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79317发布日期:2022-09-21 00:21阅读:57来源:国知局
耳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2.头戴耳机通常包括头带、耳筒和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连接在头戴和耳筒之间,耳筒通过旋转机构相对头带产生转动,使得耳筒靠近或远离人耳,从而合理调整耳筒相对人耳的佩戴位置,保证头戴耳机使用的舒适性。但是,对于传统的头戴耳机,通常存在结构较为复杂的缺陷,导致难以实现头戴耳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简化耳机的结构。
4.一种耳机,包括头带、耳罩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
5.连接件,与所述头带连接并穿设在所述耳罩中;
6.转动件,位于所述耳罩内,所述转动件的中部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7.固定件,设于所述转动件的两侧并与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耳罩固定连接;及
8.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与所述转动件抵接;当所述耳罩受到外力朝向远离人耳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件储存能量以使所述耳罩在外力撤销后发生自动回弹。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括卷绕部、安装部和抵接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抵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卷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部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转动件抵接;所述卷绕部相对所述转动件的中心轴线卷绕的角度小于360
°
;或者卷绕部相对所述转动件的中心轴线卷绕的角度大于或等于360
°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安装部插置在所述卡槽中,所述抵接部弯曲形成钩状并钩设在所述转动件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包括套筒部、盘形部和抵接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套筒部连接,所述盘形部位于所述套筒部的两侧而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抵接杆固定在所述盘形部上并沿平行于所述盘形部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抵接部钩设在所述抵接杆上。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抵接杆沿所述盘形部的周向间隔排列,同一所述弹性件的所述抵接部能够钩设在不同的所述抵接杆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设置在同一所述固定件上的弹性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件分别记为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卷绕部的卷绕角度小于360
°
,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卷绕部的卷绕角度大于360
°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两者的安装部分别固定在所述固定件的不同位置处,所述第一弹性件卷绕部叠置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卷绕部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两者的抵接部钩设在所述转动件的同一
位置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绕部为片状,所述卷绕部的厚度为0.3mm至0.5mm,所述卷绕部的宽度为2mm至5mm。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位于所述耳罩内并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耳罩的连接处密封,所述转动件被密封在所述密封盖和所述耳罩所围成的腔体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转动件具有界定所述通孔边界的内弧面和内平面,所述内平面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内弧面之间;所述连接件具有外弧面和外平面,所述外平面连接在相邻两个所述外弧面之间;所述内弧面的形状与所述外弧面的形状相适配并相互接触,所述内平面的形状与所述外平面的形状相适配并相互接触。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罩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收容腔和贯穿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贯穿孔配合,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转动件均位于所述收容腔中;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转动件两者中的其中一个设有配合轴且另一个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配合轴与所述安装孔转动配合。
1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转动件的中部与连接件固定连接,转动件的两端分别与不同的固定件转动连接,当转动件和固定件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时,最终确保耳罩靠近或远离人耳运动。该旋转机构的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如此可以减少转动件使用的数量,简化耳机的结构,降低耳机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提高耳机的小型化和轻型化设计。同时可以减少对转动件进行密封的密封结构的数量,进一步简化耳机的结构。同时,在耳罩通过外力远离人耳运动的过程中,弹性件储存能量并阻碍耳罩远离人耳运动,当作用在耳罩上的外力撤销后,弹性件储存的能量被释放而使耳罩发生自动回弹,即使得耳罩能形成自动靠近人耳运动的回弹的效果,确保耳罩跟人耳之间形成大小合适且均匀的贴紧力。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耳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2的第一示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图2的第二示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图1所示耳机中旋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6所示旋转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6所示旋转机构中转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
