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252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有人脸所在的区域。而在用户界面101中,可以监测照片102的父容器的点击/触控事件,在这些事件被触发时执行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上述的父容器是指收纳照片102的各种界面元素(或者说是控件)。以安卓系统为例,其例如可为ImageView控件,其他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类似功能的控件。
[0056]对于触控屏幕,上述的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触点的坐标;判定触点的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若触点的坐标在一个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则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
[0057]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用户对人脸的选择指令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过照片102中人脸所在的区域。然后,在用户界面101中对应于人脸所在的位置显示一个对应的标示对象104,标示对象104例如可为一个边框或者一个透明的浮层。应用程序还监测标示对象的点击/触摸事件。在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被触发后,即可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与上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点击/触摸事件触发机制,无须每次比较触点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标示对象104的形状是与人脸相匹配,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标示对象104也可以规则的形状,例如长方形、圆形、或者正方形,在此种情形下,检测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坐标比较过程会简单得多,具有更高的效率。
[0058]在检测到用户选择某个人脸的用户指令后,例如,当一个标示对象104被点击或者触摸后,可以显示一个文本输入框105,提示用户可以输入与选择的人脸对应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表示要在当前用户与该目标人脸所对应的用户之间要转移的属性数值。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正数表示当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负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的用户。当然,也可以预先确定用正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用户;用负数表示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
[0059]在用户完成一个目标人脸的选择以及目标数值的输入后,可以获取并保存用户输入的目标数值。参阅图4,进一步地,为了让用户及时了解输入的数值,还可以在用户界面101中显示提示信息,例如在目标人脸的上方显示一个提示框106,其内容包括用户刚刚输入的数值。用户可以随时再次选择目标人脸进行输入的数值的调整。
[0060]用户界面101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提交按钮107,在提交按钮107被按下后,应用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数值生成数值转移请求。数值转移请求例如可包括以下信息,每个识别出的人脸对应的识别信息,以及与之对应的数值;数值转移请求还可包括当前用户的识别信息。在生成数值转移请求后,还可以进行加密处理。然后,可以采用预定的网络协议(如超文本传输协议)发送给服务器11。
[0061]在上述的方式中,每个目标人脸都需要用户输入一次目标数值,然而,目标数值的输入并不限于这种方式,例如,用户可先从照片中选择目标人脸。参阅图5,按照与图3相似的方式,在用户界面中还可以在人脸所在的区域显示对应标示对象108。标示对象108与图3中的标示对象104都能够对用户的点击/触摸事件做出响应,但其具体的响应不同。在图5所示的方式中,标示对象108被点击/触摸后对应于目标人脸选中/未被选中状态的切换。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对标示对象108的点选以选择目标人脸。在默认状态下,所有的标示对象108均可处于未被选中或者均处于被选状态。用户在完成对目标人脸的选择后,可以点击按钮109确认选择。
[0062]在按钮109被点击后,应用程序弹出弹窗110,弹窗110中包括输入框111以及按钮112,输入框111用于让用户输入一个总数。在输入完成后,可以通过按钮112进行确认。在按钮112被点击后,应用程序根据标示对象108的选择/未被选择的状态确定用户选择的所有目标人脸,而每个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总数除以用户选定的所有目标人脸的数量。然后,与按钮107被按下后相似,应用程序会向服务器11发送属性数值转移请求。
[0063]总之,任何通过照片中人脸的点选以选择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的目标用户的方式均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中,而每个目标用户的目标数值可以是通过平均数的方式确定,也可以是单独输入。
[0064]服务器11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21发送的数值转移请求后执行相应的数值转移操作。首先,服务器11从数值转移请求中解析出要进行属性数值转移请求的用户以及对应的目标数值。例如,服务器11根据人脸识别信息获取对应的用户标识符(ID)。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根据人脸识别信息获取到对应的用户ID,需要预先在数据库12中存储每个用户的人脸识别信息,然后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21发送的数值转移请后,可以获取其中的人脸识别信息,在数据库中检索获取的人脸识别信息,即可获取对应的用户ID。
