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及机车摄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47786发布日期:2022-10-05 07:4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及机车摄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摄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及机车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机车使用的行车记录器,仅为一般的摄影常规功能,并不具有主动示警功能,对于事前避免交通意外发生无显著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及机车摄像系统,可通过整合录像及主动示警达到安全骑车的监控操作。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包括一影像记录装置及一盲区检测装置。其中影像记录装置具有一第一图像处理电路以及盲区记录装置具有一第二图像处理电路,第一图像处理电路电性连接第二图像处理电路,第一图像处理电路对设置于机车前方的一第一镜头的一第一影像信号执行录像;第二图像处理电路对设置于机车后方的一第二镜头的一第二影像信号执行盲区检测;第一图像处理电路通过第二图像处理电路取得二影像信号,并对第二影像信号录像。
5.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图像处理电路包括:一第一影像解编器接收该第一镜头提供的该第一影像信号,并输出已进行译码及编码的第一影像信号;一储存器;一影像压缩编译码器电性连接第一影像解编器及储存器,对第一影像解编器输出的第一影像信号进行影像压缩后得到一第一压缩影像信号,并将第一压缩影像信号输出至储存器储存。
6.在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二图像处理电路包括:一第二影像解编器接收第二镜头提供的第二影像信号,并输出已进行译码及编码的第二影像信号;一盲区检测电路电性连接第二影像解编器,对第二影像解编器输出的第二影像信号进行影像辨识。
7.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盲区检测电路包括:一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对第二影像解编器输出的第二影像信号执行机车与周遭物体的检测及视角切换;一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电性连接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执行神经网络运算以检测机车后方的物体运行状态;一影像校正强化器电性连接第二影像解编器及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对第二影像解编器输出的第二影像信号执行影像校正及强化。
8.在一实施例中,其中盲区检测装置于检测机车后方有物体靠近时输出一警示信号至一警示装置。
9.在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图像处理电路还包括一第一收发器及该第二图像处理电路更包括一第二收发器,其中第一收发器电性连接影像压缩编译码器,第二收发器电性连接盲区检测电路,其中盲区检测装置通过第二收发器输出该警示信号给影像记录装置的第一收发器,影像记录装置根据取得的警示信号将第二影像信号录像至储存器或是显示第二影像信号。
10.在一实施例中,其中第一图像处理电路更包括一第三影像解编器,第三影像解编器电性连接影像压缩编译码器及第二影像解编器的输入端以接收第二影像信号。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车摄像系统,包括影像记录装置、影像显示设备、盲区检测装置及警示装置。其中影像记录装置具有一第一图像处理电路,第一图像处理电路对设置于机车前方的一第一镜头的一第一影像信号执行录像。影像显示设备电性连接影像记录装置及显示第一影像信号。盲区检测装置具有一第二图像处理电路,第二图像处理电路对设置于机车后方的一第二镜头的一第二影像信号执行盲区检测。警示装置电性连接盲区检测装置,并接收盲区检测装置输出的一警示信号。其中第一图像处理电路电性连接第二图像处理电路,第一图像处理电路通过第二图像处理电路取得第二影像信号,并对第二影像信号录像或显示。
12.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影像显示设备设置于机车的仪表板显示区域,警示装置设置于机车中相邻于手把的位置。
13.在一实施例中,其中警示装置包括一第一灯号警示器及一第二灯号警示器,第一灯号警示器设置于机车相邻于右手把位置,第二灯号警示器设置于机车相邻于左手把位置,其中影像记录装置通过一第一收发器取得盲区检测装置通过一第二收发器输出的警示信号,影像记录装置根据取得警示信号对第二影像信号录像或是显示第二影像信号于影像显示设备。
1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及机车摄像系统,整合影像记录及影像辨识技术,并分别对机车周围影像进行录像及显示,以及对机车后方盲区进行检测,从而可有效提升机车骑乘时的安全性及便利性。
