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读取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204558阅读:来源:国知局
IC4的周围,由橡胶、柔软的树脂等形成的防尘构件7被固定于基板6,在防尘构件7上载放 有由树脂、金属等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的遮光构件5 (遮光部5)。遮光构件5在副扫描方向 上具有规定的长度,贯穿与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狂轴方向),并形成有具 有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开口的贯通孔部5a。贯通孔部5a在其内部,从与成像光学系统3 抵接的部位起,朝着基板6形成有呈在Z轴方向上具有阶差的形状的阶差部。阶差部具有 W下形状:即,从成像光学系统3被嵌入遮光构件5的贯通孔部5a的部位起、随着朝向基板 6而在Y轴方向的宽度变宽。在Y轴方向的宽度为最大的贯通孔部5a的周边部分与基板6 之间配置防尘构件7。通过如上述那样在基板6上配置防尘构件7、遮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 系统3,来防止异物侵入传感器IC4。
[0105] 如图25及图26的剖视图所示,透明体2形成为内侧具有凹陷部化的结构,在该 凹陷部化内置防尘构件7、遮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系统3。由此,也可将凹陷部化称为遮 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系统3或成像光学系统3的收纳部化。对于成像光学系统3的与传 感器IC4相反一侧的端部,通过透明体2的卡合部2c(固定部)夹住基板6,使得被基板6 上的防尘构件7及遮光构件5支承的成像光学系统3被顶上去,从而与透明体2的凹陷部 化的最深部相接触。在图25及图26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通过透明体2的卡合 部2c(固定部)夹住基板6,使得基板6上的遮光构件5也与透明体2的凹陷部化相接触。 透明体2利用卡合部2cW卡在基板6的外周的方式固定于基板6,通过由此将透明体2固 定于基板6,使得防尘构件7、遮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系统3W被按压的方式固定于基板6。
[0106] 因此,根据图27所示的展开图的状态,首先,在基板6上配置有防尘构件7的部 分,载放遮光构件5和与遮光构件5相抵接的成像光学系统3。然后,通过将透明体2的卡 合部2c卡合于基板6的规定位置,从而能够得到图24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0。另外,作 为卡合有卡合部2c的基板6的规定位置,也可在基板6设置凹陷等覆盖卡合部2c的部位。 图24 (图25,图26)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由于通过利用透明体2进行按压来将防尘 构件7、遮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系统3 -体固定于基板6,因此,能够W简单的结构得到图像 读取装置10。
[0107] 图28是实施方式5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图29是假想平面AA'处的 图像读取装置10的剖视图,假想平面AA'是与由图28所示的Y轴和Z轴所规定的YZ平面 相平行的平面。详细而言,假想平面AA'是与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卡 合部2c中的一个相交叉的部分的剖视图。另外,由于卡合部2c排列成两列,且在两列之间 夹有成像光学系统3,因此,严格来说,假想平面AA'是与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上排列 有多个的卡合部2c中的两个相交叉的剖面。当然,若W在其之间夹着成像光学系统3的方 式排列成两列的卡合部2c配置成交错状,则假想平面AA'是与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 上排列有多个的卡合部2c中的一个相交叉的剖面。
[010引图30是假想平面BB'处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剖视图,假想平面BB'是与由图28 所示的Y轴和Z轴所规定的YZ平面相平行的平面。详细而言,假想平面BB'是与后述透明 体2的突起部2e相交叉的部分的剖视图。图31是图28、图29、图30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 置的展开图(分解立体图)。根据该图31的记载,可知光源元件1为交错状配置,W在其之 间夹有成像光学系统3的方式排列成两列。
[0109] 在图28~图31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 明。图28~图31中,卡合部2d是从分别形成于透明体2的读取对象M的相反侧的端部的 两侧的凸缘部2i向基板6 -侧延伸的透明体2的固定部。突起部2e从透明体2的读取对 象M的相反侧的端部所形成的凸缘部2i起向基板6 -侧延伸。突起部2e也可W分别形成 在透明体2的读取对象M的相反侧的端部两侧。孔6a与卡合部2d相卡合,贯穿基板6而 形成。定位用孔化用于对突起部2e插入的位置进行定位。
[0110] 接着,对图28~图31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29 及图30的剖视图所示,与图24~图2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相同,传感器IC4通过粘 接等固定于图像读取装置10的基板6,并且在基板6上与防尘构件7及遮光构件5 -起载 放有成像光学系统3。通过如上述那样在基板6上配置防尘构件7、遮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 系统3,来防止异物侵入传感器IC4。