[0065]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解析数值转移请求得到如下数据:用户A:-45 ;用户B:20 ;用户C:10 ;用户D:15。在解析出这些数据后,即可修改数据库12,将每个相关用户的属性数值与解析得到的数值相加。可以理解,根据本应用场景中的数值,用户A的属性数值减少45,用户B的属性数值增加20,用户C的属性数值增加10,用户D的属性数据增加15。因此,在本应用场景中,用户A分别向用户B、用户C以及用户D转移一定数额的属性数值。可以理解,一次数值转移操作中涉及的所有用户的属性数值变化之和应为零。
[0066]在另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解析数值转移请求得到如下数据:用户A:-25 ;用户B:20 ;用户C:-10 ;用户D:15。在解析出这些数据后,即可修改数据库12,将每个相关用户的属性数值与解析得到的数值相加。可以理解,根据本应用场景中的数值,用户A的属性数值减少25,用户B的属性数值增加20,用户C的属性数值减少10,用户D的属性数据增加15。因此,在本应用场景中,用户A与用户C为属性数值转出方,而用户B与用户D为属性数值转入方。
[0067]在另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解析数值转移请求得到如下数据:用户A:30 ;用户B:-10 ;用户C:-10 ;用户D:-10。在解析出这些数据后,即可修改数据库12,将每个相关用户的属性数值与解析得到的数值相加。可以理解,根据本应用场景中的数值,用户A的属性数值增加30,用户B、用户C以及用户D的属性数值减少10。因此,在本应用场景中,用户A向其他每个用户收取了属性数值。
[0068]在另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中,解析数值转移请求得到如下数据:用户A:30 ;用户B:-10 ;用户C:-10 ;用户D:-10。在解析出这些数据后,即可修改数据库12,但与以上的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并不是直接将每个相关用户的属性数值与解析得到的数值相加,而是对解析得到的数值按一定比例(例如1% )提取转入指定的第三方用户。因此,此时用户A的属性数值只增加30* (1-1% ) = 29.10
[0069]根据以上的方式,就可以实现不同用户之间进行属性数值转移操作。可以理解,在这些方式中,只要发起用户发起了数值转移请求,就直接进行了数值转移操作,如果应用在发起用户向其他用户转出属性数值的场景不会导致数据安全问题,然而应用在发起用户向其他用户收取属性数值的场景就可能导致数据安全问题。
[0070]因此,在执行数值转移请求的过程中,参阅图6,在正式执行数值修改操作之前,还可进行其他用户进行授权确认过程。例如,对应于一个数值转移请求,服务器11可以为每个涉及的用户(除发起用户外)推送一条确认请求,其他用户通过其他用户终端启动对应的应用程序后可以收到该确认请求。例如,用户B可以通过第二用户终端22内的应用程序收取服务器11推送确认请求,或者主动向服务器11查询是否有属于自己的确认请求。其他用户以此类推,不再重复描述。
[0071]在收取的服务器11发送的确认请求后,应用程序可将其在用户界面中输出,并让用户可以对确认请求进行确认。参阅图7,其为第二用户终端22内应用程序收到取到服务器11发送的确认请求后的界面示意图。用户界面201中包括确认请求202,以及按钮203以及按钮204。其中,按钮203用于让用户B确认提取用户A转移的属性数值,而按钮204用于让用户B拒绝用户A转移的属性数值。在按钮203或者按钮204被按下后,应用程序生成相应的确认信息,并将确认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1。相应地,在确认请求被用户B确认通过后,或者说收到第二用户终端22发送的表示确认接收的确认信息后,服务器11才执行与用户B对应的数值转移操作,即,从用户A的属性数值中向用户B的属性数值转移对应的数值。对于每一个用户执行此流程就可以完成整个属性数值转移操作。
[0072]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安全性,在按钮203被按下后,还可不直接发送确认请求,而如图8所示,让用户进行一次额外的身份验证,例如让用户输入预留在网络系统中的确认密码、动态口令、短信验证码等等以进行身份验证。按钮205被按下后,第二用户终端22对用户输入的验证信息进行校验,校验通过后才向服务器11发送表示用户接受属性数值转移请求的确认息。
[0073]可以理解的是,让用户进行确认请求的确认并不限于界面201中所示的方式。参阅图9,在另一个实例中,用户界面201中包括确认请求202,以及按钮205。其中按钮205被按下后,应用程序启动拍照功能拍摄当前用户的照片,并将拍摄的照片或者照片的人脸识别信息发送给服务器11进行验证。根据这种实施方式,采用人脸识别取代用户输入的密码或者其他身份验证措施,可以提升用户便利性与安全性。
[0074]如果接收到的是照片,服务器11先进行人脸识别分析。以用户B为例,数值转移请求内包括其人脸识别信息,若数值转移请求内包括的用户B的人脸识别信息与第二用户终端22上传的人脸识别信息或者上传的照片的人脸识别分析结果相互匹配,则用户授权确认通过,服务器11可以执行数值转移操作,即修改数据库12内的数据。
[0075]参阅图10,可以理解,在某一时刻,同一用户可能收到多个确认请求,在此种情形下,可以一次性对所有的确认请求进行确认操作。例如,对每个确认请求分别发送一次确认信息,或者在确认信息包括所有确认请求的确认信息。如此,服务器11在接收到第二用户终端22发送的确认信息后,根据确认信息执行属性数值的转移操作,即修改数据库中内的属性数值。
[0076]根据本实施例的属性数值转移系统,用户可以通过一张照片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只用在照片上点击人脸,输入要转移的数值,无须输入用户的帐号,提升了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0077]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8]步骤SlOl,获取用户选择的至少一张照片。
[0079]—个发起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的用户,本实施例中其为用户A)启动安装在第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