15.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图式,然而所提供的图式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车摄像系统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的电路方块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车摄像系统于右后方有物体的使用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车摄像系统于左后方有物体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提供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
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含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及机车摄像系统。在此所述的机车摄像装置是通过影像记录及影像辨识方式,以对人员骑车过程中的周遭路况提供实时行车监控,并可于周遭路况存在危险时主动示警人员,从而确保提升人员骑车的安全性及便利性。在此所述的行车监控例如是包括行车录像及盲区检测。
24.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车摄像系统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的机车摄像系统例如包括有机车摄像装置1、影像显示设备15及警示装置17,且于使用时可安装于机车4的适当位置。例如机车摄像装置1可安装于机车4内部壳体或是外挂于机车4外部壳体,影像显示设备15例如可设置于机车4的仪表板显示区域,警示装置17例如可设置于机车4的仪表板区或手把区。须注意的是,前述机车摄像系统的设置方式仅供举例说明,可依实际使用习惯调整不同设置位置,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25.进一步来说,机车摄像装置1分别电性连接影像显示设备15及警示装置17,且机车摄像装置1可例如包括影像记录装置2及盲区检测装置3。其中影像记录装置2可取得第一镜头11提供的第一影像信号,并对此第一影像信号进行录像。盲区检测装置3可取得第二镜头13提供的第二影像信号,并对此第二影像信号进行盲区检测的影像辨识。在此所述第一镜头11例如设置于机车4车头,因此第一镜头11可取得机车4前方的第一影像信号。在此所述第二镜头13例如设置于机车4车尾,因此第二镜头13可取得机车4后方的第二影像信号。
26.具体来说,影像记录装置2提供的行车记录功能,除了可记录第一镜头11提供的第一影像信号,同时也可将第一影像信号显示于影像显示设备15,更可选择性地记录或显示第二镜头13提供的第二影像信号。
27.盲区检测装置3则可对第二镜头13提供的第二影像信号通过影像视角切换及物体距离检测的影像辨识技术,进而判断第二影像信号中盲区位置的物体运行状况,并根据判断结果主动通过警示装置17进行示警操作。例如当盲区位置中有物体靠近机车4小于一预设距离时,此时的盲区检测装置3即可输出一警示信号至警示装置17,此时警示装置17可通过灯号、显示或声音的各种组合方式提醒机车4驾驶者。
28.举例来说,图1所示机车4通过第一镜头11可取得机车前方视角区域r0的第一影像信号,亦即在此视角区域r0的第一影像信号皆可被影像记录装置2以录像方式储存。另外,机车4通过第二镜头13可取得机车4后方视角区域r6的第二影像信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视角区域r6可概略分成数个不同视角区域,例如在此分为视角区域r1-r5,其中视角区域r1及r2为机车4左右后视镜的可视角,机车4驾驶者可通过机车4左右后视镜看到机车4后方视角区域r1及r2的影像。视角区域r3、r4及r5则为机车4驾驶者无法通过机车4左右后视镜看到机车后方影像,即视角区域r3、r4及r5属于机车4驾驶者无法直接通过机车4左右后视镜看到的死角,亦即为一般所称的盲区。进一步来说,盲区检测装置3即可用来检测上面举例说明的视角区域r3、r4及r5,并可根据检测结果相对输出一警示信号进行示警。
2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所述机车摄像装置1分别设置影像记录装置2及盲区检测装置3,除了可对机车4前方路况进行录像,以及检测机车4后方的盲区有无其他物体(如车辆)外,影像记录装置2更可对盲区检测装置3取得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录像。在一实
施例中,机车摄像装置1可对机车4前后影像进行同步前后双录。在另一实施例中,机车摄像装置1也可对机车4前后影像进行选择性前后双录,例如当盲区检测装置3检测到盲区有物体靠近时,此时机车摄像装置1才会对机车4前后影像进行前后双录。
30.请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的电路方块图。在一实施例中,机车摄像装置1中的影像记录装置2是设置有第一图像处理电路2a,此第一图像处理电路2a例如包括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第一影像解编器21、第三影像解编器25、储存器22、随机存储器24及第一收发器23,其中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电性连接第一影像解编器21、第三影像解编器25、储存器22、随机存储器24、第一收发器23及影像显示设备15。
31.其中第一影像解编器21的输入端可接收第一镜头11提供的高分辨率影像的第一影像信号,并对此第一影像信号进行译码及编码的图像处理,最后由第一影像解编器21输出端输出已进行译码及编码的第一影像信号给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对第一影像解编器21输出的已进行译码及编码的第一影像信号进行影像压缩后得到一第一压缩影像信号,并将第一压缩影像信号输出至储存器22,据此影像记录装置2即可将第一影像信号通过上述图像处理后由储存器22录像储存。在此所述的储存器22可为非挥发性内存,例如为快闪式内存(flash memory),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另外,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亦可将第一影像信号输出至影像显示设备15显示。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于录像过程可通过随机存储器24暂存相关资料。
