求能够覆盖大范围区域且采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保真度,因此只能选用远距离的有线传输。现有的远距离有线音频传输技术,在需要采集多路信号时,线路布置方式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拾音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拾音系统,包括:采集控制器、多个集散器和多个拾音器;其每个所述集散器均电连接有至少一个所述拾音器,所述多个集散器顺次串联,且多个所述集散器中的一个与所述采集控制器电连接,每个所述集散器均用于接收对应的所述拾音器采集的音频信号并给对应的所述拾音器供电,相邻两个所述集散器中靠近所述采集控制器的一个集散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相邻两个所述集散器中的另一个集散器接收的音频信号并给所述另一个集散器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散器具有单根供电线路、单根接地线路和多根音频线路,每个所述拾音器采集的音频信号通过独立的音频线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散器具有采集接口和聚合接口,所述采集接口用于连接所述拾音器,所述聚合接口用于与相邻的所述集散器电连接或者与所述采集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聚合接口的音频通路多于所述采集接口的音频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集控制器包括:主板,所述主板设有用于提取音频信号的频谱特征的处理器;音频口,所述音频口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且与其中一个所述集散器电连接;传输模块,所述传输模块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且用于发送音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包括:以太网接口,所述以太网接口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无线传输器,所述无线传输器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且设有通信卡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拾音系统还包括:音频传输电路,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拾音系统的相邻的两个节点,所述音频传输电路包括恒流源,以使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输出端的电流恒定,所述节点包括所述拾音器、所述集散器和所述采集控制器中的至少两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传输电路包括:第一传输电缆、第二传输电缆和所述恒流源,所述第一传输电缆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缆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恒流源的两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传输电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传输电缆的第二端形成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输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频传输电路还包括:输入电阻,所述两个节点中的上一个节点的输出端的正极通过所述输入电阻与所述恒流源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两个节点中的上一个节点的输出端的负极与所述恒流源的负极电连接,且所述恒流源的负极接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拾音器包括:麦克风电路板,所述麦克风电路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为电路板,所述拾音芯片安装于所述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拾音器还包括:防水头,所述第一板体卡装于所述防水头内,所述第二板体搭设在所述防水头的端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拾音系统,可以多通道的远距离音频采集和传输,且供电线路和音频线路的布置简单,整个拾音系统的布置难度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拾音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音频传输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拾音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麦克风电路板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拾音器的麦克风电路板的前视图;

图6为图4所示麦克风电路板的俯视图;

图7为图4中所示出的弯脚贴片排针的侧视图;

图8为图7中所示出的弯脚贴片排针的俯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拾音器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所示出的螺纹帽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10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拾音系统。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拾音系统包括:采集控制器700、多个集散器500和多个拾音器100。

每个集散器500均电连接有至少一个拾音器10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集散器500均电连接有2个拾音器100,当然,通过拓展集散器500和采集控制器700的通道数目,每个集散器500还可以电连接有更多个拾音器100。

多个集散器500顺次串联,且多个集散器500中的一个与采集控制器700电连接,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4个集散器500,第1个集散器500与第2个集散器500电连接,第2个集散器500与第3个集散器500电连接,第3个集散器500与第4个集散器500电连接,第4个集散器500与采集控制器700电连接。

每个集散器500均用于接收对应的拾音器100采集的音频信号并给对应的拾音器100供电,相邻两个集散器500中靠近采集控制器700的一个集散器500还用于接收相邻两个集散器500中的另一个集散器500接收的音频信号并给另一个集散器500供电。

也就是说,只用在采集控制器700处供电,即可实现整个拾音系统的供电,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4个集散器500从采集控制器700处取电,第3个集散器500从第4个集散器500处取电,第2个集散器500从第3个集散器500处取电,第2个集散器500从第1个集散器500处取电,每个拾音器100从各自连接的集散器500处取电。由此,可以减少电源接口以及供电线路的布置。

每个拾音器100采集的音频信号传输给集散器500,集散器500将接收到的音频信号传输给下一节点(比如下一个集散器500或采集控制器70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与第1个集散器500电连接的两个拾音器100将采集到的音频信号传输给第1个集散器500,与第2个集散器500电连接的两个拾音器100将采集到的音频信号传输给第2个集散器500,第2个集散器500将从拾音器100以及第1个集散器500接收到的频信号传输给第3个集散器500,……,第4个集散器500将从拾音器100以及第3个集散器500接收到的频信号传输给采集控制器700。由此,可以简化多个拾音器100到采集控制器700之间的音频线路布置。

