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系统中用户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25252阅读:来源:国知局
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0130]图18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7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具体包括:第一显示单元231以及第一确定单元232。
[0131]步第一显示单元231用于响应于用户输入的人脸选择指令显示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输入界面。
[013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用户对人脸的选择指令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过照片102中人脸所在的区域。然后,在用户界面101中对应于人脸所在的位置显示一个对应的标示对象104,标示对象104例如可为一个边框或者一个透明的浮层。应用程序还监测标示对象的点击/触摸事件。在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被触发后,即可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与上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点击/触摸事件触发机制,无须每次比较触点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标示对象104的形状是与人脸相匹配,然而可以理解的是,标示对象104也可以规则的形状,例如长方形、圆形、或者正方形,在此种情形下,检测标示对象104的点击/触摸事件坐标比较过程会简单得多,具有更高的效率。
[0133]第一确定单元232用于确定与所述人脸选择指令对应的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用户在所述输入界面中输入的数值。
[0134]在检测到用户选择某个人脸的用户指令后,例如,当一个标示对象104被点击或者触摸后,可以显示一个文本输入框105,提示用户可以输入与选择的人脸对应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表示要在当前用户与该目标人脸所对应的用户之间要转移的属性数值。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用正数表示当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负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的用户。当然,也可以预先确定用正数表示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据给当前用户;用负灵敏表示前用户需要转移属性数值给选择的目标人脸对应的用户。
[0135]根据本实施例,可以通过点击人脸按个输入目标数值,无须输入用户的帐号,提升了用户发起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便利性。而且,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还可以防止在输入用户帐号时输入错误,从而提升了属性数值转移操作时的安全性。
[0136]图19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7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具体包括:获取单元233以及第二确定单元 234。
[0137]获取单元233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总数。
[0138]第二确定单元234用于确定所述用户选定的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所述总数除以所述目标人脸的数量。
[0139]例如,用户可先从照片中选择目标人脸。参阅图5,按照与图3相似的方式,在用户界面中还可以在人脸所在的区域显示对应标示对象108。标示对象108与图3中的标示对象104都能够对用户的点击/触摸事件做出响应,但其具体的响应不同。在图5所示的方式中,标示对象108被点击/触摸后对应于目标人脸选中/未被选中状态的切换。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对标示对象108的点选以选择目标人脸。在默认状态下,所有的标示对象108均可处于未被选中或者均处于被选状态。用户在完成对目标人脸的选择后,可以点击按钮109确认选择。
[0140]在按钮109被点击后,应用程序弹出弹窗110,弹窗110中包括输入框111以及按钮112,输入框111用于让用户输入一个总数。在输入完成后,可以通过按钮112进行确认。在按钮112被点击后,应用程序根据标示对象108的选择/未被选择的状态确定用户选择的所有目标人脸,而每个目标人脸的目标数值为总数除以用户选定的所有目标人脸的数量。然后,与按钮107被按下后相似,应用程序会向服务器11发送属性数值转移请求。
[0141]根据本实施例中,只需要输入一次总数,无须为每个目标人脸输入一次目标数值,进一步提升用户输入操作的便利性。
[0142]图20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8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235以及第一检测单元236。
[0143]第二显示单元235用于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所述用户界面被显不于一个触控屏幕中;
[0144]第一检测单元236用于在检测一个对象与所述触控屏幕的接触后判断触点的坐标是否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中的人脸对应的区域内,若是,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0145]在进行人脸识别的过程中,识别出照片101中所有人脸所在的区域。而在用户界面101中,可以监测照片102的父容器的点击/触控事件,在这些事件被触发时执行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上述的父容器是指收纳照片102的各种界面元素(或者说是控件)。以安卓系统为例,其例如可为ImageView控件,其他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类似功能的控件。
[0146]对于触控屏幕,上述的判定是否有人脸被选择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触点的坐标;判定触点的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若触点的坐标在一个人脸所在的区域内,则判定用户选择了对应的人脸。
[0147]根据本实施例,通过监测显示的照片的父容器的点击事件即可实现对人脸选择指令的监测,技术方案简单。
[0148]图21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8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还包括:第三显示单元237、第四显示单元238、事件注册单元239、以及第二检测单元240。
[0149]第三显示单元237用于在一个用户界面中输出所述至少一张照片。
[0150]如图3所示,在界面101中显示有照片102,而照片102中具有三个人脸103。
[0151]第四显示单元238用于在所述用户界面中生成与所述至少一张照片中的人脸对应的标不对象。
[0152]在用户界面101中对应于人脸所在的位置显示一个对应的标示对象104,标示对象104例如可为一个边框或者一个透明的浮层。
[0153]事件注册单元239用于注册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
[0154]第二检测单元240用于若所述标示对象的点击事件被触发则检测到所述人脸选择指令。
[0155]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充分利用系统自带的点击/触摸事件触发机制,无须每次比较触点坐标是否在人脸所在的区域内。
[0156]图21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提供的属性数值转移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方法与图18的装置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交互模块23还包括:提示单元241。
[0157]提示单元241用于在确定每个人脸对应的目标数值后还在所述至少一个照片上显示所述目标数值。
[0158]参阅图4,进一步地,为了让用户及时了解输入的数值,还可以在用户界面101中显示提示信息,例如在目标人脸的上方显示一个提示框106,其内容包括用户刚刚输入的数值。用户可以随时再次选择目标人脸进行输入的数值的调整。
[0159]图23示出了上述的第一用户终端21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可以理解,其他用户终端可以与第一用户终端具有类似的硬件架构。如图23所示,第一用户终端21包括存储器212、存储控制器214,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216、外设接口 218、网络模块220、以及显示器222。这些组件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信号线相互通讯。
[0160]可以理解,图23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上述第一用户终端21还可包括比图23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3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3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0161]存储器212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方法及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16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12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
[0162]存储器21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212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216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上述服务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处理器216以及其他可能的组件对存储器212的访问可在存储控制器214的控制下进行。
[0163]外设接口 218将各种输入/输入装置耦合至处理器216。处理器216运行存储器212内的各种软件、指令上述服务器执行各种功能以及进行数据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夕卜设接口 218、处理器216以及存储控制器214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在其他一些实例中,他们可以分别由独立的芯片实现。
[0164]网络模块220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网络信号。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在一个实例中,上述网络信号为有线网络信号。此时,网络模块220可包括处理器、随机存储器、转换器、晶体振荡器等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网络信号为无线信号(例如射频信号)。此时网络模块220实质是射频模块,接收以及发送电磁波,实现电磁波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与通讯网络或者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射频模块可包括各种现有的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电路元件,例如,天线、射频收发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加密/解密芯片、用户身份模块(SM)卡、存储器等等。射频模块可与各种网络如互联网、企业内部网、无线网络进行通讯或者通过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上述的无线网络可包括蜂窝式电话网、无线局域网或者城域网。上述的无线网络可以使用各种通信标准、协议及技术,包括但并不限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1n, GSM)、增强型移动通信技术(Enhanced Data GSM Environment, EDGE),宽带码分多址技术(wideband codedivis1n multiple access, W-CDMA),码分多址技术(Code divis1n access, CDMA)、时分多址技术(time divis1n multiple access, TDMA),无线保真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如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IEEE802.11a, IEEE 802.lib, IEEE802.1lg和/或 IEEE 802.1ln)、网络电话(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al, VoIP)、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1-Max)、其他用于邮件、即时通讯及短消息的协议,以及任何其他合适的通讯协议,甚至可包括那些当前仍未被开发出来的协议。
[0165]显示模块222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