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以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63197发布日期:2023-03-15 05:2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以及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网络架构的部署及其维护的工作中,需要考虑文件传输的稳定性,文件在传输链路中会以网络流量的形式进行传输,接收方需要对网络流量进行重组为文件,才可进行正常使用。因此,需要确保接收方重组后的文件与发送方转化成网络流量之前的文件一致,才能实现有效传输。
3.对此,可以通过相关的测试,来测试相应传输链路中文件传输的稳定性,以便展开是否可以投入使用的安排、更新维护等相关操作。
4.而在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对于网络架构中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效果,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对于个别的具体网络架构,测试效果还明显与实际情况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以及装置,用于通过对样本流量文件进行加工,提高测试用例的多样性,如此可以更为精确地测试出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方法包括:
7.获取样本流量文件,其中,涉及的流量文件格式是指文件传输过程中从文件转化为流量得到的文件格式;
8.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目标流量文件;
9.基于目标流量文件,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10.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样本流量文件的流量文件格式具体为数据表捕获(packet capture,pcap)流量文件格式。
11.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文件传输协议具体包括ftp协议、http协议、http/2协议、smtp协议、pop3协议、imap协议、ipv4协议以及ipv6协议中的任意组合。
12.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目标流量文件,包括:
13.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第一流量文件;
14.对第一流量文件进行环境模拟处理,得到第二流量文件,作为目标流量文件,环境
模拟处理是指对输入的流量文件进行文件处理的网络环境的模拟处理。
15.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境模拟处理中的文件处理包括延迟、重复、丢弃、分片、重叠、分段、乱序以及丢包中的至少一种。
16.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目标流量文件,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包括:
17.将目标流量文件还原成第一目标文件;
18.将目标流量文件通过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进行文件传输,并监听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还原得到的第二目标文件;
19.根据第一目标文件和第二目标文件两者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20.结合本技术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文件和第二目标文件两者的比较结果,具体为两者算得的md5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为两者算得的sha1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为两者算得的sha256值的比较结果。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装置包括:
22.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样本流量文件,其中,涉及的流量文件格式是指文件传输过程中从文件转化为流量得到的文件格式;
23.转化单元,用于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目标流量文件;
24.测试单元,用于基于目标流量文件,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25.结合本技术第二方面,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样本流量文件的流量文件格式具体为pcap流量文件格式。
26.结合本技术第二方面,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不同文件传输协议具体包括ftp协议、http协议、http/2协议、smtp协议、pop3协议、imap协议、ipv4协议以及ipv6协议中的任意组合。
27.结合本技术第二方面,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化单元,具体用于:
28.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第一流量文件;
29.对第一流量文件进行环境模拟处理,得到第二流量文件,作为目标流量文件,环境模拟处理是指对输入的流量文件进行文件处理的网络环境的模拟处理。
30.结合本技术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环境模拟处理中的文件处理包括延迟、重复、丢弃、分片、重叠、分段、乱序以及丢包中的至少一种。
31.结合本技术第二方面,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测试单元,具体用于:
32.将目标流量文件还原成第一目标文件;
33.将目标流量文件通过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进行文件传输,并监听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还原得到的第二目标文件;