换言之,集散器500用于将音频合并传输,合并传输电路固定在集散器500的外部保护壳内,保证了电路的稳定性,且使设备可以在潮湿,含有腐蚀气体的环境中保持正常工作。

拾音系统中相邻的节点之间通过音频传输线缆实现有线连接,该拾音系统可以用于远距离的有线音频采集与传输,相邻的两个集散器500之间的距离大于7米,最后一个集散器500与采集控制器700之间的距离大于7米,拾音器100与集散器500的距离大于4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拾音系统,可以多通道的远距离音频采集和传输,且供电线路和音频线路的布置简单,整个拾音系统的布置难度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散器500具有单根供电线路、单根接地线路和多根音频线路,每个拾音器100采集的音频信号通过独立的音频线路传输。

也就是说,整个拾音系统可以采用同一根供电线路和同一根接地线路,实现供电线路的集成,但是每一个拾音器100对应的音频通道为独立的,防止多路音频整合失真。拾音器100对不同的指定位置的音频信号进行采集,并保持采集音频的一致性。

在将该拾音系统用于动物群声音异常检测时,采用多路音频信号同时传导的方法,将监测系统的监测范围扩大,定点选择安装单个拾音器100的位置,增加所采音频的可用度,减少音频线缆的成本。

音频合并传输电路和拾音器100能够固定在外部保护壳内,从而保证整个电路的稳定性。在一些潮湿、腐蚀气体较多、尘土飞扬、蚊虫叮咬等复杂环境下,可利用此监测系统完成声音采集功能。

以图1所示的实施例为例,该拾音系统设置有4个集散器500,每个集散器500连接有2个拾音器100,每个集散器500均为8通道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散器500具有采集接口和聚合接口,采集接口用于连接拾音器100,聚合接口用于与相邻的集散器500电连接或者与采集控制器700电连接,聚合接口的音频通路多于采集接口的音频通路。这样,便于集散器500实现音频的多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集控制器700包括:主板、音频口和传输模块。

主板设有用于提取音频信号的频谱特征的处理器,处理器可以进行初步的音频处理,比如频谱特征提取、声纹提取。音频口与主板电连接,且音频口与其中一个集散器500电连接,传输模块与主板电连接,且传输模块用于发送音频。

传输模块包括:以太网接口和无线传输器,以太网接口与主板电连接,通过以太网接口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上传;无线传输器与主板电连接,且无线传输器设有通信卡槽,通过插装sim卡可以进行无线传输,以便在有线网络无法正常使用时,采集控制器700仍可以将处理好的音频进行传输。

采集控制器700还可以留有usb接口、rs-485接口,保持设备的拓展性。

上述拾音系统的各个节点之间的音频线缆均设有航插,以使音频线缆在连接端具有防水能力、抗拉扯能力。

在将该拾音系统用于动物群声音异常检测时,由于拾音器、集散器和音频传输线缆上均有一定的防水、防腐蚀性,可工作于动物养殖环境中。

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远距离音频信号传输中,引入的噪音中相当大的比重来源于电场干扰,电场干扰会产生较高的干扰电压,由于现有技术中,音频信号的传输通常都是电压驱动型,上述干扰电压会耦合到音频信号中,进而降低音频传输质量。

如图2和图3所示,拾音系统还包括:音频传输电路300,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入端与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拾音系统的相邻的两个节点,音频传输电路300包括恒流源330,以使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出端的电流恒定,节点包括拾音器100、集散器500和采集控制器700中的至少两个。

以上述两个节点为拾音器100和集散器500为例,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入端与拾音器的输出端电连接,音频传输电路300包括恒流源330,以使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出端的电流恒定,音频传输电路的输出端与集散器500电连接。

下面参考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音频传输电路300。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传输电路300包括:第一传输电缆310、第二传输电缆320和恒流源330。

第一传输电缆310的第一端和第二传输电缆320的第一端分别与恒流源330的两极电连接,即第一传输电缆310的第一端与恒流源330的一极电连接,第二传输电缆320的第一端与恒流源330的另一极电连接。第一传输电缆310的第二端和第二传输电缆320的第二端形成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出端,即第一传输电缆310的第二端和第二传输电缆320的第二端用于连接负载。

