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74419发布日期:2024-03-22 10:2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在通信系统中,每个网络设备对应有一个覆盖范围,并为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其中,网络设备的覆盖范围可被分为多个区域,例如,被分为多个小区(cell),不同小区的覆盖范围不同,位于某个小区中的终端可通过该小区接入网络设备。若小区的覆盖范围不合理,会导致小区内的终端集中分布在小区的边缘,使得终端的信号质量下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如何优化小区的覆盖范围以提高小区内终端的信号质量一直是被研究的热点。

2、目前,工程师主要通过现场勘测,并根据经验调整小区的相关参数来优化小区的覆盖范围,不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优化结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为小区设置较为准确的天线机械角等参数。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待优化小区的集合;获取集合中每个小区对应的天线参数备选集合,其中,任意一个小区对应的天线参数备选集合包括多个备选天线参数,任意一个备选天线参数包括小区的天线机械角;获取多个终端中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其中,多个终端驻留在集合中的小区中,任意一个终端的测量信息包括终端测量的每个小区的信号质量以及终端相对于每个小区的到达方向角;根据多个天线参数以及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每个小区的目标天线参数。

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为待优化小区的集合中的每个小区确定目标天线参数,既不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又由于在确定目标天线参数的时候,考虑了集合中的每个小区中的终端测量的每个小区的信号质量和终端相对于每个小区的到达方向角,使得确定的目标天线参数较为合理。如此,根据目标天线参数优化对应的小区后,也可以提高该小区内终端的信号质量。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天线参数备选集合以及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每个小区的目标天线参数,包括:采用蚁群算法在天线参数备选集合中确定多个迭代参数,并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根据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确定每个小区的目标天线参数。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包括: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集合中的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和信干噪比;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以及信干噪比,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集合中的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和信干噪比,包括: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多个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根据多个终端中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确定集合中的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信干噪比。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集合中的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包括:根据每个终端相对于每个小区对应的到达方向角,确定集合中的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到达方向角估计值;根据每个终端的到达方向角估计值以及每个终端测量的每个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以及信干噪比,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包括: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任意一个迭代参数对应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用于指示在将集合中的小区配置为迭代参数的情况下,多个终端的信号质量情况;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干噪比,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任意一个迭代参数对应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用于指示在将集合中的小区配置为迭代参数的情况下,多个终端的信干噪比情况;根据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和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多个迭代参数中的任意一个第一迭代参数,根据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和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确定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包括:获取第一信号质量,第一信号质量为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的输出值为第一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的输入值;获取第一信干噪比,第一信干噪比为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的输出值第二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的输入值;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和第一信干噪比,确定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和第一信干噪比,确定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包括:获取第二信号质量,第二信号质量为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的输出值为第三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的输入值;获取第二信干噪比,第二信干噪比为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的输出值第四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的输入值;根据第一信号质量、第一信干噪比、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二信干噪比,确定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小区的天线机械角包括小区的天线机械方位角和小区的天线机械下倾角。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备选天线参数还包括小区对应的数字权值信息。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集合中每个小区对应的多个备选数字权值信息;采用蚁群算法在多个备选数字权值信息中确定多个迭代信息,并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每个迭代信息对应的信息素;根据每个迭代信息对应的信息素,确定每个小区的目标数字权值信息。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待优化小区的集合,包括:获取第一小区,其中,第一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将第一小区以及第二小区归入待优化小区的集合,第二小区包括与第一小区共站的小区,和/或,与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第一小区,包括:获取第三小区对应的n个数字权值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根据n个数字权值信息获取n个数字权值信息对应的n个天线增益;根据n个天线增益,获取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若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第三小区为第一小区。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n个天线增益,获取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包括:根据n个天线增益,确定n个数字权值信息对应的n个水平覆盖范围和n个垂直覆盖范围;根据n个水平覆盖范围和n个垂直覆盖范围,确定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水平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第一方位角,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方位角;根据n个水平覆盖范围和n个垂直覆盖范围,确定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包括:在n个第一方位角中确定最小的方位角,在n个第二方位角中确定最大的方位角,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小于或等于最小的方位角,并且大于或等于最大的方位角。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垂直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第一下倾角,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下倾角;根据n个水平覆盖范围和n个垂直覆盖范围,确定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还包括:在n个第一下倾角中确定最小的下倾角,在n个第二下倾角中确定最大的下倾角,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小于或等于最小的下倾角,并且大于或等于最大的下倾角。