[0111] 如图29及图30的剖视图所示,透明体2形成为内侧具有凹陷部化的结构,在该 凹陷部化内置防尘构件7、遮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系统3。对于成像光学系统3的与传感 器IC4相反一侧的端部,通过透明体2的卡合部2d(固定部)夹住基板6,使得被基板6上 的防尘构件7及遮光构件5支承的成像光学系统3被顶上去,从而与透明体2的凹陷部化 的最深部相接触。在图29及图30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通过使插入基板6的孔6a 的透明体2的卡合部2d(固定部)经由孔6a夹住基板6,使得基板6上的遮光构件5也与 透明体2的凹陷部化相接触。此外,在通过卡合部2d(固定部)进行卡合时,透明体2的 突起部2eW插入基板6的定位用孔化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可在透明体2与基板6的相 互的位置关系中得到足够的位置精度。
[0112] 透明体2利用卡合部2d,W通过设置于基板6的外周的孔6a并卡在基板6的方式 固定于基板6,通过由此将透明体2固定于基板6,从而可认为防尘构件7、遮光构件5及成 像光学系统3W被按压的方式固定于基板6。关于上述位置精度,为了防止因基板6的孔 6a与卡合部2d之间的间隙而导致的定位偏差,将透明体2的突起部2e插入在基板6开口 得到的定位用孔化,由此来确保位置精度。
[0113] 因此,根据图31所示的展开图的状态,首先,在基板6上配置有防尘构件7的部 分,载放遮光构件5和与遮光构件5相抵接的成像光学系统3。然后,通过将透明体2的卡 合部2d与基板6的孔6a相卡合,从而能够得到图28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0。图28 (图 29,图30)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由于通过利用透明体2进行按压来将防尘构件7、遮 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系统3 -体固定于基板6,因此,能够W简单的结构得到图像读取装置 10。
[0114] 图28~图31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使基板6中形成有孔6a的部位在Y轴 方向上突出。如图30所示,具有W下部位:即,从透明体2的卡合部2dW外的、读取对象M 的相反侧的端部两侧分别所形成的凸缘部2i起,向基板6 -侧延伸的部位。由此,除了透 明体2与基板6相卡合的部位,从凸缘部2i起向基板6 -侧延伸的部位具有覆盖基板6的 侧面的结构。如图28~图31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那样,将定位用孔化和突起部2e 应用于图24~图2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从而在透明体2与基板6的相互的位置关 系中可得到足够的位置精度。定位用孔化记载于图27,而关于突起部2e,省略图24~图 27中的记载。
[0115] 图32~图37是图像读取装置10的固定部W及与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上排列 有多个的光源元件1的一个相交叉的部分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假想平面BB'的位置的剖视 图(固定部除外),该假想平面BB'是与由上述图24所示的Y轴和Z轴所规定的YZ平面 相平行的平面。由于光源元件1W在其之间夹着成像光学系统3的方式排列成两列,从而 配置成交错状,因此,假想平面BB'是与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光源元 件1中的一个相交叉的剖面。图32(a)是表示突起部2f(固定部)插入孔6a的状态的图。 图32(b)是表示插入孔6a的突起部2f(固定部)的前端热烙接于基板6的状态的图。
[0116] 图32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32中, 突起部2f是从分别形成于透明体2的读取对象M的相反侧的端部的两侧的凸缘部2i起、 向基板6-侧延伸的透明体2的固定部。孔6a供突起部2f插入,贯穿基板6而形成。通 过对插入孔6a的突起部6f的前端进行热烙接,从而使得基板6的与形成有传感器IC4的 面相反一侧的面和透明体2 (突起部6f)被固定。
[0117] 图24~图32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利用透明体2的卡合部2c或卡合部2d 来对基板6和透明体2进行固定。在制作图32(b)所示的图像读取装置10时,如图32(a) 所示,将突起部2f插入基板6的外周所设置的孔部6a。接着,利用热使突起部2f中从基板 6突起的突出部2f烙化,由此将透明体2固定于基板6即可。换言之,可认为在突起部2f 因热而被烙化之前,起到定位部的作用,在因热而被烙化之后,起到固定部的作用。并且,若 要对因热而被烙化之前的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则突起部2f相当于突起部2e,孔6a相当于定 位用孔化。
[0118] 图33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33中, 孔6a供作为固定部的螺钉9插入,贯穿基板6而形成。螺钉9通过插入孔6和凸缘部2i的 螺钉孔2j,来进行紧固。螺钉孔2j从凸缘部2i的读取对象M-侧起贯穿至基板6-侧。
[0119] 图33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在透明体2的外周设置凸缘部2i,在凸缘部 2i形成螺钉孔2j,利用螺钉9对开有孔6a的基板6进行螺钉止动,由此来对透明体2和基 板6进行固定。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得到固定部(螺钉9)的形成位置、固定部(螺 钉9)个数的选择等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图像读取装置。