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9.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耳机10,包括头带20、耳罩30和旋转机构40。所述旋转机构40包括连接件100、转动件300、固定件200以及弹性件400,连接件100与所述头带20连接并穿设在所述耳罩30中;转动件300位于所述耳罩30内,所述转动件300的中部与所述连接件100固定连接;固定件200设于所述转动件300的两侧并与所述转动件300转动连接,所述固定件300与所述耳罩30固定连接;弹性件40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件200上,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与所述转动件300抵接;当所述耳罩30受到外力朝向远离人耳的方向运动时,所述弹性件400储存能量以使所述耳罩30在外力撤销后发生自动回弹。
3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头带20、左耳筒31和右耳筒32的数量均为一个,旋转机构4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旋转机构40连接在头带20的一端和左耳筒31之间,另外一个旋转机构40连接在头带20的另一端和右耳筒32之间。头带20箍设在人体的头顶而对整个耳机10起到固定支撑作用,左耳筒31和右耳筒32两者用于发出声音,左耳筒31贴紧人体的左耳,右耳筒32贴紧人体的右耳。通过设置旋转机构40,使得左耳筒31和右耳筒32可以相对头带20产生转动,从而远离或靠近人耳。左耳筒31和右耳筒32两者均包括耳罩30和发音器30c,耳罩30开设有收容腔30a和贯穿孔30b,收容腔30a的口径远远大于贯穿孔30b的口径,发音器30c固定在耳罩30的收容腔30a之内并产生声音,耳罩30紧贴人耳。参阅图4,旋转机构40包括连接件100、固定件200和转动件300、弹性件400和密封盖500。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00与贯穿孔30b配合而穿设在耳罩30中,连接件100的一端与头带20连接,连接件100的另一端可以为自由端。固定件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200均固定在耳罩30的收容腔30a之内,例如固定件200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也可以采用胶接连接等非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两个固定件200分居连接件100的相对两侧,两者可以大致相对连接件100对称设置。固定件200包括本体部210和配合轴220,本体部210与耳罩30固定连接,配合轴220的一端固定在本体部210上,配合轴22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朝向连接件100延伸一定的长度;换言之,配合轴220相对本体部210凸出设置,并朝连接件100凸出设定长度。当耳机10佩戴在人体上时,配合轴220大致相对人体的前后方向延伸而水平设置。
32.参阅图5、图6和图7,连接件100具有穿设在转动件300中的穿设部110,该穿设部110的外侧周面包括外弧面111和外平面112,外弧面111和外平面112两者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以穿设部110的两个对称平面为参考,两个对称平面分别记为第一对称平面和第二对称平面,第一对称平面和第二对称平面相互垂直,配合轴220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一对称平面内。两个外弧面111相对第一对称平面对称设置,两个外平面112相对第二对称平面对称设置。外弧面111可以为圆柱面的一部分,外平面112的两端分别跟两个外弧面111连接。通俗而言,对于该穿设部110的加工,可以通过在圆柱形坯体的外表面上削除一部分即可形成该穿设部110,该外表面上被削除的一部分形成外平面112,剩余未被削除的部分形成外弧面111。
33.参阅图6、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300包括套筒部310、盘形部320和抵接杆330。套筒部310的数量为一个,盘形部3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盘形部320分别连接在套筒部310的相对两侧。套筒部310中开设有通孔313,该通孔313与连接件100配合,套筒部310具有内平面311和内弧面312,内平面311和内弧面312两者共同界定通孔313的边界,内弧面312可以为圆柱面的一部分,内弧面312的形状与外弧面111的形状相适配,内平面311的形状与外平面112的形状相适配,内平面311的两端分别跟两个内弧面312连接。当连接件100与该通孔313配合时,内弧面312与外弧面111相互接触,内平面311与外平面112相互接触,如此可以有效防止转动件300相对连接件100绕穿设部110的中心轴线产生转动。当然,转动件300还具有限位结构与转动件300相抵接,防止转动件300沿穿设部110的轴向相对连接件100产生滑动,故转动件300无法相对连接件100产生转动和滑动,可以理解为转动件300固定在连接件100上,使得转动件300和连接件100两者始终保持同步运动。
34.固定件200和转动件300两者中的一个包括配合轴220且另一个开设有安装孔321,换言之,固定件200和转动件300两者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的配合轴220和安装孔321。具体而言,例如,盘形部320内开设有安装孔321,安装孔321用于与配合轴220相互配合,通过安装孔321和配合佩的配合关系,可以使得转动件300相对固定件200绕配合轴220产生转动,从而实现转动件300和固定件200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又如,盘形部320可以包括配合轴220,而固定件200上开设有安装孔321,当配合轴220和安装孔321转动配合时,同样可也实现转动件300和固定件200之间的转动连接关系。当转动件300相对固定件200转动时,可以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相对头带20靠近或远离人耳运动,从而使得耳机10的佩戴适合不同用户的体型以及同一用户的不同佩戴需求,最终确保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在合适的位置以合适的贴紧力与人耳接触,保证耳机10使用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35.抵接杆330固定在盘形部320上,同一个盘形部320上可以固定三个抵接杆330,抵接杆330可以沿配合轴220的轴向延伸,使得抵接杆330和配合轴220相互平行设置,抵接杆330的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在盘形部320的边缘上,抵接杆33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使得抵接杆330相对盘形部320凸出设置,显然,抵接杆330相对盘形部320朝远离套筒部310的方向凸出设定长度。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400的一端为固定端并固定在固定件200上,弹性件40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并与抵接杆330连接,当固定件200和转动件300之间产生相对转动时而使耳罩30远离人耳运动时,弹性件400储存能量并阻碍耳罩30远离人耳转动,当作用在耳罩30上的外力撤销之后,弹性件400将使得耳罩30产生靠近人耳转动的趋势,使得耳罩30能形成自动靠近人耳运动回弹效果,使得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跟人耳之间形成大小合适的贴紧力,同时,也会使得作用在人耳上的贴紧力分布更加均匀,保证耳机10使用的舒适性。也可以提高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对耳腔的密封性能,防止噪音进入耳腔内,提高耳机10的降噪性能。