34.根据第一目标文件和第二目标文件两者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35.结合本技术第二方面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第二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文件和第二目标文件两者的比较结果,具体为两者算得的md5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为两者算得的sha1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为两者算得的sha256值的比较结果。
36.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本技术第一方面或者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37.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指令适于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技术第一方面或者本技术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38.从以上内容可得出,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39.针对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需求,本技术在获取到样本流量文件后,将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目标流量文件,如此提高测试用例的多样性,在基于该目标流量文件,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时,可以更为精确地测试出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在该测试机制下,显然,不仅可以提高测试精度,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执行效率与需求覆盖度,减少人工执行过程中的误报与漏报,从而可以促进文件传输链路可以第一时间内得到精确的维护更新,促使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为本技术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测试工具的一种功能示意图;
43.图3为本技术生成pcap文件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44.图4为本技术生成pcap文件的又一种场景示意图;
45.图5为本技术tcp分段报文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46.图6为本技术构造流量场景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47.图7为本技术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48.图8为本技术处理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在本技术中出现的对步骤进行的命名或者编号,并不意味着必须按照命名或者编号所指示的时间/逻辑先后顺序执行方法流程中的步骤,已经命名或者编号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变更执行次序,只要能达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技术效果即可。
51.本技术中所出现的模块的划分,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类似的形式,本技术中均不作限定。并且,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子模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者可以分布到多个电路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技术方案的目的。
52.在介绍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之前,首先介绍本技术所涉及的背景内容。
53.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处理设备,用于通过对样本流量文件进行加工,提高测试用例的多样性,如此可以更为精确地测试出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54.本技术提及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其执行主体可以为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或者集成了该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的服务器、物理主机或者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不同类型的处理设备。其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可以采用硬件或者软件的方式实现,ue具体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处理设备可以通过设备集群的方式设置。
55.需要理解的是,对于此处的处理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其设备形式可以随测试人员的需求或者工作环境而调整,此外也可以是随需要测试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文件传输链路所涉及的设备而调整的,其具体设备形式随实际情况可以进行灵活的适配性设置。
56.下面,开始介绍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57.首先,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具
体可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3:
58.步骤s101,获取样本流量文件,其中,涉及的流量文件格式是指文件传输过程中从文件转化为流量得到的文件格式;
59.可以理解的是,此处获取的样本流量文件,为初始阶段所获取到的、用于测试本次测试目标,即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该文件传输稳定性通俗来讲,为在链路中待传输文件转化后的流量文件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60.对于该样本流量文件,既可以是实时从本次目标文件传输链路中抓取到的实际流量文件,也可以是历史时间段从本次目标文件传输链路中抓取到的实际流量文件,也可以是从其他传输链路中抓取到的实际流量文件,也可以是手动配置的流量文件,其配置的途径显然是比较灵活的,并不需要特别地进行限定。
61.对于该样本流量文件,其流量文件格式文件传输过程中从文件转化为流量得到的文件格式,显然为实际文件传输链路中可以采用的文件格式,一般为通用的流量文件格式,当然,也不排除在某些应用环境中会去特别配置具体的、新的流量文件格式。
62.作为一种适于实用的实现方式,样本流量文件的流量文件格式具体可以为pcap流量文件格式,其为文件传输链路中常采用的数据报存储文件格式,这种文件格式可以保存报文内容,有着其固定的存储格式。
63.步骤s102,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目标流量文件;
64.可以理解,本技术在研究现有技术中涉及的相关测试方案后发现,使用购买的网络测试仪进行测试时,需要人工配置来针对测试仪适配的文件传输协议进行模拟,并还需要选择对应的网络配置,其协议往往比较单一,且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这些在实际应用中都会导致最终取得的测试精度有限,难以确定目标文件传输链路其文件传输稳定性的真实情况、全面情况。
65.因此,本技术则是直接在测试工具中配置了,在获得了样本流量文件后,通过自动化的方式直接对该样本流量文件执行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流量文件转换,从而达到便捷且显著扩充用于测试的流量文件(测试用例)的多样性,如此并不需要如现有技术要测试不同文件传输协议就需每一轮测试更换一次新的文件传输协议存在的不便。
66.如此,实现通过输入样本流量文件自动化生成各类协议的网络传输流量的效果。
67.其中,作为又一种适于实用的实现方式,不同文件传输协议具体包括ftp协议、http协议、http/2协议、smtp协议、pop3协议、imap协议、ipv4协议以及ipv6协议等不同文件传输协议中的任意组合。
68.此外,除了通过文件传输协议的转化以此提高样本的多样性,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样本的多样性。
69.举例而言,本技术还可以对文件本身的形式进行改造,以此模拟在文件传输链路中对于网络流量可能造成的影响。
70.作为又一种适于实用的实现方式,对于目标流量文件的加工处理,具体可以包括:
71.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第一流量文件;
72.对第一流量文件进行环境模拟处理,得到第二流量文件,作为目标流量文件,环境
模拟处理是指对输入的流量文件进行文件处理的网络环境的模拟处理。
73.可以理解,此处将最初的样本流量文件加工为第一流量文件的处理,可以参考前面内容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74.而在得到了协议转化后的第一流量文件后,则可执行本技术专门配置的环境模拟处理,来引入具体的不同应用环境可能对网络流量产生的影响。
75.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此处所称的环境对于网络流量造成的影响,不仅可以涉及到特定环境对于网络流量专门的文件处理,也可以涉及到特定环境对于网络流量可能出现的或者随机产生的文件处理,这对应了实际应用中理论上有可能存在的复杂场景。
76.如此,在通过文件传输协议的转化以此提高样本的多样性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模拟环境对网络流量造成的影响来进一步提高样本的多样性。
77.进一步的,在此处的环境模拟处理中,作为又一种适于实用的实现方式,环境模拟处理中的文件处理具体可以包括延迟、重复、丢弃、分片、重叠、分段、乱序以及丢包等处理中的至少一种。
78.可以发现,此处所涉及的处理,大部分为文件内容的所在位置的改造,如重复、分片、重叠、乱序的处理(内容未缺失、未畸变),少部分为文件内容的缺失,如丢弃、丢包的处理,还有文件传输时序的改造,如延迟的处理,其从不同方面对网络流量(流量文件)进行了复杂多变的改造,如此在文件传输协议以外,可以自由组合理论上可以涉及到的环境,从而更为显著地提高了样本的多样性。
79.步骤s103,基于目标流量文件,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80.而在获得了本技术配置的多样性的目标流量文件后,则可展开具体的测试工作,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传输该目标流量文件后得到的实际文件与理论上应当得到的文件之间的差异,从而可以用来评估或者量化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81.具体的,作为又一种适于实用的实现方式,此处的测试过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82.将目标流量文件还原成第一目标文件;
83.将目标流量文件通过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进行文件传输,并监听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还原得到的第二目标文件;
84.根据第一目标文件和第二目标文件两者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85.容易理解,第一目标文件为目标流量文件通过目标文件传输链路后理论上应当得到的文件,其可以采用相关的还原算法一次或者多次测得,如此可以保证最后确定的文件为理论上应当得到的第一目标文件。
86.另一方面,第二目标文件则是需要将目标流量文件投入至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进行传输后监听(侦听)得到,需要理解的是,此处的第二目标文件既可以是监听目标文件传输链路中的接收方收到的流量文件后对其进行还原得到的,也可以是监听目标文件传输链路中的接收方对接收到的流量文件进行还原得到的,更通俗来讲,该第二目标文件既可以是测试工具还原得到的,也可以是目标文件传输链路中的接收方还原得到的,差异在于文件还原处理是否由接收方执行。