[0120] 在图34及图35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 明。图34及图35中,固定夹16是夹着凸缘部2i和基板6的Y轴方向的端部来进行固定 的固定部。固定夹17是从基板6的形成有传感器IC4的面的相反侧的面起、夹入凸缘部2i 的Y轴方向的两端部来进行固定的固定部。固定夹17与两个固定夹16的基板6的形成有 传感器IC4的面的相反侧的面的部分相连结。可W使固定夹17的该部分弯曲,从而按压基 板6。详细而言,使固定夹17的弯曲得到的弯曲部分的顶点部分与基板6抵接。该弯曲部 分具有与后述的弹性构件19的弯曲部分相同的形状。
[0121] 图34及图35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在透明体2的外周设置凸缘部2i,利 用固定夹16 (固定夹17)夹持凸缘部2i和基板6,由此来对透明体2和基板6进行固定。 由此,能够将固定部(固定夹16、固定夹17)作为完全独立于透明体2及基板6的构件,从 而能够得到固定部(固定夹16、固定夹17)的形成位置、固定部(固定夹16、固定夹17)的 个数选择等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图像读取装置。
[0122] 图36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36中, 粘接构件18是通过粘接剂或粘接胶带等对凸缘部2i与基板6的Y轴方向的端部进行固定 的固定部。粘接构件18可W沿着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整面地对透明体2与基板6进行 粘接,也可W间断地对透明体2与基板6进行粘接。
[0123] 图36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在透明体2的外周设置凸缘部2i,利用粘接 构件18对凸缘部2i和基板6进行粘接,由此来对透明体2和基板6进行固定。由此,能够 将固定部(粘接构件18)作为完全独立于透明体2和基板6的构件,从而能够得到固定部 (粘接构件18)的形成位置的选择等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图像读取装置。
[0124] 图37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37中, 突起部化是在与主扫描方向交叉的副扫描方向的前后,分别形成于收纳部化的相反侧的 透明体2的表面的构件。弹性构件19 (透明体固定用弹性体19)具有弯曲部分、W及第1 平坦部分和第2平坦部分,上述弯曲部分向基板6的形成有传感器IC4的面的相反侧的面 一侧弯曲而得到,上述第1平坦部分和第2平坦部分分别形成于该弯曲部分的两端,且分别 卡合于两个突起部化(突起部化的贯通孔或孔)。
[0125] 图3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在透明体2的外周设置具有贯通孔的突起部 2k,通过使弹性构件19卡合于该突起部化的贯通孔或孔,来对透明体2和基板6进行固定。 详细而言,弹性构件19中,第1平坦部分及第2平坦部分贯穿基板6或夹住基板6,存在于 基板6的形成有传感器IC4的面与相反侧的面之间,弯曲部分与基板6的形成有传感器IC4 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抵接并接触。由此,根据简单的结构,利用固定部(弹性构件19),能够得 到可更为可靠地对透明体2和基板6进行固定的图像读取装置。
[0126] 对将图3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3所设及的图像读取 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即,应用于具有使成像光学系统3和遮光构件5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狂 轴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面、或者成像光学系统3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两 个侧面中的一个面露出的形状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情况。
[0127] 首先,对将图3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3所设及的图 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中的下述情况进行说明,即;图像读取装置是使成像光学系统3及遮光 构件5的沿着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面露出的形状,并且在遮光构件 5设置有相当于与图3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突起部化的第2突起部。该情况下的固定部具 有在收纳部2L的相反一侧的透明体2的表面所形成的第1突起部2k(相当于图37所示的 形成于透明体2的突起部化)、W及在从透明体2露出的遮光构件5的表面所形成的第2突 起部,该第2突起部是与传感器IC4相反的一侧的遮光构件5的表面。固定部具有与图37 所示的结构相同的弹性构件19。目P,弹性构件19具有;向基板6的另一个面侧弯曲的弯曲 部分;W及分别形成于该弯曲部分的两端,且分别卡合于第1突起部化及第2突起部的第 1平坦部分和第2平坦部分。并且,弹性构件的第1平坦部分及第2平坦部分贯穿基板6, 或者夹住基板6,并存在于基板6的一个面与基板6的另一个面之间,弯曲部分与基板6的 另一个面抵接并接触。