37.弹性件400包括卷绕部401、安装部402和抵接部403,安装部402和抵接部403两者分别连接在卷绕部401的相对两端,卷绕部401具有一定的弹性并可以呈片状结构,也可以呈线状结构,当卷绕部401成片状结构时,卷绕部401的厚度为0.3mm至0.5mm,厚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0.3mm、0.4mm或0.5mm等。卷绕部401的宽度为2mm至5mm,宽度的具体取值可以为2mm、3mm或5mm等。通过合理设置卷绕部401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改变弹性件400在相同形变
量下的储能效果,继而改变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跟人耳之间的贴紧力。
38.卷绕部401呈弯曲状,例如,卷绕部401相对转动件300的中心轴线卷绕的角度小于360
°
,可以通俗理解为卷绕部401并未卷绕一周。又如,卷绕部401相对转动件300的中心轴线卷绕的角度大于或等于360
°
,可以通俗理解为卷绕部401卷绕大于或等于一周。为描述方便起见,将卷绕部401卷绕角度小于360
°
的弹性件400记为第一弹性件410,将卷绕部401卷绕角度大于或等于360
°
的弹性件400记为第二弹性件420。
39.安装部402可以呈片状结构,固定件200上开设有卡槽230,安装部402插置在该卡槽230中,以实现安装部402与固定件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抵接部403呈弯曲状,抵接部403的弯曲方向与卷绕部401的弯曲方向相反,抵接部403弯曲形成钩状,使得抵接部403能够钩设在抵接杆330上。鉴于抵接杆330的数量为三个,当同一弹性件400上的抵接部403能钩设在不同的抵接杆330上,可以使得弹性件400形成不同的预变形量,从而改变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跟人耳之间的贴紧力。
40.同一个固定件200上可以仅设置一个弹性件400,例如可以设置一个第一弹性件410,或者一个第二弹性件420。同一个固定件200上也可以设置两个弹性件400,该两个弹性件400分别为上述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在安装过程中,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两者的安装部402分别插置在固定件200上不同的卡槽230中,例如第二弹性件420的安装部402可以插置在开设于配合轴220上的卡槽230中,使得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两者的安装部402分别固定在固定件200的不同位置处。第一弹性件410的卷绕部401叠置在第二弹性件420的卷绕部401的外侧,第一弹性件410的抵接部403也叠置在第二弹性件420的抵接部403的外侧,使得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两者的抵接部403均能够钩设在同一个抵接杆330上,使得第一弹性件410和第二弹性件420两者的抵接部403钩设在转动件300的同一位置处。当设置两个弹性件400时,可以合理增大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跟人耳之间的贴紧力。
41.工作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当固定件200跟随耳罩30绕转动件300的中心轴线逆时针转动而远离人耳时,鉴于弹性件400的抵接部403钩设在抵接杆330上,抵接杆330将对弹性件400产生拉力,使得弹性件400储存能量并阻碍耳罩30绕远离人耳运动。弹性件400将使得耳罩30产生靠近人耳转动的趋势。当作用在耳罩30上的外力撤销后,弹性件400储存的能量被释放,弹性件400的拉力使得耳罩30发生自动回弹,即使得耳罩30能形成自动靠近人耳运动的回弹效果,确保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跟人耳之间形成大小合适的贴紧力。
42.参阅图3、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盖500位于耳罩30的收容腔30a内并与固定件200固定连接,密封盖500与耳罩30的连接处通过胶水密封,转动件300和弹性件400将被密封在密封盖500和耳罩30所围成的腔体内。通过设置密封盖500,可以防止外界粉尘和液体对转动件300和弹性件400构成侵蚀,提高转动件300相对固定件200转动的顺畅度。
43.假如连接件100采用c型结构,将使得耳罩30上开设两个贯穿孔30b,使得c型结构的连接件100的两端与该贯穿孔30b配合,并通过转轴与该连接件100的两端连接。如此一方面导致连接件100的安装位置单一。具体而言,以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的平面视图为参考,该平面视图为圆形,而连接件100只能相对该圆形的直径对称设置,故导致连接件100的安装位置单一。另一方面同一个连接件100对应两个转轴,如此会增加转轴的数量,导致耳机10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增大,不利于耳机10的小型和轻型化设计。再一方面在两个转轴的
安装位置处均需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无疑会增加密封结构的数量和密封难度,也会使得耳机10的结构更加复杂化。
44.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耳机10,连接件100与转动件300中部的通孔313配合,且转动件300的两侧分别跟固定在耳罩30上的固定件200转动连接,如此可以实现连接件100与转动件300的转动连接关系,使得左耳筒31和右耳筒32均能靠近或远离人耳运动。如此一方面使得连接件100的穿设部110的安装位置多样化。具体而言,以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的平面视图为参考,该平面视图为圆形,穿设部110的中心轴线可以跟该圆形的直径重合,也可以跟该圆形的直径平行,故可以实现穿设部110安装位置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仅需一个转动件300即可使得左耳筒31和右耳筒32相对连接件100产生转动,如此可以减少转动件300的数量,简化耳机10的结构,降低耳机10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提高耳机10的小型化和轻型化设计。再一方面密封盖500与转动件300形成一一对应关系,转动件300的数量减少时,密封盖500的数量同样减少,故与左耳筒31或右耳筒32上对应的密封盖500的数量为一个,从而减少密封盖500的数量,进一步简化耳机10的结构。鉴于需要密封的位置减少,可以减低耳机10的密封难度,提高耳机10的密封性能。
4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