87.而在获得了理论上应当得到的第一目标文件和实际传输后得到的第二目标文件
后,则可对两者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则可以量化出两者的差异,显然,若没有差异,则意味着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较佳,与理论方面相符,反之则意味着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存在问题,可以输出异常提示或者警报提示,促使安排相关的维护更新以此提高其文件传输稳定性。
88.进一步的,对于本技术所确定的文件传输稳定性,具体还可以通过相关的量化范围来区分出稳定程度,例如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四种稳定程度,又例如0分-30分、30分-50分、50分-70分、70分-90分、90分-100分的五种稳定程度(通过打分制量化),显然,其具体的量化机制也是可以灵活调整的,而量化目标则是为两者在特定因素上的比较结果。
89.而对于两者涉及的比较处理,即上一段所称的用于比较的特定因素,作为又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具体可以为md5值、sha1值或者sha256值等不同特征值取值算法算得的数值。
90.这类数值,通俗来讲,可以理解为提取信息摘要得到的一个值,而只有完全一致的文件才能在算法下算得相同的值,如此,两个流量文件若是算得的md、sha1值或者sha256值等类型的数值一致,就可以认为两者是相同的,否则两者就是不相同的。
91.对于md5值,其可以理解为md5信息摘要算法(md5 message-digest algorithm)算得的值,其算法属于密码散列函数,可以产生出一个128位(16字节)的散列值(hash value);
92.对于sha1值,其也是一种密码散列函数算得的值,生成一个被称为消息摘要的160位(20字节)散列值,散列值通常用40个十六进制数表示;
93.对于sha256值,其也属于sha算法,是sha1值所涉及密码散列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的算法所算得的值,对于任意长度的消息,算得的sha256值都是一个256bit长的哈希值,相当于长度为32个字节的数组,通常用一个长度为64的十六进制字符串表示。
94.对应的,上述内容中提及的第一目标文件和第二目标文件两者的比较结果,具体可以为两者算得的md5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可以为两者算得的sha1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可以为两者算得的sha256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可以为两者在其他特征值取值算法下算得的特征值的比较结果。
95.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所涉及的特征值取值算法,也可以采用md5、sha1、sha256以外的特征值取值算法,甚至还可采用自研的特征值取值算法,这些都是可以随实际需要而配置的。
96.为进一步理解以上内容,还可结合本技术在具体应用中配置的一个测试工具的内容进行理解。
97.参阅图2示出的本技术测试工具的一种功能示意图,其示出了测试工具在测试终端、发包机和被测设备侧可以配置的相关功能(应当理解,实际功能并不局限于图示范围),以达到完成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目标。
98.而作为测试工具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其可以包括以下模块:
99.pcap转换模块,可以通过输入原始文件,输出多种包含原始文件传输协议的pcap文件
100.网络模拟模块,可以通过上一步的pcap文件,根据对应用例进行模拟,如分片大小
800,输出转换后的pcap文件。
101.流量回放模块,可以通过最终生成的pcap文件,回放数据流;
102.结果检查模块,通过还原出的文件计算md5值,与原始文件的md5值进行对比,输出测试结果。
103.其中,可以看到,对于流量文件的处理,对应上面内容涉及的协议转换和环境模拟处理,此处测试工具中则是针对性地配置了两个模块进行区分处理,如此,在处理上相对独立,更具有针对性以及便捷性。
104.具体的内容还可继续参考下面内容:
105.1.对于pcap转换模块
106.可以根据测试用例,基于原始输入文件,通过pcap转换模块输出不同协议的pcap报文。
107.其中,可以支持ftp、http、http/2、smtp、pop3、imap、ipv4或者ipv6等文件传输协议。
108.作为一个实例,可以生成http-get方法的pcap文件,生成过程可以参考图3、4的图示内容,其中,图3、4分别为本技术生成pcap文件的场景示意图。
109.2.对于网络模拟模块
110.可以基于fragroute、tcprewrite等工具,根据pcap转换模块生成的pcap报文,修改为各种网络环境下的pcap报文。
111.作为又一个实例,可以生成tcp分段且分片长度为160的报文,如图5的图示内容,其中,图5为本技术tcp分段报文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112.由图5可知,原始报文的length被改为了tcp分段为160的数据。
113.3.对于流量回放模块
114.可以基于tcpreplay或者trex等工具,根据网络模拟模块输出的pcap样本,进行流量回放。
115.其中,可以针对被测设备侦听对应的流量,并对流量中的数据传输样本进行还原。
116.4.对于结果检查模块
117.将流量回放模块还原出的文件进行md5值校验,与原始样本算得的md5值进行对比,判断文件还原是否准确。
118.再结合以下示出的一个完整的实例进行说明。
119.前置条件:存在样本文件test.zip
120.1、测试终端通过python的paramiko模块连接发包设备与被测器件(device under test,dut)连接;
121.2、通过pcap转换模块生成基于ftp、http_get、http_post、smtp、imap或者pop3等协议的报文;
122.3、生成网络模拟配置文件,包含各种组合场景,生成对应的pcap文件;
123.其中,支持的配置参数:
124.delay first|last|random《ms》
125.drop first|last|random《prob-%》
126.dup first|last|random《prob-%》
127.echo《string》...
128.ip_chaff dup|opt|《ttl》
129.ip_frag《size》[old|new]
[0130]
ip_opt lsrr|ssrr《ptr》《ip-addr》...