在输入音频信号一定,且传输线路一定的情况下,由于设置了恒流源330,使得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出端的电流恒定。

如图2所示,第一传输电缆310的导线电阻为r1,第二传输电缆320的导线电阻为r2,恒流源330的输出电流为gui,负载的等效电阻为rl,则负载两端的功率为pl=(gui)2×rl。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看出,负载功率pl与r1、r2无关,即负载功率与导线阻抗无关;影响负载功率pl的因素为输出电流gui和负载电阻rl;系统输出功率p=(gui)2×(r1+r2+rl),p与r1+r2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在恒流源330为受控恒流源330的实施例中,恒流源330的输出电流受到音频传输电路300接收的信号源ui的控制。对应地,恒流源330的输出电流gui中g为导纳系数,为一个固定数值。相应地,影响负载功率pl的因素为:信号源ui、负载电阻rl、系统导纳系数g;ui由拾音器100决定,g为系统常数,rl由接收负载决定。

由于音频传输电路300中的传输载体为电流,因此该拾音系统对电压干扰具有天然的优越性,而工业场景中,干扰信号的特点为高电压低电流,因此只有少量的电流噪声能够耦合到信号线上,造成的影响远远小于电压噪声的影响,从而大大削弱音频传输电路300中引入的干扰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拾音系统,通过设计恒流源330,使得能够以电流为传输载体,这样既保证接收端接收功率的稳定性,保证不同距离的拾音效果一致,又能降低外部环境引入的串扰,可以改善拾音效果。

由于音频传输电路300中的传输载体为电流,因此该音频传输电路300对电压干扰具有天然的优越性,而工业场景中,干扰信号的特点为高电压低电流,因此只有少量的电流噪声能够耦合到信号线上,造成的影响远远小于电压噪声的影响,从而大大削弱音频传输电路300中引入的干扰噪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音频传输电路300,通过设计恒流源330,使得能够以电流为传输载体,这样既保证接收端接收功率的稳定性,保证不同距离的传输效果一致,又能降低外部环境引入的串扰,可以改善音频传输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恒流源330的正极与第一传输电缆310的第一端电连接,恒流源330的负极与第二传输电缆320的第一端电连接,且恒流源330的负极接地。这样,整个音频传输电路300的电路结构简单,便于布设。

如图2所示,音频传输电路300还可以包括:输入电阻ri,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入端的正极通过输入电阻与恒流源330的负极电连接,音频传输电路300的输入端的负极与恒流源330的负极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输入电阻ri为输入端的等效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拾音器100包括:麦克风电路板,麦克风电路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第二板体20为电路板,拾音芯片安装于电路板。

第一板体10为未设置电路结构的普通板体,仅用于在麦克风组装时与防水头卡装固定;第二板体20为设有电路结构的电路板,此时,拾音芯片安装在第二板体20上,拾音芯片上的拾音孔背离第二板体20。或者,第二板体20为未设置电路结构的普通板体,仅用于在麦克风组装时为第一板体10提供限位;第一板体10为设有电路结构的电路板,此时,拾音芯片安装在第一板体10上,在第二板体20上对应于拾音芯片拾音孔的位置设有声孔,以顺利采集声音信息。或者,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均为电路板,拾音芯片安装在第一板体10或第二板体20上;优选的,拾音芯片安装在第二板体20上,用于采集音频信号;第一板体10作为处理板用于对第二板体20采集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预处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系统,由于拾音器100设置上述结构形式的麦克风电路板,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垂直连接。在进行麦克风组装时,第一板体10卡装在通孔内,第二板体20与防水头通孔孔口抵触,一方面由于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垂直连接使第一板体10不会发生倾斜,另一方面,借助第一板体10与防水头的卡装固定,第二板体20不会随着螺纹帽的旋转安装发生旋转,从而实现了麦克风电路板与防水头之间相对固定,避免麦克风电路板安装过程发生倾斜,导致拾音芯片上的拾音孔相对位置不同,进而导致多个拾音器之间采集到的声音不一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麦克风电路板,第一板体10为方形板,第二板体20为圆形板,第二板体20的直径大于第一板体10的宽度。当第一板体10卡装在防水头的通孔内时,第二板体20的直径大于第一板体10的宽度,搭设在防水头的端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体10为方形板,第二板体20也可以为相对两端为弧形的方板;或者第一板体10为弧形板,第二板体20为圆形电路板,第一板体10的弧形与防水头通孔的内壁适配,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20均为pcb(printedcircuitboard)板,拾音芯片安装在第二板体20上。此时,该麦克风电路板包括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两个可以设置电路结构的板体,解决了现有麦克风电路板尺寸过小无法为音频处理电路留出足够空间的问题。优选的,第一板体10为方形pcb板;第二板体20为圆形pcb板。其中,方形pcb板宽度方向的侧边与第二板体20相连,第二板体20的直径大于第一板体10的宽度。当第一板体10卡装在防水头的通孔内时,第二板体20对应于第一板体10之外的区域还有多余空间可以搭设在防水头的端口。