32.第一收发器23则可供影像记录装置2以有线通讯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方式与外部电子装置连接,此电子装置例如为移动电话,但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可通过第一收发器23接收电子装置输入的操作指令或设定指令,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即可根据此操作指令或设定指令来对第一影像信号进行录像相关控制,例如录像影像的分辨率或录像影像的片长,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33.在一实施例中,机车摄像装置1中的盲区检测装置3设置有一第二图像处理电路3a,此第二图像处理电路3a例如包括第二影像解编器30、盲区检测电路32及第二收发器34,其中盲区检测电路32电性连接第二影像解编器30、第二收发器34及警示装置17。进一步来说,盲区检测电路32例如包括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321、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323及影像校正强化器325,其中第二影像解编器30电性连接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321及影像校正强化器325,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323电性连接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321及影像校正强化器325,影像校正强化器325电性连接第二收发器34及警示装置17。
34.其中第二影像解编器30的输入端可接收第二镜头13提供的高分辨率影像的第二影像信号,并对此第二影像信号进行译码及编码的图像处理,最后由第二影像解编器30输出端输出已进行译码及编码的第二影像信号给盲区检测电路32。盲区检测电路32对第二影像解编器30输出的第二影像信号进行影像辨识,例如盲区检测电路32是对第二影像区域中的盲区进行影像辨识,从而得知盲区中有无物体靠近机车,若判断为有则输出警示信号至警示装置17,若判断为无则不输出警示信号。
35.针对盲区检测电路32的实施方式,举例说明如下。其中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321可对该第二影像解编器30输出的第二影像信号执行机车与周遭物体的检测及视角切换。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323可执行神经网络运算以检测机车4后方的物体运行状态。
影像校正强化器325可对第二影像解编器30输出的第二影像信号执行影像校正及强化。
36.进一步来说,通过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321以影像切割技术即可顺利取得第二影像信号中的盲区影像,并对盲区影像中的物体与设置第二镜头13的机车4两者间距离进行测距。而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323例如可通过结合可重组式的ai神经网络、模型压缩技术,且能支持多重学习框架与卷积神经网络,进而可准确得知机车4后方中的物体运行状态,例如后方车辆的行进速度、行进方向以及与机车4相对的距离变化等等。影像校正强化器325可提供扭曲校正、影像屏蔽以及光流检测等等高阶图像处理的功能。须注意的是,上述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321、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323及影像校正强化器325中各自使用的图像处理相关技术属于本领域通常知识者所知悉,故在此不予以赘述。
37.因此当盲区检测电路32检测机车4后方有其他物体(如各式交通工具)在盲区位置且距离过近时,此时盲区检测电路32即可输出一警示信号至警示装置17。在此所述的警示装置17例如是第一灯号警示器171及第二灯号警示器173,第一灯号警示器171例如设置于机车相邻于右手把位置,第二灯号警示器173例如设置于机车相邻于左手把位置。进一步来说,当盲区检测电路32检测到机车4右后方盲区有物体靠近时,此时盲区检测电路32输出警示信号至第一灯号警示器171,第一灯号警示器171即可相对发出对应的灯号提醒机车4驾驶者。当盲区检测电路32检测到机车4左后方盲区有物体靠近时,此时盲区检测电路32输出警示信号至第二灯号警示器173,第二灯号警示器173即可相对发出对应的灯号提醒机车4驾驶者。
38.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当盲区检测电路32输出警示信号时,盲区检测电路32亦可通过第二接收器34以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输出声音信号给外界的一耳机装置,使得机车4驾驶者于配戴此耳机装置时能接收到机车4后方盲区有其他物体靠近中的声音信号。