[0131]
ip_ttl《ttl》
[0132]
ip_tos《tos》
[0133]
order random|reverse
[0134]
print
[0135]
tcp_chaff cksum|null|paws|rexmit|seq|syn|《ttl》
[0136]
tcp_opt mss|wscale《size》
[0137]
tcp_seg《size》[old|new]
[0138]
根据参数进行组合,可生成不同的配置,对应不同的环境模拟处理:
[0139]
如可以成配置:
[0140]
delay first 10
[0141]
tcp_seg 1024
[0142]
即构造流量场景:首包延迟10ms,且tcp分段为1024的pcap数据流,如图6的图示内容,其中,图6为本技术构造流量场景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0143]
4、测试终端通过paramiko模块连接发包机,读取根据网络模型生成的pcap列表,并按照队列进行回放,回放完毕后,通过连接被测设备,进行结果检查。
[0144]
其中,可以根据识别到的流量还原结果,与被测样本的md5值进行对比。
[0145]
执行完用例后,则可以恢复初始环境与日志记录。
[0146]
5、执行完所有测试用例后,输出测试报表,完成整体的测试结果的输出。
[0147]
总的来说,对于以上的方案内容,针对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需求,本技术在获取到样本流量文件后,将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目标流量文件,如此提高测试用例的多样性,在基于该目标流量文件,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时,可以更为精确地测试出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在该测试机制下,显然,不仅可以提高测试精度,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执行效率与需求覆盖度,减少人工执行过程中的误报与漏报,从而可以促进文件传输链路可以第一时间内得到精确的维护更新,促使提高稳定性。
[0148]
以上是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的介绍,为便于更好的实施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本技术还从功能模块角度提供了一种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
[0149]
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700具体可包括如下结构:
[0150]
获取单元701,用于获取样本流量文件,其中,涉及的流量文件格式是指文件传输过程中从文件转化为流量得到的文件格式;
[0151]
转化单元702,用于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目标流量文件;
[0152]
测试单元703,用于基于目标流量文件,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0153]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样本流量文件的流量文件格式具体为pcap流量文件格式。
[0154]
在又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不同文件传输协议具体包括ftp协议、http协议、http/2协议、smtp协议、pop3协议、imap协议、ipv4协议以及ipv6协议中的任意组合。
[0155]
在又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转化单元702,具体用于:
[0156]
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第一流量文件;
[0157]
对第一流量文件进行环境模拟处理,得到第二流量文件,作为目标流量文件,环境模拟处理是指对输入的流量文件进行文件处理的网络环境的模拟处理。
[0158]
在又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环境模拟处理中的文件处理包括延迟、重复、丢弃、分片、重叠、分段、乱序以及丢包中的至少一种。
[0159]
在又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测试单元703,具体用于:
[0160]
将目标流量文件还原成第一目标文件;
[0161]
将目标流量文件通过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进行文件传输,并监听目标文件传输链路还原得到的第二目标文件;
[0162]
根据第一目标文件和第二目标文件两者的比较结果,确定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0163]
在又一种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文件和第二目标文件两者的比较结果,具体为两者算得的md5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为两者算得的sha1值的比较结果,或者具体为两者算得的sha256值的比较结果。
[0164]
本技术还从硬件结构角度提供了一种处理设备,参阅图8,图8示出了本技术处理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本技术处理设备可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输入输出设备803,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图1对应实施例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的各步骤;或者,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图7对应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功能,存储器802用于存储处理器801执行上述图1对应实施例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所需的计算机程序。
[0165]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存储器802中,并由处理器801执行,以完成本技术。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装置中的执行过程。
[0166]
处理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输出设备80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示意仅仅是处理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处理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输出设备803等通过总线相连。
[0167]
处理器8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
(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处理器是处理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设备的各个部分。
[0168]
存储器802可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处理器801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02内的数据,实现计算机装置的各种功能。存储器802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处理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0169]
处理器801用于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具体可实现以下功能:
[0170]
获取样本流量文件,其中,涉及的流量文件格式是指文件传输过程中从文件转化为流量得到的文件格式;
[0171]
将样本流量文件从相应的初始文件传输协议转化为不同文件传输协议的目标流量文件;
[0172]
基于目标流量文件,测试目标文件传输链路的文件传输稳定性。
[0173]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装置、处理设备及其相应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如图1对应实施例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的说明,具体在此不再赘述。
[0174]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0175]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指令,该指令能够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技术如图1对应实施例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的步骤,具体操作可参考如图1对应实施例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176]
其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0177]
由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指令,可以执行本技术如图1对应实施例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的步骤,因此,可以实现本技术如图1对应实施例中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0178]
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流量还原文件的文件传输稳定性的测试方法、装置、处理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