其中,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之间通过弯脚贴片排针30相连。弯脚贴片排针30为直角排针,其中,直角排针的直针部分与第一板体10焊接固定实现电连接,直角排针的弯针部分与第二板体20焊接固定实现电连接。

使用单排贴片排针连接第二板体20和第一板体10时,可能因焊装操作导致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垂直关系存在较大偏差,为此,优选的,弯脚贴片排针30为双排贴片排针,双排贴片排针的具体结构如图7所示。如图6所示,双排贴片排针的弯针部分均与第二板体20相连,双排贴片排针的直针部分均与第一板体10相连,以降低焊装对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垂直关系造成的影响。当然,也可以借助两个单排贴片排针将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连接,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第一板体10插接在双排贴片排针的两排排针之间,无需通过排母进行连接。双排贴片排针中的每排排针包括三根排针,其中一排排针中的三根排针沿第一方向顺次为第一信号连接位、第二信号连接位和第三信号连接位;另一排排针中的三根排针沿第一方向顺次为第三信号连接位、第二信号连接位和第一信号连接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指的是双排贴片排针从一端到相对端的方向;第一信号连接位、第二信号连接位和第三信号连接位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每排排针中的三根排针的信号定义不同,不涉及具体信号类型的限定。由此,当借助该双排贴片排针连接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时,无需明确板体的朝向即可直接进行组装。如图8所示,双排贴片排针包括第一排针31、第二排针32、第三排针33、第四排针34、第五排针35和第六排针36,其中,第一排针31、第二排针32和第三排针33形成一排排针,第四排针34、第五排针35和第六排针36三根排针形成另一排排针。在两排排针中,位于中间的第二排针32和第五排针35均用于连接信号线,第一排针31和第六排针36均用于连接地线,第三排针33和第四排针34均用于连接电源线。

如图9所示,拾音器100还包括:防水头40,第一板体10卡装于防水头40内,第二板体20搭设在防水头40的端部。

防水头40采用通用防水接头,其中部设有通孔,以形成用于收纳麦克风电路板的容置空间。组装时,外力推压第二板体20,使第一板体10沿防水头40内通孔的孔壁滑入,当第二板体20与防水头40的端口抵触时,停止推压,由此借助防水头40端口处的限位确保第二板体20未发生倾斜,因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相互垂直,此时第二板体20沿通孔的轴向延伸。

为了使拾音器与其他装置连接时整体呈现更好的防水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器还设置有防水航空头。具体地,数据线50的一端与麦克风电路板焊接固定实现电路连接,数据线50的另一端安装防水航空头。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中的某一个为电路板时,数据线50与该电路板电连接;当第一板体10和第二板体20均为电路板时,数据线50与其中一个电连接即可,优选的,数据线50与第一板体10电连接。由此,在数据线5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防水结构,当其安装在其他装置上时,防水效果更佳,在实现防水防尘的同时还能使拾音器更加稳定,保证多支拾音器音频采集的一致性。