39.须特别注意的是,盲区检测装置3的第二影像解编器30的输入端以及影像记录装置2的第三影像解编器25的输入端可分别接收第二镜头13提供的第二影像信号。换句话说,影像记录装置2可通过盲区检测装置3电性连接第二镜头13。故影像记录装置2除了可对第一镜头11的第一影像信号进行录像及显示外,影像记录装置2也可对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进行录像及显示。
40.另外,在一实施例中,盲区检测装置3还可根据盲区检测电路32的检测结果,进而决定是否将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传输给影像记录装置2。例如当盲区检测电路32输出警示信号时,此时盲区检测装置3允许将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传输给影像记录装置2。然而当盲区检测电路32并未输出警示信号时,此时盲区检测装置3停止将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传输给影像记录装置2。
41.图2所示的影像记录装置2中的第一图像处理电路2a于实施时是将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第一影像解编器21、第三影像解编器25、储存器22、随机存储器24及第一收发器23整合设置一第一电路基板。盲区检测装置3中的第二图像处理电路3a于实施时是将第二影像解编器30、第一自动测距自动切换视角电路321、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323、影像校正强化器325及第二收发器34整合设置一第二电路基板。第一电路基板与第二电路基板两者间连接有一传输线,此传输线电性连接第二影像解编器30输入端以及第三影像解编器25输入端以供传输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
42.在一实施例中,盲区检测电路32可为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规划门阵
列(fpga)或系统单芯片(soc)的其中一个或任意组合,并可配合其他相关电路组件以及配合韧体以实现上述功能操作。上述第一收发器23及第二收发器34若使用无线传输时,此时第一收发器23及第二收发器34可以分别是支持有蓝芽或是wi-fi的无线收发电路。
43.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的电路方块图。图3所述机车摄像装置1’相较于图2的主要是将第一图像处理电路2a’中的影像记录装置2’及第二图像处理电路3a共同设置于单一电路基板,而其余组件的功能操作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图3中的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电性连接于第二影像解编器30的输出端,也就是说,影像压缩编译码器20可直接取得第二影像解编器30提供的已进行译码及编码的第二影像信号。
44.请参照图4及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车摄像系统于右后方有物体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车摄像系统于左后方有物体的使用示意图。根据前述说明,机车摄像系统可通过影像记录装置2对第一镜头11的第一影像信号进行录像及显示,以及通过盲区检测装置3对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进行盲区影像辨识。
45.因此如图4所示,驾驶于骑乘机车4时,盲区检测装置3检测到右后方盲区(即视角区域r5)有另一机车5接近时,此时盲区检测装置3即可控制第一灯号警示器171显示警示信号。如图5所示,驾驶于骑乘机车4时,盲区检测装置3检测到左后方盲区(即视角区域r4)有另一机车6接近时,此时盲区检测装置3即可控制第二灯号警示器173显示警示信号。
4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或图5所示,当盲区检测装置3检测到机车4后方盲区有其他机车靠近时,盲区检测装置3除了可将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传输给影像记录装置2外,盲区检测装置3更可通过第二收发器34输出一警示信号给影像记录装置2的第一收发器23,而当影像记录装置2取得警示信号后,影像记录装置2可对第二影像信号进行录像或是将此第二影像信号显示于影像显示设备15的各种组合应用。
47.在一实施例中,盲区检测装置3还可支持有车牌辨识功能,例如通过盲区检测装置3中的神经网络车辆检测器323提供的ai神经网络运算及影像校正强化器325提供的影像校正及强化,即可顺利成达对车牌辨识的操作。因此盲区检测装置3除可对第二镜头13的第二影像信号执行盲区检测外,也可同时对第二影像信号进行车牌辨识。另外,盲区检测装置3还可通过第二收发器34与第一收发器23两者间的信号收发以取得第一镜头11的第一影像信号,并可对此第一影像信号进行车牌辨识。据此,盲区检测装置3的车牌辨识结果即可供对特定车辆进行标注或是不特定车辆录像搜证使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48.[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0049]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具有警示的机车摄像装置及机车摄像系统,通过影像记录及影像辨识技术,可分别对机车前后方影像进行录像及显示,更可对机车后方盲区进行检测,并于盲区检测有物体靠近时可主动示警,从而可有效提升机车骑乘时的安全性及便利性,以避免不必要的交通事故,且通过影像录像可保全事故发生过程。
[0050]
以上所提供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