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925326阅读:来源:国知局
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0090]S10122: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0091]S10123: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009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手环、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为手机及智能手环为例,当第一用户通过手机与第二用户进行通话后,手机会将第二用户的联系方式及通话时长上传到云端,如张三:152ΧΧΧΧ1203 ;通话时间:10:00-10:10 ;当第一用户通过智能手环与第二用户进行数据传输后,智能手环也会自动将第二用户的手环名及触碰时长上传到云端,如张三的手环;触碰时间:15:12-15:13,由于“张三:152XXXX1203 ;通话时间:10:00-10:10”与“张三的手环;触碰时间:15:12-15:13”均含有第二用户的姓名“张三”,则,智能手环将“张三:152XXXX1203 ;通话时间:10:00-10:10”与“张三的手环;触碰时间:15:12-15:13”视为同一用户“张三”,这样,第一用户与张三不管通过哪一个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智能手环都会自动将这个通信事件及通信时长记录在张三的通信记录中。
[0093]当智能手环统计第一用户与张三的联系频繁程度时,首先获得第一用户与张三间的通信记录,通信记录中包含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与张三的智能手环的每次触碰的时间及第一用户的手机与张三的手机的每次通话时间;然后,根据每次触碰的时间及每次通话时间,统计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如,一周、十天等,第一用户的手机和智能手环与张三的手机和智能手环间总共的通信时长,即第一用户与张三的第一联系时长,如与张三的联系时长为2小时。
[0094]在执行完成步骤SlOl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2,即: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009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步骤SlOl有两种具体实现方式,相应的,步骤S102也具有如下两种具体实现方式:
[0096]第一种方式:
[0097]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时,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0098]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O
[009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智能手环获得第一用户与张三的联系频率为“与张三联系次数为:10次”后,智能手环需判断所述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联系频率值,如5次、8次等,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具体设定,以预设的频率值为5次为例,由于10>5,则表示第一用户与张三联系频繁,获得第一判断结果为是。
[0100]第二种方式:
[0101]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时,步骤S102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0102]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O
[0103]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智能手环获得第一用户与张三的联系频率为“与张三的联系时长为2小时”后,智能手环需判断所述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的联系时长值,如I小时、2小时等,当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具体设定,以预设的频率值为2小时为例,由于2 = 2,则表示第一用户与张三联系频繁,获得第一判断结果为是。
[0104]在执行完成步骤S102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便执行步骤S103,即: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010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智能手环获得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在智能手环中将联系频繁的张三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也可以是,将第一用户的其他具有联系人的电子设备中的与张三对应的联系方式设置为常用联系人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0106]在执行完成步骤S103之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还包括:
[0107]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目事件;
[0108]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0109]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0110]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0111]在所述第一输出时长大于等于一预设输出时长时,控制所述提示信息处于从所述输出状态调整为非输出状态。
[011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沿用上述例子,当智能手环将张三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之后,智能手环还会检测第一用户与张三之间是否存储通信事件,如第一用户是否与张三的手机存在通话请求,或者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是否与张三的手环存在数据传输请求等,如,当张三通过手机拨通了第一用户的手机号,这时,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检测到第一用户与张三之间存在通信事件,然后判断出张三为第一用户的常用联系用户,此时,第一用户的智能手环便发产生提示信息,如震动、变色等,同时,会监测提示信息的输出时长,用户可以预先设置一预设时长,如5s、3s等,当智能手环检测到提示信息输出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后,便停止输出提示信息,如,当智能手环震动时间达到3s后,智能手环停止震动。
[0113]实施例二
[0114]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包括:
[0115]第一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对所述第一用户的包含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内的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第二用户的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得到的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用户和所述第二用户的联系频繁程度的第一参数值;
[0116]第一判断单元10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参数值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参数值时,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0117]第一设置单元103,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第二用户设置为常用联系用户。
[0118]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一获取单元101具体包括:
[0119]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从所述当前时刻起之前的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0120]第一统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的第一联系频率;或
[0121]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得在当前时刻之前,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之间在一预设时段内已经进行的至少一次通信事件;
[0122]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所述至少一次通信事件中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
[0123]第二统计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次通信事件的通信时长,统计获得所述第一用户与所述第二用户之间在所述预设时段内的第一联系时长。
[0124]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时,第一判断单元102具体为:
[0125]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联系频率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频率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0126]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在所述第一参数值具体为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时,第一判断单元102具体为:
[0127]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联系时长是否大于等于一预设联系时长值,获得所述第一判断结果。
[0128]为了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提醒功能,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129]第一检测单元104,用于在所述当前时刻后的第一时刻,检测获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一用户电子设备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用户电子设备中的任一第二用户电子设备间存在第一通信事件;
[0130]第一输出单元105,用于基于所述第一通信事件,生成并输出一提示信息。
[0131]在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0132]第二检测单元106,用于检测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的第二时刻所述提示信息是否处于输出状态,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0133]第二获取单元107,用于在所述第一检测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第一时刻和所述第二时刻,获得所述提示信息的第一输出时长;
[0134]第一控制单元108,用于在所述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