其中,防水头40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螺纹部41、凸起部42及第二螺纹部43。第一螺纹部41和第二螺纹部43均设有外螺纹;凸起部42位于第一螺纹部41和第二螺纹部43之间。凸起部42的外表面高于第一螺纹部41和第二螺纹部43的最外缘,该凸起部42的端面呈多边形,比如可以为五边形、六边形等,以便于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器还包括锁紧螺母60、螺纹帽70及防尘网80。第一螺纹部41位于防水头40远离拾音孔的一端,其与锁紧螺母60螺合;第二螺纹部43与螺纹帽70螺合,此处所说的螺合为内外螺纹配合连接。防尘网80安装在螺纹帽70远离凸起部42的一端并覆盖在螺纹帽70的端口,以防止外部灰尘颗粒或者水流从螺纹帽70的端口进入防水头40。具体地,防尘网80可以通过粘贴条固定在螺纹帽70的端口。比如,在防尘网80的外圈设置一圈粘贴条或间隔设置多个粘贴条,组装时将粘贴条粘贴在螺纹帽70的端口即可实现防尘网80的固定。还可以在防尘网80上涂设胶水以便将其固定在螺纹帽70的端口;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将防尘网80与螺纹帽70的端口固定在一起的方法,不再一一赘述。

为了进一步优化防水效果,锁紧螺母60的端部与凸起部42的端部直接抵触,确保两者之间密封,螺纹帽70与凸起部42之间安装有密封圈90。通常锁紧螺母的尺寸与防水头上与其螺合的螺纹段长度一致,为了防止外部水流从锁紧螺母与防水头的连接处流入防水头内,通常在锁紧螺母与防水头的连接处增设密封圈。如图3所示,当增设密封圈后,锁紧螺母无法旋转到底,从而无法将锥形头紧密卡合在数据线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紧螺母60的端部与凸起部42的端部直接抵触,不再设置密封圈,保证组装时锁紧螺母60可以旋拧到位,从而在锁紧螺母60作用下使防水头上的锥形头卡紧数据线50,避免环境中的水或灰尘从数据线50与锁紧螺母60之间的间隙处进入防水头40影响麦克风电路板的正常使用。

螺纹帽70与凸起部42之间安装的密封圈90,可以确保螺纹帽70与防水头40之间的密闭性,防止水流或灰尘从两者的间隙处进入防水头40内。

具体地,如图10所示,螺纹帽70包括顺次相连的内螺纹孔段71、第一圆孔72、第二圆孔73及第三圆孔74,第一圆孔72、第二圆孔73和第三圆孔74的孔径顺次减小,即第一圆孔72的孔径大于第二圆孔73的孔径,第二圆孔73的孔径大于第三圆孔74的孔径。其中,第一圆孔72的一端与内螺纹孔段7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圆孔73相连并在该连接处形成一个台阶面,同样的,在第二圆孔73与第三圆孔74的连接处也形成有一个台阶面。当螺纹帽70螺合在防水头40上时,为防止外部水流从第三圆孔74处流入防水头40内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器还包括防水透声膜101,该防水透声膜101安装在第二圆孔73和第三圆孔74连接处形成的台阶面处,用于阻隔水流和外部腐蚀气体从第三圆孔74进入防水头40,确保第二板体20在恶劣环境下仍能正常使用。防水透声膜101完全覆盖第三圆孔74的孔口,防水透声膜101的材质、厚度及尺寸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需要说明的是,防水透声膜101可以直接贴合在第二圆孔73与第三圆孔74连接处形成的台阶面上,也可以借助其他辅助部件进行固定。第二板体20与第一圆孔72和第二圆孔73连接处的台阶面抵触,保证第二板体20与防水透声膜10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避免声音频率反射造成的采集误差。

在上述实施例中,拾音芯片21上的拾音孔朝向防水透声膜101设置,声腔的大小由第二圆孔73的轴向长度和第三圆孔74的轴向长度决定。为了减小声腔反射导致的频谱缺失,螺纹帽70中第二圆孔73的轴向长度为1.8mm±0.2mm,第三圆孔74的轴向长度为0.5mm±0.2mm。由此,第二板体20与第三圆孔74孔口处的轴向距离被限定,也即拾音器的声腔大小被限定,从而使声腔大小可控。比如,第二圆孔73的轴向长度为1.8mm,第三圆孔74的轴向长度为0.5mm,声音从第三圆孔74进入后经防水透声膜101被拾音芯片21采集,经试验验证,在该尺寸下的第二圆孔73和第三圆孔74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取完整的声频信号,有效避免声音反射引起的采集误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器,外部声音沿第三圆孔74进入后经防水透声膜101被拾音芯片21采集,而拾音芯片21的拾音孔被限定在第一圆孔72与第二圆孔73的连接处,第二圆孔73和第三圆孔74的轴向长度确定,因此,可以有效控制拾音器生产过程中声腔大小,减小声音反射,确保声音采集的一致性。