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天线参数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优化小区的集合;该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集合中每个小区对应的天线参数备选集合,其中,任意一个小区对应的天线参数备选集合包括小区的天线机械角;该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多个终端中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其中,多个终端驻留在集合中的小区中,任意一个终端的测量信息包括终端测量的每个小区的信号质量以及终端相对于每个小区的到达方向角;该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天线参数备选集合以及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每个小区的目标天线参数。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采用蚁群算法在天线参数备选集合中确定多个迭代参数,并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确定每个小区的目标天线参数。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集合中的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和信干噪比;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以及信干噪比,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多个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多个终端中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确定集合中的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信干噪比。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终端相对于每个小区对应的到达方向角,确定集合中的小区被配置为对应的迭代参数的情况下,每个终端的到达方向角估计值;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终端的到达方向角估计值以及每个终端测量的每个小区的信号质量,确定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号质量估计值,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任意一个迭代参数对应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用于指示在将集合中的小区配置为迭代参数的情况下,多个终端的信号质量情况;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终端的信干噪比,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任意一个迭代参数对应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用于指示在将集合中的小区配置为迭代参数的情况下,多个终端的信干噪比情况;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和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确定每个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于多个迭代参数中的任意一个第一迭代参数,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一信号质量,第一信号质量为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的输出值为第一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的输入值;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一信干噪比,第一信干噪比为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的输出值为第二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的输入值;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信号质量和第一信干噪比,确定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

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二信号质量,第二信号质量为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的输出值为第三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号质量分布函数的输入值;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二信干噪比,第二信干噪比为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的输出值为第四数值的情况下,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干噪比分布函数的输入值;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信号质量、第一信干噪比、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二信干噪比,确定第一迭代参数对应的信息素。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小区的天线机械角包括小区的天线机械方位角和小区的天线机械下倾角。

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备选天线参数还包括小区对应的数字权值信息。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集合中每个小区对应的多个备选数字权值信息;该处理模块,还用于采用蚁群算法在多个备选数字权值信息中确定多个迭代信息,并根据每个终端的测量信息,确定每个迭代信息对应的信息素;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每个迭代信息对应的信息素,确定每个小区的目标数字权值信息。

3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第一小区,其中,第一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该获取模块,还具体用于将第一小区以及第二小区归入待优化小区的集合,第二小区包括与第一小区共站的小区,和/或,与第一小区相邻的小区。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模块,还具体用于获取第三小区对应的n个数字权值信息,n为大于1的整数;该获取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n个数字权值信息获取n个数字权值信息对应的n个天线增益;该获取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n个天线增益,获取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该获取模块,还具体用于若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内的终端的占比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确定第三小区为第一小区。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n个天线增益,确定n个数字权值信息对应的n个水平覆盖范围和n个垂直覆盖范围;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n个水平覆盖范围和n个垂直覆盖范围,确定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水平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第一方位角,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方位角;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在n个第一方位角中确定最小的方位角,在n个第二方位角中确定最大的方位角,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小于或等于最小的方位角,并且大于或等于最大的方位角。

3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垂直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第一下倾角,并且小于或等于第二下倾角;该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在n个第一下倾角中确定最小的下倾角,在n个第二下倾角中确定最大的下倾角,第三小区的弱覆盖范围小于或等于最小的下倾角,并且大于或等于最大的下倾角。

3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参数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

37、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

38、第五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

39、第六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天线参数的确定方法。

40、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41、其中,第二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中不同可能的实现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