[012引接着,对将图3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结构应用于实施方式3所设及的图 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中的下述情况进行说明,即;至少在成像光学系统3露出的一侧的主扫 描方向狂轴方向)的侧面的透明体2上设置有与图3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突起部2k。该情 况下,固定部的结构也当然与图3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相同。不同点在于,在沿着主 扫描方向狂轴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面,至少成像光学系统3露出。目P,遮光构件5 也可W与成像光学系统3 -起露出。换言之,在将图37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的结构 应用于实施方式3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情况下,且使遮光构件5与成像光学系统3 - 起露出的情况下,则可分为在遮光构件5形成第2突起部的情况、W及仅在透明体2形成突 起部化的情况。
[0129]实施方式6. 关于本发明所设及的实施方式6,使用图38~图44来进行说明。实施方式6中,对本 发明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成像光学系统3的固定结构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实施方式6 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与其他实施方式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的不同点如下所述。透明体 2 (导光体2)由透明构件形成,成像光学系统3收纳在收纳部化,将成像光学系统3的读取 对象M-侧的部分固定于收纳部化,或者通过使成像光学系统3与收纳部化的一部分相接 触来固定成像光学系统3。遮光构件5 (遮光部5)对成像光学系统3中的传感器IC4 一侧 的部分进行支承,或者与成像光学系统3中的传感器IC4 一侧的部分相接触,对成像光学系 统3所聚光得到的光W外的光进行遮挡,并由透过体2覆盖。因此,实施方式6所设及的图 像读取装置与其他实施方式所设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彼此可W进行替换。
[0130] 图38~图44是图像读取装置10的固定部(卡合部2c)W及与主扫描方向狂轴 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光源元件1的一个相交叉的部分的剖视图,是相当于假想平面BB' 的位置的剖视图(固定部(卡合部2c)除外),该假想平面BB'是与由上述图24所示的Y 轴和Z轴所规定的YZ平面相平行的平面。由于光源元件1W在其之间夹着成像光学系统3 的方式排列成两列,从而配置成交错状,因此,假想平面BB'是与在主扫描方向狂轴方向) 上排列有多个的光源元件1中的一个相交叉的剖面。另外,在图仏图43、图44中,省略遮 光构件5与基板6的图不。换言之,图42、图43、图44所记载的透明体2不出在对基板6 进行固定(卡合)之前的状态。
[0131] 图38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38中, 在载放于基板6的防尘构件7上,载放有由树脂、金属等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的遮光构件5。 遮光构件5的贯通孔部5a为在贯通方向上具有阶差的形状,W与阶差部相抵接的方式使成 像光学系统3嵌入遮光构件5的贯通孔部5a。关于成像光学系统3的固定,在不仅将成像 光学系统3嵌入贯通孔部5a进行支承、还利用遮光构件5将成像光学系统3的读取对象M 一侧固定于收纳部化的情况下,可W仅使成像光学系统3与贯通孔部5a或遮光构件5相 接触。
[0132]图38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通过使在贯通孔部5a嵌入有成像光学系统3 的遮光构件5与透明体2的收纳部化相嵌合,从而能够使成像光学系统3与收纳部化的 一部分相接触,将成像光学系统3固定于透明体2。因此,能够得到无论固定部(卡合部2c 等)夹入基板6的力的大小如何,均可保持成像光学系统3的图像读取装置10。
[0133] 图39的图中,对于相同或等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图39中, 遮光构件5由柔软的树脂、橡胶等弹性体形成,载放在基板6上。遮光构件5的贯通孔部5a 为在贯通方向上具有阶差的形状,W与阶差部相抵接的方式使成像光学系统3嵌入遮光构 件5的贯通孔部5a。关于成像光学系统3的固定,在不仅将成像光学系统3嵌入贯通孔部 5a进行支承,还利用遮光构件5将成像光学系统3的读取对象M-侧固定于收纳部化的情 况下,可W仅使成像光学系统3与贯通孔部5a或遮光构件5相接触。
[0134] 图39所记载的图像读取装置10中,透明体2形成为内侧具有凹陷部化的结构, 在该凹陷部化内置有遮光构件5及成像光学系统3。成像光学系统3的与传感器IC4相反 一侧的端部与透明体2的凹陷部化的最深部相接触。该构成为;通过使在贯通孔部5a嵌 入有成像光学系统3的遮光构件5 (弹性体)与透明体2的收纳部化相嵌合,从而使成像 光学系统3与收纳部化的一部分相接触,并将成像光学系统3固定于透明体2。因此,能够 得到无论固定部(卡合部2c等)夹入基板6的力的大小如何,均可保持成像光学系统3的 图像读取装置。
[01巧]遮光构件5 (弹性体)可进行变形,通过按压,该遮光构件5的与基板6的接触部 稍有变形,因此,兼具防尘构件7的功能。当然,透明体2也可W利用卡合部2cW卡在基板 6的外周的方式固定于基板6,通过由此将透明体2固定于基板6,使得遮光构件5及成像光 学系统3W被按压的方式固定于基板6。虽未进行图示,但遮光构件5 (弹性体)和防尘构 件7可W是独立构件。
[0136] 在图40及图41的图中,对于相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