其中,防水透声膜101可以采用粘贴方式固定在第二圆孔73与第三圆孔74连接处的台阶面,也可以借助第一密封圈将防水透声膜101安装在第二圆孔73与第三圆孔74连接处的台阶面。具体地,第一密封圈可以为橡胶圈或硅胶圈;第一密封圈的内圈设有卡槽,用于夹持防水透声膜101。安装前,将防水透声膜101与第一密封圈组装为一个组件之后再将该组件安装在第二圆孔73与第三圆孔74连接处的台阶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密封圈一方面可以使防水透声膜101处于平展状态,另一方面方便取放防水透声膜101,便于将其粘接固定在第二圆孔73和第三圆孔74形成的台阶面处。防水透声膜101和第一密封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尺寸。比如,防水透声膜101的厚度为0.015mm;第一密封圈的厚度为0.5mm。第一密封圈的内外径根据第二圆孔73和第三圆孔74的孔径进行选择。比如,第二圆孔73的孔径为8.6mm,第一密封圈的外径为8mm,即第一密封圈的外径不大于第二圆孔73的孔径,以便于装进第二圆孔73内。第三圆孔74的孔径为3.0mm,第一密封圈的内径为5mm,即第一密封圈的内径不小于第三圆孔74的孔径,以确保防水透声膜101有效覆盖第三圆孔74的孔口。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径尺寸和外径尺寸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还可以采用其他满足装配要求的参数值,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再一一列举。另外,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圆孔74的孔径为3.0mm±0.2mm,过大的第三圆孔74会导致防水透声膜101过大而容易破裂,过小的第三圆孔74会导致声波发生双缝干涉,影响声音采集的准确度。第二圆孔73的孔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上述参数值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器还包括防风泡棉102,该防风泡棉102包覆在防水头40外,用于阻隔灰尘的进入、降低风噪干扰并避免蚊虫等堵住螺纹帽70上的拾音孔,从而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音频采集。具体地,防风泡棉102未安装时外径为25mm,内径为8mm,在实际装配中内径被扩展至16mm,以防脱落。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内外径大小的防风泡棉102,只要该防风泡棉102可以套设在防水头40外有效防止脱落即可。需要说明的是,防风泡棉102包覆防水头40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比如完全包覆或者部分包覆,对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的,防风泡棉102包覆在整个防水头40的外侧,将凸起部42及部分或全部锁紧螺母60也包覆在里面,有效防风泡棉102从防水头40上脱落。当拾音器遭受水流冲击时,防风泡棉102还可以减缓水流,减弱水压。相比于传统的防风泡棉仅包覆防水头40的第二螺纹部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器中防风泡棉防脱落效果更佳。根据通用的拾音器防水头长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风泡棉102的长度可以为40mm~45mm。比如,根据通用防水头的长度,防风泡棉102的长度可以设置为45mm,确保其防风泡棉102的端口与数据线接触;或者,采用42mm长的防风泡棉102,使防风泡棉102的端口位于锁紧螺母60的渐缩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长度值,不再一一列举。

其中,锁紧螺母60远离凸起部42的一端呈弧面状,其截面尺寸沿从第二螺纹部43向第一螺纹部41的方向逐渐递减,防风泡棉102的敞口端可以套设至锁紧螺母60的弧形区域即可有效防止脱落,当然也可以将防风泡棉102完全包覆在锁紧螺母60外,使防风泡棉102的敞口端与数据线50直接接触。

由此,外部声音穿过防风泡棉102和防尘网80,从第三圆孔74进入并经防水透声膜101由拾音芯片21采集,并在数据线50的另一端安装防水航空头,从而使整个麦克风电路板处于全封闭空间内,免受外部水气、腐蚀气体的侵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拾音器,第一板体10卡装于防水头40内,第二板体20搭设在防水头40的端口,整个麦克风电路板相对于防水头40位置固定,防水头40端口处的限位确保第二板体20未发生倾斜,因第二板体20与第一板体10相互垂直,可以保证第一板体10沿通孔的轴向延伸,并借助第一板体10与通孔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保证第二板体20不会随螺纹帽的旋转安装而转动,使组装后的拾音器音频采集稳定并一致。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